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FDC模型的靖江河道多码头开发段溢油事故综合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宇 马明睿 +3 位作者 钟毅 韦婉霞 李丹萍 孙嘉慧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拟了长江靖江开发段6个码头溢油事故下油膜漂移路径,提出了溢油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多码头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指数分布及其对保护区的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码头位置和周围流场影响油膜的漂移路...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拟了长江靖江开发段6个码头溢油事故下油膜漂移路径,提出了溢油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多码头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指数分布及其对保护区的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码头位置和周围流场影响油膜的漂移路径;急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峰值迁移速度快,影响距离长,而缓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聚集程度高,影响时间长;多码头溢油事故产生的污染风险主要分布在各油膜路径的叠加区域,在开发段中部至下游末端形成强等级污染风险带,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约为1.6;风险带主要影响W1保护区,应在高风险区域提前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码头 溢油事故 漂移扩散 EFDC模型 污染风险评估 靖江开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在富营养化湖泊中抑藻效果与环境影响研究
2
作者 马玉珅 倪利晓 +3 位作者 杜存浩 石佳惠 张建华 张祯 《江苏水利》 2025年第2期6-10,17,共6页
化感物质因其二次污染小且生态友好而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进行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的原位治理。结果显示,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在实际水体中具有长期的蓝藻抑制效果,叶绿素a、藻密度和蓝藻占比均保持较低... 化感物质因其二次污染小且生态友好而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进行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的原位治理。结果显示,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在实际水体中具有长期的蓝藻抑制效果,叶绿素a、藻密度和蓝藻占比均保持较低水平。同时,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的投加对水环境仅产生一定的初期影响,pH、总磷(TP)、总氮(TN)和总有机碳(TOC)等仅在投加的1~5 d逐渐升高,而后迅速降低。研究证实了青蒿素缓释化感物质的应用潜力和较小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蓝藻水华 原位蓝藻抑制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对改善浅水型湖泊水体的置换率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华祖林 顾莉 刘晓东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1期9-13,17,共6页
以郑州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任意无结构网格拟合多连通水域,贴合不规则湖岸边界与湖内岛屿的外形,建立了沿水深平均二维水流和交换率数学模型。以寻求湖泊最佳的流态分布和实现水体的高效置换为目标,进行了多种调水方案水体置换率计算,... 以郑州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任意无结构网格拟合多连通水域,贴合不规则湖岸边界与湖内岛屿的外形,建立了沿水深平均二维水流和交换率数学模型。以寻求湖泊最佳的流态分布和实现水体的高效置换为目标,进行了多种调水方案水体置换率计算,实现了方案的最优化。该研究对城市浅水型湖泊采用调水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调水 置换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微塑料生态风险综合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华 李思琼 +2 位作者 曾一川 闫雨婷 何新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优先控制地区和优先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微塑料丰度平均值为(2.52±11.60)万个/m^(3),生产生活消费和船舶运输等人为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长江流域各采样点所在城市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应重点关注鄱阳湖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微塑料生态风险;在相对生态风险评估中,流域内90.8%的微塑料污染负荷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63.4%的聚合物危害风险处于高风险等级,65.5%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微塑料丰度、聚氯乙烯和聚氨酯对生态风险的贡献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二维风险评估矩阵 蒙特卡罗模拟 生态风险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俊 陈诚 +3 位作者 郑玉磊 丁伟 时间 苗令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70,共8页
为科学评估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FLOOD模型,耦合一维河网、二维地形和一维管网模拟了平原水网地区城镇内涝情况。采用实测降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模拟了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 为科学评估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FLOOD模型,耦合一维河网、二维地形和一维管网模拟了平原水网地区城镇内涝情况。采用实测降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模拟了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4种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现状和治理后的最大淹没水深。模拟结果表明: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内涝范围变化明显,其余3种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内涝范围变化不明显;对于降雨重现期较小条件下的城市内涝治理,应优先考虑管网改造,而针对短历时的强暴雨事件,应优先考虑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改造;为了应对不同重现期、短历时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风险,应在管网改造的基础上配合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 内涝治理 海绵城市设施 MIKE FLOOD模型 淀山湖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和铁对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复苏影响研究——以玄武湖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滕益莉 王沛芳 +3 位作者 任凌霄 王超 钱进 刘佳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0-547,共8页
