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GF/TrkA通路探究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吕昌迎 边俊莉 李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其神经分化,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浓度组(3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组(9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 目的:分析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其神经分化,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浓度组(3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组(9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组(90 mmol/L+6.3μmol/L),除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CCK-8法测定PC12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LDH释放、SOD、MDA、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PC12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降低(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升高(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大黄素高浓度组相比,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降低(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可通过激活NGF/TrkA通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PC12 凋亡 氧化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味方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清AFP、CEA、CA-125及CD_(4)^(+)/CD_(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燕彩霞 王达 +1 位作者 魏传霞 陈树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酸味方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CD_(4)^(+)/CD_(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单纯随机... 目的观察酸味方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CD_(4)^(+)/CD_(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TACE术治疗,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酸味方,治疗4周。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FP、CEA、CA-125水平;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并计算CD_(4)^(+)/CD_(8)^(+);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68%(38/41)、75.61%(31/4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CEA、CA-125水平分别为(62.35±9.12)ng/mL、(2.13±0.39)μg/mL、(32.37±5.93)U/mL,对照组AFP、CEA、CA-125水平分别为(139.65±20.71)ng/mL、(2.47±0.42)μg/mL、(49.62±6.03)U/mL,观察组血清AFP、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分别为44.08%±5.41%、21.64%±2.96%、1.65%±0.28%、35.42%±3.97%,对照组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分别为37.26%±4.76%、25.47%±3.08%、1.22%±0.27%、29.65%±4.25%,观察组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应用酸味方有利于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CD_(4)^(+)/CD_(8)^(+)比值、提高QOL-LC评分,并且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方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AFP CEA CA-125 CD_(4)^(+)/CD_(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Ⅰ对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应鹏 王世金 亓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T-I-L组(25μmol/L)、AT-I-M组(50μmol/L)、AT-I-H组(100μmol/L)、AT-I-H+740 Y-P组[100μmol/L AT-I与50μg/mL 740 Y-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活剂]。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增殖及凋亡;ELISA法测定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AT-I-L组OD450值(24、48 h)、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AT-I-M组、AT-I-H组OD450值(24 h、48 h)升高(P<0.05),TNF-α、IL-6表达、细胞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T-I-H组对比,AT-I-H+740 Y-P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改善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PI3K/AKT/NF-κB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关节软骨细胞 炎性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满孝蕊 玄鸿雁 +1 位作者 李增云 聂文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740 Y-P组(PI3K激活剂)、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以羽扇豆醇和740 Y-P分组干预后,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空泡生成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雷帕霉素(Rapa)、羽扇豆醇高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羽扇豆醇、Rapa和3-MA分组干预后,采用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LC3I、苄氯素1(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细胞淋巴瘤2(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Rap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3-M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羽扇豆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从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激活自噬可减弱羽扇豆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现代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宝锋 署文杰 孙西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15-4021,共7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分析近30年中医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中药处方规律,为未来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中所有治疗PD的中药处方,时间范围为1991年01月01日-2021年02月0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分析近30年中医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中药处方规律,为未来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中所有治疗PD的中药处方,时间范围为1991年01月01日-2021年02月01日。用Excel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应用系统中的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现代中医治疗PD的中药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2首,包含中药239味,频次≥30次的药物24种,前五位是白芍、甘草、天麻、当归、熟地黄;四气多以平性、温性为主,五味多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以肝、脾、肾为主;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对是“白芍、甘草”“白芍、天麻”“白芍、熟地黄”;现代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是具有平抑肝阳作用的药物,其次为具有润肠通便、息风止痉等作用的药物;对使用频次≥30的中药聚类得出5组常用药物组方。