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大分子结构演变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
作者 孙悦颖 汤小龙 +2 位作者 邹忠毅 王梦桥 刘继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1,共9页
为揭示聚偏氟乙烯剪切过程的大分子结构演变微观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聚偏氟乙烯的剪切变形过程,探究了链长、混合聚合度和剪切应变速率对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为揭示聚偏氟乙烯剪切过程的大分子结构演变微观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聚偏氟乙烯的剪切变形过程,探究了链长、混合聚合度和剪切应变速率对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末端距、均方位移及径向分布函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的应力随应变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依次出现弹性变形、应力屈服和应力软化3个阶段;链长越长,分子链的解缠越难,需要的剪切应力越大,分子链的末端距变化量越大;混合聚合度的聚偏氟乙烯剪切变形过程受长链分子的影响为主,剪切模量增加,末端距的变化受链长和分子链相对位置影响;剪切应变速率越大,剪切变形需要的应力越大,末端距变化越大,分子链的解缠越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剪切变形 微观结构演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燕芳 张诺 +4 位作者 魏琴 韩颜颜 毛珂霞 蔡燕燕 李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12-2517,共6页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发光的体系;接着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该方法在分析化学领域中药物分析、环境和生命科学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测定样品、反应介质、发光体系、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诸方面总结和概括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了建议,并对该方法在药物分析、免疫分析、矿物分析、环境监测、临床医药、生命科学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环境监测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氟代四苯基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3
作者 董一然 李凤姣 +6 位作者 苗金玲 聂永 李天瑞 许春月 刘威 刘广宁 蒋绪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1,共14页
通过四苯基乙烯甲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及进一步还原和酸化,合成了桥联氟代双四苯基乙烯化合物,桥联基团分别为亚胺(化合物1和2)、相应的胺(化合物3和4)和季铵盐(化合物5和6)基团.氟代及不同的桥联基团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的发光性质具有... 通过四苯基乙烯甲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及进一步还原和酸化,合成了桥联氟代双四苯基乙烯化合物,桥联基团分别为亚胺(化合物1和2)、相应的胺(化合物3和4)和季铵盐(化合物5和6)基团.氟代及不同的桥联基团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的发光性质具有调控作用.亚胺桥联产物(化合物1和2)固体的发光波长与四苯基乙烯(TPE)母体基本相同,化合物2的发光量子产率(38%)比TPE(23%)高,表明桥联结合氟代策略可以精确保持TPE的发光波长并提高发光强度.研究了化合物1,2,5和6的力致发光变色性质以及化合物3和4的酸致发光变色性质.使用化合物3制作的试纸可以便捷地利用发光颜色区分盐酸、乙酸和三氟乙酸.本文结果表明,氟代-桥联策略可以通过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调节TPE分子堆积和苯环的旋转,协同精确调控此类化合物的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氟代 桥联 四苯基乙烯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化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聚合
4
作者 赵军强 褚国红 +2 位作者 张炉青 刘中云 张书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全氟辛酸铵(PFOA)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体系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乳化稳...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全氟辛酸铵(PFOA)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体系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乳化稳定作用最好、SDS次之、PFOA较差,OP-10不能用作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乳化剂。通过FT-IR、DLS和SEM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乳胶粒形态进行测试表征,发现当以CTAB为乳化剂时,TFEOEMA细乳液乳胶粒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分散比较均匀,粒径大小为109.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 细乳液 均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凯 张曼 +1 位作者 徐鹏远 马树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从1 300 mAh/g修正为1 650 mAh/g;循环280次,材料的比容量仍稳定在1 600 mAh/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硅含量 硅钼蓝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乙烯基吡啶超分子可控自组装及其表征
6
作者 焦雅培 张辉 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嵌段共聚物超分子自组装体形成的有序结构能够提供比共价键更加稳定的连接位点,而有效且快速的退火方法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和3-n十五烷基苯酚(PDP)作为模型体系,... 嵌段共聚物超分子自组装体形成的有序结构能够提供比共价键更加稳定的连接位点,而有效且快速的退火方法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和3-n十五烷基苯酚(PDP)作为模型体系,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制备出柱状结构的超分子组装体。功能性链段P4VP与小分子PDP之间具有强氢键作用,在饱和氯仿蒸汽退火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退火时间制备出高度有序的柱状结构固体样品。对柱状结构演变过程进行详细探究,扩展了其在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化妆品纳米载体技术、能量储存/转换装置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超分子自组装 溶剂退火 有序柱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诺 吴丹 +4 位作者 韩颜颜 蔡燕燕 李茹 赵燕芳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5-1548,共4页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采用的荧光光谱法进行了综述,从温度、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荧光寿命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等方面作了论述,从而确定了核酸与有机小分子(染料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总结了结合常数、荧光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作用力类型及结合方式的多种求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核酸与染料及药物在不同结合数下生成常数的计算方法。这对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发新的核酸探针以及以核酸为靶标的药物分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有机小分子 反应机理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纤维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褚国红 李辉 +1 位作者 何颖源 张书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2-1334,共3页
