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房冬梅 亓媛媛 +2 位作者 曹春晶 王芳 李明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145-3154,共10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circ-PHC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circ-PHC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irc-PHC3在宫颈癌细胞系HCC94、C33A、Hela、HCC1106、SiHa中的表达。选取表达最高的宫颈癌细胞转染circ-PHC3 inhibito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PHC3和miR-1179之间的相互作用。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179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表型蛋白的表达。通过动物实验检测沉默circ-PHC3表达在体内对宫颈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irc-PHC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circ-PHC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相关(P<0.01),circ-PHC3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irc-PHC3低表达患者(P<0.01)。宫颈癌细胞系HCC94、C33A、Hela、HCC1106、SiHa中circ-PHC3均表达升高(均P<0.01),HCC1106细胞中circ-PHC3表达最高(P<0.01)。circ-PHC3能够与miR-1179相互作用(P<0.01),下调circ-PHC3能够促进miR-1179的表达(P<0.01)。在HCC1106细胞中转染circ-PHC3 inhibitor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周期被显著抑制(P<0.01),该作用被miR-1179抑制剂部分逆转(均P<0.05)。敲低circ-PHC3的HCC1106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表型蛋白Cyclin E、CDK2、MMP-9、N-cadherin表达均降低(均P<0.01),该作用被miR-1179抑制剂部分逆转(均P<0.01)。敲低circ-PHC3能够在体内抑制HCC1106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均P<0.01)。结论circ-PHC3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升高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敲低circ-PHC3能够上调miR-1179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irc-PHC3 miR-1179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清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范启睿 张宝方 +1 位作者 郭伟 吴红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考察金花清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花清感颗粒,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局... 目的考察金花清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花清感颗粒,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局部症状(咳嗽、气喘、发热、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PEF、FEV_(1)、FEV_(1)/FVC)、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NLRP3炎症通路因子(Caspase-1、IL-1β、IL-18)、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CD4^(+)、CD4^(+)/CD8^(+)升高(P<0.05),CD8^(+)、NLRP3炎症通路因子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花清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清感颗粒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构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模型
3
作者 闫敏 王沂霞 +2 位作者 田涛 何显 王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究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联合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1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n=73)和非MP感染... 目的:探究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联合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1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n=73)和非MP感染组(n=48)。全部患儿均接受胸部CT检查及MP抗体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诊断小儿MPP的效能。结果:MP感染患儿的胸部CT征象特征以磨玻璃征(76.71%)、支气管壁增厚(71.23%)、网状影征(68.49%)为主;MP感染组磨玻璃征检出率、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网状影征检出率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均P<0.05);MP感染组MP抗体阳性率(83.56%)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10.4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诊断小儿MP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胸部CT征象和MP抗体单独诊断(P<0.05)。结论:小儿MPP胸部CT的主要征象为磨玻璃征、支气管壁增厚及网状影征,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有助于提高对小儿MPP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肺炎支原体抗体 胸部CT检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烟和卷烟双重使用与单一使用对城市居民健康影响的比较
4
作者 王雯雯 吴良鹏 +4 位作者 李月 周玉川 寇菁伊 孟州令 彭嗣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目的:比较电子烟和卷烟的双重使用与单一使用对城市居民长期疾病、短期疾病及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收集广州市天河、越秀、荔湾、海珠、黄埔、番禺和白云7个行政区851名研究对象。电子烟使用和卷烟吸烟行为采... 目的:比较电子烟和卷烟的双重使用与单一使用对城市居民长期疾病、短期疾病及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收集广州市天河、越秀、荔湾、海珠、黄埔、番禺和白云7个行政区851名研究对象。电子烟使用和卷烟吸烟行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成人烟草调查问卷(global adult tobacco survey,GATS)题目测量。长短期疾病采用社区简短自报条目评价。心理困扰使用中文版一般健康问卷(Chines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CHQ)测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样本中双重使用率为12.34%,电子烟单一使用率为2.00%。调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完全不吸烟者相比,双重使用者患短期疾病和长期疾病的概率更高,OR值分别为5.49(95%CI:3.36~8.96)和4.58(95%CI:2.76~7.61),大于卷烟单一使用者的OR值2.43(95%CI:1.47~4.01)和2.81(95%CI:1.71~4.63)。心理困扰与双重使用(OR=3.42,95%CI:2.16~5.40)和电子烟单一使用(OR=2.82,95%CI:1.04~7.65)正相关。与卷烟单一使用者相比,双重使用者更易患短期疾病(OR=2.17,95%CI:1.18~4.00)和心理困扰(OR=2.34,95%CI:1.26~4.33),与长期疾病无统计学差异(OR=1.53,95%CI:0.81~2.91)。结论:双重使用比单一使用行为更易对居民短期疾病及心理健康造成风险,未来控烟措施和戒烟服务应进一步关注电子烟和卷烟双重使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卷烟 自报疾病 心理困扰 城市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梅莹 赵蕾 +2 位作者 李慧 王颖颖 戴世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观察组加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进行评定,采用sEMG测量积分肌电值(iEMG)。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分别与CAIT和SEB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过程无脱落。治疗前,两组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和iE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3.657,P<0.001);观察组的臀中肌和臀大肌iEMG显著增加(t>22.038,P<0.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t<1.916,P>0.05);观察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及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优于对照组(t>2.125,P<0.05)。观察组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与CAIT、SEBT呈中高度相关(r=0.712~0.866,P<0.05)。结论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可以评价力量训练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周肌群 表面肌电 积分肌电值 踝关节 臀中肌 臀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妊娠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 被引量:7
