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交汇区水力学特性与水安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典 彭振阳 +2 位作者 刘国强 魏辰宇 李迎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43,共10页
河流交汇区是河网系统中水、沙、污染物、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突变点,也是河网行洪与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关键控制节点。从野外测量、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方面,总结分析了河流交汇区水流结构与污染物输移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不同交汇条件作用下的... 河流交汇区是河网系统中水、沙、污染物、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突变点,也是河网行洪与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关键控制节点。从野外测量、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方面,总结分析了河流交汇区水流结构与污染物输移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不同交汇条件作用下的响应规律,以及复杂水流结构与生境对于河流交汇区水安全的重要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建议加强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交汇区水力学特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交汇区污染物掺混输移特征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响应机制,研究通过工程布局与水力优化调控相结合的措施系统提升了交汇区防洪安全与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区 水流结构 污染物输移 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乐 要威 +2 位作者 蒋磊 刘佳明 卢程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62,共10页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滁河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流域洪水蓄泄演进规律变化情况和超额洪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滁河流域蓄滞洪区现状布局合理性和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滁河流域现状蓄滞洪区布局在遭遇暴雨中心位于上游地区的类似2020年洪水时,难以有效解决晋集—赤镇河段0.77亿m 3超额洪量;在研究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法指导下,通过局部河段河道疏浚、防洪控制水位适当抬高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并从分洪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综合比选得到了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案,系统解决了滁河流域超额洪量与蓄洪容积分布极不匹配的矛盾。研究成果可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或防洪治理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其他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变化环境 超额洪量 布局优化 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研究
3
作者 曲田 黄克威 +3 位作者 杨冬梅 李书飞 赵惠萍 顾甜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5-149,155,共6页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渡河下游水量调度面临着生态流量保障、最小下泄流量满足、取用水矛盾协调以及航运目标实现等诸多挑战。为探究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策略,建立了大渡河水资源调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大...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渡河下游水量调度面临着生态流量保障、最小下泄流量满足、取用水矛盾协调以及航运目标实现等诸多挑战。为探究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策略,建立了大渡河水资源调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大渡河流域1960~2021年月径流及平水年、枯水年、连续3 a枯水年及特枯水典型年日径流等不同条件下,大渡河各梯级电站及福禄镇(沙湾)断面生态流量及最小下泄流量目标可达性,针对性提出需求侧管理、联合调度措施。结果表明:大渡河下游沙湾、安谷梯级电站及福禄镇(沙湾)断面生态流量、最小下泄流量保障面临较大的困难,而需求侧管理可显著提高其生态流量达标率,联合调度可有效保障其最小下泄流量及满足助航需求。这些措施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调度和各水电站及断面的目标达标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的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最小下泄流量 需求侧管理 联合调度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MC法的洪水资源利用大坝安全风险研究
4
作者 袁玉 胡学东 +2 位作者 洪兴骏 丁毅 董宗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2,共5页
针对传统的概率统计(PSA)法计算基于水库汛限水位优化的洪水资源利用大坝安全风险率需以充分历史统计资料为依据的局限性,提出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随机模拟(MCMC)法计算大坝安全风险率,并以石梁河水库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MCMC法... 针对传统的概率统计(PSA)法计算基于水库汛限水位优化的洪水资源利用大坝安全风险率需以充分历史统计资料为依据的局限性,提出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随机模拟(MCMC)法计算大坝安全风险率,并以石梁河水库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MCMC法适用于洪水资源利用大坝安全风险率计算,对缺乏统计资料地区或统计资料不充分地区MCMC法的计算结果精度优于PSA法,且MCMC法的计算结果精度随模拟洪水场次的增加而提高;MCMC法在较低汛限水位计算风险率偏低、较高汛限水位计算风险率偏高,有利于在充分评估大坝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发挥水库洪水资源利用效益,确定更加经济可靠的汛限水位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利用 大坝安全风险率 PSA法 MCMC法 石梁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底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
5
作者 罗希 谢晓靓 +3 位作者 徐成剑 张露 颜丹 唐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共8页
