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许琳 李晓燕 +4 位作者 韩淑芳 崔瑞 钱伟 黄志刚 张红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后,外周血中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频率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过程中的调脂及非调脂作用。方法选择稳定性冠心...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后,外周血中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频率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过程中的调脂及非调脂作用。方法选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安慰剂(淀粉)1片/d。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EPCs(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频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及外周血中EPCs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频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TC、LDL-C及TG水平,还可以有效升高外周血中EPCs频率,同时发挥调脂及非调脂作用,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异常 降血脂药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晓燕 纪丽丽 +3 位作者 张红明 孟可 张国明 韩淑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一次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一次力竭组(n=12)、磷酸肌酸钠组(n=12)。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ATP含量及...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一次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一次力竭组(n=12)、磷酸肌酸钠组(n=12)。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ATP含量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组、磷酸肌酸钠组血浆FFA、E、NE浓度均增高(P<0.05),心肌ATP含量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一次力竭组、磷酸肌酸钠组UCP2 m RNA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4%、24%,UCP2蛋白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5%、26%。相关分析显示,心肌组织UCP2表达量与血浆FF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血浆FFA浓度与血浆E、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3,r=0.88,P<0.01)。结论力竭运动后心肌组织UCP2表达量显著上调,ATP合成减少,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运动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之一。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钠可拮抗运动应激导致的UCP2表达升高,增加ATP储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能对运动导致的心源性猝死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猝死 心脏 运动过度 磷酸肌酸钠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科卫 李晓燕 张国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8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术前、术后及维持瑞舒伐他汀剂量均为10 mg/晚)、术前负荷剂量组(瑞舒伐他汀术前1周给予20 m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8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术前、术后及维持瑞舒伐他汀剂量均为10 mg/晚)、术前负荷剂量组(瑞舒伐他汀术前1周给予20 mg/晚,术后持续给予10 mg/晚)、围术期负荷剂量组(瑞舒伐他汀术前1周给予20 mg/晚,术后给予20 mg/晚,连续2周,尔后持续给予10 mg/晚)和持续负荷剂量组(瑞舒伐他汀术前1周给予20 mg/晚,术后持续给予20 mg/晚,至随访时结束)。对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心肌血清标记物、心脏彩超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临床基础资料和病变特征差异无显著性,但3个负荷剂量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MBG3)级获得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各组相似。术后3个月3个负荷剂量组hs-CRP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LVEF和LVEDD值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且围术期负荷剂量组和持续负荷剂量组显著优于术前负荷剂量组(P<0.05)。围术期负荷剂量组和持续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病事件较常规剂量组显著减少(P<0.05);术前负荷剂量组虽呈现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围术期负荷剂量和持续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等减少心肌损伤,从而改善中期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择期介入治疗 瑞舒伐他汀 负荷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燕 康玲 +3 位作者 韩淑芳 高玉琪 张华丽 耿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4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CD34及VEGFR 2双阳性的EPC(CD34^+/VEGFR-2^+EPC)水平;合并组患者降糖治疗,血糖稳定4周后门诊随访,观察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的变化。结果合并组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较冠心病组明显降低(P<0.05);合并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EPC百分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71,P<0.05)。结论降糖治疗可减轻高血糖水平对CD34^+/VEGFR-2^+的影响,使EPC耗损减少,有利于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降血糖药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大鼠心肌解偶联蛋白2表达及能量代谢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燕 孟可 +4 位作者 张红明 纪丽丽 张国明 晋群 陈英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肌能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渐进训练组、渐进训练力竭组,每组15只。4周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及心肌线粒体三...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肌能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渐进训练组、渐进训练力竭组,每组15只。4周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及心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线粒体UCP2的表达变化。结果渐进训练力竭组ATP含量明显低于安静对照组与渐进训练组(P<0.01);渐进训练力竭组血清FFA浓度明显升高,分别是安静对照组和渐进训练组的2.0倍和1.7倍(P<0.01)。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安静对照组及渐进训练组相比,渐进训练力竭组心肌线粒体UCP2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线粒体UCP2的表达与血清FFA浓度呈正相关(r=0.795,P<0.01),而与ATP含量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力竭运动训练可引起大鼠血清FFA浓度升高及心肌线粒体ATP含量降低,同时可诱导心肌线粒体UCP2表达。UCP2的表达与FFA浓度呈正相关,而与ATP含量呈负相关,提示UCP2可能参与了力竭运动中心的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解偶联蛋白2 线粒体 心脏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国明 苏绍萍 +6 位作者 王禹 李天德 李晓燕 谈红 张大为 张慧 刘丽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6-532,598,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后适应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R/I组)、后适应组(Post组)、SB203580组(I_p38组)、anisomycin+后适应组(Ani+post组)和anisomycin组(An...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后适应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R/I组)、后适应组(Post组)、SB203580组(I_p38组)、anisomycin+后适应组(Ani+post组)和anisomycin组(Ani组)6组,每组1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抑制剂(SB203580,1mg/kg)和激动剂(anisomycin,2mg/kg)在再灌注开始前5min经颈静脉注射。