以空气气氛对聚全氟乙丙烯(FEP)纤维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利用SEM、DSC、XPS对改性前后纤维的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发生了C—F键断裂,表面形貌变得粗糙,O原子含量增加4.65%,F原子含量... 以空气气氛对聚全氟乙丙烯(FEP)纤维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利用SEM、DSC、XPS对改性前后纤维的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发生了C—F键断裂,表面形貌变得粗糙,O原子含量增加4.65%,F原子含量降低4.37%,O/C、F/C原子含量比分别由0.19和0.28变为0.25和0.22,但DSC结果表明结晶度未发生变化;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12.3°降至改性后的54.1°,纤维亲水性得到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纤维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形成机理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馨洲 裴梅山 +2 位作者 王庐岩 李肖男 陶绪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95-3100,共6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在液相中通过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能够得到缠结的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该方法合成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产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并且得到了特殊形貌的缠结收光在谱一对起线的状线和状树银枝纳状...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在液相中通过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能够得到缠结的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该方法合成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产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并且得到了特殊形貌的缠结收光在谱一对起线的状线和状树银枝纳状米银结纳构.米通结过构透的射形电貌子和显性微质镜进(T行E了M)表,扫征描.研电究子表显明微,镜PA(SMEM对)线、拉形曼产光物谱的和形紫成外起?可了见决吸定性作用.在反应初期,大量新生成的银核被PAM链吸附,小颗粒逐渐长大,进而相连,导致生成了缠结的线状银纳米结构.另外,抗坏血酸的浓度越高,越不利于线状结构的生成.利用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研究了银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结果表明线状银纳米结构具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结 纳米线 树枝状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MA的RAFT合成及活性聚合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广涵 杨帅帅 +1 位作者 徐安厚 张书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61,共5页
在超临界CO2环境下,通过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枯酯(CDB)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聚合反应,并对聚合产物进行IR、1H NMR、GPC和DSC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的分... 在超临界CO2环境下,通过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枯酯(CDB)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聚合反应,并对聚合产物进行IR、1H NMR、GPC和DSC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的分散系数小于1.3,可控且分布很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RAFT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可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巯基化Fe_3O_4纳米粒子的一步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宣雷 范迎菊 孙中溪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FeCl3为铁源,在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L-Cys)、水和丙三醇的混合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L-Cys包覆的Fe3O4复合纳米粒子Fe3O4/L-Cy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Fe3O4/L-Cys复合纳米粒... 以FeCl3为铁源,在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L-Cys)、水和丙三醇的混合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L-Cys包覆的Fe3O4复合纳米粒子Fe3O4/L-Cy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Fe3O4/L-Cys复合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采用Zeta电位测量和酸碱滴定分析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Fe3O4/L-Cys纳米粒子由Fe3O4表面和L-Cys上的硫(S)和氮(N)原子配位结合而成,平均粒径约30 nm;Fe3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L-Cys能够有效调控其表面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绝对值,提高颗粒在悬浮液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L-半胱氨酸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列相5cb液晶模板制备形貌可控的PEDOT膜
12
作者 朱祥伟 孟雪 +2 位作者 郭文娟 王庐岩 裴梅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1-356,共6页
以热致液晶4-氰基-4'-戊基联苯(5cb)作为模板,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具有纳米网状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薄膜双折射和微观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紫外... 以热致液晶4-氰基-4'-戊基联苯(5cb)作为模板,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具有纳米网状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薄膜双折射和微观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导率仪等研究其光电学性能,并通过调节聚合温度实现了制备PEDOT薄膜的形貌控制。结果表明,5cb向列相液晶在聚合过程中起到模板作用,PEDOT薄膜具备向列相液晶特有的双折射性,具有纳米尺度的网状微观结构,能导致薄膜光电学性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偏光性 纳米PEDOT膜 形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纳米TiOB_xC_yN_z的制备及表征
13
作者 李玲 牟宗刚 +1 位作者 李曦峰 冯祥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二氧化钛(TiO2)中掺入w(BCN)=1%,3%,5%,7%的非晶态BCN粉体,于400℃下退火2 h,得BCN-TiO2光催化剂,经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差热测定(TG-DTA)分析,研究其微结构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BCN-TiO... 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二氧化钛(TiO2)中掺入w(BCN)=1%,3%,5%,7%的非晶态BCN粉体,于400℃下退火2 h,得BCN-TiO2光催化剂,经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差热测定(TG-DTA)分析,研究其微结构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BCN-TiO2晶体粒径明显小于TiO2;B、C和N3种元素分别以Bx+、Ti—C、Ti—N和Ti—O—N形式掺入TiO2晶体中;BCN-TiO2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TIO2 微结构 BCN-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H_2O/SDS新型溶致液晶的制备及表征
14
作者 李肖男 王庐岩 +1 位作者 裴梅山 吴馨洲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织构,并确定样品相态。结果表明:当wP123=w(H2O)=45%,wSDS=10%时,在P123/SDS/H2O3组分体系中可以形成六角相;当wP123=63%,w(H2O)=27%,wSDS=10%时,P123/SDS/H2O 3组分体系中可以形成立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表面活性剂 偏光显微镜 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P(MA-CHVE-DVB)微球
15
作者 龚力 王文民 +1 位作者 冯春皓 张书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2-365,共4页
在马来酸酐(MA)与二乙烯基苯(DVB)的共聚物微球中,引入单乙烯基的电子给体即第三单体乙烯基环己基醚(CHVE),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低交联的功能性微球,探讨CHVE的加入对微球粒径形貌和微球中酸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HVE可将微球的交... 在马来酸酐(MA)与二乙烯基苯(DVB)的共聚物微球中,引入单乙烯基的电子给体即第三单体乙烯基环己基醚(CHVE),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低交联的功能性微球,探讨CHVE的加入对微球粒径形貌和微球中酸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HVE可将微球的交联度降低至10%,同时能提高酸酐含量,在MA与CHVE的物质的量的比接近1∶1时,产率最高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交联度 乙烯基环己基醚 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