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s和COFs在选择性富集及色谱分离中药活性成分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司甜甜 赵薇 +2 位作者 孙启慧 容蓉 孙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孔径等结构特点,可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在中药活性成分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MOFs、COFs的常用制备方法,阐述了MOFs、COFs...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孔径等结构特点,可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在中药活性成分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MOFs、COFs的常用制备方法,阐述了MOFs、COFs及其复合材料在选择性富集、色谱分离不同中药基质活性成分方面的应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其在靶向中药活性成分方面的发展前景,为新型有机框架材料在中药有效成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共价有机框架 中药活性成分 选择性富集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表面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1
2
作者 张群 裴梅山 +2 位作者 张瑾 李文薇 李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2,共4页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黏度、pH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SB)、月桂酰胺基甘氨酸(NL)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B与SDS在摩尔比为3∶7时,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cmc最小,即出现最大协同效应;在整个pH范围内,表面...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黏度、pH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SB)、月桂酰胺基甘氨酸(NL)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B与SDS在摩尔比为3∶7时,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cmc最小,即出现最大协同效应;在整个pH范围内,表面活性并不随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而NL与SDS的复配体系在摩尔比为3∶7到7∶3时,协同效应显著;并且在强酸条件下,体系的表面活性降低,有沉淀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表面张力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二溴羟基卟啉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机理 被引量:19
3
作者 颜梅 陈欣 +3 位作者 孙舒婷 马洪敏 杜斌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2-1326,共5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T(DBH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结合反应,基于T(DBHP)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两者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为27℃时,荧光猝灭法测得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1.3...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T(DBH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结合反应,基于T(DBHP)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两者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为27℃时,荧光猝灭法测得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1.30×106L.mol-1,温度为48℃时,K=6.32×105L.mol-1,结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此判定该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T(DBHP)P与BS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E=0.91,能量给体(BSA)与受体[T(DBHP)P]之间的结合距离r=2.39 nm<7 nm,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依据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确定了T(DBHP)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T(DBHP)P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发现,T(DBHP)P的加入使BSA构象发生变化,BSA内部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A T(DBHP)P 结合常数 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机理 同步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四苯基-锌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丽娜 陈欣 +4 位作者 夏阳 吴丹 于京华 杜斌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3-776,共4页
利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金属卟啉(TPP-Z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结合反应。TPP-Zn对于BSA有荧光猝灭作用,基于TPP-Zn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两者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在27,35和42℃时,... 利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金属卟啉(TPP-Z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结合反应。TPP-Zn对于BSA有荧光猝灭作用,基于TPP-Zn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两者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在27,35和42℃时,利用荧光猝灭法测得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521×106L.mol-1,7.048×105L.mol-1,1.473×105L.mol-1,各温度下的最大扩散碰撞猝灭速率常数Kq均大于2.0×1010L.mol-1.s-1,由此判定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TPP-Zn与BS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E,能量给体(BSA)与受体(TPP-Zn)之间的结合距离r=3.72<7nm,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依据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确定了TPP-Zn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P-Zn BSA 结合常数 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机理 作用力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锁解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魏茂伟 薛玉志 +2 位作者 李公让 蓝强 张敬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概述了水锁效应机理、评价方法和解除技术的最新进展。水锁效应受到储层毛细管半径、侵入流体的界面张力、润湿角、流体黏度、驱动压差和外来流体侵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大。水锁解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解除法、化学... 概述了水锁效应机理、评价方法和解除技术的最新进展。水锁效应受到储层毛细管半径、侵入流体的界面张力、润湿角、流体黏度、驱动压差和外来流体侵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大。水锁解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解除法、化学解除法和物理-化学耦合法,在化学解除法中以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为主要机理。目前最有前途的2种水锁解除剂是非离子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但这2种处理剂的作用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指出,物理-化学耦合法将是未来彻底解除水锁伤害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 解水锁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烷基醚化阳离子聚乙烯醇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7
