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库溴铵在长寿老年患者和中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药效学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晓静 范秋维 +1 位作者 徐悦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在长寿老年患者(≥90岁)和中年患者(45~59岁)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行下肢手术的长寿老年患者(≥90岁)12例和中年患者(45~59岁)12例,按性别再分为男6例,女6例, BMI 19.9~20.9 kg/m^2,ASAⅡ或Ⅲ级...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在长寿老年患者(≥90岁)和中年患者(45~59岁)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行下肢手术的长寿老年患者(≥90岁)12例和中年患者(45~59岁)12例,按性别再分为男6例,女6例, BMI 19.9~20.9 kg/m^2,ASAⅡ或Ⅲ级。所有患者分为长寿老年男性患者组(LM组)、长寿老年女性患者组(LF组)、中年男性患者组(MM组)和中年女性患者组(MF组)。麻醉诱导以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5~2.0 mg/kg静脉注射,其后在10 s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 mg/kg,待四个成串刺激中第一个肌颤搐(T1)完全消失时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丙泊酚4~10 mg·kg^(-1)·h^(-1)静脉泵推注,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待T1恢复至对照值的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 mg/kg。记录首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记录3次追加罗库溴铵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结果 LM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M组(P<0.05);LF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F组(P<0.05);LM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LF组(P<0.05);MM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MF组(P<0.05)。与第1次追加时比较,第2、3次追加时四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第3次追加时明显长于第2次追加时(P<0.05)。不同时点LM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明显长于MM组(P<0.05);不同时点LF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明显长于MF组(P<0.05)。不同时点LM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明显短于LF组(P<0.05),不同时点MM组无反应期时间和T1=25%恢复时间明显短于MF组(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长寿老年患者其起效时间较中年患者快,长寿老年女性患者起效时间最快;长寿老年患者其无反应期时间、T1=25%恢复时间较中年患者长,随着追加次数增多患者肌松作用时间均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延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长寿老年患者 起效时间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业刚 王倩楠 刘庆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60,共1页
患儿女,1岁7个月,家长发现其腹部包块5天携来就诊;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正常。查体:右下腹隆起,可扪及"大芒果"大小的质硬包块,无明显压痛,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向左超出腹正中线,无腹壁静脉曲张,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 患儿女,1岁7个月,家长发现其腹部包块5天携来就诊;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正常。查体:右下腹隆起,可扪及"大芒果"大小的质硬包块,无明显压痛,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向左超出腹正中线,无腹壁静脉曲张,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淋巴结。CT:右下腹见软组织肿块,最大截面积7.02 cm×5.04 cm,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可见来自髂外动脉的供血动脉;周围肠管及膀胱受压移位,双侧腹股沟区可见轻度肿大淋巴结;考虑肿块来源于间质组织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腹壁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功能与老年人步态及平衡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元丽 高华 +3 位作者 杨瑞贞 赵颖馨 张华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CVR)功能与老年人步态稳定及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山东济南、临沂及潍坊地区年龄≥60岁老年人1119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受试者的CVR和屏气指数(BHI),根据CVR分为正常组736例(CVR≥...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CVR)功能与老年人步态稳定及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山东济南、临沂及潍坊地区年龄≥60岁老年人1119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受试者的CVR和屏气指数(BHI),根据CVR分为正常组736例(CVR≥20%)和受损组383例(CVR<20%)。评估2组步态稳定性,包括步长、步速、步宽和步频;同时评估平衡功能,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站起测试(CRT)以及双足闭眼站立、右足睁眼站立、左足睁眼站立时的摆动速度、摆动角度、外周面积、总轨迹长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受损组步长、步速、步频及BBS评分显著降低,步宽、CRT以及3种站立状态下的摆动速度、摆动角度、外周面积、总轨迹长度显著升高(P=0.000)。CVR和BHI与步长(r=0.452、0.381)、步速(r=0.513、0.474)、步频(r=0.381、0.258)、BBS评分(r=0.468、0.393)呈显著正相关(P=0.000);与步宽、CRT以及3种站立状态的摆动速度、摆动角度、外周面积、总轨迹长呈显著负相关(P=0.000)。校正混杂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显著(P=0.000)。结论CVR受损可导致老年人步态紊乱及平衡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人步态紊乱和平衡功能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步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屏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