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96例埋伏多生牙的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张紫玥 黄国倩 +1 位作者 李敏 杨世茂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分析埋伏多生牙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式,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296例埋伏多生牙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多生牙数量、位置、形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上颌前牙区的... 目的:分析埋伏多生牙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式,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296例埋伏多生牙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多生牙数量、位置、形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上颌前牙区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共有500颗多生牙,6~1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33∶1,且随多生牙数量增多男女比例增大;数量以单颗牙最多(52.03%),双颗牙次之(38.51%),3颗及以上少见(9.46%);位置以上颌前牙区最多见(79.40%),其次为前磨牙区(13.40%)和磨牙区(7.20%);临床并发症以恒牙延迟萌出、恒牙阻生最多见,少数病例可伴发颌骨囊肿;上颌前牙区手术切口选择唇侧入路占23%,其中牙龈切口占83.3%,前庭沟切口占16.7%;采用腭侧入路占77%,其中牙龈切口占93.6%,局部小切口占6.4%;手术时间为15~150 min不等,平均手术时间约为25 min。多生牙在黏膜下或相邻恒牙冠方者手术平均时间为(9.34±2.21)min,骨埋伏深或位于相邻恒牙根方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43±4.65)min。结论:本组埋伏多生牙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且随着多生牙数量增多,男女比例呈增加趋势,多生牙的位置及数量可能影响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牙 锥形束CT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HGF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对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广德 李荣亮 +3 位作者 岳从雷 杨世茂 郭延伟 房殿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水凝胶支架材料对促进兔颞下颌关节炎病理状态微环境中受损软骨修复的意义。方法:培养兔脂肪干细胞,利用腺病毒介导对其进行HGF转染并制备ADSCs/HGF/水凝胶支架材料。兔颞下颌关节上腔...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水凝胶支架材料对促进兔颞下颌关节炎病理状态微环境中受损软骨修复的意义。方法:培养兔脂肪干细胞,利用腺病毒介导对其进行HGF转染并制备ADSCs/HGF/水凝胶支架材料。兔颞下颌关节上腔为注射区并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单纯细胞治疗组,单纯脂肪干细胞腔内注射,D组为干细胞复合材料组,为造模后腔内注射干细胞复合可注射水凝胶支架材料,E组为转染后干细胞复合水凝胶注射。所有材料移植成功后各组动物分别于用药第3、9周后取材,制备标本并行髁突软骨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实时定量PCR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与组织学观察可见,D、E组软骨病变区改善情况优于B、C组。与模型组比较,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组MMP-13表达与空白组相对持平但低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TIMP-1表达与空白组相对持平但高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GF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可注射型水凝胶对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受损软骨具有明显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腺病毒 肝细胞生长因子 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廖锋 刘瑶 +3 位作者 刘航航 胡建 赵爽 杨世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1)、ASP+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1+40 mg·L-1 ASP)。CCK8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酶(COL-Ⅰ)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CyclinD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糖尿病+ASP组(糖尿病大鼠,ASP喂养),制备大鼠胫骨骨缺损,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高糖组、ASP+高糖组的BMSCs增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组和ASP+高糖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中BMSCs钙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OCN、Osx、COL-Ⅰ、CyclinD1、β-catenin的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骨小梁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P可促进高糖状态下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及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缺损修复,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