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于金芬 郑修竹 李传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变化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图像均在3.0T MR扫描仪上获得。釆用T2WI及DKI矢状位融合图像,分别于病变处脊髓、邻近病变的脊髓和正...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变化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图像均在3.0T MR扫描仪上获得。釆用T2WI及DKI矢状位融合图像,分别于病变处脊髓、邻近病变的脊髓和正常脊髓三个不同水平设定感兴趣区域(ROI)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平均扩散峰度(MK)值并两两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邻近病变颈髓的MK值明显低于正常颈髓(0.862±0.51 vs.0.976±0.0924,P<0.0001),但FA和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的颈髓MK(0.716±0.0753)和FA值低于正常颈髓,ADC(P<0.001)值高于正常颈髓。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可行的,MK能够反映颈髓损伤的微观结构变化,并且可能获得比扩散成像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平均峰度 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