选取冬季12月的玄武湖水样,调整培养液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锌:0、3.25×10-4、3.25×10^(-3)、3.25×10^(-2) mg·L^(-1);铁:0、2.80×10-4、2.80×10^(-3)、2.80×10^(-2)mg·L^(-1)),探讨金属离子锌... 选取冬季12月的玄武湖水样,调整培养液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锌:0、3.25×10-4、3.25×10^(-3)、3.25×10^(-2) mg·L^(-1);铁:0、2.80×10-4、2.80×10^(-3)、2.80×10^(-2)mg·L^(-1)),探讨金属离子锌、铁对浮游植物复苏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为3.25×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受到明显的抑制,绿藻及硅藻的生长受到胁迫作用,Fv/Fm值分别降至0.40、0.30、0;当铁浓度高于2.80×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同样受到抑制,Fv/Fm值降为0.45,而绿藻和硅藻的Fv/Fm分别为0.33和0.07。高铁浓度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的微囊藻为主,绿藻门的栅藻次之;高浓度锌胁迫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主要为绿藻门的栅藻,其次是绿藻门的小球藻,再后是蓝藻门的微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复苏 金属离子 群落结构 光合作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利用模拟
7
作者 潘俊 滕炳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5-951,共7页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的影响。结果 通过不同调蓄方案的对比,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代替现有截渗坝时,雨洪资源利用率可提高至20.3%;通过不同拦蓄入渗方案的对比,“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方案的雨洪资源入渗量为天然条件下雨洪资源入渗量100倍以上。结论 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工程最佳的拦蓄入渗和调蓄组合方案为在“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的情况下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可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资源 多情景模拟 河槽暗蓄 调蓄方案 拦蓄入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强化水污染治理中羧甲基纤维素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跃 喻纪猛 +4 位作者 隋明锐 蒋奕颖 吴佳欣 杨雨茗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综述了电化学强化技术(EST)作为以微生物为催化剂进行水污染治理和能源回收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利用丰富的羟基、羧基、羧甲基等基团与碳基、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多种材料复合应用于EST中净水的可行... 综述了电化学强化技术(EST)作为以微生物为催化剂进行水污染治理和能源回收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利用丰富的羟基、羧基、羧甲基等基团与碳基、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多种材料复合应用于EST中净水的可行性,发现CMC材料有利于提高EST的能量产率和稳定性;深入讨论了CMC材料在EST中进行污水治理的多种应用,包括作为黏结剂、分散剂、吸附剂等形式。未来应该重点从机理、方法、技术和应用4个角度对基于CMC材料的EST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强化技术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情行理论的农户参与农村污水治理意愿研究——以经济较发达地区为例
9
作者 杜佳岷 冯骞 +3 位作者 唐柏杨 余博骋 杨诗瑶 唐国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农户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意愿与行为是影响农村污水治理成效的关键。为从农户层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研究基于知情行理论,从农户认知、态度因素出发,结合农户基本特征、责任主体意识共四个维度,利用江西省景德镇438个农户的调查数... 农户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意愿与行为是影响农村污水治理成效的关键。为从农户层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研究基于知情行理论,从农户认知、态度因素出发,结合农户基本特征、责任主体意识共四个维度,利用江西省景德镇4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农村污水治理意愿的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满意度、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满意度量表,找出了该类地区制约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满意度的短板,指出了改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的满意度受性别、认知因素影响显著,参与意愿与农户认知因素、态度因素、责任主体意识显著正相关,支付意愿则受年龄、性别、态度因素影响显著,与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周边水体水质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是影响治理工作满意度的主要短板。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强化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意识、着力优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行,开展女性及青少年等特征群体的环保宣传教育,是综合提高农户治理意愿、助力农村污水治理的主要改进方向。研究成果可从环境行为学角度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治理 知情行理论 满意度 参与意愿 支付意愿 二元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的除藻性能及其生态毒理学评估
10
作者 侯俊 赵骁 +7 位作者 杨梓俊 徐晓 尤国祥 吴军 苗令占 王子轩 程成 魏建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5.35%和90.53%;斑马鱼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死亡现象,96 h LC_(50)大于120 mg/L,表明MT为低生物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MT的幼鱼生长发育指标(心率、孵化率、存活率、体长和畸形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暴露期及恢复期的幼鱼游泳能力和行为未发生改变,MT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系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生物可降解性试验表明MT在28 d内降解率达到91%,远高于传统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的35%,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化改性植物单宁 除藻性能 生态毒理学 斑马鱼 生物降解性 生态友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开发中生态保护分析与生态水头理念及确定原则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4 位作者 侯俊 钱进 饶磊 刘佳佳 王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中的不足,提出了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水头与生态水头协同确定的理念,界定了基于河流自然生境和原生生态及物种保护的生态水头的概念、内涵与确定原则,给出了生态水头规划的综合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太湖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丽丽 邱利 +4 位作者 田威 李梦迪 许贺伟 章双双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0-54,共5页