7
作者 栗俊青 杨继美 +3 位作者 王翔 侯学涛 张明珠 赵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于中期妊娠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SPT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6名产前超声诊断为双胎妊娠的孕妇,于中期妊娠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及SWE测量宫颈长度(CL)及剪切波速度(SWV),观察其预测SPTB的效能。结果最终5...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于中期妊娠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SPT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6名产前超声诊断为双胎妊娠的孕妇,于中期妊娠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及SWE测量宫颈长度(CL)及剪切波速度(SWV),观察其预测SPTB的效能。结果最终51名孕妇发生SPTB(SPTB组)、35名未发生SPTB(非SPTB组);组间孕妇年龄、流产次数、采用促排卵受孕与否、CL及宫颈S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产史、促排卵受孕、CL及宫颈SWV均为SPTB的影响因素(P均<0.05);流产史和经促排卵受孕为SPTB的危险因素(OR均>1)。以26.30 mm为CL的最佳截断值,其于中期妊娠预测双胎妊娠SPTB的特异度为88.60%,敏感度为64.70%,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8,0.93)];以2.00 m/s为宫颈SWV的最佳截断值,其特异度为85.70%,敏感度为84.30%,AUC为0.90[95%CI(0.84,0.97)];二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结论中期妊娠采用SWE测量宫颈SWV可有效预测双胎妊娠孕妇发生S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 早产 超声检查 产前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肠激素和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嵇玉华 吴红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13-2616,共4页
目的:探讨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肠激素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FD患儿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肠激素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FD患儿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调中饮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及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48%)显著高于对照组(72.13%)(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腹胀、上腹灼热、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及血清SS含量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MLT、GAS、SP含量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LT与S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FP、正常慢波比率水平及正常胃电节律患儿比例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胃电节律过缓患儿比例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调中饮治疗儿童FD可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胃肠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同时可有效改善胃电图,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中饮 胃肠激素 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H伴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义江 杨静 +2 位作者 屈文静 王沂霞 李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HLH伴CNS累及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HLH伴CNS累及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特征,针对可能影响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中位年龄为4.0(1-15.1)岁,其中EBV感染38例(84.44%),CMV感染1例(2.22%),细菌感染3例(6.67%),结缔组织疾病1例(2.22%),无明确病因2例(4.44%)。27例行腰椎穿刺检查后证实脑脊液异常10例(37.04%);45例患儿中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22例(48.89%)。45例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率为46.67%(21/45),随访3年总生存率为44.44%(20/45),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脑脊液异常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脑脊液正常患儿(10 vs 17例)(P<0.05)。未行鞘内注射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显著低于行鞘内注射患儿(10 vs 17例)(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异常、未行鞘内注射及治疗方式均是影响HLH伴CNS累及的患儿预后危险因素(P<0.05)。以上变量引入Cox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异常和未行鞘内注射是HLH伴CNS累及的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LH伴CNS累及的患儿临床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儿后遗神经系统病变;而脑脊液异常和未行鞘注治疗是导致患儿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胰腺来源转移癌1例
10
作者 种静 栗俊青 +4 位作者 祝海颖 孙咏梅 王然然 张玉竹 李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19-1920,共2页
患者女,52岁,3个月前乳腺超声发现右乳10点方向1.7cm×1.3cm低回声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b类(图1A),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个月前因腹胀、腹痛就诊,上腹部CT提示... 患者女,52岁,3个月前乳腺超声发现右乳10点方向1.7cm×1.3cm低回声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b类(图1A),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个月前因腹胀、腹痛就诊,上腹部CT提示胰腺体尾部-腹膜后-肝胃间隙占位性病变(图1B),考虑胰腺癌伴腹部广泛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可能性大;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近期右乳结节增大。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质韧偏硬肿物,最大径约2.0cm,界限清,形态规则,无压痛,局部皮肤无异常,无乳头溢液;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乳腺超声检查:右乳10点近腺体边缘处见3.4cm×2.9cm×2.3cm低回声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向前达脂肪层(图1C),CDFI于其边缘见条状血流信号,血流指数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6-5p靶向调节PTE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玉 魏丕喜 +2 位作者 任双双 吕桂雪 魏雯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究miR-486-5p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PTEN的靶向调节作用。方法qRT-PCR检测EC组织和细胞中miR-486-5p、PTEN mRNA表达水平,分析EC组织中miR-486-5p、PTEN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 目的探究miR-486-5p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PTEN的靶向调节作用。方法qRT-PCR检测EC组织和细胞中miR-486-5p、PTEN mRNA表达水平,分析EC组织中miR-486-5p、PTEN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86-5p与PTEN的靶向关系。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NC inhibitor组、miR-486-5p inhibitor组、miR-486-5p inhibitor+si-NC组、miR-486-5p inhibitor+si-PTEN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蛋白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EC组织和细胞中miR-486-5p高表达,而PTEN mRNA低表达(P<0.05)。EC组织中miR-486-5p、PTEN mRNA表达均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验证,Ishikawa细胞中miR-486-5p可能负靶向调节PTEN表达。