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敏 赵方 +1 位作者 王慧 杨可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概述了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中机械、液力、液压和电力四种传动方式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性能,讨论了这些传动方式复合互补的类型及其优势,指出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 概述了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中机械、液力、液压和电力四种传动方式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性能,讨论了这些传动方式复合互补的类型及其优势,指出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行走驱动系统 液压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流下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试验研究
2
作者 段德荣 刘鑫 +3 位作者 刘敏 代森良 张辉 杨学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1-218,共8页
为了揭示均匀流下水下机械臂的涡激振动响应特性,利用运动水下机械臂与静水间的相对运动,搭建了水下机械臂均匀流场涡激振动测试试验台,采集了不同约化速度下水下机械臂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位移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加,振动... 为了揭示均匀流下水下机械臂的涡激振动响应特性,利用运动水下机械臂与静水间的相对运动,搭建了水下机械臂均匀流场涡激振动测试试验台,采集了不同约化速度下水下机械臂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位移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加,振动主频与无量纲振幅均为增长的趋势,横流向无量纲振幅小于0.04D,顺流向出现显著的多频以及更高的幅值,表明水下机械臂在顺流向受到的阻力更加明显.位移标准差随测试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横流向位移标准差空间分布相较于顺流向对称性明显,主导模态控制在1阶.横流向的涡激振动规律性较强,基本符合圆柱绕流时的斯托哈尔规律.顺流向无因次主导频率在0.3~0.8之间,略大于横流向,斯托哈尔数为横流向工况的1~1.7倍,未出现频率锁定现象,但流速及测试高度对水下机械臂的涡激振动存在一定影响.该研究可为构建准确的水动力学模型保证水下机械臂的精准定位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械臂 均匀流 涡激振动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机械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敬成 陈秀生 +2 位作者 倪林 王安麟 徐刚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4年第4期364-366,371,共4页
分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机械监控系统基本功能,并提出了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架构和体系结构,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工程机械 物联网 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影响机理研究
4
作者 段德荣 代森良 +3 位作者 王慕豪 张晓娅 张辉 杨学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共9页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攻角的增大会使结构两侧流体流速不平衡加剧,升力和阻力均增大,且升力比阻力变化明显,导致有限长圆柱的振动响应随攻角增大而提高。当攻角由0°增大到2°和4°时,自由端横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7.3%和21.2%,顺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6.3%和24.6%,顺流向涡激振动的振动主频不再是横流向的2倍。由于自由端和固定端的存在,干扰了圆柱后方漩涡的形成和脱落,攻角越大,尾流漩涡脱落的宽度越宽,有限长圆柱振动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攻角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有限长 自由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锂合金薄板微结构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工艺研究
5
作者 汪鑫伟 李名扬 +4 位作者 洪秋童 刘琛 温道胜 张彦虎 石胜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8,共16页
通过2195铝锂合金薄板阵列微结构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工艺研究,探索多参数交互对微结构电流辅助辊压成形缺陷的影响规律,阐明电流对辊压成形缺陷控制的作用机理。细化均匀的固溶时效组织对铝锂合金薄板微结构辊压填充高度的提升以及填充表... 通过2195铝锂合金薄板阵列微结构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工艺研究,探索多参数交互对微结构电流辅助辊压成形缺陷的影响规律,阐明电流对辊压成形缺陷控制的作用机理。细化均匀的固溶时效组织对铝锂合金薄板微结构辊压填充高度的提升以及填充表面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电流强度、压下量和微沟槽宽度越大,且沟槽形状越接近矩形时,辊压微结构填充高度越大,电流路径也会影响微结构填充高度。薄板辊压翘曲高度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电流强度对矩形微结构薄板翘曲的改善效果最好,三角形最差,椭圆形居中。电流强度100 A,固溶时间120 min时,微沟槽辊压填充提升效果最佳,提升率约50%,同时辊压薄板翘曲高度、阵列微结构填充高度不一致性、填充表面橘皮特征等均在电流作用下得到有效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电流辅助 辊压成形 微结构 成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视域下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需求转型与范式重构
6
作者 陈乃建 门秀花 陈鑫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3,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制造系统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与具身智能不断演进。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与行动一体化特征的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正在重塑智能制造场景,亟须人才能力需求转...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制造系统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与具身智能不断演进。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与行动一体化特征的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正在重塑智能制造场景,亟须人才能力需求转型和培养范式重构。在分析具身智能技术特征对制造场景的变革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跨学科知识融合、人机协同实践、创新思维与协作、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等人才能力转型需求。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塑与重构具身智能引领的知识、实践与评价三元融合体系,探索“感知—行动”闭环驱动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改革 能力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优化下支承桥车轴轻量化设计
