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的不同通风方式塑料大棚降温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传清 倪秀男 +3 位作者 魏珉 李清明 王少杰 曹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1-356,439,共7页
为确定合理的塑料大棚通风口配置及通风形式,提高大棚夏季降温效果,采用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通风口配置(两侧底部、两侧底部+顶部)和两种通风口形状(水平卷膜、垂直卷膜)大棚内的夏季6—7月温度和气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 为确定合理的塑料大棚通风口配置及通风形式,提高大棚夏季降温效果,采用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通风口配置(两侧底部、两侧底部+顶部)和两种通风口形状(水平卷膜、垂直卷膜)大棚内的夏季6—7月温度和气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经过实测验证,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均方根误差1.2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结果表明:与仅有两侧底部通风相比,两侧底部和顶部通风配置明显提高降温效果,番茄冠层高度昼均温、升温速率分别降低0.4~2.1℃和0.4℃/h,通风率增加50%,温度、气流分布均匀度提高;与顶部水平卷膜通风相比,垂直卷膜通风大棚内冠层昼均温、升温速率分别降低0.2~1.2℃和0.2℃/h,通风率提高20%,但温度、气流的空间分布均匀性稍差。综合比较,同时采用两侧底部加顶部垂直卷膜通风的大棚通风降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通风方式 温度场 气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双连栋塑料大棚温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聪 王传清 +3 位作者 李清明 王少杰 魏珉 宋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3-87,共5页
针对普通双连栋塑料大棚抗风能力较弱、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性能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顶部和四周同时采取内保温覆盖的M型双连栋塑料大棚。结果表明:与普通双连栋大棚相比,7月份,M型大棚昼最高气温和昼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7~1.1℃和0.5~... 针对普通双连栋塑料大棚抗风能力较弱、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性能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顶部和四周同时采取内保温覆盖的M型双连栋塑料大棚。结果表明:与普通双连栋大棚相比,7月份,M型大棚昼最高气温和昼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7~1.1℃和0.5~0.9℃,平均光照强度增加6.2%~7.0%;2—3月份,M型大棚比顶部和四周同时内保温覆盖的普通双连栋大棚夜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提高0.8~1.0℃和0.7~0.8℃,比仅顶部采用内保温覆盖的普通双连栋大棚夜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提高1.3~1.5℃和1.2~1.3℃,平均光照强度增加7.3%~7.4%;且作物冠层高度东西跨度方向气温、光照分布更均匀。可见,M型双连栋塑料大棚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效果更好,采光性能更优,作物冠层高度的光温条件分布更均匀,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M型双连栋大棚 气温 光照强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畦类型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常昊 王传清 +4 位作者 李仪曼 张大龙 李岩 魏珉 曹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探索标准化种植模式,推动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本试验以大型粉果番茄品种‘圣罗兰3681’为试材,在保持666.7m2栽植2 400株左右的密度前提下,设置平畦双行、小高垄双行、高畦双行和高畦单行4种处理,研究不同垄畦类型对早春番茄生长... 为探索标准化种植模式,推动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本试验以大型粉果番茄品种‘圣罗兰3681’为试材,在保持666.7m2栽植2 400株左右的密度前提下,设置平畦双行、小高垄双行、高畦双行和高畦单行4种处理,研究不同垄畦类型对早春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惯用的平畦双行、小高垄双行栽培相比,高畦双行和高畦单行栽培能够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生长,提早采收期,并提高果实产量。高畦双行番茄产量分别较平畦双行、小高垄双行增加11.4%和7.8%,更适合设施内机械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垄畦类型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小芸 何明霞 +4 位作者 李仪曼 杨甜 张大龙 魏珉 曹欣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8期54-57,共4页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棚黄瓜栽培模式,以黄瓜品种‘硕丰218'为试材,在3500株/667m^(2)左右栽培密度下,以传统大小行栽培(大行距0.80m,小行距0.40m,株距0.315m)为对照,研究了T1(大行距1.0m,小行距0.40m,株距0.27m)、T2(大行距1...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棚黄瓜栽培模式,以黄瓜品种‘硕丰218'为试材,在3500株/667m^(2)左右栽培密度下,以传统大小行栽培(大行距0.80m,小行距0.40m,株距0.315m)为对照,研究了T1(大行距1.0m,小行距0.40m,株距0.27m)、T2(大行距1.20m,小行距0.40m,株距0.235m)、T3(大行距1.40m,小行距0.40m,株距0.21m)T4(大行距1.60m,小行距0.40m,株距0.19m)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黄瓜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减小,黄瓜株高和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叶片色素含量、果糖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2处理最高,产量方面以T2处理折合667m^(2)产量最高,且与CK相比增产4.26%。综合本试验结果,大棚黄瓜可采用大行距1.20m、小行距0.40m、株距0.235m的栽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行距配置 黄瓜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连栋塑料大棚内保温效果研究
5
作者 申风光 王传清 +4 位作者 刘凯 段绪胜 王少杰 魏珉 曹欣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5期34-37,共4页
针对寡连栋塑料大棚低温季节夜间气温较低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在棚内顶部和四周同时增设多重保温覆盖方法,比较了内保温大棚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设内保温大棚相比,1~2月,内保温大棚夜平均气温和夜最低气温晴天分别高10.6℃和11.9℃... 针对寡连栋塑料大棚低温季节夜间气温较低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在棚内顶部和四周同时增设多重保温覆盖方法,比较了内保温大棚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设内保温大棚相比,1~2月,内保温大棚夜平均气温和夜最低气温晴天分别高10.6℃和11.9℃,阴天分别高7.6℃和8.6℃;极端低温天气(最低气温小于-15℃),内保温大棚夜最低气温和夜平均气温较对照高12.3℃和12.8℃;20cm处昼平均地温、夜平均地温晴天分别提高2.3℃和2.9℃,阴天分别提高2.0℃和2.3℃。研究结果为寡连栋塑料大棚低温季节夜间保温性能改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大棚 内保温 气温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空气热交换系统在大跨度外保温塑料大棚中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管梦真 王传清 +3 位作者 段绪胜 李天华 魏珉 曹欣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22期33-37,共5页
为改善低温季节大跨度外保温塑料大棚的温度条件,研究了鲁中地区11~12月份土壤-空气热交换系统在番茄种植中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区昼平均和最高气温较对照区晴天分别低0.7℃和0.9℃、阴天低0.5℃和0.7℃,夜平均和最低气温晴天较... 为改善低温季节大跨度外保温塑料大棚的温度条件,研究了鲁中地区11~12月份土壤-空气热交换系统在番茄种植中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区昼平均和最高气温较对照区晴天分别低0.7℃和0.9℃、阴天低0.5℃和0.7℃,夜平均和最低气温晴天较对照区分别提高2.5℃和3.0℃、阴天提高1.9℃和2.4℃,且气温的空间分布更均匀;15cm处昼平均地温、夜平均和最低地温晴天分别较对照高1.4℃、1.5℃和2.0℃,阴天分别高1.1℃、1.1℃和1.6℃,且处理区的地温空间分布更均匀;晴天热交换系统的能效比为16.23~20.95,阴天为8.43~13.20。综上,土壤-空气热交换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大跨度外保温塑料大棚的气温和地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空气热交换系统 大跨度塑料大棚 地温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