结论现代中医治疗PD,以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为主要治法;润肠通便、顾护阳气应贯穿于治疗的始末,尤为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古今医案云平台 现代中医 润肠通便 顾护阳气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丸加减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月星 郑红凤 +2 位作者 李普霞 刘芳 李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归脾丸加减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究归脾丸加减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归脾丸加减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凝血功能、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症状积分变化;完成治疗后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IL-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CD8+、sIL-2R则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CD8+、sIL-2R显著低于于对照组,余均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黄体生成素(LH)、促排卵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月经周期、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天数、神疲乏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肝功能异常、乳房胀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丸加减能提高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抑制IL-2、sIL-2R,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免疫功能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激素 凝血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2过表达调控Wnt/β-catenin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燕 张宝 王交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0-1705,共6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IPE2)是否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G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TIPE2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MKN45细胞,依次分为...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IPE2)是否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G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TIPE2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MKN45细胞,依次分为: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AD-EV组(转染AD-EV)、AD-TIPE2组(转染AD-TIPE2)、LiCl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Cl处理)、AD-TIPE2+LiCl组(转染AD-TIPE2后LiCl处理)。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IPE2、E-cadherin、N-cadherin、Wnt2、β-catenin和Twist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TIPE2、E-cadherin及N-cadherin表达。结果:GC细胞株中TIPE2表达显著下调,且在MKN45细胞中表达最低。与AD-EV组相比,AD-TIPE2组MKN45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及N-cadherin、TIPE2、Wnt2、β-catenin、Twist、c-Myc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TIPE2和E-cadherin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AD-TIPE2组相比,AD-TIPE2+LiCl组MKN45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及N-cadherin、TIPE2、Wnt2、β-catenin、Twist、c-Myc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TIPE2和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LiCl组相比,AD-TIPE2+LiCl组MKN45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及N-cadherin、TIPE2、Wnt2、β-catenin、Twist、c-Myc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TIPE2和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上调TIPE2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GC细胞增殖、迁移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 胃癌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4抑制剂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外伤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莉 杨西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每组8只。另选择8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TICH+BMS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BMSC(1μl,1×105个);TICH+inhibitor-BMSC组尾静脉注射转染miR-204 inhibitor的BMSC(1μl,1×105个);TICH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1次/d,连续7 d。对照组大鼠仅钻孔。在建模后和干预后通过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神经功能。将BMSC细胞分为NC组和类似物(mimic)组,并分别通过质粒转染NC和miR-204 mim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后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TICH组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TICH组,穿越平台次数高于TICH组(P<0.05)。TICH组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31.58±3.72)个vs(2.13±0.41)个,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少于TICH组[(19.73±2.56)个、(11.04±2.16)个vs(31.58±3.72)个,P<0.05]。与对照组比较,T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04显著升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GDNF蛋白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4后,与NC组比较,mimic组miR-204显著增高,GDNF mRNA和G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04 inhibitor基因修饰的BMSC会使GDNF的水平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和保护神经元功能,从而促进T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间充质基质细胞 脑出血 创伤性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NA 信使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PI3K/AKT/ERK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启明 边俊莉 刘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并分为空白组(未处理的U251细胞)、对照组(0.1%DMSO)、丹参酮ⅡA...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并分为空白组(未处理的U251细胞)、对照组(0.1%DMSO)、丹参酮ⅡA组(20μmol/L丹参酮ⅡA)、IGF-1组(100 ng/ml PI3K/AKT/ERK通路激活剂IGF-1)、丹参酮ⅡA+IGF-1组(20μmol/L丹参酮ⅡA与100 ng/ml IGF-1同时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PI3K/AKT/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U251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皱缩,出现大量细胞碎片,而IGF-1组U251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未发生改变;与丹参酮ⅡA组比较,丹参酮ⅡA+IGF-1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贴壁性变强。