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云 汤显强 林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53,59,共7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10 a来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①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水环境及水生态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的指标有130余项,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10 a来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①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水环境及水生态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的指标有130余项,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109项指标,建成了先进的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平台,建成了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中试试验场;②特色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水沙过程的多面源营养物质输移机理与生态防治、水沙调控下大型水库磷输送特征、长江流域典型水域特殊污染物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长江源区主要鱼类栖息地形成机制、高原河湖水环境变化特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分析和保护管理、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河湖水系连通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价等;③主要的技术成果包括: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微电流电解抑藻技术、镉污染土壤生态水利修复技术、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微电流电解灭菌技术、选铜尾砂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最后,分析了水环境研究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水体富营养化 农村水电 饮用水水源地 水域特殊污染物 水系连通 高原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志广 陈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四水问题耦合驱动机制、水环境与水资源开发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四水问题多维系统治理与保护技术及集成方法和协调多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对上述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总体而言需要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解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 长江大保护 长江经济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四水问题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莉 董磊 +1 位作者 潘雄 杨文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22,I0003,共13页
三峡水库举世瞩目,是长江保护与治理的关键性枢纽工程,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后库区水沙条件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对库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区的水流动力特性和泥沙淤积特性,总结了蓄水后水库的... 三峡水库举世瞩目,是长江保护与治理的关键性枢纽工程,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后库区水沙条件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对库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区的水流动力特性和泥沙淤积特性,总结了蓄水后水库的新水沙运动情况;从水库蓄水运行后水质参数特征,营养物质、重金属和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三峡水库库区新水沙变化条件下的水环境响应特征;基于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重点生物群落的现存量和群落特征变化规律,探索了三峡水库新水沙变化条件下库区的水生态响应特征;最后对未来三峡水库运行下的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提出展望,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新的认识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沙变化 生态环境 营养物质 污染物质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强 刘志明 +2 位作者 袁喆 鄢波 李玉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61,67,共6页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对黄河上中游地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以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据近50a气象水文要素资料,基于流域年尺度的水量平衡与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Buydko水热耦合平衡的区域地表水资源量模拟模型,以年尺度...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对黄河上中游地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以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据近50a气象水文要素资料,基于流域年尺度的水量平衡与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Buydko水热耦合平衡的区域地表水资源量模拟模型,以年尺度的简化形式描述流域水循环,从宏观视角识别了研究区水资源量对不同降水和气温变化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若降水条件不变,气温每升高1℃,地表径流深减小6.8%;若气温条件保持不变,每增大10%的降水会导致地表径流深增大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热耦合平衡模型 Budyko曲线 地表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继军 陈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诸多难题,对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重构和完善路径进行了探讨。为破解制约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遵循流域整体性和复杂性规律,...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诸多难题,对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重构和完善路径进行了探讨。为破解制约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遵循流域整体性和复杂性规律,在流域协调机制框架上,健全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管理体制,打造多元参与的流域治理共同体,健全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跨省河湖长制监督机制、控制性水工程统一调度管理机制、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空间管控及市场运行机制,从而推动长江流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资源保护利用 管理体制机制 可持续发展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青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共8页
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阐述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的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分6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5 a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湖库富营养化水体和藻类治理技术;2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保护对策;3河... 