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侯杰 王雁 +2 位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一1.25- -6.2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p,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tx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mm区和5~6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O.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RK与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郑秀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1-536,共6页
背景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是一种新型的表层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术眼刺激性小,但关于TransPRK术后临床效果的动态性观察、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以及角膜后表面形态等的变化研究鲜见报道... 背景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是一种新型的表层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术眼刺激性小,但关于TransPRK术后临床效果的动态性观察、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以及角膜后表面形态等的变化研究鲜见报道。目的评价TransPR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并与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6-12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拟行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93例93眼,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术眼术前角膜厚度为460~500μm,其中TransPRK组46眼,Epi-LASIK组4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记录并比较2个组术眼的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及Q值、角膜像差。结果TransPRK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和屈光度变化的眼数分布与Epi-LASIK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UCVA≥1.0者占93.9%,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占90.9%,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术后1个月haze最明显,TransPRK组有15眼出现haze,占32.6%,Epi-LASIK组有8眼出现haze,占17.4%,均在0.5级以下。TransPRK组haze的发生率略高于Epi-LASIK组,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1,P=0.092)。2个组间角膜滞后量(CH)值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F分组=0.000,P=0.999;CRF:F分组=0.110,P=0.741),但2个组术眼术后CH值和CRF值均明显下降,不同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时间=103.658,P=0.000;CRF:F时间=132.008,P=0.000),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CH值和CRF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较术前均轻微后移,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2.868,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923,P=0.169)。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术眼角膜后表面Q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91,P=0.663;F时间=1.783,P=0.185)。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角膜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与球差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RMS:F分组=0.299,P=0.586;角膜球差:F分组=1.290,P=0.259)。结论TransPRK矫正薄角膜的近视眼术后视力和屈光稳定性较好,与Epi—LASIK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性能降低,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步恢复;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有轻微后移的现象,但并未影响后表面整体的非球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疗法 准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地形图 术后并发症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功能性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重塑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淑娟 侯杰 +2 位作者 张乐乐 雷玉琳 郑秀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治中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及其与术后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46例(92眼)...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治中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及其与术后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46例(92眼),按照屈光度分为两组,其中中度近视组29例(58眼),高度近视组17例(3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应用傅立叶域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0~2 mm、角膜>2~5 mm、角膜>5~6 mm的角膜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对比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患者角膜上皮厚度为(55.68±3.61)μm,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0~2 mm、角膜>2~5 mm、角膜>5~6 mm的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85±3.99)μm、(3.46±3.29)μm及(2.85±3.18)μm,三个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增厚较中度近视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6个月,两组角膜中央2 mm上皮厚度变化与术后屈光度变化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中度组:r=0.219,P=0.633;高度组:r=0.197,P=0.585)。结论SMILE术后角膜上皮发生重塑,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厚度的增厚,屈光度越高,增厚越显著,这种重塑效应未对术后屈光度稳定性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角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明 郑秀华 +1 位作者 高传晶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1-682,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角膜周边部可见角膜切削印记,角膜中央区透明;左眼晶状体混浊(混浊分级为C2N2P3),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眼底结构正常。患者于2005年4月10日在本院行双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ectomy,LASIK)手术,既往资料:右眼视力为0.1,-4.50 DS/-0.50 DC×70°=0.8+,左眼视力为0.4,-1.50 DS/-0.50 DC×90°=0.8-;角膜曲率右眼K1=44.6 D@99°,K2=44.0 D@9°,左眼K1=44.8 D@88.7°,K2=44.1 D@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LASIK术后 飞秒激光 眼晶状体混浊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右眼视力 裂隙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再近视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7-888,共2页
忠者,男,22岁,因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术后3年视力明显下降,于2010年5月21日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眼科就诊。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LASIK 飞秒激光 术后 近视 治疗 眼科医院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东林 苏燕 +2 位作者 颜世广 韩彦辉 张春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586例(586眼),手术全部应用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按其所接受的巩膜穿刺方式分为A组(一步法巩膜穿刺组)和B组... 目的探讨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586例(586眼),手术全部应用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按其所接受的巩膜穿刺方式分为A组(一步法巩膜穿刺组)和B组(两步法巩膜穿刺组)。A组即应用23 G套管穿刺刀做巩膜穿刺,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两步法巩膜穿刺在用23 G套管穿刺刀之前,预先用0.6 mm巩膜穿刺刀做巩膜穿刺,然后用23 G套管穿刺刀从预穿口进入,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3次,B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95次,B组平均每套使用次数是A组的31.7倍。A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和B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2.69±5.84)mmH g(1 kP a=7.5 mmH g)和(14.30±4.03)mmH g,B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3.13±5.28)mmH g和(14.80±3.44)mmH 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步法巩膜穿刺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23 G套管穿刺刀穿刺的难度,增加了23G套管穿刺刀重复使用次数,节约了手术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玻璃体切割术 两步法巩膜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轴位标记与传统裂隙灯标记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晓明 汤欣 郑秀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5,160,共4页
目的评价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轴位标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术前应用VER... 目的评价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轴位标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术前应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采集眼前节图像并设定IOL预设植入轴位(目标轴位),并于裂隙灯下采用1 m L注射器针头标记水平轴位。术中随机参考VERION导航下的IOL目标轴位或裂隙灯下标记的目标轴位植入IOL,记为VERION组(42眼)和裂隙灯组(33眼),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进行眼前节照相,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以及IOL实际轴位与目标轴位的偏差值。结果 VERION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氉的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1.9%、78.6%、71.4%、76.2%,裂隙灯组分别为69.7%、78.8%、81.8%、75.8%,各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RION系统标记的IOL目标轴位与裂隙灯下针头标记的IOL目标轴位的差值为(3.04±1.99)°。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IOL实际轴位与目标轴位的偏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Toric IOL轴位标记,术后效果准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ION数字导航系统 角膜散光 轴位标记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明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例132眼,根据白内障类型分为核型组39例39眼、皮质型组48例48眼和后囊下型组45例45眼。术前记录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根据LOCSⅢ分级体系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并评分,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DLI值,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记录术中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值。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核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晶状体核混浊度(NO)评分值、晶状体核颜色(NC)评分值、CDE值均呈负相关(r=-0.593、-0.618、-0.606、-0.524,均P〈0.01)。皮质型组和后囊下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均呈负相关(皮质型组:r=-0.653、-0.614,均P〈0.01;后囊下型组:r=-0.583、-0.577,均P〈0.01),2个组DLI与CDE值均无明显相关性(r=-0.245,P=0.093;r=-0.225,P=0.137)。3个组患者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与CDE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DLI与LogMAR视力和LOCS Ⅲ分级评分值均呈负相关,可以反映视力损害程度和晶状体混浊程度。DLI可以为核型白内障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使用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 iTrace L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大范围脱离自发复位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骁 陈元芝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9-610,共2页
患者,女,66岁,2015年4月因右眼突然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半月余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5;眼压右眼40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基质混浊、... 患者,女,66岁,2015年4月因右眼突然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半月余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5;眼压右眼40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基质混浊、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前房浅,虹膜萎缩,瞳孔欠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前房浅,晶状体混浊,其余眼前节大致正常,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其余窥不清。B型超声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右眼测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层 小梁切除术后 晶状体混浊 复位 医院就诊 眼部检查 虹膜萎缩 对光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少君 陈元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4-496,500,共4页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也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结膜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就细胞生长因子与...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也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结膜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就细胞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细胞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