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2例肺部病变CT引导经皮切割针活检总结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成州 贾宁阳 +5 位作者 姜庆军 吴春根 张电波 丁月根 刘士远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16-721,共6页
目的总结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和并发症。方法收集1992年以来,取材成功并有完整资料的522例CT引导经皮肺部切割针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467例,其他病变55例... 目的总结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和并发症。方法收集1992年以来,取材成功并有完整资料的522例CT引导经皮肺部切割针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467例,其他病变55例。统计该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476例获得组织标本并有病理学结果,取材成功率为91.2%(476/522)。301例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包括腺癌107例,鳞状细胞癌84例,不能分型恶性肿瘤5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6例,肺转移瘤22例,低度恶性肿瘤3例,肺肉瘤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5例病理报告为"癌变可疑",后证实为支气管肺癌。17例穿刺病理为"癌变可疑",后证实为良性病变。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04例,其中明确诊断为良性病变102例(结核41例,非特异性肺炎21例,慢性炎症18例,支气管扩张7例,炎性假瘤6例,曲霉感染5例,隐球菌性肺炎3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非特异性病理结果的良性病变73例。另29例穿刺未发现肿瘤组织,而后证实为恶性肿瘤,系假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7%〔301/(301+17)〕,灵敏度为91.2%〔301/(301+29)〕,特异度为91.1%〔175/(175+17)〕,假阴性率为14.2%(29/204)。54例发生气胸,占10.3%(54/522),仅1.5%的病例(8/522)行抽气或置管闭式引流处理。肺出血42例,咯血36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CT引导经皮切割针肺部病灶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提高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并不显著增加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 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药械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钢 丛永健 +4 位作者 谢宗贵 金鹏 李凡东 易玉海 张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 应用国产药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观察其疗效 ,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5 7例 8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中应用国产药械。经前、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 ,操作在X线透视或CT监测下进行 ... 目的 应用国产药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观察其疗效 ,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5 7例 8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中应用国产药械。经前、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 ,操作在X线透视或CT监测下进行 ,国产PMMA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 3∶2∶1。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血管瘤患者随访 5~ 2 4个月 ,转移瘤患者随访 7~ 12个月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穿刺成功率 10 0 %,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 5 0 %以上。 2 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血管瘤组术后 3d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 :CR 19例 ,PR 3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达 10 0 %。随访 5~ 2 4个月 ,未发现注射PMMA的椎体有新压缩出现 ;转移瘤组 91.4%(32 / 35 )的患者术后 7d内症状明显缓解 ,止痛效果在 6个月内为 74.3%(2 6 / 35 ) ,1年内为 5 6 .3%(18/ 32 )。未发生由于PMMA外溢出现的临床症状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药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病变 临床应用 介入放射学 PV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胆管梗阻的介入性引流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谢宗贵 易玉海 +1 位作者 张绪萍 张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支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 1例多支胆管梗阻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左右肝管同时植入支架内引流 (13例 )、左右肝管间植入支架经右肝管外引流(3例 )、右肝管支架内引流并左肝管外引流 (3例 )和右... 目的 探讨多支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 1例多支胆管梗阻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左右肝管同时植入支架内引流 (13例 )、左右肝管间植入支架经右肝管外引流(3例 )、右肝管支架内引流并左肝管外引流 (3例 )和右前叶肝管支架内引流并右后叶肝管外引流及左肝管内引流或外引流 (2例 )等内外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 1例患者共植入胆道内支架 36枚 ,其中 35枚支架起到良好的内引流作用 ,1枚因位置不良无内引流作用。 19例患者胆道引流充分 ,黄疸完全消退。 2例患者黄疸未完全消退。结论 多种方式的胆道内外引流技术对大部分多支胆管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多发性 介入性治疗 胆道支架 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7
4
作者 谢宗贵 李新民 +3 位作者 金鹏 谢志勇 易玉海 张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 ,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 ,于左右肝管间... 目的 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 ,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 ,于左右肝管间以及右肝管 胆总管间分别植入支架。结果  1 8例患者均从右腋中线穿刺通道成功植入右肝管 左肝管间及右肝管 胆总管间的支架 ,实现了胆汁经左肝管 右肝管 胆总管的完全内引流 ,解除梗阻疗效显著。