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郑金锋 马淑芳 +2 位作者 景洪标 耿明 袁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5岁,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分叶状生长,管状和实性区混合存在。瘤细胞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腺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示:上皮细胞CK、EMA均(+),肌上皮细胞SMA、S-100、p63、HHF35、GFAP均(+),管状结构周围PAS染色(+)。结论原发于气管的EMC十分罕见,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应与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瘤、腺样囊性癌等鉴别;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气管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金锋 莫海英 +1 位作者 马淑芳 魏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esophagus,PMME)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PMME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 目的观察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esophagus,PMME)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PMME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临床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A、S-00,CK阴性,Ki-67增殖指数40%~45%。结论PMME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需与低分化癌、食管癌肉瘤、食管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癌、食管平滑肌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景洪标 邰艳红 +1 位作者 李慧 刘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4-635,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核形态测量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劲松 徐兴钊 +2 位作者 丁吉元 詹熔洲 董荣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星形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及其倍体分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核光密度变异系数及核的几何学参数,结果在病理分级方面,单因素分析时大多数参数与病理分级有关,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对组织学分级起主要... 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星形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及其倍体分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核光密度变异系数及核的几何学参数,结果在病理分级方面,单因素分析时大多数参数与病理分级有关,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对组织学分级起主要作用的是核周长,其次为核积分光密度变异系数,2倍体及5倍体细胞百分比,核面积标准差也起重要作用。用8个参数建立起来的判别函数的回代符合率为83.7%,说明核形态测量对星形细胞瘤进行准确、客观的病理分级有实用价值,在预后方面,虽然DNA含量及某些核的几何学参数在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仅组织学分级、核平均光密度变异系数和Ag-NOR计数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DNA 肿瘤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蒋艳霞 曲在屏 +1 位作者 耿明 邰艳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SPT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华 周露婷 郑金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HDLBL)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7例肝脏PHDLB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采...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HDLBL)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7例肝脏PHDLB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67.5岁,均以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消瘦伴贫血就诊。CT示病灶密度欠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大,大小相对一致,多为圆形,胞质较丰富、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明显的核仁和泡状核,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19、CD20、CD79a,CD3、CD4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75%~80%;3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结论 PHDLBL临床罕见,预后较差,肝活检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需与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累及肝脏鉴别;及早手术和化疗有望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侯义亮 郑金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3岁,其中2例伴有肾盂结石。...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3岁,其中2例伴有肾盂结石。镜下见癌细胞呈巢状、片状排列,部分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伴有坏死。免疫表型:癌细胞CK5/6和p63均(+)、EMA(灶状+),CK20、CK7和vimentin均(-)。结论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少见,可能来源于化生性癌或起源于肾原基的未分化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辅助确诊,其恶性程度比肾透明细胞癌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鳞状细胞癌 原发性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映梅 李培峰 +4 位作者 刘一雄 师建国 闫庆国 王文勇 王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F004,共4页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41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 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敏感性可达100%(41/41)。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所有乳腺上皮细胞均为阴性,CD10在区别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为100%(41/41)。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D10 外,其余的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 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肌上皮细胞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林 王慧芳 +2 位作者 曹永成 吴晓晴 赵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发生纤维化的方法 ,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结果表明 ,以 3 0 ,60 ,90 d观察 ,家兔肝纤维化程度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 0 d见汇管区纤维增多 ,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肝细胞水样... 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发生纤维化的方法 ,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结果表明 ,以 3 0 ,60 ,90 d观察 ,家兔肝纤维化程度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 0 d见汇管区纤维增多 ,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肝细胞水样变性。 60 d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肿胀 ,汇管区范围增大 ,成纤维细胞增生 ,小叶周围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90 d超声显示肝脏回声增强、光点增粗 ,血流阻力相对增加(P <0 .0 5) ;组织学显示汇管区内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 ,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 ,可见胶原纤维束向小叶内延伸。提示长期给予四氯化碳可诱导家兔肝纤维化形成 ,其病理变化具有阶段性。90 d肝纤维化形成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糖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抒 侯春林 +2 位作者 陈爱民 曹永成 丁吉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几丁糖膜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L3、L5水平切除椎板10×05cm,L3硬膜外放置几丁糖膜(A点),L5作为空白对照(B点)。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进... 目的:观察几丁糖膜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L3、L5水平切除椎板10×05cm,L3硬膜外放置几丁糖膜(A点),L5作为空白对照(B点)。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A点硬膜与瘢痕无明显粘连,硬膜外有空隙,未见明显异物、炎症反应;B点硬膜与瘢痕紧密粘连,瘢痕侵入椎管内,对硬膜有压迫。结论:几丁糖膜具有明显的预防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糖膜 椎板切除术 粘连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5a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毕利泉 刘晓红 +3 位作者 陈英剑 曹永成 毛蕊琪 耿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Wnt5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MHCC97L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介导Wnt5a表达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MHCC97L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质粒DNA片段插入和Wnt5a蛋白的表达;借助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对... 