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市东泺河底泥及其雨水汇水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冬莹 庄涛 +2 位作者 李迎霞 宋宁宁 赵玉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6-1592,共7页
以济南市东泺河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3个底泥样品和30个雨水汇水区地表灰尘样品,测定了Cd、Cr、Cu、Zn、Pb、As 6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分析了底泥与地表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统计分析对底泥与地表灰尘重金属的相关性... 以济南市东泺河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3个底泥样品和30个雨水汇水区地表灰尘样品,测定了Cd、Cr、Cu、Zn、Pb、As 6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分析了底泥与地表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统计分析对底泥与地表灰尘重金属的相关性和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底泥与地表灰尘样品中Cd、Cr、Cu、Zn、Pb质量比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小清河沿岸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地表灰尘重金属质量比有明显差异。底泥重金属质量比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北园大街以北Cu、Zn、Cd处于偏中污染水平;地表灰尘重金属质量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小企业聚集区、商贸区、居住小区、混合区,且小企业聚集区、商贸区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达到中等水平。除Pb与Cr、As外,底泥重金属各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地表灰尘重金属Cu、Zn、Cd 3种元素两两显著相关,底泥与地表灰尘重金属Cr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源解析结果表明,人为影响对底泥和地表灰尘重金属的贡献最大,底泥重金属的人为混合源和交通源贡献率分别占79.6%和10.9%,地表灰尘重金属的人为混合源和建筑源贡献率分别占43.2%和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重金属 底泥 地表灰尘 空间分布 相关性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梦辰 张利钧 +2 位作者 郑囡 郝曼 张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422-5428,共7页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频次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特征判定。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为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频次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特征判定。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为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各时段城市空气质量及6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空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起,PM 10、PM 2.5浓度不断下降,SO 2、CO持续达标,近3年间全市无污染天数占50%左右;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夏秋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较好;PM 10、PM 2.5与NO 2长期处于超标水平,O 3污染愈加严重。可见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虽日趋改善,但以PM 10、PM 2.5和O 3污染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变化趋势 污染特征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某污水处理厂碳排放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善军 马雪研 +3 位作者 刘雪洁 李冰 王灿 邱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2-1736,1742,共6页
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受到广泛关注,碳排放评估是碳减排的基础。构建了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核算模型,选择济南市某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好氧(AA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总碳排放强度(以CO_(2)当量计)为1.111 kg/... 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受到广泛关注,碳排放评估是碳减排的基础。构建了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核算模型,选择济南市某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好氧(AA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总碳排放强度(以CO_(2)当量计)为1.111 kg/m^(3),其中,直接碳排放强度占比30.06%,以直接N_(2)O排放为主;间接碳排放强度占比69.94%,以能耗为主。直接排放受工艺脱氮性能动态变化影响,间接排放波动主要因为物耗变化。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提高污水处理综合能效、加大能源回收力度的碳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排放因子法 碳排放 碳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新明 钟雅琪 +3 位作者 李国锋 廖用开 蔡超 池海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污染源解析是城市大气环境精准防治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典型工业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污染源解析,本研究在济南市域内采集了35个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 污染源解析是城市大气环境精准防治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典型工业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污染源解析,本研究在济南市域内采集了35个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解析降尘中重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Mn、Fe、Co、Ni、Cu、Zn、As和Pb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01.4、29884.6、8.2、24.8、44.3、153.9、12.5、40.1 mg·kg^(-1),其中Zn、Cu和Pb的地累积指数(Geoaccumulation Index,I_(geo))分别为1.17、1.06和1.01,属于中度污染;钢铁冶炼较为发达的钢城区降尘中Mn、Fe、Co、Cu和As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县,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72.4、73577.3、17.0、139.7、32.3 mg·kg^(-1),而Zn和Pb在历下区、槐荫区等人口密集区域最高浓度可达351.5 mg·kg^(-1)和114.0 mg·kg^(-1);PMF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降尘重金属主要存在4个贡献源,分别为土壤源、工业源、交通源和混合源,贡献率分别为46.8%、26.6%、15.2%和11.4%。其中,重金属Co、Cu、Fe主要来自土壤源,Mn主要来自于土壤源和工业源的贡献,Ni主要来自于土壤源和混合源,交通源对降尘中Pb和Zn的贡献率较高,As则主要来自于工业源。本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大气环境精准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城市 大气降尘 重金属 PMF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o、Ni、Cu和As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钟雅琪 杨新明 +3 位作者 吴众然 李国锋 蔡超 池海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03-1508,共6页
