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
15
1
作者
艾珊珊
崔涛
+3 位作者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菌群的聚合度增加,F/B值下降;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肠道菌群
糖尿病肾病
肠-肾轴
16S
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
15
1
作者
艾珊珊
崔涛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机构
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肾病科
山东
中医
药大学附属
医院
山东
中医
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20488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702039)
+1 种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0Q012)
“益肾化湿颗粒”临床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开放课题(2020367)。
文摘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菌群的聚合度增加,F/B值下降;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肠道菌群
糖尿病肾病
肠-肾轴
16S
rDNA测序
Keywords
Yishen Huashi granules
intreatmentinal flora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gut-kidney axis
16S rDNA sequencing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艾珊珊
崔涛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