目的探讨Wnt5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MHCC97L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介导Wnt5a表达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MHCC97L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质粒DNA片段插入和Wnt5a蛋白的表达;借助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pcDNA3.1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Wnt5a表达组细胞;pcDNA3.1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Wnt5a表达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Wnt5a表达能抑制细胞由G1期→S期的进程;划痕试验显示,Wnt5a表达组较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减慢,当加入Wnt5a抗体阻遏信号通路时,细胞迁移速度加快。结论 Wnt5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L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WNT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邓鉴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0%。55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63%。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织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失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引起FHIT基因失活并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基化 抑癌基因 FH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景洪标 邰艳红 +1 位作者 尹迎春 耿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横纹肌样脑膜瘤 文献复习 恶性肿瘤 病程进展 易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Wnt-5a、Ror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慧 刘晓红 +3 位作者 曹志新 曹永成 毕利泉 耿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2-654,66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Wnt-5a、Ror2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5a及Ror2在62例HCC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对比于癌旁组织,Wnt-5a在85.49%的HCC癌组织内表达明显减低或缺失(P<0.001);Ror2在80.6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Wnt-5a、Ror2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5a及Ror2在62例HCC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对比于癌旁组织,Wnt-5a在85.49%的HCC癌组织内表达明显减低或缺失(P<0.001);Ror2在80.65%的HCC癌组织内表达明显减低或缺失(P<0.00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性(r=0.462,P=0.04);并且均相关于高的肿瘤分期(P<0.05)、高的AFP水平(P<0.05)以及高的Ki-67指数(P<0.05)。结论 Wnt-5a和Ror2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样作用,其减低或缺失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WNT-5A Ror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TR2A、SSTR5与EGF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欣 田慧芳 +1 位作者 王秀问 丁吉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作为基因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SSTR5种亚型先后被克隆,人们对SSTR家族各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分子生物学特性、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特... 背景与目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作为基因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SSTR5种亚型先后被克隆,人们对SSTR家族各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分子生物学特性、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特异性配体等方面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本研究探讨SSTR亚型SSTR2A、SSTR5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SSTR2A、SSTR5和EGFR三种蛋白在62例NSCLC组织和7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62例NSCLC组织中,SSTR2A蛋白阳性表达30例,占48.4%;SSTR5阳性表达44例,占71.0%。SSTR2A、SSTR5蛋白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EGFR蛋白在癌旁肺组织中无一例表达,而在NSCLC组织中有35例阳性,占56.5%。EGFR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SSTR2A、SSTR5蛋白表达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SSTR2A、SSTR5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和65.91%,阴性表达者为45.16%和22.2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EGFR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为30.77%,阴性表达者为69.44%,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NSCLC组织中SSTR和EGFR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且SSTR与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检测SSTR2A、SSTR5和EGFR表达对NSCLC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永寿 张琪 曹永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8个肝肿瘤病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级评分法作为诊断标准:a、b诊断为良性,c^e级诊断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8个肝肿瘤病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级评分法作为诊断标准:a、b诊断为良性,c^e级诊断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59%、73.68%、77.94%;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79%、84.21%、88.24%;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84%、89.47%、91.18%。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检查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调控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辛萱 颜红柱 +1 位作者 李维卿 余宏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700-702,共3页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Α PPARν 酰基辅酶A 肝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与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欣 田慧芳 +1 位作者 王秀问 丁吉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A、SSTR5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A、SSTR5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STR2A、SSTR5和EGFR3种蛋白在62例NSCLC组织标本和7例癌旁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62例NSCLC组织中,SSTR2A蛋白阳性表达30例,占48.3%;SSTR5阳性表达44例,占70.9%。SSTR2A、SSTR5蛋白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密切相关(P<0.05),但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同组中,EGFR蛋白在癌旁肺组织中无一例表达,而在NSCLC组织中有35例阳性,占56.4%;EGFR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差异(P>0.05)。SSTR2A、SSTR5蛋白表达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SSTR2A、SSTR5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65.9%,阴性表达者为45.2%和22.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EGFR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为30.8%,阴性表达者为69.4%,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SSTR2A、SSTR5和EGFR的表达能提示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三者的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预后的评估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调控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辛萱 颜红柱 +1 位作者 李维卿 余宏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33-835,共3页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Α PPARΓ 酰基辅酶A 肝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