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血管瘤59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德建 陈红 +1 位作者 昌桂英 朱国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复方平阳霉素 治疗 口腔颌面颈部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死亡态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鲁 李玉香 +3 位作者 周玲君 崔静 张玲 赵继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 :开展死亡教育讲座的护士继续教育实验,为死亡教育讲座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讲座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所持死亡态度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结果 ... 目的 :开展死亡教育讲座的护士继续教育实验,为死亡教育讲座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讲座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所持死亡态度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死亡教育讲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讲座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教育实验 护士 死亡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士培训课程介绍 被引量:28
3
作者 唐鲁 郭志红 +2 位作者 朱国雄 李晓芳 王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15-17,共3页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培训基地。介绍了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技术。提出达芬奇机器人外...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培训基地。介绍了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技术。提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是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先进性及高精度性给手术室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专业培训,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能熟练正确配合医生操作,能辨识常见的系统故障;同时需要明确分工、优化流程,提高手术配合的流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室护士 培训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昭领 黄迪炎 +1 位作者 李东临 付崇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冠状切口及上颌前庭切口,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弓以及颧牙槽嵴骨折端,复位后对后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冠状切口及上颌前庭切口,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弓以及颧牙槽嵴骨折端,复位后对后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冠状切口联合上颌前庭切口能充分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部位,三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减少睑下附加切口的手术操作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冠状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袁晔 布静秋 高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就诊时绝大多数处于T4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27例患者获随访,治疗后至随... 目的:探讨发生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就诊时绝大多数处于T4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27例患者获随访,治疗后至随访时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40.5%。结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侵袭性强,隐匿性高,发现时即已较晚,预后常常不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上颌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对邻近第二磨牙龈沟液中MMP8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于书娟 程磊 +4 位作者 柳玉晓 单文玲 黄小艳 何玉宏 朱国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对邻近磨牙龈沟液中MMP8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口腔科就诊的战士,分为4组,A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无冠周炎病史,龈瓣颜色正常;B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6个月内第三磨...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对邻近磨牙龈沟液中MMP8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口腔科就诊的战士,分为4组,A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无冠周炎病史,龈瓣颜色正常;B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6个月内第三磨牙有冠周炎病史,龈瓣颜色正常;C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有冠周炎;D组无下颌第三磨牙,第二磨牙作为对照。收集下颌第二磨牙龈沟液,检测MMP8和TIMP1水平,同时测定第二磨牙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菌斑指数等指标。结果:MMP8和TIMP1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B组>A组>D组)。MMP8/TIMP1 B组和A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指标中,C组的菌斑指数明显高于D组,A、B、C组的探诊深度大于D组。结论: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在无炎症状态时可引起第二磨牙龈沟液MMP8、TIMP1、MMP8/TIMP1和探诊深度等牙周炎潜在致病因素的变化,出现冠周炎症时变化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 龈沟液 MMP8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部块状骨onlay植骨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昕 席兰兰 +1 位作者 王昭领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86-988,992,共4页