再灌注6h后,每组处死3只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磷酸化p38(P-p3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8、Bcl-2和Bax,并提取胞浆测定细胞色素C(Cyt-c)。再灌注24h后,各组剩余大鼠测定血流动力学,并抽血测定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或采用伊文氏蓝-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6h后,Post组和I_p38组的P-p38MAPKIOD值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Ani+post组明显低于R/I组(P<0.05);Post组和I_p38组的TNF-α和Caspase-8IOD值均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均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Ani+post组的TNF-αIOD值明显低于R/I组(P<0.05);Post组和I_p38组的Bcl-2IOD值明显高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低于Post组(P均<0.05);Post组和I_p38组的BaxIOD值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去除线粒体后胞浆中Cyt-c的表达,Post组和I_p38组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再灌注24h后,R/I组的心率血压乘积(RP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度(±dp/dtmax)均明显低于Post组和I_p38组(P均<0.05),Post组明显高于Ani+post组和Ani组(P均<0.05);Post组和I_p38组的AI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Post组、I_p38组和Ani+post组的CK和CK-MB值均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均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Post组和I_p38组的梗死心肌面积和缺血心肌面积比值(AN/AAR)明显低于R/I组(P均<0.05),Ani+post组和Ani组明显高于Post组(P均<0.05)。结论后适应可抑制p38MAPK在再灌注损伤中的磷酸化,其可能是通过减少P-p38来抑制TNF-α细胞受体途径和Bcl-2/Bax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燕 公雪 +2 位作者 张红明 胡毓洪 韩淑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6-901,共6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凋亡水平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反复力竭运动组(E组)、反复力竭运动+曲美他嗪组(T...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凋亡水平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反复力竭运动组(E组)、反复力竭运动+曲美他嗪组(TE组),每组10只。通过游泳运动建立大鼠力竭运动模型,TE组加用曲美他嗪干预(10mg/kg),各组均于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留取心肌组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Ba x、Bcl-2和解偶连蛋白2(UCP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E组和TE组心肌线粒体SOD及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E组降低更明显;MDA含量均升高,其中E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C组比较,E组和TE组Bax表达量均明显升高,Bcl-2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E组比较,TE组Bax表达量明显降低,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E组和TE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E组比较,TE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E组和TE组UCP2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E组比较,TE组UCP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减轻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力竭运动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燕 阴其云 +3 位作者 黄志刚 刘科卫 谈红 齐法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IL-10、IL-4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应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T淋巴细胞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燕 王成海 +4 位作者 路长林 林葆城 尤乃祯 张国元 陈思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后.引起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和心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显著上升.并伴有心功能的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给于1.6二磷酸果糖后.可减少β—内啡肽含量的增高.改善心功能.提示1.6二磷酸果糖...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后.引起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和心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显著上升.并伴有心功能的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给于1.6二磷酸果糖后.可减少β—内啡肽含量的增高.改善心功能.提示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能不仅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心肌缺血、缺氧的直接作用.而且还可能通过减少β—内啡肽的过度释放.从而减弱对心功能的抑制.间接地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果糖 Β-内啡肽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菲 张红明 李晓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80-882,共3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目前研究发现,动植物和病毒中均存在大量的miRNA表达,并可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进程。Bruno等发现,m...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目前研究发现,动植物和病毒中均存在大量的miRNA表达,并可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进程。Bruno等发现,mi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心血管疾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调控 肌动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动员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谈红 孟楠 +6 位作者 张夏晓 苏莉 张国明 李晓燕 公雪 陈英剑 姜蕴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及循环血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清洁级(2.2±0.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及循环血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清洁级(2.2±0.3)kg新西兰大白兔,开胸及部分结扎左前降支处理,将存活的实验用兔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假手术组(n=7);B组为AMI组(n=6);C组为小剂量培哚普利组(n=6);D组为大剂量培哚普利组(n=6)。分别于1、3、7、14、28天采血,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循环血中VEGF、AngⅡ、Ang1~7的含量。结果:AMI后,四组外周循环血中EPCs数量、VEGF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增加,于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D组上述趋势变化最明显,且28天时D组较B组、C组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EPCs:(0.066±0.005)% vs (0.059±0.005)%,(0.062±0.003)%;VEGF(114.692±9.599)pg/ml vs (84.058±4.608)pg/ml,(102.570±10.8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四组AngⅡ的含量增多,于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下降幅度以D组最为明显;Ang1~7在手术组第1天有明显下降趋势,之后逐渐增多,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以D组更为明显。结论 :培哚普利可促进AMI兔外周循环血中EPCs的动员及VEGF、Ang1~7含量的增多,降低AngⅡ的水平,且应用大剂量培哚普利干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培哚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长永 张志钢 +1 位作者 白元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0-834,共5页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存在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左心耳封堵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方面安全有效,目前还只适用于存在抗凝禁忌的患者。