6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2 位作者 秦怀侠 刘雪春 陈翠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18-1721,共4页
A novel polycation electrolyte was synthesized by quaternizing polyvinyl alcohol(PVA) with (3-chloro-2-hydroxyprop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HTMAC) and using KOH as catalyst.The product was named as quaternized ... A novel polycation electrolyte was synthesized by quaternizing polyvinyl alcohol(PVA) with (3-chloro-2-hydroxyprop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HTMAC) and using KOH as catalyst.The product was named as quaternized PVA(QAPVA).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ternization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s of QAPVA increased from 1.0% to 6.7%.QAPVA exhibited high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he conductivity of QAPVA aqueous solution showed direct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QAPVA concentration.PVA and QAPVA were further prepared into the dense membranes and observed membrane surface morphology.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of PVA membrane was flat, whereas the surface of QAPVA membrane took on many spherical tubes.Furthermore, the QAPVA membrane showed permeation flux of 250 g·m -2·h -1 and separation factor of 1540 when dealing with water/ethanol system [containing 95.4%(mass)ethanol] at 75℃.QAPVA was further compounded with phosphatized anionic PVA(PAPVA)to prepare a new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and thereby utilize the new complex to separate water/ethanol[containing 95.4%(mass)ethano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had permeation flux of 380 g·m -2·h -1 and separation factor of 2250 for water/ethano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阳离子电解质 季铵化聚乙烯醇 渗透汽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隋卫平 蒋晓杰 +1 位作者 翟利民 陈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烷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 ( 2 -羟基 - 3-烷氧基 )丙基 -羧甲基壳聚糖 ,对其表面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同一衍生物 ,在所研究范围内 ,取代度越高 ,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及效率越...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烷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 ( 2 -羟基 - 3-烷氧基 )丙基 -羧甲基壳聚糖 ,对其表面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同一衍生物 ,在所研究范围内 ,取代度越高 ,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及效率越高 ;对同一取代度的不同衍生物 ,疏水链越长 ,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越强 ;对链较短和取代度较大的衍生物 ,如 ( 2 -羟基 - 3-丁氧基 )丙基羧甲基壳聚糖 ( HBP- CMCHS) ,在外加电解质存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出现 2个转折点 ,表明可能有分子内胶束形成 ;而对链较长的衍生物 ,如 ( 2 -羟基 - 3-十二烷氧基 )丙基羧甲基壳聚糖 ( HDP- CMCHS) ,则无明显的临界胶束浓度 ,有外加电解质时表面张力曲线也未出现 2个转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衍生物 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 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阴离子电解质膜材料羧甲基化PVA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3 位作者 荣凤玲 秦怀侠 刘雪春 陈翠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66-1568,共3页
聚乙烯醇(PVA)与氯乙酸在KOH的催化下,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阴离子电解质羧甲基化PVA(CMPVA)。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氯乙酸用量对取代度(DS)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CMPVA的化学结构和膜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C... 聚乙烯醇(PVA)与氯乙酸在KOH的催化下,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阴离子电解质羧甲基化PVA(CMPVA)。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氯乙酸用量对取代度(DS)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CMPVA的化学结构和膜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CMPVA的导电性、耐热性随DS的增大而提高,分别将PVA、CMPVA及CMPVA/季铵化聚阳离子PVA(QAPVA)复合物制备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乙醇/水体系进行渗透汽化分离。其中CMPVA/QAPVA复合物膜对水的分离因子α为1440、渗透通量J为850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阴离子电解质 羧甲基化聚乙烯醇 渗透汽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掺杂改性的尖晶石LiMn_(1.98)Cr_(0.02)O_(4-y)Cl_y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冯季军 徐荣琪 +1 位作者 唐致远 艾洪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Mn1.98Cr0.02O4-yC ly(y=0,0.01,0.02,0.03,0.04,0.05,0.10).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Mn1.98Cr0.02O4-yC ly(y=0,0.01,0.02,0.03,0.04,0.05,0.10).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复合掺杂在稳定晶体结构和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复合掺杂的综合作用,改性后的材料既保持了高的初始容量,又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倍率放电性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LiMn1.98Cr0.02O3.96Cl0.04的综合性能最优,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27 mA.h/g以上,循环50次后仍有110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尖晶石 复合掺杂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化聚阴离子PVA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4 位作者 秦怀侠 荣凤玲 刘雪春 陈翠仙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93,共4页
硫酸与聚乙烯醇(PVA)经酯化制备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取代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硫酸酯化PVA聚阴离子电解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热稳定性和导电性.