目的:研究评价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上颌前牙区的三维骨量继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方法:对8例上前牙缺牙后牙槽嵴重度吸收或缺损患者进行自体下颌颏部取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牙槽骨的形态,平均3个月后植入了21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 目的:研究评价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上颌前牙区的三维骨量继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方法:对8例上前牙缺牙后牙槽嵴重度吸收或缺损患者进行自体下颌颏部取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牙槽骨的形态,平均3个月后植入了21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暴露术,暴露后4周行全瓷冠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重建的牙槽骨唇侧丰满,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唇侧牙龈无退缩,达到了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结论:自体下颌颏部块状骨onlay植骨技术可以有效恢复牙槽嵴的三维骨量,从而保证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的成功,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onlay植骨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玉宏 席兰兰 +1 位作者 毕迎春 潘继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采用不同拔牙模式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下颌第一磨牙(15例)、第一前磨牙(20例)及非拔牙(20例)的3组青少年病例,3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后拍全颌曲...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采用不同拔牙模式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下颌第一磨牙(15例)、第一前磨牙(20例)及非拔牙(20例)的3组青少年病例,3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后拍全颌曲面断层片,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正畸治疗前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改变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改变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畸保持2年后萌出间隙变化量虽均有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可增大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更加直立,对第三磨牙的萌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颌曲面断层片 第一磨牙 拔牙矫治 萌出间隙 第三磨牙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朱光明 孙璐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现一定的神经变性病理学变化;2例增粗变性神经,虽未发现肿瘤细胞,但已失去神经正常结构,出现网状变性;2例已受侵犯神经发现肿瘤细胞沿神经周侵犯的特点,电镜显示肿瘤的神经周侵袭表现为肿瘤细胞占据神经束膜内间隙,两侧结缔组织及基底膜细胞保持连续完整。结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该肿瘤嗜神经侵犯的超微结构特点,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神经周侵袭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横动脉在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昭领 黄迪炎 +1 位作者 李东临 席兰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髁状突颈部骨折 临床意义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动脉 主要临床表现 骨折患者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骨折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骨折的非手术牵引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国雄 杨春济 +1 位作者 黄迪炎 王昭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时间和大小。牵引复位时采用自制的两端有钢丝小钩的输液用乳胶管,对上颌骨进行向前、向上下和向左右的牵引。如果上颌骨骨折发生向下移位,则需在固定器的上颌牙弓上安置口内托盘,利用两侧的上颌弓移动调节器进行弹性牵引。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最短牵引时间为2d,最长7d,平均4d,均完全恢复咬合关系和正常面容。结论上颌骨骨折非手术牵引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牵引术 口外牵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反合矫治的合与颌位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玉超 岳松花 +1 位作者 曾祥龙 孔宪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通过对42例前牙反 应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上颌 垫矫治器及方丝弓矫治器的矫治,探讨其功能特点和矫治原则,得出:(1)功能性反 者ICP前移。骨性反 者ICP正常,两者的临床鉴别不能单纯看下颌能否后退至对刃位;(2)... 通过对42例前牙反 应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上颌 垫矫治器及方丝弓矫治器的矫治,探讨其功能特点和矫治原则,得出:(1)功能性反 者ICP前移。骨性反 者ICP正常,两者的临床鉴别不能单纯看下颌能否后退至对刃位;(2)前牙反矫治的咬合重建,不能以后退接触位为基准,只有在肌位建才是最符合生理的;(3)固定矫治对反覆小于3mm者可不加垫,固定矫治反覆大于3mm者及活动矫治应加垫,以抬高咬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前牙反HE 正畸矫治器 颌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部块状骨移植矫正鼻翼基部低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昭领 黄迪炎 +1 位作者 李晓飞 刘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颏部块状皮质骨移植矫正唇裂术后鼻翼基部低平畸形的可行性。方法:8例单侧唇裂术后伴有严重鼻部塌陷畸形患者,其中5例伴有齿槽嵴裂。除常规手术矫正鼻尖部畸形与唇部畸形外,于颏部切取约2.0 cm×0.5 cm大小块状皮质骨... 目的:探讨应用颏部块状皮质骨移植矫正唇裂术后鼻翼基部低平畸形的可行性。方法:8例单侧唇裂术后伴有严重鼻部塌陷畸形患者,其中5例伴有齿槽嵴裂。除常规手术矫正鼻尖部畸形与唇部畸形外,于颏部切取约2.0 cm×0.5 cm大小块状皮质骨,以钛钉移植固定于患侧梨状孔外下缘上颌骨前壁处,恢复该处上颌骨丰满度,矫正鼻翼基部低平畸形。伴有齿槽嵴裂患者,另根据齿槽嵴裂情况,切取颏部骨质修剪成碎块后植入齿槽嵴裂区。结果:所有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鼻部塌陷畸形侧面观及底面观均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供受骨区伤口愈合良好,X片示钛钉及植骨块位置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块状自体颏部骨移植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整复效果可靠,是鼻翼基部低平畸形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畸形 齿槽嵴裂 骨移植 整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骨量丢失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世桢 王国轩 +3 位作者 范龙坤 吴高义 金岩 朱国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功能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对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选用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OP)的动物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SD大...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功能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对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选用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OP)的动物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术,建立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大鼠组(sham group)。