7
作者 陈秀生 王誉凯 +3 位作者 张同帅 王志喜 张家凯 施非凡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3期72-77,84,共7页
在研究半挂车由A级路面过渡至D级路面的复杂行驶场景中,基于两种常见工况,对半挂车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了瞬态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支承桥车轴瞬态力学响应的云图结果,明确了支承桥车轴... 在研究半挂车由A级路面过渡至D级路面的复杂行驶场景中,基于两种常见工况,对半挂车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了瞬态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支承桥车轴瞬态力学响应的云图结果,明确了支承桥车轴承受的最危险工况。随后,利用Adams软件对此工况下的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模拟了支承桥车轴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变化过程,获取了受力变化曲线的关键峰值参数。基于Adams仿真结果,构建了支承桥车轴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线性静力分析。最后,采用了二级响应面优化方法对支承桥车轴结构进行优化,对静力分析后的支承桥车轴实施了轻量化改造,其质量成功减轻了12%且满足材料强度与疲劳寿命要求,进行了台架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半挂车支承桥车轴的轻量化对提高车辆制动性能、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桥 仿真分析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健 葛荣雨 鲁绪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深孔加工技术在能源开采等装备的核心部件制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装备的整体发展水平。首先,针对现有的深孔切削和特种加工方法,阐述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并分类综述了在提高加工性能方面所做的相关研究。其次... 深孔加工技术在能源开采等装备的核心部件制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装备的整体发展水平。首先,针对现有的深孔切削和特种加工方法,阐述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并分类综述了在提高加工性能方面所做的相关研究。其次,以解决深孔加工轴线偏斜、振动等问题为目的,报道了深孔直线度检测、纠偏技术和减振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深孔加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深孔加工研究方向进一步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加工 切削加工 特种加工 直线度 检测纠偏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物场模型影响度分析
9
作者 刘永旭 高常青 +3 位作者 杨波 任升峰 段德荣 杨雪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当技术系统中存在多个需解决的问题物场模型时,确定问题物场模型的解决次序对标准解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技术系统中物场模型影响度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问题物场模型排序的数字化计算,提出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 当技术系统中存在多个需解决的问题物场模型时,确定问题物场模型的解决次序对标准解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技术系统中物场模型影响度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问题物场模型排序的数字化计算,提出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和解释结构模型相结合的物场模型影响度排序算法。将功能分析与物场模型相结合,以消除问题物场模型间的不良作用为目标,提出问题物场模型的作用链简化规则,计算出问题物场模型间不良作用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并实现问题物场模型的排序。以变速箱的轴承监测系统为例,为系统的多个问题物场模型排序提供参考,依次解决问题物场模型,验证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物场模型 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 解释结构模型 轴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机械手实验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国平 时圣勇 +2 位作者 李宏伟 艾长胜 孙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论述了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机械手实验装置的特点、组成。
关键词 研制 PLC 气动机械手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结构耦合作用下压电式力传感器热应力分析
11
作者 周远琴 李映君 +1 位作者 李宏宇 王桂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针对极端环境下高温传感器的可靠性受限于热应力,导致传感器零漂和温漂甚至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结构耦合的高温压电式力传感器热应力计算方法及其有限元模型。基于平衡方程和热-弹性理论,建立了传感器热弹性力学物理方程,分析... 针对极端环境下高温传感器的可靠性受限于热应力,导致传感器零漂和温漂甚至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结构耦合的高温压电式力传感器热应力计算方法及其有限元模型。基于平衡方程和热-弹性理论,建立了传感器热弹性力学物理方程,分析了封装材料和温度对压电式力传感器热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高温环境下压电式力传感器的热应力分布,确定传感器应力集中位置。对传感器热应力进行溯源,得到封装材料和晶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热失配应力产生。将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转换为加速度时域信号,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分析得到传感器的最大热应力为134.61 MPa,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300 MPa,验证了传感器在高温、高压和随机振动综合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研究氧化铝和氧化锆绝缘层对传感器最大热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420℃时氧化铝绝缘层传感器的最大热应力比无绝缘层传感器的最大热应力小9.18 MPa,比氧化锆绝缘层传感器最大热应力小79.31 MPa,该工作可为高温环境下减小传感器热应力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传感器 热应力 多物理场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并行工程的任务分配与规划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孙红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2-545,560,共5页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原则 ,给出了任务到团队及基于均衡 -适度原则的任务到团队内各个参与人员分配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任务分配 任务分解 任务规划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改性对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弯曲疲劳性能影响
