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DFMA的基于特征的设计系统建模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1 位作者 杨丽颖 陈洪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3,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个面向 DFMA的基于特征的系统框架。系统以由实例库、规则库和特征库组成的知识库为支撑平台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特征映射与处理工具以及基于特征的设计工具实现特征在产品设计生命周期内递阶的渐进成长过程 ,并最终形成满... 文章提出了一个面向 DFMA的基于特征的系统框架。系统以由实例库、规则库和特征库组成的知识库为支撑平台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特征映射与处理工具以及基于特征的设计工具实现特征在产品设计生命周期内递阶的渐进成长过程 ,并最终形成满足设计需求的功能零件 ,在这一过程中采用 DFA、DFM定量成本评估方法以及基于实例推理的 DFMA评价方法 ,指出设计缺陷 ,提出再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A DFM DFMA 设计系统 特征建模 面向装配设计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并行工程的任务分配与规划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孙红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2-545,560,共5页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原则 ,给出了任务到团队及基于均衡 -适度原则的任务到团队内各个参与人员分配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任务分配 任务分解 任务规划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约束解除的装配序列并行化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1 位作者 王慧 陈洪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32-837,共6页
为了提高产品装配的效率,提高装配序列的并行性,提出了基于约束解除和简化配合关联图的装配序列并行优化方法。给出了装配效率的评价指标—并行性评价因子的数学模型。将模糊逻辑用于装配约束的量化过程,通过约束归约方法将无约束条件... 为了提高产品装配的效率,提高装配序列的并行性,提出了基于约束解除和简化配合关联图的装配序列并行优化方法。给出了装配效率的评价指标—并行性评价因子的数学模型。将模糊逻辑用于装配约束的量化过程,通过约束归约方法将无约束条件下可自由运动零件的自身约束与零件间通过点、线、面之间几何约束关系所表达的装配约束进行求交,建立零件间的等价约束评价值即联接度,联接度概念的提出清晰地表达了配合关联图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装配体的赋权配合关联图,并根据联接度值的大小对零件间的虚联接进行简化,给出了一个基于阈值的追求装配最高并发度的配合关联图分解与重组策略,实现了装配序列并行优化,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序列规划 约束解除 配合关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颤振特征提取的小波包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涛 付宜利 +1 位作者 马玉林 杨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8-762,共5页
设计用振动信号来监控加工过程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 ,通过所提取的特征小波包来反映加工过程中的颤振信息 .在此基础上 ,基于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特征小波包进行重构 ,由主成份得分 (累积贡献率 )来评价重构特征 ... 设计用振动信号来监控加工过程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 ,通过所提取的特征小波包来反映加工过程中的颤振信息 .在此基础上 ,基于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特征小波包进行重构 ,由主成份得分 (累积贡献率 )来评价重构特征 ,并实现了重构特征自动提取 .更进一步给出了重构特征总体的统一构造形式 ,并基于欧氏距离法 ,建立了颤振的诊断模型 .通过对铣削加工试验中的颤振识别 ,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小波包 主成份分析 故障诊断 铣削加工 信号特征提取 重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配合关联图的装配序列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1 位作者 杨丽颖 陈洪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0,93,共4页
文章首先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装配过程中零件级以及工艺级因素相对于装配难度的隶属函数 ,在具体操作中 ,以该函数值作为配合关联图中连接两个零件节点之间弧上的权 ,建立包含所有零件节点的赋权完全图 ,求最优装配序列的过程是在该... 文章首先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装配过程中零件级以及工艺级因素相对于装配难度的隶属函数 ,在具体操作中 ,以该函数值作为配合关联图中连接两个零件节点之间弧上的权 ,建立包含所有零件节点的赋权完全图 ,求最优装配序列的过程是在该完全图中求一个无圈连通支撑子图 ,当将该子图所包含的弧上的权按由大至小的顺序排列 ,其相应的节点的排列即形成装配序列。为降低算法的复杂性 ,本文提出了模糊简化配合关联图的建立方法以及子装配体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序列规划 配合关联图 可装配性 模糊数学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