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构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模型
1
作者 闫敏 王沂霞 +2 位作者 田涛 何显 王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究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联合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1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n=73)和非MP感染... 目的:探究胸部CT征象与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联合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1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n=73)和非MP感染组(n=48)。全部患儿均接受胸部CT检查及MP抗体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诊断小儿MPP的效能。结果:MP感染患儿的胸部CT征象特征以磨玻璃征(76.71%)、支气管壁增厚(71.23%)、网状影征(68.49%)为主;MP感染组磨玻璃征检出率、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网状影征检出率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均P<0.05);MP感染组MP抗体阳性率(83.56%)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10.4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诊断小儿MP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胸部CT征象和MP抗体单独诊断(P<0.05)。结论:小儿MPP胸部CT的主要征象为磨玻璃征、支气管壁增厚及网状影征,胸部CT征象联合MP抗体有助于提高对小儿MPP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肺炎支原体抗体 胸部CT检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胡伟 王秉圆 +5 位作者 李继安 任倩 徐道彦 王世富 聂秀真 林爱伟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36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疑似脑膜炎奈瑟菌1例...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36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疑似脑膜炎奈瑟菌1例。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中61.3%对青霉素敏感,9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敏感,对美洛培南敏感率83.3%,对阿奇霉素耐药达94.7%,18株对苯唑西林耐药58.1%;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60%,对头孢他啶敏感率71.4%,对头孢曲松敏感率57.1%,对头孢吡肟敏感率66.6%。结论济南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外周血TIM和TLR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樊青 颜萍 李培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549,5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oll受体2、4和Tim、1、3家族基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56例,将入选的56例根据X线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组:表现为沿...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oll受体2、4和Tim、1、3家族基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56例,将入选的56例根据X线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组: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结节状、点片状密度增高影或伴网格状、条索状间质改变者作为支气管肺炎组(40例),表现为节段性、大叶性实变者作为节段性肺炎组(16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支原体患儿组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全血。抽提总RNA,采用qRT-PCR检测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组之间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1)支原体肺炎组及MP-支气管肺炎组外周血细胞中TLR-2mRNA、TLR-4mRNA和Tim-l mRNA相对表达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MP-节段性肺炎组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MP-节段性肺炎组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显著高于MP-支气管肺炎组。结论:不同类型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LR-2、TLR-4和Tim-1基因均有过度表达,Tim-1、Tim-3基因在肺部感染重症患儿有过度表达,TLR2、4受体和Tim1、3家族基因参与不同类型的支原体肺炎的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支气管肺炎 节段性肺炎 基因表达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NA-29a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继勇 冯占超 +1 位作者 徐京风 李福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29a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过表达miRNA-29a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上,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肺组织miRNA-...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29a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过表达miRNA-29a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上,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肺组织miRNA-29a的表达水平;尾静脉注射miRNA-29a-mimic后,记录大鼠肺动脉压和体循环动脉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组织的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组织中p-Akt与p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壁组织中miRNA-29a呈低表达;过表达miRNA-29a后,大鼠肺动脉压明显下降,体循环血压无显著变化,肺动脉中膜增厚程度显著减弱,肺血管重构现象不明显,p-Akt与p-eNOS的蛋白水平上调。结论:过表达miRNA-29a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微小RNA-29a PI3k/Akt-eNO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H伴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义江 杨静 +2 位作者 屈文静 王沂霞 李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HLH伴CNS累及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HLH伴CNS累及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特征,针对可能影响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中位年龄为4.0(1-15.1)岁,其中EBV感染38例(84.44%),CMV感染1例(2.22%),细菌感染3例(6.67%),结缔组织疾病1例(2.22%),无明确病因2例(4.44%)。27例行腰椎穿刺检查后证实脑脊液异常10例(37.04%);45例患儿中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22例(48.89%)。45例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率为46.67%(21/45),随访3年总生存率为44.44%(20/45),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脑脊液异常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脑脊液正常患儿(10 vs 17例)(P<0.05)。未行鞘内注射患儿随访1年总生存显著低于行鞘内注射患儿(10 vs 17例)(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异常、未行鞘内注射及治疗方式均是影响HLH伴CNS累及的患儿预后危险因素(P<0.05)。以上变量引入Cox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异常和未行鞘内注射是HLH伴CNS累及的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LH伴CNS累及的患儿临床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儿后遗神经系统病变;而脑脊液异常和未行鞘注治疗是导致患儿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6
作者 滕光英 屈文静 张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7-1773,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63例行BCH-AML 05方案治疗的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初诊时(T1)、第1次诱导治疗... 目的:分析影响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63例行BCH-AML 05方案治疗的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初诊时(T1)、第1次诱导治疗后(T2)、第2次诱导治疗后(T3)、第1次巩固治疗后(T4)、第2次巩固治疗后(T5)及第3次巩固治疗后(T6)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水平,并相应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分组界值为10^4copies/10^4-葡萄糖苷酸酶(GUS)、10^3copies/10^4GUS、10^2copies/10^4GUS、10 copies/10^4GUS、1copies/10^4GUS、0 copies,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3例,其余4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0.04(11-60)个月。比较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初诊患儿CD15检测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2组患儿性别、年龄、FAB分型、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及T2时骨髓幼稚细胞数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1时Plt计数和T1、T2、T6时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患儿5年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融合转录本水平>10^3copies/10^4GUS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3,95%CI:1.04-7.78)(P<0.05)。结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首次诱导治疗结束后融合转录本水平是患儿长期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RUNX1-RUNX1T1 儿童 总生存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