13
作者 朱文林 唐鑫 +4 位作者 朱如鹏 贺自强 李发家 陆凤霞 杨长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5-203,共9页
以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12Co14Ni6Cr5Mo4VNb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脉冲法开展了不同表面改性齿轮弯曲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处理及轮齿失效机理分析,揭示了不同表面改性对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齿轮承载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 以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12Co14Ni6Cr5Mo4VNb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脉冲法开展了不同表面改性齿轮弯曲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处理及轮齿失效机理分析,揭示了不同表面改性对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齿轮承载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喷丸对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齿轮表面无明显强化效果,超强喷丸能够显著提高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齿轮表面残余压应力,相对于普通喷丸齿轮,超强喷丸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提高了36.04%;超强耐热航空齿轮钢齿轮对齿面粗糙度敏感性较强,粗糙度Ra≤0.2的齿轮较粗糙度0.3≤Ra≤0.4的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提高了16.58%;弯曲疲劳试验齿轮渗碳层近表面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细小弥散的颗粒状碳化物,并随渗层深度增加逐渐向超低碳板条马氏体过渡;试验齿轮失效模式均为轮齿疲劳断裂,断口上可见清晰疲劳条带,超强喷丸齿轮疲劳裂纹全部萌生于齿根圆角亚表面,普通喷丸齿轮疲劳裂纹大部分在齿根圆角表面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耐热钢 表面改性 残余压应力 弯曲疲劳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流模型的青贮机械模块化设计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冰 陈梦佳 +2 位作者 李泽群 颜洁 王建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降低大型农业机械的购买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和操作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功能流模型对青贮机械进行自组合的模块划分方法。通过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调研,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总功能,将总功能分解成若干功能元,并用功能流进行有机结合... 为降低大型农业机械的购买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和操作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功能流模型对青贮机械进行自组合的模块划分方法。通过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调研,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总功能,将总功能分解成若干功能元,并用功能流进行有机结合,得到功能结构模型,最后对模块进行划分。通过功能流模型,将产品概念设计中的需求转变为功能,进一步转变为产品结构。以大型青贮机械为例,介绍了模块划分的方法和过程,为其他大型农业机械的模块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青贮机械 功能流模型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应用研究综述
15
作者 刘志鹏 付秀丽 +3 位作者 蒋振峰 梁新宇 潘延安 潘永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振型UEVC装置椭圆轨迹产生原理,明确各类UEVC装置适用领域,并对UEVC装置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后续装置设计与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 变幅杆 精密加工 模态转化 激励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三重注意力机制的板材焊缝缺陷在线检测
16
作者 孟令源 李映君 +3 位作者 王桂从 刘源 高嘉龙 徐鹏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18-1829,共12页
针对现有的焊缝缺陷检测算法存在的小尺度检测不准确、实时性差以及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焊缝缺陷在线检测算法YOLO-TR,实现了对烧糊、烧穿、夹渣、未熔和错边5种常见焊缝缺陷的在线检测。采用三重注意力机制结合YOLOv5特征... 针对现有的焊缝缺陷检测算法存在的小尺度检测不准确、实时性差以及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焊缝缺陷在线检测算法YOLO-TR,实现了对烧糊、烧穿、夹渣、未熔和错边5种常见焊缝缺陷的在线检测。采用三重注意力机制结合YOLOv5特征提取网络算法以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颈部网络采用动态上采样模块,提升特征图分辨率,实现高精度检测的要求;通过添加分布式焦点检测头,在降低模型参数量的前提下,增强模型对尺度变化的稳定性;采用Shape-IoU损失函数提升回归精度与模型收敛速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采用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对YOLO-TR算法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YOLO-TR算法的精确率为92.5%,较原网络提升了3.6%;召回率为88.8%,较原网络提升了2.1%;全类型平均精度(mAP@0.5)较原网络提升了0.8%;模型参数量仅提升4.4%。本文算法能够实现焊缝缺陷的高效在线检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且验证了YOLO-TR算法对工业缺陷检测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5 三重注意力机制 分布式焦点检测头 动态上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
17