为探究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o、Ni、Cu、As的污染特征及其人体健康风险,采用改进的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表征其生物可给性,并评估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o、N... 为探究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o、Ni、Cu、As的污染特征及其人体健康风险,采用改进的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表征其生物可给性,并评估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o、Ni、Cu和As均值分别为7.32、23.1、35.6、11.2 mg/kg,主要赋存形态为残渣态。(2)各重金属在胃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均较低,这主要与重金属赋存形态中残渣态所占比例较高有关;Co、Ni和As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高于小肠(p<0.05),但Cu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则低于小肠(p<0.05)。(3)济南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处于可接受水平,但Ni和As存在较高致癌风险。因此,在环境政策制定中应考虑Ni和As的减排措施,以期降低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重金属 生物可给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识别与修复——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35
6
作者 薛强 路路 +2 位作者 牛韧 张晓婧 杜文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050-9063,共14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结合进行生态源地提取。采用夏季降水、植被覆盖度、坡度3个地质灾害敏感性因子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Least-Cost Path method,LCP)提取生态廊道,构建了市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电路理论进行生态关键区域(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识别,进一步划分生态修复改善区,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工程措施。研究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的个数为35个,面积为567.15 km^(2),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南部山区。生态廊道818.42 km,平均廊道长度为12.99 km,廊道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整体呈现出"一屏、一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包含生态"夹点"25处,历城区生态"夹点"分布最为密集。全市亟需修复的生态障碍点共34处,面积为6.90 km^(2),主要分布章丘区。生态改善区共识别2994.84 km^(2),近期亟需修复的面积为96.1 km^(2),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历城区、莱芜区。3)通过对比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因地适宜的制定了生态修复策略与工程措施布置指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地质灾害敏感性 生态源地 电路理论 生态修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工业固体废物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小霞 刘善军 +1 位作者 曹欣 黄宪江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36-39,共4页
指出了工业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固体废物管理是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济南市固体废物调查数据,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和贮存情况进行了统计,全面分析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总体... 指出了工业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固体废物管理是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济南市固体废物调查数据,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和贮存情况进行了统计,全面分析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总体状况和行业、类别分布的特点,探讨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危险废物 现状分析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水型城市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生态健康评价——以济南大明湖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申恒伦 徐贺 +4 位作者 张鑫儒 陈静 朱天顺 蒋万祥 付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6-1045,I0006,共11页
浮游植物功能群被广泛应用于解析地表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和水环境评价,而该方法能否应用于泉水型湖泊仍不明确。为了解我国北方城市泉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20年5-11月,对济南大明湖不同季节进行采... 浮游植物功能群被广泛应用于解析地表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和水环境评价,而该方法能否应用于泉水型湖泊仍不明确。为了解我国北方城市泉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20年5-11月,对济南大明湖不同季节进行采样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大明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94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40.4%)、硅藻门(34.0%)和蓝藻门(16.0%)为主,其中微囊藻(Microcystis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为全年优势种。大明湖浮游植物群落可划分为21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6组(D、J、Lo、MP、P和W1),以尖针杆藻为代表的D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序列为:D/J/P→D/Lo/MP/P/J/W1→P/D/J,季节性特征明显。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为40.92~62.55,生态健康状态指数(Q)为1.91~2.36,表明大明湖处于中等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与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相一致。