本文回顾了...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存在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左心耳封堵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方面安全有效,目前还只适用于存在抗凝禁忌的患者。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应用的多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分析不同形状设计的装置与左心耳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左心耳封堵 心房封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和依达拉奉联用后适应通过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国明 王禹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绍萍 孙媛媛 刘丽凤 沈红 王晓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能否模拟后适应通过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108只雄性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后适应组、乳酸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Eda组)、乳酸+Eda组,每组18只... 目的探讨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能否模拟后适应通过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108只雄性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后适应组、乳酸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Eda组)、乳酸+Eda组,每组18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10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磷酸化p38/JNK、TNF-α、Caspase-8的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I/R组比较,乳酸+Eda组血浆pH值、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p38、磷酸化JNK、TNF-α、Caspase-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适应组比较,乳酸+Eda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注射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可较好模拟机械后适应,通过p38/JN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丙二醛 心肌再灌注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llip分级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傅绪杰 邵建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KILLIP分级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心律失常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福洲 张培忠 +4 位作者 李世国 卢东山 时一民 尤乃祯 徐兴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共3页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自6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成为研究心脏病理学的重要检查技术之一,近年来,国内已有报道。单纯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不易查明原因。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内膜 心肌 活检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红明 何青松 韩雅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被确定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伴随着离子通道,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通道的异常。因此,调控蛋白合成的细胞内机制或许能够阐明房颤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RNAS 基因表达调控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燕 梁春香 +2 位作者 赵树梅 杨燕 张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TTE及TEE检查明确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他主动脉瓣病变。结果  10 7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Ⅲ级收...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TTE及TEE检查明确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他主动脉瓣病变。结果  10 7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经TTE检查 ,仅有 5 1例患者可明确诊断 ,而用TEE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结论 TEE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主动脉瓣病变为先天性与获得性 ,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抗血清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燕 尤乃祯 +5 位作者 王成海 孙刚 洪新如 路长林 张国元 陈思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5-39,共5页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及心肌组织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心室内堆峰值下降与血压降低等心功能抑制的变化;...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液、垂体、部分脑区及心肌组织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心室内堆峰值下降与血压降低等心功能抑制的变化;光镜观察可见,冠脉结扎2h后,心肌间质轻度充血及出血灶,静脉给予AVP抗血清,则可改善和延缓心功能的恶化;心肌间质充血程度减轻,未见明显出血灶。提示AVP参与了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加压素 抗体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树梅 李晓燕 +1 位作者 梁春香 刘科卫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TE)对于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实施的安全性。方法对4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TE对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检出率72.7%...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TE)对于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实施的安全性。方法对4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TE对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检出率72.7%,双支病变88.9%,三支病变检出率85.7%,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81.5%,特异性88.2%,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75%。结论ATE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可靠的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初筛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缝隙连接蛋白基因变异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虹 张红明 李艳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6,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大多数继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但也有2%~16%的房颤患者,无明显的已知危险因素和基础心脏病,称作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此类房颤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然而,造成...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大多数继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但也有2%~16%的房颤患者,无明显的已知危险因素和基础心脏病,称作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此类房颤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然而,造成这种心律失常的始动因素和维持因素尚不明确,导致对此类房颤的预防和干预存在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电生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房颤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揭示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带来了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连接蛋白类 基因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