结论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简化了高位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操作 ,减少了操作创伤 ,缩短了操作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 介入治疗 胆管梗阻 胆道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椎间盘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介入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孙钢 袁成 +1 位作者 黄德清 易玉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提高对术后椎间盘炎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探讨其预防及介入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对32 例患者椎间盘炎的病理、临床、影像学表现、预防及介入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示间盘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目的:提高对术后椎间盘炎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探讨其预防及介入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对32 例患者椎间盘炎的病理、临床、影像学表现、预防及介入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示间盘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椎间隙变窄,椎体局限性骨质破坏及终板增生与硬化;腰背部剧烈疼痛伴血沉加快是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氯林可霉素、妥布霉素、先锋霉素V 静脉给药可渗入人体椎间盘内,手术前后用此类抗生素能阻止椎间盘炎的发生;PLD 技术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结论:手术前后应用可进入椎间盘内的抗生素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PLD 技术治疗该病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炎 介入疗法 术后 X线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肖越勇 李杰 +4 位作者 李国英 郁冰 潘立清 满春国 孙振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TSCS)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39例TSCS患者的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全部患者圆锥尖部位置低于L2椎体中部以下、脊髓受牵拉固定,根据脊髓栓...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TSCS)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39例TSCS患者的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全部患者圆锥尖部位置低于L2椎体中部以下、脊髓受牵拉固定,根据脊髓栓系的原因将TSCS分为4型:Ⅰ,终丝粗大紧张型6例,占15%;Ⅱ,脂肪堆积型11例,占28%;Ⅲ,脊膜或脊膜脊髓膨出型16例,占41%;Ⅳ,肿瘤型6例,占16%,其中畸胎瘤3例,上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1例。结论: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诊断TSCS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成像 NM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规范化建议 被引量:8
7
作者 谢宗贵 孙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术 介入放射学 适应证 禁忌证 微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国产器械与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钢 金鹏 +4 位作者 谢宗贵 李凡东 易玉海 张绪平 谢志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经前外侧入路穿刺颈椎椎体与椎弓根入路穿刺胸腰椎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 2 4例 ,术前用公式V =4/3л(D/2 ) 3 ...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经前外侧入路穿刺颈椎椎体与椎弓根入路穿刺胸腰椎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 2 4例 ,术前用公式V =4/3л(D/2 ) 3 计算病灶体积 ,预计PMMA用量 ,按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 3∶2∶1调配国产PMMA。操作在X线监测下进行 ,PMMA在浆糊期向椎体内注射。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随访患者 7~ 12个月 ,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 5 0 %以上。 91.6% ( 2 2 /2 4)的患者经PVP治疗后 ,1周内症状即明显缓解 ,止痛效果在 6个月内为 75 % ( 18/2 4) ,在 1年内为 5 7.1% ( 12 /2 1) ,未发生由于PMMA外溢出现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良好 ,在浆糊期注射PMMA是预防与PMMA外溢有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椎体成形术 植入物 聚甲基丙烯酸类 椎体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文 谢宗贵 +2 位作者 王继德 许刚 周殿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 Ⅰ和IAP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行化疗栓塞术后 ,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均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 Ⅰ和IAP均下降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水平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 ,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胰腺癌 血清 STNFR-I IAP 免疫调节剂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国英 王守沪 +3 位作者 郁冰冰 肖越勇 李杰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图象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鹏 孙钢 +3 位作者 易玉海 谢志勇 张绪平 李凡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肺癌患者 ,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其分支及肿瘤血管情况 ,超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先行局部化疗药物灌注 ,后以碘油加化疗药物混合乳剂进行栓塞。结果  46例...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肺癌患者 ,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其分支及肿瘤血管情况 ,超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先行局部化疗药物灌注 ,后以碘油加化疗药物混合乳剂进行栓塞。结果  46例大多血供丰富 ,二次介入治疗者肿瘤血管减少。完全缓解 2例 ,部分缓解 3 5例 ,稳定 8例 ,进展 1例。有效率 80 .4%。症状缓解率 5 1.4%。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较好 ,可以明显缓解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肺癌 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胜青 李理 +3 位作者 童志恒 刘海鹏 周政 张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03-1003,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蝶鞍区 颅内肿瘤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脊柱结构与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X线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钢 董泳 孙国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67-168,178,共3页
目的:用x线平片探讨腰脊柱结构与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用髂嵴连线,腰骶移行椎,腰骶角三个参数分析20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X线平片。结果:深座骨盆L5的患者,L4-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目的:用x线平片探讨腰脊柱结构与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用髂嵴连线,腰骶移行椎,腰骶角三个参数分析20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X线平片。结果:深座骨盆L5的患者,L4-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高骑骨盆L5的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有腰骶移行椎变异者,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于无变异者;腰骶角在椎间盘突出发病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腰脊柱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部位有关,相当部分L5-S1椎间盘突出,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中,不需髂骨翼钻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脊柱结构 椎间盘突出症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郁冰冰 丁娟 +2 位作者 李杰 刘长才 王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X线影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支架植入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43