RDA分析结果显示,温度、pH、盐度、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大明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优势功能群D主要受温度和盐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明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有明显的季节演替,利用基于功能群的生态健康状态指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水体健康及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湖 浮游植物功能群 生态健康状态指数(Q)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垃圾堆肥间歇通风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迟孟浩 杨帆 +4 位作者 李旺旺 袁京 王继红 李国学 李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7-921,942,共6页
以好氧堆肥成熟的通风方式连续通风为参考,研究了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采用间歇通风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采用间歇通风方式的温度和O2体积分数变化规律与连续通风方式基本一致。腐熟度指标pH、电导率(EC)和发芽率指数(... 以好氧堆肥成熟的通风方式连续通风为参考,研究了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采用间歇通风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采用间歇通风方式的温度和O2体积分数变化规律与连续通风方式基本一致。腐熟度指标pH、电导率(EC)和发芽率指数(GI)均能达到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的要求。但是间歇通风不但可以减少鼓风时间,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显著降低NH3、N2O的排放,提高总碳(TC)、总氮(TN)的积累,从而提高堆肥产品品质。因此,建议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采用间歇通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好氧堆肥 通风方式 腐熟度 间歇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济南段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抗生素赋存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坤 苏炤新 +3 位作者 唐丹丹 潘福霞 王华伟 孙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5-685,共11页
以黄河下游济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提取-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水体及其表层悬浮颗粒物(SPMs)中4类(磺胺类(FQs)、喹诺酮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和四环素类(TCs))4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通过构建浊度vs.总悬... 以黄河下游济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提取-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水体及其表层悬浮颗粒物(SPMs)中4类(磺胺类(FQs)、喹诺酮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和四环素类(TCs))4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通过构建浊度vs.总悬浮固体量(TSS)和抗生素总浓度与浊度/TSS关系曲线预测水中溶解态(Cd)和SPMs结合态(CSPM)抗生素的分布.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济南段可检出36种抗生素,其中MLs类抗生素检出率最高(97%~100%),FQs浓度水平最高(恩诺沙星达13.5µg/L),SAs的检出率和浓度(磺胺二甲异嘧啶达12.3µg/L)均较高,TCs普遍低于方法定量限;人为活动和畜禽养殖场是污染主要来源,水体浊度(11~724NTU)与TSS(3.2~914g/L)正相关,且二者与FQs和SAs在春季和冬季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抗生素浓度与浊度/TSS线性关系计算结果显示,进入水体的FQs和SAs绝大部分会与SPMs结合(CSPM:3.2~27.2µg/g),Cd对其总量的贡献低于30%.各点位CSPM计算值和实测值拟合度较好,表明若根据抗生素总浓度进行校准,浊度/TSS可用于预测水体SPMs对FQs和SAs的负载能力.SPMs中抗生素在夏季空间分布均一,差异性较小(2.0~10.6µg/g);在冬季,下游(16.2~40.7µg/g)污染程度与上游(10.2~14.6µg/g)相比更严重;春季则表现为上游(38.2~49.5µg/g)显著高于下游(25.2~34.0µg/g).本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SPMs既是抗生素的重要“汇”,也是污染扩散至其他河流的“源”,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浮颗粒物 抗生素 水体浊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滨岸带土壤碳氮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磊 庄涛 +5 位作者 周慧华 袁旭音 朱海 韩年 杨新明 李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4,共7页
为探究小清河滨岸带土壤中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小清河流域土壤碳氮组分对河流的影响,该文采集小清河不同类型滨岸带(林地、草地、荒地、林草混合)的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氮、... 为探究小清河滨岸带土壤中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小清河流域土壤碳氮组分对河流的影响,该文采集小清河不同类型滨岸带(林地、草地、荒地、林草混合)的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氮、硝氮、氨氮。研究结果显示,发现碳氮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均表现为从水滨到高地逐渐递减,经冗余分析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碳氮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常量元素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带 碳氮形态 土地利用方式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济南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现状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代静 赵玉强 +5 位作者 李欣 王泽明 刘阳 徐亚会 刘善军 冯成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5-1807,共13页