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阐述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的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分6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5 a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湖库富营养化水体和藻类治理技术;2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保护对策;3河湖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4水库对河流水沙与营养物质连续传输影响及生态响应机制;5重金属及环境激素污染水土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6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最后对流域水环境专业在治江科研工作的几个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 湖库富营养化 水生态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仕明 姚立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染、水生生境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现状与水资源调度、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围绕长江流域在水灾害防御、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修复、供水安全保障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挑战与重点,提出了防洪体系建设及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工业园区与沿江企业优化布局及生产工艺提升、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枯水期用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监督管理、水土流失区划与分类治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支撑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安全 防汛抗旱 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源区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山 许继军 洪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月径流序列)及4个流量时期法(洪水期、高脉冲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计算生态流量,并结合变异范围法(RVA)评估水文变异对生态流量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年均径流量增加27%,基于生态适宜性理论的生态流量满足率平均提升33.5%(汛期提高23%,非汛期提高41%),而4个流量时期法因维持自然流量过程,其保证率在水文变异前后仅变化0.07%;生态流量总体改变度(0.30)显著高于径流量(0.16),MA1F、MA3F等极值指标改变度更高。4个流量时期法因考虑不同流量时期的生态功能,理论上优于其他方法,且生态流量扰动程度更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需加强变异条件下生态流量的动态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变异 变异范围法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土地利用驱动下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多样性格局
10
作者 刘晗 李鲁丹 +5 位作者 郭伟杰 乔强龙 贡丹丹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7,共10页
为探究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于2020—2022年生态补水期间以2个受补水水系(子牙河水系、白洋淀水系)为研究区域,使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生态补水年度间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了驱动鱼类多样性... 为探究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于2020—2022年生态补水期间以2个受补水水系(子牙河水系、白洋淀水系)为研究区域,使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生态补水年度间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了驱动鱼类多样性变异的关键河岸带土地利用因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中鱼类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鱼类种类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喜流水型、清洁型的鱼类种群占比逐年上升;鱼类群落格局与3个维度的多样性指数年际变化均不显著;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建筑用地的增加对鱼类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湿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占比则与鱼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缓冲区大小内土地利用类型对鱼类多样性指数的解释率存在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鱼类多样性对受生态补水河流沿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受补水河流制定有效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土地利用 鱼类群落 多维多样性 时空格局 生态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观澜河流域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评估
11
作者 谢帅 林航 +2 位作者 王永强 许继军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2,共6页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其可利用量进行评估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为给深圳市观澜河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基于深圳市1984—2018年的日降雨资料,采用基于下垫面分类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方法,计算...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其可利用量进行评估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为给深圳市观澜河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基于深圳市1984—2018年的日降雨资料,采用基于下垫面分类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方法,计算了深圳市观澜河流域在不同典型年的雨水资源量、雨水资源利用理论潜力、现实潜力。结果表明:观澜河流域具有较大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其平水年雨水资源利用理论潜力可达3.74亿m^(3),在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情况下的雨水资源利用现实潜力可达2.42亿m^(3);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下垫面类型和城市建设条件均会对雨水资源可利用量产生较大影响,增大园林绿地、水体等下垫面面积和增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有助于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利用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下垫面类型 观澜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蓝绿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慧玲 陈述 敖源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统筹调控水资源量有助于推动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汉江经济带发展。基于SWAT模型,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模拟分析汉江流域1985—2019年降水量、气温、蓝绿水资源变化及... 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统筹调控水资源量有助于推动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汉江经济带发展。基于SWAT模型,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模拟分析汉江流域1985—2019年降水量、气温、蓝绿水资源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5 a来,汉江流域多年平均绿水资源量约为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的1.74倍。全流域蓝水资源和绿水资源均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在空间上,蓝绿水资源总体分布特征均呈现出由西部、北部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流域内蓝绿水资源量变化同时受气候及土地利用的影响,气候变化是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资源量 绿水资源量 SWAT模型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季节降水预报效果评价
13