关键词 PVA 酯化反应 聚阴离子 聚电解质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Zn^(2+)与腺嘌呤异构体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艾洪奇 杨爱彬 李允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用B3LYP/6-311++G**方法和PCM及Onsager模型研究了Zn2+与腺嘌呤异构体在溶液中的11种较为稳定配合物.结果显示,这些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顺序与气相中明显不同,其结合位点表现出如下的规律性,在亚氨基类配合物中,Zn2+与腺嘌呤的N7、N... 用B3LYP/6-311++G**方法和PCM及Onsager模型研究了Zn2+与腺嘌呤异构体在溶液中的11种较为稳定配合物.结果显示,这些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顺序与气相中明显不同,其结合位点表现出如下的规律性,在亚氨基类配合物中,Zn2+与腺嘌呤的N7、N6位结合比与N1、N6位结合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氨基类配合物中,Zn2+以"双齿"形式与腺嘌呤异构体上的氮结合时的优先顺序为(N3和N9)>(N7和N6)>(N1和N6).研究表明,不论气相还是溶液相,孤立的腺嘌呤分子内的质子转移较困难,结合Zn2+后也不能明显降低关键步骤的活化能;结合Cu2+却能明显地降低气相中关键步骤的活化能,但溶剂效应却不利于Cu2+引发腺嘌呤分子内的质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Zn^2+异构体 稳定性 DFT 质子转移 PCM模型 Onsag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阴离子PVA-g-PAC膜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良波 康智慧 +2 位作者 孟平蕊 郭连波 宋庆群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8,共3页
采用硝酸铈铵[Ce(Ⅳ)]-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PVA与丙烯酸(AC)进行接枝共聚,得到了PVA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PVA-g-PA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将PVA-g-PAC钠盐与季... 采用硝酸铈铵[Ce(Ⅳ)]-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PVA与丙烯酸(AC)进行接枝共聚,得到了PVA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PVA-g-PA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将PVA-g-PAC钠盐与季铵化聚阳离子PVA制备聚离子复合物膜,初步用于乙醇/水渗透汽化膜分离,分离因子α=600~2000、渗透通量J=500~1000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PVA—g—PAC) 聚阴离子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4+)引发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平蕊 宋庆群 +2 位作者 李良波 于立娟 刘圣环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得到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探讨了该自由基接枝的反应机理。所制PVA-g-PVAM的铵盐是一种新型高电荷密度聚阳离子电解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乙烯胺 接枝共聚合 聚阳离子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单酯PVA聚阴离子电解质膜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4 位作者 荣凤玲 李若昕 刘雪春 陈翠仙 李继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39-1341,共3页
采用磷酸和聚乙烯醇(PVA)在尿素存在下发生单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阴离子电解质磷酸单酯PVA(PMPVA)。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磷酸用量、尿素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PMPVA的结构... 采用磷酸和聚乙烯醇(PVA)在尿素存在下发生单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阴离子电解质磷酸单酯PVA(PMPVA)。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磷酸用量、尿素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PMPV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PMPVA的导电和耐热性随取代度的增大而提高。将PMPVA及PMPVA/季铵化聚阳离子PVA(QAPVA)复合物制备的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乙醇/水体系进行渗透汽化分离。PMPVA对水的分离因子α为637,渗透通量J为3903g/(m2.h);PMPVA/QAPVA复合物膜对水的分离因子α为1890、渗透通量J为520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阴离子电解质 磷酸单酯聚乙烯醇 渗透汽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_4作溶剂合成金属酞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吉青 牟宗刚 +3 位作者 鲍猛 陈波 陈艳 段青枫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用邻苯二腈和FeCl3、ZnCl2.6H2O为原料,以离子液体[bmim]BF4为溶剂合成铁酞菁PcFe和锌酞菁PcZn;用红外及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相比液相法合成酞菁,可避免溶剂有毒、易挥发等缺点,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且活性不降低。
关键词 bmim[BF_4] 铁酞菁 锌酞菁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铈(Ⅲ)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玉 孙思修 +3 位作者 徐荣琪 张振伟 张怀忠 孙国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are earth with new extractants is important in the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nuclear reprocessing. In this work, the extraction of Ce?with N,N,N′,N′ tetrabutylmalonamide (TB...