作者 亓振广 王桂从 +2 位作者 褚宏博 张帅 李映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针对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维间耦合导致传感器测力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首先,通过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获取解耦算法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针对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维间耦合导致传感器测力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首先,通过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获取解耦算法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分析传感器维间耦合产生的原因及LSTM神经网络解耦原理,构建LSTM神经网络解耦模型;最后,采用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对传感器输出的多维非线性特性开展优化,解耦后得到传感器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和对应的输出数据,并与径向基函数(RBF)及最小二乘(LS)解耦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四点支撑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的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55%;采用基于LSTM的神经网络算法解耦后,传感器输出结果的最大非线性误差、交叉耦合误差分别为0.55%和0.28%,均小于RBF和LS算法。LSTM神经网络解耦算法能有效减少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维间耦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压电式 解耦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维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电极表面织构化设计与表面润湿性研究
18
作者 于凯 王守仁 王英姿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0,共11页
目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润湿性,改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进一步探究织构对电极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超快脉冲激光技术在LiFePO_(4)电极表面制备沟槽织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X射... 目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润湿性,改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进一步探究织构对电极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超快脉冲激光技术在LiFePO_(4)电极表面制备沟槽织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织构对电极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此外,使用电池测试系统和恒电位仪评估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和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结果织构电极表面的润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接触角降低至7.1°,润湿时间缩短至6 s,扩散面积增加至26.52 mm^(2),润湿过程表现出各向异性。仿真结果证明电解液在织构电极表面处于Wenzel润湿状态,并且拟合得到的接触角方程能较好地解释接触角的变化趋势。织构化电池在0.5 C下的容量保持率从58.4%提高到99.4%,显示出最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2.67×10^(-13) cm^(2)/s)。结论织构对电极表面润湿性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并且接触角与织构深径比呈负相关;激光烧蚀增加了电极的表面能,而C=O是提高电极表面亲液性的关键因素;电极材料的进一步润湿改善了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为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锂离子电池 润湿性 磷酸铁锂 超快脉冲激光 刻蚀形貌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加工中机械与气力清理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全成 张成梁 金辉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综述国内外棉花加工中机械式清理和气力清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机械式清理、气力清理、气力-机械力协同清理几种方式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机械式清理的清理效率较气力清理的高,清理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是其重点研究方向,而气... 综述国内外棉花加工中机械式清理和气力清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机械式清理、气力清理、气力-机械力协同清理几种方式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机械式清理的清理效率较气力清理的高,清理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是其重点研究方向,而气力、气力-机械力协同清理方式尽管清理效率较低,但对棉纤维无损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提出对气力、气力-机械力协同清理机理,以及相关的气固耦合理论、棉纤维和杂质耦合理论、棉纤维和杂质的柔性体建模等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理论支撑,气力清理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加工 机械清理 气力清理 纤维损伤 原棉纤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系统优化
20
作者 冯夫强 刘海宁 +2 位作者 李发家 张留 程一飞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了提高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效率和降低总成本,基于环卫车参数、道路状况等模型假设,建立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系统数学模型,并提出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应用节约算法得到行驶总路程最小的子路径集合,将子路... 为了提高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效率和降低总成本,基于环卫车参数、道路状况等模型假设,建立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系统数学模型,并提出城市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应用节约算法得到行驶总路程最小的子路径集合,将子路径任务合理分配给所有环卫车,以达到行驶总路程最小和任务均衡性最高的任务分配优化目标;以济南市市中区10个环卫区域道路网络的环卫车实际调度数据作为算例,综合评估所提出的系统优化方案,分析所提出系统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以顺序优先原则调度分配的优化前方案相比,利用所提出的系统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中小型、大型环卫区域道路网络的环卫车垃圾收运调度,所需环卫车辆数分别减少39.03%、18.78%,环卫运营成本分别降低约2.8×10^(4)、5.05×10^(4)元,平均行程利用率分别达到97.4%、93.6%,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环卫经济成本,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环卫车的作业效率;在同等任务量时,利用所提出的系统优化方案分配任务,环卫车配置数量减少3辆,任务分配优化程度提高到85.16%,实现了环卫车之间的任务均衡,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卫车调度 垃圾收运 调度系统优化 节约算法 任务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