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珂珂 王彩云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5期87-91,共5页
在学理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可以达到和合统一的应然状态。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价值理性的畸变和异化,工具理性的缺失与僭越,致使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处于错位与分裂状态。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在学理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可以达到和合统一的应然状态。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价值理性的畸变和异化,工具理性的缺失与僭越,致使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处于错位与分裂状态。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在价值理性的规约下选择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和谐统一、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武正华 陈岱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状况又如何,是否与他们的贡献相匹配?本文通过书面问卷对济南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状况做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流...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状况又如何,是否与他们的贡献相匹配?本文通过书面问卷对济南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状况做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及失业保险方面存在着保障制度缺失、参保率低、认可程度不高、职业风险大、维权艰难等状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保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商民主的现实政治价值和制度化构建 被引量:51
3
作者 包心鉴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共6页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协商民主尤其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是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协商民主尤其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是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紧迫任务。要积极适应当前关键发展时期的多元化政治价值诉求、平等性政治价值期待和包容性政治价值趋向,切实完善与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国家权力机关协商民主、国家行政机关协商民主、社会基层协商民主以及大众网络协商民主等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在扩大公民参与、推进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着眼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作用,这对于改革与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 协商民主 政治价值 制度构建 人民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郝丽 崔永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5,共4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如营造了公民政治认同氛围、拓宽了公民政治认同路径、提高了公民政治认同程度;同时,也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如营造了公民政治认同氛围、拓宽了公民政治认同路径、提高了公民政治认同程度;同时,也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公民政治认同、网络政治参与有失规范制约着公民政治认同、"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消解着公民政治认同。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以此提高公民政治认同的程度。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注重网络知识的全面普及和教育;通过网络伦理的道德体系建设,增强价值认同;通过积极建设"回应型"政府,不断提高利益认同;加强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认同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企业: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海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必然促进了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化改革步伐。社会企业的发展对推进第三部门改革,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社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出发,分析了社会企业存在的理... 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必然促进了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化改革步伐。社会企业的发展对推进第三部门改革,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社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出发,分析了社会企业存在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社会企业的特征与运行模式,指出发展社会企业是解决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第三部门"志愿失灵"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尝试提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企业 公共服务 第三部门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海虹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0,127,共7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性举措。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创新我国图书馆管理机制,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在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性举措。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创新我国图书馆管理机制,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在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公民三大利益相关主体因背景和立场各不相同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摩擦与冲突。如何科学把握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这把"双刃剑",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与协作性,实现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的稳固发展,成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走向成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 公共图书馆 公共服务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坐标”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 被引量:12
7
作者 包心鉴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0,共6页
在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 在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的认同,又是一种政党与国家层面的认同,也是一种理想与目标层面的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形成共识、校正价值取向的政治社会效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认同 政治建设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境界 被引量:7
8
作者 包心鉴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在当代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愈益凸显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更高起点上开辟了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在当代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愈益凸显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更高起点上开辟了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关键是制度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实现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保障是法治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开辟了实现法治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要义是政党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人的现代化 制度现代化 法治现代化 党的建设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隐蔽议程治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宁有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公共政策过程中隐蔽议程的存在,极大地危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公共决策和治理模式,协商民主与隐蔽议程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通过其公共理性、公开性、平等性、合法性和参与性等消除隐蔽议程生存的... 公共政策过程中隐蔽议程的存在,极大地危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公共决策和治理模式,协商民主与隐蔽议程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通过其公共理性、公开性、平等性、合法性和参与性等消除隐蔽议程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通过培育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创设协商民主的议程设置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民社会建设以及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等途径,扩大协商民主,实现其治理隐蔽议程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隐蔽议程 协商民主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宁有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3,共3页
公共政策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分析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元政策与制度环境、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弹性等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 公共政策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分析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元政策与制度环境、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弹性等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质量 影响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合同制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海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164,共4页
