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甙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葛林阜 董政军 +7 位作者 姜国胜 黄宁 唐天华 王鲁群 马焕文 孔凡盛 周芳 郭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 (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比试验 ,观察ICA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ICA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 ,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 (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比试验 ,观察ICA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ICA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 ,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化和抑制增殖作用 ,且与ATRA合用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结论 :ICA具有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端粒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C方案预处理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宁 葛林阜 +2 位作者 马焕文 刘希民 郭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1,共2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根治恶性血液病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传统预处理方案所用的致死性放、化疗剂量对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进一步损伤,致使移植相关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为降低预处理的毒性,我们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FB...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根治恶性血液病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传统预处理方案所用的致死性放、化疗剂量对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进一步损伤,致使移植相关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为降低预处理的毒性,我们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FBC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恶性血液病 预处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星 杨道理 +4 位作者 徐军 王鲁群 孔凡盛 刘希民 迟翠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3-255,共3页
采用ELIS法检测了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和4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S-RA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显著降低(2.89±1.72ng/ml vs 6.29±1.07ng/ml,P<0.01),而MDS-RAEB/RAEB-t(... 采用ELIS法检测了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和4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S-RA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显著降低(2.89±1.72ng/ml vs 6.29±1.07ng/ml,P<0.01),而MDS-RAEB/RAEB-t(9.75±2.28ng/ml/19.98±5.24ng/ml)、难治性AL(10.86±3.05ng/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9.44±4.14ng/ml)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血清SFas受体与MDS分型、转化和AL的化疗疗效或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FAS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圆 张宏 葛林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51-3453,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是一种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疾病的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是一种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疾病的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相关死亡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诊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级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效治疗 长期生存率 HEMA CELL 恶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GVHD反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林阜 姜国胜 +8 位作者 刘希民 黄宁 刘传芳 唐天华 董政军 马焕文 张玉昆 孔凡盛 郭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的GVHD反应。方法:以急性放射病615小鼠模型为受鼠,615×C57BL/6杂交F1代小鼠为半相合供鼠。半相合鼠骨髓和脾细胞中混合一定比例的同基因脾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体外活化后,进行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 目的:观察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的GVHD反应。方法:以急性放射病615小鼠模型为受鼠,615×C57BL/6杂交F1代小鼠为半相合供鼠。半相合鼠骨髓和脾细胞中混合一定比例的同基因脾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体外活化后,进行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死亡率、白细胞系造血重建、脾结节、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嵌合体及病理学改变,比较不同移植方式的GVHD反应。结果: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与未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具有明显的GVHD反应。供受鼠3:1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不能明显降低GVHD反应,供受鼠脾细胞比例1:1和2:1移植组可以明显减轻GVHD反应。表现为外周血自细胞及骨髓造血恢复快,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降低及嵌合体百分率升高。结论: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方式可以降低GVHD反应,并与同基因和异基因脾细胞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半相合 移植物抗宿主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导管采血前去除管内不同液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兰月 张东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静脉导管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 5 4例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在去除导管内液体 1ml、3ml、8ml后采血 ,并与外周静脉采集的血液同时进行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测定。结果 锁骨下静脉导管中去除液体 1ml...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静脉导管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 5 4例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在去除导管内液体 1ml、3ml、8ml后采血 ,并与外周静脉采集的血液同时进行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测定。结果 锁骨下静脉导管中去除液体 1ml时 ,血细胞检测结果较外周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显著减低 (P <0 .0 1) ;从锁骨下静脉导管去除 3ml和 8ml液量时与外周静脉血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 ,在去除导管内液体 3ml后采血 ,得到的化验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导管 采血方法 血样采血 临床资料 外周静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7
作者 王鲁群 马晓星 +5 位作者 孔凡盛 刘希民 马玉桂 周兰月 杨道理 迟翠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80-381,共2页
中国图书分类号R55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病态造血为特征的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近来发现,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凋亡异常,与MDS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其中有关APO... 中国图书分类号R55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病态造血为特征的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近来发现,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凋亡异常,与MDS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其中有关APO1/Fas(CD95)受体的表达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可溶性Fas受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8
作者 王鲁群 迟翠芳 +7 位作者 孔凡盛 黄宁 刘希民 李嵋 张东红 周兰月 张明珙 宋素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抗CD3)和SMU8(抗CD8)治疗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结果表明:2例明显进步,5例进步,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治疗前CD4^+细胞少,CD8^+细胞多,CD4/CD8比值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抗CD3)和SMU8(抗CD8)治疗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结果表明:2例明显进步,5例进步,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治疗前CD4^+细胞少,CD8^+细胞多,CD4/CD8比值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HLA-DR表达降低。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异常是MDS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淋巴细胞 单克隆抗体 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在淋巴结增殖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宋强 张明珙 +4 位作者 宋素芹 王鲁群 李杰 赵川莉 张茂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5-7,共3页