15
作者 谢宗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5-136,共2页
为沟通介入放射学科临床工作者和介入器材制造人员的联系 ,经本刊编委会研究 ,同意由我刊和中国科学院上海中科联合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在我刊开辟“中科之窗”栏目 ,内容主要报道介入放射临床工作者对介入医疗器材应用的要求、临床应... 为沟通介入放射学科临床工作者和介入器材制造人员的联系 ,经本刊编委会研究 ,同意由我刊和中国科学院上海中科联合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在我刊开辟“中科之窗”栏目 ,内容主要报道介入放射临床工作者对介入医疗器材应用的要求、临床应用体会等 ,形式不限。希望广大学者根据本栏目特点 ,踊跃来稿。来稿将由编辑部组织本刊编委和“中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大出血 危险因素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及分支三维动态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英 张慧 +2 位作者 邓勇 陈静 孙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梯度回波序列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在中场强磁共振机上应用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FFE对46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3DDCEMRDSA造影剂为02mmol/kg。根据... 目的:评价三维梯度回波序列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在中场强磁共振机上应用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FFE对46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3DDCEMRDSA造影剂为02mmol/kg。根据试验注射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DCEMRDSA扫描开始时间。注药前进行第一个动态扫描作为减影蒙片,注药后进行二次动态扫描。原始图像先进行减影处理,再进行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结果:46例包括21例正常均满意显示了感兴趣区的血管。经减影后第一次扫描图像动脉显示良好,静脉影浅淡。第二次扫描图像主动脉显影较前变淡。结论:3DDCEMRDSA是显示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理想方法。部分图像可与常规DSA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 减影技术 NM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螺旋CT与MRI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磊 孙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经X线平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衰竭骨折的病人,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分析确诊病例CT和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观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经X线平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衰竭骨折的病人,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分析确诊病例CT和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19例病人确诊为衰竭骨折。CT主要表现为线样模糊低密度影,在脊椎多为线片样高密度。MRIT1WI多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STIR多呈明显高信号。CT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95%、92%?67%、90%?8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优于MRI,Kappa值分别为0.728,0.459。结论:螺旋CT与MRI均有助于平片阴性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但螺旋CT的准确性略高于MRI,可能因为螺旋CT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应力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成骨治疗后腰椎骨区域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晨光 贾宁阳 +3 位作者 万卫平 王俭 孙钢 顾明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运用区域骨密度测量,探讨骨质疏松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改变。材料和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患者128个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后腰椎骨进行前后位DEXA椎骨平均骨密度测量和区域骨密度测量对照。椎骨平均骨密度测量区包括L1-4上下终板之间的... 目的:运用区域骨密度测量,探讨骨质疏松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改变。材料和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患者128个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后腰椎骨进行前后位DEXA椎骨平均骨密度测量和区域骨密度测量对照。椎骨平均骨密度测量区包括L1-4上下终板之间的椎骨部分,区域骨密度测量区选择椎体上终板下方水平、椎体中部水平、椎体下终板上方水平和双侧椎弓根。结果:治疗后椎骨平均骨密度增高,治疗前后平均骨密度值比较相差显著(P<0.05),L1-4各椎骨平均骨密度提高率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区域骨密度增高,同部位区域骨密度治疗前后相差显著(P<0.05),水平区域骨密度提高率之间相差显著(P<0.05),椎体下终板上方水平区域增幅最大(P<0.05),左侧椎弓根和右侧椎弓根提高率之间相差不显著(P>0.05)。椎骨平均骨密度增加与下终板区域上方水平、上终板下方水平区域骨密度相关系数最大,关系最密切。结论:骨质疏松成骨治疗后区域骨密度的提高是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成骨治疗 腰椎骨 骨密度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CT与MRI表现4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静 阮爱兰 +1 位作者 张林 李海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骶骨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CT MRI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钢 董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学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76例正常人与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资料研究,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76例正常人中有19例存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学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76例正常人与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资料研究,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76例正常人中有19例存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5%,而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则有96例,占60.7%;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方向多偏向于关节突关节面近冠状位侧,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突不对称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