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U251细胞OD450值(24 h、48 h)、侵袭细胞数目、迁移细胞数目、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GF-1组U251细胞OD450值(24 h、48 h)、侵袭细胞数目、迁移细胞数目、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丹参酮ⅡA组比较,丹参酮ⅡA+IGF-1组U251细胞OD450值(24 h、48 h)、侵袭细胞数目、迁移细胞数目、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PI3K/AKT/ERK通路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春鸿 何宁 陈凯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是造成高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公共卫生和全世界医疗机构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许多潜在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传统文化、家庭、法理及医源因素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加剧了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是造成高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公共卫生和全世界医疗机构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许多潜在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传统文化、家庭、法理及医源因素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加剧了无医学指征剖宫产这一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提高无痛分娩率、加强妊娠期健康宣教、规范产科管理、优化分娩环境和增加人文关怀等合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期望为卫生政策制定、临床指南和促进该领域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风险因素 医学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功能及血清IL-6、TNF-α、TGF-β1、Hcy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芹 赵晓鹏 陈树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1-234,共4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降糖、降压及降血脂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 LVFS)、左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Left ventricular early diastolic peak flow rate/late diastolic peak flow rate, E/A),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TGF-β1、Hcy进行检测,观察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LVFS、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LEFS、E/A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TGF-β1、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悸、胸闷、胸痛、眩晕、气短等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10/150),研究组为8.00%(12/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症状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功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NAJC3-AS1/miR-3619-5p轴影响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湛 魏启明 李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11-2616,共6页
目的:探讨lncRNA DNAJC3-AS1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4例脑胶质瘤组织和34例因外伤行颅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体外培养正常神经胶质细胞HEB及胶质瘤细胞系LN18、SW1088和Hs683。RT-... 目的:探讨lncRNA DNAJC3-AS1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4例脑胶质瘤组织和34例因外伤行颅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体外培养正常神经胶质细胞HEB及胶质瘤细胞系LN18、SW1088和Hs683。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lncRNA DNAJC3-AS1与miR-3619-5p表达量。以胶质瘤LN18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lncRNA DNAJC3-AS1小干扰RNA、miR-3619-5p模拟物或共转染lncRNA DNAJC3-AS1小干扰RNA与miR-3619-5p抑制剂,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DNAJC3-AS1与miR-3619-5p的调控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DNAJC3-AS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miR-3619-5p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与HEB细胞相比,胶质瘤细胞系中lncRNA DNAJC3-AS1表达升高(P<0.05),miR-3619-5p表达降低(P<0.05)。下调lncRNA DNAJC3-AS1或上调miR-3619-5p后,LN18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及细胞中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lncRNA DNAJC3-AS1可靶向负调控miR-3619-5p,下调miR-3619-5p可逆转下调lncRNA DNAJC3-AS1对LN18细胞迁移、侵袭及EMT的影响。结论:lncRNA DNAJC3-AS1在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3619-5p阻碍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及EMT过程,其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lncRNA DNAJC3-AS1 miR-3619-5p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皮提取物通过调控NQO1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俊荣 张嘉琳 +2 位作者 吕贵东 黄雯静 邹方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探讨瓜蒌皮提取物(PT)通过调控NQO1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5 mmol/L和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记为对照组和高糖(HG)组;分别用12.5、25、50μg/ml的PT处理细胞,进行高... 目的:探讨瓜蒌皮提取物(PT)通过调控NQO1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5 mmol/L和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记为对照组和高糖(HG)组;分别用12.5、25、50μg/ml的PT处理细胞,进行高糖处理,记为HG+PT-L组、HG+PT-M组、HG+PT-H组;采用脂质体法将vector和NQO1转染至细胞后,进行高糖处理,记为HG+vector组和HG+NQO1组;si-NC和si-NQO1转染细胞后,用50μg/ml PT和高糖处理细胞,记为HG+PT+si-NC组和HG+PT+si-NQO1组。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NQO1蛋白表达;ELISA检测IL-1β、IL-10、TNF-α表达水平。结果:HG组细胞活力、Bcl-2、NQ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G+PT-L组、HG+PT-M组、HG+PT-H组细胞活力、Bcl-2、NQ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G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HG组。HG+NQO1组NQO1、Bcl-2蛋白表达、细胞活力明显高于HG+vector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HG+vector组。HG+PT+si-NQO1组NQO1、Bcl-2蛋白表达、细胞活力明显低于HG+PT+si-NC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HG+PT+si-NC组。结论:PT通过上调NQO1表达减轻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提取物 NQO1 高糖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NEIL3通过靶向miR-4784调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14
作者 张宝 王燕 任维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4,共8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 nei样DNA糖化酶3(circNEIL3)和微小RNA(miR)-4784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4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 目的:研究环状RNA nei样DNA糖化酶3(circNEIL3)和微小RNA(miR)-4784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4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NEIL3和miR-4784的相对水平。将circNEIL3的小干扰RNA(si-circNEIL3)、miR-4784模拟物、si-circNEIL3+miR-4784抑制物分别转染MDA-MB-231细胞,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NEIL3和miR-4784表达对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免疫沉淀(RIP)和RNA pull-down实验检测circNEIL3和miR-4784之间相互作用。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ircNEIL3呈高表达(P<0.05),miR-4784呈低表达(P<0.05)。干扰circNEIL3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均P<0.05)。过表达miR-4784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IP和RNA pull-down实验均证实circNEIL3与miR-4784可直接结合,干扰circNEIL3能明显上调miR-4784表达(P<0.05),过表达circNEIL3能明显下调miR-4784表达(P<0.05)。抑制miR-4784表达部分逆转干扰circNEIL3对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干扰circNEIL3通过靶向上调miR-4784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ircNEIL3 miR-4784 MDA-MB-231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