对2000—2005年太湖整个湖区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湖区水质浓度均值,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各湖区水质进行评价,并根据马尔科夫模型计算各湖区水质季节变化的相对进步度。结果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较大,竺山湖和梅梁湾的水质最... 对2000—2005年太湖整个湖区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湖区水质浓度均值,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各湖区水质进行评价,并根据马尔科夫模型计算各湖区水质季节变化的相对进步度。结果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较大,竺山湖和梅梁湾的水质最差,为Ⅴ类,而东太湖和东部湖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Ⅱ类;不同的水质指标中,NH3-N的空间差异性最大,TN、TP,CODMn的空间差异性相对较小,表明城镇污水是太湖的主要外源污染;竺山湖和梅梁湾的水质季节性变化最大,在夏秋季水质相对较好,冬春季水质相对较差,其他湖区的水质季节性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模型 水质评价 灰色聚类 时空特性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念的水资源短缺评价——以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彬 刘俊国 +1 位作者 赵丹丹 赵旭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6,共9页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将在崇礼区举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面临一定的水资源压力和风险,这对崇礼区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冬奥会主要雪上项目举办地崇礼区为研究区,基于水足迹理论,核算了2006―2015...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将在崇礼区举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面临一定的水资源压力和风险,这对崇礼区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冬奥会主要雪上项目举办地崇礼区为研究区,基于水足迹理论,核算了2006―2015年崇礼区水资源消耗情况,并结合水量、水质评价崇礼区水资源压力。结果表明,崇礼区2006―2015年平均水足迹为6 232.2万m3;蓝水足迹为3 389.7万m3,其中种植业消耗蓝水足迹最多;多年平均绿水足迹为2 842.4万m3,全部来自种植业;平均灰水足迹为2 686.3万m3,其中畜牧业灰水足迹为1 524.9万m3,占比达到57%,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多年平均水量性缺水指标(Iblue)为2.19,属于重度缺水;水质性缺水指标(Igrey)均值小于1,不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月尺度的水短缺研究表明,崇礼区水量性水资源短缺集中在5―7月,其中5月份最大,Iblue达5.86。总体而言,崇礼区水环境状况较好,但仍存在水量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水资源短缺评价 水质性缺水 北京冬奥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区间型综合决策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瑞 韩龙喜 +1 位作者 张防修 彭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污染事故对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染事故水质评价可以准确判定事故对水质的影响。针对传统水质评价模型存在不能反映水质监测值动态变化特征、水质优劣指标间相互过度补偿,以及无法区分同一类型水质优劣的问题,构建模糊区间型多属... 污染事故对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染事故水质评价可以准确判定事故对水质的影响。针对传统水质评价模型存在不能反映水质监测值动态变化特征、水质优劣指标间相互过度补偿,以及无法区分同一类型水质优劣的问题,构建模糊区间型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改进现有水质评价方法。该模型将水质监测信息集按一定规则聚合转换成区间数,开展水质监测测度区间与各类水质标准区间的相似度判定,基于优化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开展水质指标赋权,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待测水体模糊综合评价指数,确定水质类别。将模糊区间型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大伙房水库暴雨后水质变化分析的实例表明:评价模型生成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数可以区分出同类水质的优劣,改进模型适用于特大暴雨等突发污染事故的水质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模糊数学 区间数 多属性决策 相似度 组合赋权 模糊评价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预氧化剂处理高藻水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成 陈卫 +1 位作者 黄廷林 李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工艺对高藻水及微囊藻毒素、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探讨处理过程中藻毒素、致嗅物质的释放程度.结果表明,两预氧化工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工艺对高藻水及微囊藻毒素、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探讨处理过程中藻毒素、致嗅物质的释放程度.结果表明,两预氧化工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预氯化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高可增加1倍以上),而高锰酸钾预氧化则几乎不会影响水中溶解性藻毒素的浓度,原因在于两氧化剂对微囊藻毒素氧化和藻细胞破坏的顺序差异;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致臭物质的控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预氯化.对于暂没有条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的水厂,高锰酸钾预氧化是应对高藻水源水的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预氯化 高锰酸钾预氧化 臭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长江征润州水源地综合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琦 逄勇 罗慧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以镇江长江征润州水源地为例,在考虑水源地风险类型、水源地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源地综合风险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确定各指标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特征值计算中提出以风险累积指数反映风险源数量和... 