作者 谢帅 张森 +1 位作者 王永强 刘杨合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56,共8页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季节降水预报对于中长期的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季节降水预报产品各有优劣,为了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预报产品,基于8种降水预报模型在三峡水库上游流域的1~6个月预见期的预报结果,对比分析了其在不...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季节降水预报对于中长期的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季节降水预报产品各有优劣,为了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预报产品,基于8种降水预报模型在三峡水库上游流域的1~6个月预见期的预报结果,对比分析了其在不同子流域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效果,筛选了不同子流域的最优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预见期下、不同子流域的最优预报模型均有所差异;整体来看ECCC3、ECMWF、CMCC预测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在整个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预见期为1个月、2~6个月预见期时预报效果表现最好的分别为ECCC3模型、ECMWF模型;在金沙江上游、乌东德上游,ECCC3模型较好,在金沙江下游、乌江、向家坝—寸滩、寸滩—三峡,CMCC模型较好,在岷江,ECMWF模型较好,在沱江,MF模型较好。通过选取各个子流域的最优预报模型,可以组合得到三峡水库上游流域的整体预报结果,相比于单一模型的预报,组合后的预报误差降低9.33%~1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降水预报 确定性预报 集合预报 预报效果评价 三峡水库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彦辰 陈进 +1 位作者 许继军 霍军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为全面客观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梳理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指出现行红线指标主要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难以契合当地水资源特性和水利发展趋势的不足。从区域... 为全面客观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梳理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指出现行红线指标主要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难以契合当地水资源特性和水利发展趋势的不足。从区域特征出发,着眼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提出基于水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和工程供水能力等水资源承载潜力因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基于水桶理论,以云南省丽江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考虑水量、水质两方面因素的红线指标与提出的潜力指标两套评价体系评估丽江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面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验证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红线指标在行政区域内的划分主要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红线指标向古城区的倾斜致使经济发展较弱的其他区域用水指标分配较少,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用水指标在水资源分区上划分的缺失不利于水资源综合管理。考虑了水资源禀赋条件和供水工程潜力指标的评价结果更符合丽江市的现状,即丽江市水资源条件较好,但水利工程配套不足,难以有效调配区域水资源,存在工程性缺水,此为中国西南高原地区的普遍性问题。结合资源承载状况和超载成因,提出丽江市水资源调控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能力 地区特征 评价方法 潜力指标 丽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思路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4
15
作者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保护 水环境 四水共治 长江大保护 保护对策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曹慧群 赵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4,31,共6页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环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是水环境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从地表水环境模型、地下水环境模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3方面,分类归纳了...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环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是水环境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从地表水环境模型、地下水环境模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3方面,分类归纳了当前主要的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从流域水环境演变与调控、水利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当前水环境模拟技术的不足,并对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模型 地下水环境模型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玉茹 陈进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基于长江流域第1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分析;通过资料复核、现场查勘等方法对任务与指标完成情况、建设成效及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宣传推广...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基于长江流域第1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分析;通过资料复核、现场查勘等方法对任务与指标完成情况、建设成效及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宣传推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水生态状况下的5条建设模式与7条建设经验。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推行河湖长制、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提供支撑;为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水平和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长江流域 成效 建设模式 建设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总体战略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志广 袁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136,142,共6页
经过了近5年的生态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去40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除,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也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了近5年的生态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去40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除,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也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辨识绿色发展视域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高效、适度、平衡、和谐”的目标,提出适应于绿色发展需求的长江水资源系统性保护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以期为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整治 水资源开发保护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质量供需平衡的区域水资源优化调控方案——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肖雪 李清清 陈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05,共6页
针对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下区域水资源的配置和调控,根据水资源需求侧的分类需求特性和供给侧的水源结构特征,基于水资源高质量供需平衡理念,分别提出了供需两侧优化配置和调控方案。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水平年的多种供... 针对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下区域水资源的配置和调控,根据水资源需求侧的分类需求特性和供给侧的水源结构特征,基于水资源高质量供需平衡理念,分别提出了供需两侧优化配置和调控方案。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水平年的多种供需双向调控情景,开展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高质量供需平衡方案,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实现高质量供需平衡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现状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形势较为严峻,缺水率较高;②建议在规划水平年通过强化节水、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调水等措施,逐步对水资源供需进行优化调控,可使京津冀地区的缺水率逐渐减少,由供需矛盾较大逐渐实现基本平衡,直至达到高质量平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高质量供需平衡 优化调控 缺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0,共7页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地 生态服务价值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