与NC组、NC inhibitor组比较,miR-486-5p inhibitor组Ishikawa细胞的48 h、72 h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及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P<0.05),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凋亡率升高(P<0.05);与miR-486-5p inhibitor组、miR-486-5p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6-5p inhibitor+si-PTEN组Ishikawa细胞的48 h、72 h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及p-PI3K/PI3K、p-AKT/AKT比值升高(P<0.05),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05),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miR-486-5p可能通过负靶向调节PTEN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进而抑制E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6-5p PTEN PI3K/AKT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CD147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勋荣 吕桂雪 魏雯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对宫颈癌组织CD147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病理组织室110份宫颈组织,包括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9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原位宫颈癌组织...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对宫颈癌组织CD147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病理组织室110份宫颈组织,包括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9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原位宫颈癌组织和60例鳞状宫颈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D147表达。分析CD147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GFP-shRNA-CD147-NC和GFP-shRNA-CD147分别转染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另取空白细胞作为正常组。EdU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裸鼠成瘤模型检测细胞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原位宫颈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比例明显升高,与原位宫颈癌组织相比,鳞状宫颈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比例明显升高(P<0.05);CD147表达与宫颈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均P<0.05);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MCT1、CD14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D147表达升高,抑制CD147表达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体内外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CD147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13
作者 滕光英 屈文静 张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7-1773,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63例行BCH-AML 05方案治疗的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初诊时(T1)、第1次诱导治疗... 目的:分析影响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63例行BCH-AML 05方案治疗的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初诊时(T1)、第1次诱导治疗后(T2)、第2次诱导治疗后(T3)、第1次巩固治疗后(T4)、第2次巩固治疗后(T5)及第3次巩固治疗后(T6)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水平,并相应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分组界值为10^4copies/10^4-葡萄糖苷酸酶(GUS)、10^3copies/10^4GUS、10^2copies/10^4GUS、10 copies/10^4GUS、1copies/10^4GUS、0 copies,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3例,其余4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0.04(11-60)个月。比较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初诊患儿CD15检测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2组患儿性别、年龄、FAB分型、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及T2时骨髓幼稚细胞数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1时Plt计数和T1、T2、T6时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患儿5年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融合转录本水平>10^3copies/10^4GUS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3,95%CI:1.04-7.78)(P<0.05)。结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首次诱导治疗结束后融合转录本水平是患儿长期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RUNX1-RUNX1T1 儿童 总生存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2005和ALL-2009治疗方案对10-18岁新诊断AL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14
作者 李祥 司绍永 +1 位作者 蔡京京 屈文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04-1911,共8页
目的:探讨10-18岁新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119例10-18岁新诊断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10-18岁新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119例10-18岁新诊断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临床特征、诱导治疗缓解效果、远期疗效、复发及死亡情况,并对临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结果:接受ALL-2005方案与ALL-2009方案治疗的患者经诱导治疗后第5周达完全缓解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19例患者随访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3.41±3.65)%和(68.95±4.01)%、7年分别为(61.86±3.72)%和(67.22±3.59)%。接受ALL-2005方案和ALL-2009方案治疗的患者随访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总复发率、髓外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存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髓外复发组存活率显著高于骨髓复发组(P<0.05);晚期复发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早期复发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诱导治疗效果、危险度及融合基因是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诱导治疗未缓解及高危是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BCR-ABL+患者接受ALL-2009方案治疗存活率显著高于接受ALL-2005方案治疗患者,中危患者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高危患者,同时接受ALL-2009方案治疗B系ALL患者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T系患者(P<0.05)。结论:10-18岁新诊断ALL患者采用ALL-2009方案治疗后较ALL-2005方案的生存率略有提高,更适用于合并BCR-ABL+人群;但未能降低复发率;同时性别、诱导治疗效果及危险度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异位妊娠1例
15
作者 孙宁 王伟 +1 位作者 侯学涛 栗俊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9-1140,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2岁,孕4产1。主诉:停经42 d伴下腹痛0.5 d,尿妊娠试验阳性,就诊当天有少量阴道流血,呈褐色。既往史:2年前因右侧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428.0 mIU/ml,超声检查... 1病例简介女,32岁,孕4产1。主诉:停经42 d伴下腹痛0.5 d,尿妊娠试验阳性,就诊当天有少量阴道流血,呈褐色。既往史:2年前因右侧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428.0 mIU/ml,超声检查示:子宫腔内未见明显妊娠囊,考虑右侧附件区宫外孕,见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腹腔镜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