以镇江长江征润州水源地为例,在考虑水源地风险类型、水源地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源地综合风险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确定各指标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特征值计算中提出以风险累积指数反映风险源数量和集聚程度对水源地风险的影响程度,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确定风险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征润州水源地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水源地安全威胁主要为上游20 km岸线内的沿江码头,废水直排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对水源地供水安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供水安全 综合风险评价 风险累积指数 空间自相关分析 征润州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的菜苔水分胁迫研究
17
作者 杨铮 王沛芳 +1 位作者 饶磊 赵少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平均高度与叶气温差均呈现先快后慢的降低趋势;基于红外温度与三维点云的融合数据集,提出垂向温度偏离指数,该指数在水分胁迫中呈现先缓慢后大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植株含水率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大于1.5时菜苔已产生不可恢复的生理损伤,实现对作物水分胁迫状态的快速评估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红外热成像 激光三维表型 数据融合 空间分布特征 垂向温度偏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利用水资源量正逆向联合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琦 池飞 +1 位作者 逄勇 周志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2-46,52,共6页
基于可持续利用考虑,提出以区域水环境容量可承受用水量作为可利用水资源量的逆向计算方法,并与传统的以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基础的正向计算方法联合。对该计算方法的影响因素:洪水弃水量、河道需水量、水质达标率及水环境容量和单位耗水... 基于可持续利用考虑,提出以区域水环境容量可承受用水量作为可利用水资源量的逆向计算方法,并与传统的以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基础的正向计算方法联合。对该计算方法的影响因素:洪水弃水量、河道需水量、水质达标率及水环境容量和单位耗水排污量分别进行了分析。应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闽江上游富屯溪流域、沙溪流域和闽江干流下游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下游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宜取正向计算方法结果,上游流域2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差不大,但会出现逆向计算方法结果小于正向计算方法结果的情况。相比于传统的正向计算方法,采用正逆向结合计算方法即考虑了工程调蓄、河道需水及水质状况等因素,也保证了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持续利用 逆向计算 正逆向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砷生物有效性评估采样分析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羽 王沛芳 王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了给浅水湖泊砷(As)污染状况的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As污染物在湖泊中的赋存形态、各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As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采样技术和原位采样技术的优劣。结果表明,传统采样技术极易在样品... 为了给浅水湖泊砷(As)污染状况的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As污染物在湖泊中的赋存形态、各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As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采样技术和原位采样技术的优劣。结果表明,传统采样技术极易在样品采集和测定过程中对As产生再吸附、再溶解和再分配,无法真实地反映As的污染状况和迁移转化过程,而原位采样技术中Peeper、DET、DGT等可较好地评估湖泊As污染的生物有效性,但这类技术忽视了沉积物和上覆水的交互作用,导致累计的过程中不能对目标元素直接量化,且忽略了微生物的变化对测量的影响,所以测定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传统的采样技术和新型的原位测定技术各自具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多种采样分析技术的联用可减小As污染浓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砷污染 As生物有效性 传统采样技术 原位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境所需水文-水力特征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20
作者 张丽亭 逄勇 +2 位作者 汪静娴 季汇玲 张舒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目的】为保障叶尔羌河的生态用水并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方法】基于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面积比指数法对研究河段进行径流推求,得出控制断面长系列径流成果;根据径流计算数据和实测断面信息,使用水力学计算方法得出在不同流量条件... 【目的】为保障叶尔羌河的生态用水并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方法】基于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面积比指数法对研究河段进行径流推求,得出控制断面长系列径流成果;根据径流计算数据和实测断面信息,使用水力学计算方法得出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水深、湿周、流速和水面宽等水力特性。同时,结合鱼类栖息地需求的水力参数,运用Tennant法、湿周法、Q90法和生态水力学法等四种不同方法综合确定该断面的生态流量。根据生态流量计算结果,分析天然来流和生态流量下泄两种情形下的下游断面水文水力特征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在叶尔羌河流域米斯克尼坝址断面,枯水期(10月至次年3月)的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14.3 m^(3)/s;而在鱼类繁殖期和丰水期(4月至9月),下泄的生态流量应为多年平均流量的30%,即42.9 m^(3)/s。采取以上计算结果进行生态流量下泄,下游河道断面水力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平水年天然来流相比流量降低79.6%、流速降低48.3%、水深减小31.4%、水面宽减小26.1%。【结论】以上基于鱼类生境需求,结合水文学、水力学方法的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且能根据鱼类产卵时间划分出精确的生态流量。河道内仅下泄生态流量会导致断面水深、水面宽、流速等水力参数发生较大的改变,在保证鱼类生态流量的同时还需考虑流量减少对其他动物或植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鱼类生境 计算方法 叶尔羌河 径流还原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