采用离心法、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BMSCs,体外培养传至3~4代后用于实验: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表型鉴定;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MSCs增殖状况;MTT法测定BMSCs生长曲线;成脂诱导后脂滴油红O染色法检测比较2组大鼠BMSCs成脂能力;成骨诱导后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法检测比较2组大鼠BMSCs成骨能力;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成骨相关蛋白Runx2、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大鼠BMSCs相比,OVX组大鼠BMSCs克隆形成能力减弱,增殖能力降低,成脂向分化增强,成骨向分化减弱(P<0.05)。结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减弱,成脂分化增强;这导致去势大鼠快速的骨量丢失,在去势大鼠OP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切除术 大鼠 骨生成 脂肪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玉宏 段银钟 +1 位作者 潘继军 席兰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来测量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和平面的交角,第二磨牙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交角的变化量更大,2组间年平均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上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年平均变化量在2组间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上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有利于第三磨牙倾角的改善,对第三磨牙萌出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第三磨牙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涎腺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汉孝 姜金玲 +2 位作者 杨兆安 崔丽娟 张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用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观察BM-MSCs能否表达涎腺细胞的特异性分泌蛋白-α-淀粉酶。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细胞(submandubular gland cells,SM... 目的:用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观察BM-MSCs能否表达涎腺细胞的特异性分泌蛋白-α-淀粉酶。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细胞(submandubular gland cells,SMGCs),测定各代腺泡细胞分泌α-淀粉酶的量,取分泌量显著一代制成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自新生SD大鼠股骨、胫骨中分离出BM-MSCs,培养至第3代时用含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培养1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的BM-MSCsα-淀粉酶的表达。结果:细胞免疫组化可检测到所培养的下颌下腺细胞中含α-淀粉酶,淀粉酶试剂盒测定结果显示,P2、P3代SMGCs分泌的α-淀粉酶较其它各代明显(P<0.01)。经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诱导BM-MSCs后,可见下颌下腺腺泡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其表达淀粉酶,而对照组未表达淀粉酶。结论: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能体外模拟下颌下腺细胞微环境诱导BM-MSCs转分化为具有分泌α-淀粉酶蛋白能力的下颌下腺腺泡样细胞,为解决涎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玉宏 段银钟 +2 位作者 李娟 汪银雄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长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非拔牙组中下颌萌出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上颌萌出间隙(U-ES)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平均增大1.35 mm(P<0.05),下颌萌出间隙L-ES(R)和L-ES(X i)分别增大了2.72 mm(P<0.05)和3.16 mm(P<0.01),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减小0.31 mm(P<0.05),下颌骨长度增加1.68 mm(P<0.05);上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可增大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曲面断层片 萌出间隙 第三磨牙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1 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磊 吴高义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5-437,共3页
通过上、下颌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应用,晚间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白天颌间Ⅲ类牵引对1例Ⅲ类错成年患者进行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面型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治 成人 骨性Ⅲ类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泛影葡胺灌注治疗慢性腮腺炎37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颖 李晓飞 +1 位作者 王昭领 黄迪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74-1075,共2页
慢性腮腺炎临床比较常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只能控制其急性发作,不能彻底治愈。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腮腺导管灌注治疗慢性腮腺炎37例,并定期随访,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复方泛影葡胺 慢性腮腺炎 灌注治疗 临床比较 急性发作 全身应用 腮腺导管 定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小鼠腭突发育及腭裂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董绍忠 朱萧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8-320,I014,共4页
目的:明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腭裂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基因在腭裂形成中的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6只妊娠10d(GD10)的C57BL/6N系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管饲维甲酸80mg/kg,对照组管饲... 目的:明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腭裂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基因在腭裂形成中的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6只妊娠10d(GD10)的C57BL/6N系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管饲维甲酸80mg/kg,对照组管饲等体积植物油。分别于GD1314(妊娠第13天第14小时,下同),GD1322,GD148,GD1414,GD1422,GD158,GD1522,GD168d处死孕鼠取胚鼠。胚鼠头部切片做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结果:在腭突垂直生长期及定向移动期,两组腭间质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数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经外源性维甲酸作用后的小鼠腭突间质细胞发生大量程序性死亡,腭突体积发育瘦小,未能在中线相互融合而导致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突 TUNEL 小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