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开始抚触对婴儿智能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建华 满立新 +3 位作者 王东明 李敬蕾 段晓辉 甘晓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开始抚触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足月儿随机分为 3组 ,出生第 2天开始抚触者为Ⅰ组 ,满月时开始抚触者为Ⅱ组 ,未抚触者为Ⅲ组。分别在 3月龄和 9月龄查体时用Gesell量表测试比较。结果 Ⅰ组和Ⅱ组婴儿 ...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开始抚触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足月儿随机分为 3组 ,出生第 2天开始抚触者为Ⅰ组 ,满月时开始抚触者为Ⅱ组 ,未抚触者为Ⅲ组。分别在 3月龄和 9月龄查体时用Gesell量表测试比较。结果 Ⅰ组和Ⅱ组婴儿 3月龄、 9月龄时的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与Ⅲ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Ⅰ组与Ⅱ组间在 3月龄时的动作能、应人能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至 9月龄时应物能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新生儿早期实施抚触能更有益地促进婴儿神经、心理良好发育并产生延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期 抚触 婴儿 智能发育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建华 满立新 +2 位作者 张莹莹 白晓玲 甘晓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哮喘系统管理68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建华 满立新 +2 位作者 甘晓虹 白晓玲 郑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9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管理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哮喘的68例管理组患儿实行专科病案管理、门诊治疗及定期防治知识学习班学习,以问卷调查、检测肺功能的最大呼气流速(PEF)评定疗效.结果管理组患儿在学习班前、后对1... 目的探讨应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管理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哮喘的68例管理组患儿实行专科病案管理、门诊治疗及定期防治知识学习班学习,以问卷调查、检测肺功能的最大呼气流速(PEF)评定疗效.结果管理组患儿在学习班前、后对10项知识问卷的认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吸药技术的掌握,经3~4次指导后正确使用率由11.00%上升至74.00%~94.00%;管理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PEF>80%的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哮喘防治知识学习班是增加治疗依从性的必要形式,正确使用吸药装置、用峰流速仪监测PEF是保障疗效的重要环节.采用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管理是长期控制儿童哮喘行之有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管理医疗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3 位作者 张纪芸 孙念政 郑楠 许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IL 6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而IL 10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非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其IL 6 ,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P <0 0 1)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 ,病情危重时则持续高表达。结论 :新生儿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仅在败血症时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而变化 ,因此 ,它可能对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与败血症的预后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CD14^+/CD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患者尿中sC5b-9水平及CD16^+单核巨噬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
5
作者 李宏向 林萍 +3 位作者 于洪英 张纪云 孙念政 杨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尿中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尿中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达水平 ,采用ELISA法测定尿中可溶性C5b 9(sC5b 9)水平。结果 :MC病人尿中sC5b 9水平及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GS、MN及PGN病人尿中sC5b 9水平、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sC5b 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小球肾炎补体激活时尿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以保护浸润肾组织的CD16 + Mo MΦ不被激活的补体损伤。从而 ,CD16 + Mo MΦ产生促炎作用 ,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sC5b-9水平 CD16^+单核巨噬细胞 膜补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患者血中C3d水平及CD16^+单核巨噬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
6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2 位作者 张纪云 孙念政 杨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达水平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3d及荷C3d 免疫复合物的 (C3d IC)水平。结果 :MC病人血清C3d、C3d IC水平及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FR 2 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GS、MN及PGN病人血清C3d水平、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及MN、PGN病人C3d I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血清C3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小球肾炎补体激活时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以保护CD16 + Mo MΦ不被激活的补体损伤。从而 ,CD16 + Mo MΦ浸润肾组织并产生促炎作用 ,参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补体调节蛋白 C3D C3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3 位作者 张纪云 杨剑辉 孙念政 郑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尿激酶受全 尿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对免疫活性T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白晓玲 张纪芸 +2 位作者 王小宁 黄志光 潘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IL-2-PE40对免疫活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细胞毒试验。结果IL-2-PE40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有十分强的细胞毒性,能选择性地抑制ML... 目的研究IL-2-PE40对免疫活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细胞毒试验。结果IL-2-PE40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有十分强的细胞毒性,能选择性地抑制MLC中抗原活化的T细胞活性,保留未活化T细胞对ConA诱导的丝裂原反应,在培养d3加入IL-2-PE40比培养开始时加入对MLC抑制作用强。结论IL-2-PE40能够高度选择性抑制免疫活性T细胞,是IL-2R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力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PE40 免疫活性 T细胞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心电图R、S振幅对动脉导管未闭和房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压力估价
9
作者 郭建华 刘广惺 袁丙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左→右分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程度是决定患儿手术时机和预后的重要依据。肺高压导致的右室肥大可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笔者选择反映右室大小的心... 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左→右分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程度是决定患儿手术时机和预后的重要依据。肺高压导致的右室肥大可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笔者选择反映右室大小的心电图指标对比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压力,以探讨这种间接、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82~1989年在我科行右心导管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PDA17例,ASD32例,VSD7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