本文分析评价了小清河济南段干流29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总磷以及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风险特征,解析了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Hg未检出,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Cu>Pb>Ni... 本文分析评价了小清河济南段干流29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总磷以及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风险特征,解析了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Hg未检出,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Cu>Pb>Ni>As>Cd;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风险筛选值(pH>7.5)为标准值比较,Zn和Cd两种重金属平均含量超标,其他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未超标;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为Zn和Cd为偏中度污染,Cu、Pb、Cr为轻度污染,Ni和As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为中度风险,其中Cd为较重风险,其他重金属均为低风险.Cd是综合生态危害指数构成的最主要的金属.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为清洁水平.TN含量水平较低,TP污染水平较高.推测沉积物中Cd、Cr、Cu、Pb、Zn主要来源为工业源和城市交通源,营养物主要来源为城市生活源.因此,本研究可为开展小清河济南段环境管理的重金属和营养物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 重金属污染 营养物 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的电芬顿技术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新明 郭珊珊 +2 位作者 孙倩 蔡超 秦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01-3812,共12页
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高效产H_(2)O_(2)的气体扩散电极(gas diffusion electrodes,GDEs)在电芬顿技术去除水中抗生素中具有很大的需求.GDEs作为电芬顿阴极对H_(2)O_(2)的电合成有更高的氧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高效产H_(2)O_(2)的气体扩散电极(gas diffusion electrodes,GDEs)在电芬顿技术去除水中抗生素中具有很大的需求.GDEs作为电芬顿阴极对H_(2)O_(2)的电合成有更高的氧利用率、低能耗和高成本效益,已在抗生素废水处理的关键基础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本文中,介绍了电芬顿-H_(2)O_(2)法的基本原理,重点关注了GDEs作为电芬顿阴极的研究现状,并着重分析改性方式.同时,对GDEs与反应器装置组合的H_(2)O_(2)合成效率进行总结.此外,研究了通过GDEs高效合成H_(2)O_(2)的电芬顿体系对水中磺胺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四环素类等四大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降解机制,为GDEs应用于电芬顿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分析和展望了GDEs在H_(2)O_(2)生产和水处理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气体扩散阴极 过氧化氢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涛 赵玉强 +1 位作者 王旺正 常纪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黄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对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特价值。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专项督察、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等措施,流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仍存在... 黄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对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特价值。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专项督察、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等措施,流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仍存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有待提升、分段分区开发难以系统地保护全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系统性解决、流域各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相对滞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科学利用不足等问题。为提升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建议全方位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收集,统筹开展流域各地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开发利用,适度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及基质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玲玲 孟甜甜 +2 位作者 董希良 任伟 张利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651,共6页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并研究了不同基质效应补偿方式。土壤样品经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提取,弗罗里土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结果发现7种有机氯存在中/强程度的基质...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并研究了不同基质效应补偿方式。土壤样品经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提取,弗罗里土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结果发现7种有机氯存在中/强程度的基质效应;在10 mL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1∶9)+10 mL丙酮∶正己烷(体积比1∶9)为固相萃取的洗脱剂,且脉冲压力为275.8 kPa条件下,可将23种有机氯的基质效应均控制在20%以内。23种有机氯农药在0.4~1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2)均不小于0.9992,检出限为1.0~8.6μg·kg^-1,定量下限为4.0~34.4μg·kg^-1;在20、60、100μg·kg^-13个加标水平下空白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46.3%~127%,相对标准偏差(n=6)为0.68%~15%。采用该方法在某土壤样品中检出α-六六六、γ-六六六、p,p′-DDE、异狄氏剂醛、p,p′-DDT 5种有机氯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氯 净化 进样条件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渗滤液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坤 赵玉杰 庄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3-1530,共8页
选取济南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检测生活垃圾渗滤液和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ECs)的浓度水平,分析渗滤液中ECs分布特征和去除效果,探讨其对地下水环境中ECs污染的贡献,并根据风险商值(HQs)对ECs进行生态风... 选取济南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检测生活垃圾渗滤液和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ECs)的浓度水平,分析渗滤液中ECs分布特征和去除效果,探讨其对地下水环境中ECs污染的贡献,并根据风险商值(HQs)对EC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渗滤液中共检测到11种ECs,检出频率为11.8%~100.0%;(2)物化预处理单元对ECs表现出显著“负去除”效果,经过两级碟管式反渗透(DTRO)和紫外消毒单元后最终出水中仅可检测到6种ECs,检出质量浓度比进水减少了82.7%~100.0%(辛基酚(OP)除外);(3)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ECs,包含磺胺嘧啶(SDZ)、磺胺二甲嘧啶(SDM)、磺胺甲基异噁唑(SMX)、阿奇霉素(AZI)、壬基酚(NP)、双酚A(BPA)和OP,检出质量浓度为2.1~38.9 ng/L。地下水下游ECs污染明显比上游严重,污染程度大体随监测井与填埋场距离减少而增加;(4)HQs结果显示,BPA、NP和OP处于高风险等级,SMX处于中等风险等级,能对地下水中敏感生物构成不同程度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处理 去除效果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新明 庄涛 +1 位作者 周伟 韩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8-574,共7页