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are earth with new extractants is important in the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nuclear reprocessing. In this work, the extraction of Ce?with N,N,N′,N′ tetrabutylmalonamide (TBMA) in toluene from nitrate med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TBMA and salting out agent (LiNO3) and also the temperature on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was examined. The stoichiometries of the extract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Ce(NO3)3·3TBMA and Ce(NO3)3·4TBMA, respectively. The ap<IMG SRC="IMAGE/06170035.JPG" HEIGHT=11 WIDTH=24>parent extraction constants and the enthalpy of the extraction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data, which are logKex1=3.97, logKex2=4.75 and =-31.25kJ·mol-1, respectively. The IR spectra of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supported the suggested extr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丁基丙二酰胺 萃取 铈(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单酯化PVA的合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平蕊 荣凤玲 +4 位作者 李良波 秦怀侠 刘雪春 陈翠仙 李继定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用聚乙烯醇(PVA)和邻苯二甲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单酯化制备邻苯二甲酸单酯化PVA(OAMEPV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取代度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OAMEPVA的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OAMEPVA聚... 用聚乙烯醇(PVA)和邻苯二甲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单酯化制备邻苯二甲酸单酯化PVA(OAMEPV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取代度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OAMEPVA的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OAMEPVA聚合物膜的表面形态呈聚酯树脂和羧酸盐的交织结构;测定了OAMEPVA的热稳定性,随取代度的增加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OAMEPVA羧酸盐水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单蘸化聚乙烯醇 聚阴离子电解质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及聚合物的计算机辅助红外光谱法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1 位作者 张振伟 贾素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红外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及聚合物的新方法,介绍了计算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的一些经验公式。程序设计首先收集、整理常用聚合物、有机添加剂和有机小分子的红外光谱数据,然后提取反映该物质特征的吸收峰数据,制作ACCES... 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红外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及聚合物的新方法,介绍了计算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的一些经验公式。程序设计首先收集、整理常用聚合物、有机添加剂和有机小分子的红外光谱数据,然后提取反映该物质特征的吸收峰数据,制作ACCESS数据库,利用VisualBasicDAO数据链接方式,根据查询要求动态链接数据库,利用要求查询的聚合物特性,经过经验公式的算法翻译,生成SQL查询语句进行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红外光谱法 鉴定 添加剂 有机化合物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H_2O_2(英文)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凤云 王元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7-434,共8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体内的H2O2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在病原、诱发因子和激素应答中是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因子.H2O2在环境胁迫防御反应中的信号作用也得到证实.已知H2O2直接调节无数基因的表达,其中有些基因与植物防御和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体内的H2O2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在病原、诱发因子和激素应答中是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因子.H2O2在环境胁迫防御反应中的信号作用也得到证实.已知H2O2直接调节无数基因的表达,其中有些基因与植物防御和超敏反应有关.H2O2还与其它信号系统特别是激素信号相互作用,是激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上的上游或下游组分;更重要的是H2O2还影响和修饰其它第二信使如钙信号的作用,在H2O2信号和钙信号之间发生众多的交互作用且这两种信号分子都调节植物对多种胁迫的交互耐性.此外,现已广泛地认识到与H2O2相关的氧还状态调节是调整细胞活动的关键因子.本文主要概括和讨论了H2O2在不同生物过程中的信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信号分子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致液晶中金属纳米粒子的掺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隋震鸣 陈晓 +2 位作者 王庐岩 许丽梅 杨春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743,共7页
在用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构建的具有长程有序结构的层状溶致液晶内,用不同方式导入预制的亲油或亲水贵金属纳米粒子,可得到纳米粒子分布在不同介观空间内的无机/有机杂合体.依据小角X射线散射和偏光显微镜结果,通过分析掺杂纳米... 在用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构建的具有长程有序结构的层状溶致液晶内,用不同方式导入预制的亲油或亲水贵金属纳米粒子,可得到纳米粒子分布在不同介观空间内的无机/有机杂合体.依据小角X射线散射和偏光显微镜结果,通过分析掺杂纳米粒子与液晶模板的相互作用,对掺杂前后体系结构的变化及制得杂合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除考虑掺杂粒子与层状模板空间的匹配外,体系中静电斥力、范德华引力和Helfrich涨落力之间的平衡是维持液晶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层状相 纳米粒子 小角X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