采用体外基因扩增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了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结果36例NHL中,34例出现克隆性IgH... 采用体外基因扩增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了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结果36例NHL中,34例出现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94.4%),其中91%的B-NHL出现IgH基因重排,95%的T-NHL出现TCRγ基因重排。19例RH患者,14例上述基因保持胚系状态,5例检测到克隆性IgH或TCRγ基因重排。此5例随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均支持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表明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是淋巴瘤分子水平可靠的克隆性标记,有助于在基因水平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及其分化阶段,尤其在良、恶性淋巴结增殖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HL 淋巴结增生 RH PCR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检测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病基因重排
10
作者 王鲁群 张明珙 +2 位作者 宋素芹 马晓星 迟翠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用PCR检测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病基因重排王鲁群,张明珙,宋素芹,马晓星,迟翠芳(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济南250031)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是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25例B细... 用PCR检测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病基因重排王鲁群,张明珙,宋素芹,马晓星,迟翠芳(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济南250031)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是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25例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免疫球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增殖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Fas抗原和凋亡率测定及其意义
11
作者 刘希民 孙晓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药物疗法 FAS抗原 细胞凋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CR检测淋巴结细胞IgH和TCRγ基因重排对淋巴增殖病的诊断意义
12
作者 王鲁群 马晓星 +1 位作者 张明珙 宋素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PCR体外基因扩增技术研究10例活检淋巴结细胞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与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例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者中,4例发生相应的IgH或TCR_γ基因克隆性重排,与免疫表型分析一致,另2例... 采用PCR体外基因扩增技术研究10例活检淋巴结细胞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与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例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者中,4例发生相应的IgH或TCR_γ基因克隆性重排,与免疫表型分析一致,另2例同时发生了IgH和TCR_γ基因双重重排。2例病理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者,免疫表型分析起源于B细胞,均检测到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证明系克隆性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表明用PCR检测IgH和TCR_γ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淋巴结 基因重排 淋巴细胞增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鲁群 马晓星 +7 位作者 迟翠芳 杨道理 孔凡盛 刘希民 黄宁 徐军 罗南萍 孙文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dAb-T)的免疫调节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AA患者McAb-T治疗前后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dAb-T)的免疫调节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AA患者McAb-T治疗前后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其中10例A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诱生TNF-α和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A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降低或倒置(P<0.001);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增高(P<0.001);血清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PBMNC诱生的TNF-α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正常,血清TNF-α和PBMNC诱生的TNF-α和IL-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TNF-α与IL-2等造血调控因子异常分泌在A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cAb-T能发挥特异性的免疫调节作用,解除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对造血功能的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细胞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相关抗原7A6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表达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希民 孙晓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相关抗原7A6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8例病人化疗前及化疗72小时后抗原7A6的表达率,比较表达率与疗效的关系。同时以10例正常人...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相关抗原7A6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8例病人化疗前及化疗72小时后抗原7A6的表达率,比较表达率与疗效的关系。同时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人化疗前抗原7A6表达率与对照组无差别。化疗72小时后抗原7A6表达明显增高,表达率与疗效成正相关。结论提示,测定细胞凋亡相关抗原7A6表达率可预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抗原 细胞凋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水平测定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鲁群 马晓星 +5 位作者 孔凡盛 刘希民 周兰月 马玉桂 杨道理 迟翠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sFas R)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AA患者血清sFas R,IFN-γ和TNF-α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急性AA(AAA)和慢性AA(CAA)组sFas 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sFas R)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AA患者血清sFas R,IFN-γ和TNF-α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急性AA(AAA)和慢性AA(CAA)组sFas 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NF-α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AAA组与CAA组比较,除IEN-γ水平AAA组显著高于CAA组外(P<0.05),sFasR和TNF-α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sFas R水平降低可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凋亡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溶性Fas受体 Γ干扰素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ELL ORIGIN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6
作者 王鲁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Genotype of IgH, TCRγ and TCR δ gene rearrangement in 42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mong the 23 case... Genotype of IgH, TCRγ and TCR δ gene rearrangement in 42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mong the 23 cases, in which malignant cells expressed B-lineage cell surface markers, 20 showe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and 11 had TCRγ gene rearrangement and / or TCRδ gene deletion. All the 11 cases expressed T-lineag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were found to have TCRγand TCRδ gene rearrangement or deletion and only one ha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Double rearrangements of IgH and TCRγ genes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3 cases of T and B double-phenotype ALL. In the cases malignant cells did not express any lineage specific antigens while 4/5 had TCRγ gene rearrangement but all failed in IgH gene rearrangement. The relation of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origin and rearrangement of antigen receptor gene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REARRANGEMENT MALIGNANT lymphoprolif erative DISOR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