为建立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6》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量为105.831万t,排放强度为6.71 t·km^(-2)。畜禽养殖是最大的排放源,排放量... 为建立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6》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量为105.831万t,排放强度为6.71 t·km^(-2)。畜禽养殖是最大的排放源,排放量为68.673万t,占总排放量的64.89%,猪和家禽是畜禽养殖排放量的最大贡献源,两者占畜禽养殖排放量的72.88%;其次是氮肥施用,排放量为30.835万t,占总排放量的29.14%;生物质燃烧、人体排放、土壤本底的氨排放量分别为2.173、2.117、1.943万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05%、2.00%、1.84%;固氮植物的氨排放量最小,仅为0.09万t,不足总排放量的1%。菏泽、德州、潍坊、临沂、济宁、聊城是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大市,氨排放量为7.910~13.662万t。研究表明,应从规范畜禽养殖规模和合理施肥两方面着手,精准施策,以减少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氨排放 排放因子法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污染小时工业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健 李蕾 +3 位作者 刘厚凤 庄涛 刘善军 黄宪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292-298,共7页
利用CALPUFF模型,结合济南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重点工业源在7个重污染小时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老工业区重点工业源对济南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位NO_2、SO_2和PM_(10)的占标... 利用CALPUFF模型,结合济南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重点工业源在7个重污染小时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老工业区重点工业源对济南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位NO_2、SO_2和PM_(10)的占标率和贡献率均较小,不足3%,且随气象条件变化不明显。说明在重污染小时下,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污染物不易达到近地面,其对近地面一次性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较小。从污染物类别上看,重点工业高架点源对近地面NO_2和SO_2的影响较大,对近地面PM_(10)的浓度影响较小,说明近地面一次性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气态污染物传输。在重污染小时条件下,重点工业高架点源主要影响济南市建成区的中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 重污染小时 大气污染物 CALPUFF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周边土壤的水盐耦合关系
19
作者 曹嘉欣 陈永金 +4 位作者 朱海勇 李佳欣 王续廷 徐梦辰 刘加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7,共14页
为揭示滨海湿地植物对土壤水盐的影响机制,以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周边土壤水、盐为研究对象,分析柽柳周边土壤水盐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距柽柳远近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明显不同,冠下表层土壤含水率... 为揭示滨海湿地植物对土壤水盐的影响机制,以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周边土壤水、盐为研究对象,分析柽柳周边土壤水盐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距柽柳远近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明显不同,冠下表层土壤含水率明显大于冠缘和裸地,呈现由冠下至裸地逐渐减小的趋势,尤其是柽柳西、南两侧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20 cm土层以上水分聚集率为冠下大于冠缘,呈现明显的“水岛”效应,而20 cm以下水分聚集率的变化则相反;土壤盐分表聚性显著,远离柽柳的裸地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西、南两侧最为明显;土壤总盐与Cl^(-)、Na^(+)、Mg^(2+)3种离子相关性极显著,这些离子在近柽柳周围土壤的变化幅度及含量均较小,盐分富集率明显为冠下小于冠缘,呈现“盐谷”效应;土壤水盐耦合度在柽柳周边表现为西侧>南侧>北侧>东侧,水、盐呈显著负相关;西、南两侧较高的土壤含盐量出现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呈现高含盐量+低含水率为高耦合度的特征,这种高耦合度情况还出现在柽柳周边的表层土壤与远离柽柳的裸地。在柽柳的影响下,水盐耦合度呈现距柽柳由近及远逐步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 水盐分析 空间变化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体及土壤中6种抗生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甜甜 杨丰春 +4 位作者 赵传明 汪勇 陈晓梅 付瑶 刘玲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74-3578,共5页
本文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水体及土壤中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共6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水质及土壤样品经净化富集后,在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本文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水体及土壤中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共6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水质及土壤样品经净化富集后,在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6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在55.1%-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28%-12.5%(n=6).水体的方法检出限为0.1-1.2 ng·L^(−1);土壤的方法检出限为0.17-2.4μ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适用于水体和土壤样品中痕量抗生素的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应用于农田土壤和地下水的定量分析,部分抗生素有所检出,浓度范围为ND-12.6μg·kg^(−1)、ND-15.8 n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 抗生素 固相萃取 水体及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