本文首先指出合同制治理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分析管理权限分散、公平竞争机制的构建、合同的管理与监督、合同参与者的关系治理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同制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指出... 本文首先指出合同制治理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分析管理权限分散、公平竞争机制的构建、合同的管理与监督、合同参与者的关系治理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同制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指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合同制治理的路径选择。本文以合同制治理为突破口,力求实现政府购买与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期不断完善公共管理体制与方法,为推动我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进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 社会力量 合同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路径建构——基于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艳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6,129,共4页
公共责任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作为其首要内容亦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最终诉求是使公民逐步形成公共责任的民主习性。因此,应从公民公共责任信念的培养与公... 公共责任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作为其首要内容亦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最终诉求是使公民逐步形成公共责任的民主习性。因此,应从公民公共责任信念的培养与公民公共责任情境的建构两大路径逐步构建基于公民民主心灵习性的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责任意识 民主心灵习性 公民意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必由之路 被引量:4
13
作者 包心鉴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要求必须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性组成部分;同时,反腐倡廉又不是孤立的,必然涉及现行政治体制的许多方面,内在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要求必须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性组成部分;同时,反腐倡廉又不是孤立的,必然涉及现行政治体制的许多方面,内在地要求并启动相关领域的政治体制改革。当前围绕反腐倡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从"高度集权"到"党内民主";改革的关键生长点是从"权力委任"到"权力民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政治体制改革 权利本位 党内民主 权力民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中的公共性难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在我国,随着网民规模的日益增大,网络舆论撬动现实力量的发挥,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网络化时代社会成员开展公共生活的主要领域。然而,这一塑成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公共领域,及其与塑成于现实空间的传统公共领域的复... 在我国,随着网民规模的日益增大,网络舆论撬动现实力量的发挥,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网络化时代社会成员开展公共生活的主要领域。然而,这一塑成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公共领域,及其与塑成于现实空间的传统公共领域的复杂交织,也同时带来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公共性难题,如网络缺位群体的集体失声、网络公共议题的"差序格局"、网络公共性的实现困境等。进一步而言,这三个难题分别展现出了网络主体的非公众性、网络议题的非公共性以及网络公共性的实现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公共性 网络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理想及其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彩云 高海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2,共4页
民主理想是对民主"应其所是"的理论建构。在民主发展中,民主理想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作用。民主理想管理就是通过反馈控制机制把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实现对民主理想的监控和调整,使其成为建设... 民主理想是对民主"应其所是"的理论建构。在民主发展中,民主理想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作用。民主理想管理就是通过反馈控制机制把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实现对民主理想的监控和调整,使其成为建设性理想。因此,应形成对民主理想管理的理性共识,并对民主理想的制度、主体、目标进行管理,以扬弃和优化民主理想,发挥出民主理想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理想 民主现实 管理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变迁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6,共4页
政治文化的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合理引导,必须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变迁发生的原因来看,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去分析;从变迁的表现来看,可以概括为政治态度趋于积极、政治情感趋于理性、政治价值观念趋于现代和政治参... 政治文化的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合理引导,必须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变迁发生的原因来看,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去分析;从变迁的表现来看,可以概括为政治态度趋于积极、政治情感趋于理性、政治价值观念趋于现代和政治参与意识趋于自主;从面临的困境来看,可以归结为社会整合难度变大、政治参与有待规范和社会分配问题凸显三方面;从引导措施来看,可以从大力宣传主流政治文化、积极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和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三点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变迁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的研究路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耀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40,共5页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今后研究的重点应集中于加强政府在公共教育领域的定位研究、深化对公共教育治理的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整合运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等方面。
关键词 政府 教育管理职能 转变 研究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手段分析——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珂珂 王彩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6-40,52,共6页
价值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工具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背离、手段和目的的脱节、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实际上即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现实表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工具理... 价值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工具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背离、手段和目的的脱节、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实际上即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现实表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合统一、功能互补;在工具理性层面上选择利用、开发创新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改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机制,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利益界定的协商民主视角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宁有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公共利益是一个使用频繁却又尚未定论的话语。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机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实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平等、公开、理性、对话的协商民主程序,可以有效地维护并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协商... 公共利益是一个使用频繁却又尚未定论的话语。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机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实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平等、公开、理性、对话的协商民主程序,可以有效地维护并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协商民主的内在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共利益表达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协商民主 公共精神 精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比较分析——基于山东省三个县级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晨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城郊社区与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型社区,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上必然存在着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社区行政事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等方面,城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均高于农村社区居民;但在社区... 城郊社区与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型社区,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上必然存在着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社区行政事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等方面,城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均高于农村社区居民;但在社区文化服务以及社区服务中心作用评价方面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结构存在差异,但在社区卫生医疗与养老服务上表现出一致性。基层政府与社区应针对不同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社区 农村社区 社区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