环保疏浚是治理湖泊污染底泥,消减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确定疏浚范围的控制指标是保证治理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的关键,但现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对底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控制指标并未予以明确。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指南和规程,... 环保疏浚是治理湖泊污染底泥,消减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确定疏浚范围的控制指标是保证治理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的关键,但现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对底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控制指标并未予以明确。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指南和规程,以长江流域鸭儿湖复合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梳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底泥中的二噁英、甲基汞及短链氯化石蜡(SCCP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具备渔业功能的湖泊,建议二噁英总毒性质量比和SCCPs质量比控制指标分别为5~10 ng/kg和900 ng/g;对于具备渔业功能的湖泊,建议参考地区背景值提高控制指标标准;对于底泥表层甲基汞质量比>5 ng/g的区域,应限制渔业养殖功能。根据湖泊功能提出的技术建议,为复合污染底泥修复补充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同类湖泊治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底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控制指标 二噁英 甲基汞 短链氯化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的梯级水库群安全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史佳枫 李伟 +1 位作者 朱延涛 徐利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8-234,共7页
梯级水电开发作为水能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梯级开发而形成的梯级水库群面临的风险相较单一水库大坝也更加复杂,其安全状况愈发受到各界关注。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针对梯级水库群进行了系统的安全评... 梯级水电开发作为水能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梯级开发而形成的梯级水库群面临的风险相较单一水库大坝也更加复杂,其安全状况愈发受到各界关注。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针对梯级水库群进行了系统的安全评价研究;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工程安全与调度安全,建立了梯级水库坝群系统安全指标体系;通过设置评分区间数建立可拓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模糊化评分,计算耦合得到梯级水库坝群的整体安全评价结果。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能够准确有效反映梯级水库坝群的安全状态,可为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群 安全评价 可拓层次分析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张忠义 马方凯 +1 位作者 徐望朋 朱捷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35-38,44,共5页
长江沿岸地区是湖北省生态地位最重要、绿色发展需求最迫切的带状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的天然纽带。聚焦长江湖北段沿岸1~15 km左右的带状区域,立足沿江现状资源禀赋和新时期发展要求,在岸线空间管控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千里长... 长江沿岸地区是湖北省生态地位最重要、绿色发展需求最迫切的带状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的天然纽带。聚焦长江湖北段沿岸1~15 km左右的带状区域,立足沿江现状资源禀赋和新时期发展要求,在岸线空间管控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总体构想和建议。研究成果对促进长江湖北段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统筹湖北沿江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共抓大保护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岸线 绿色廊道 长江湖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干流已建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值复核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在妮 刘宏高 +4 位作者 黄克威 李书飞 曲田 易燃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大渡河干流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评价,为推动后续生态基流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多种水文学方法,包括Tennant法、Texas法、Q90法、多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和NGPRP法,计算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的生态... 以大渡河干流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评价,为推动后续生态基流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多种水文学方法,包括Tennant法、Texas法、Q90法、多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和NGPRP法,计算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的生态基流目标值。根据计算结果中各控制断面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建立生态基流目标值的参考区间,分别对应底线、优和良好的标准线,并对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进行了回顾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断面的现行生态基流目标值均在最大和最小参考值区间范围,设置基本合理。针对不同历史条件下或不同行业领域中存在的生态基流相关概念内涵和适用边界条件的不一致问题,以及拦河工程生态基流调度的实际问题,研究提出生态基流目标体系的双指标控制法,并提出了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建议值,建议双江口、猴子岩、深溪沟、龚嘴、铜街子水电站的生态基流目标采用日均和瞬时双控值,分别设为121/52、160/78、327/188、366/149和366/236 m^(3)/s,而沙湾和安谷水电站均设为366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回顾性评价 双指标控制法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鄱阳湖顶托作用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璐 邓金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长江与鄱阳湖形成的江湖交汇系统存在复杂的河床演变与物质能量交换,江湖顶托关系是影响江湖水量交换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灌溉、航运、生态有着重要影响。以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区为研究对象,从动量基本方程出发,... 长江与鄱阳湖形成的江湖交汇系统存在复杂的河床演变与物质能量交换,江湖顶托关系是影响江湖水量交换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灌溉、航运、生态有着重要影响。以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区为研究对象,从动量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估长江与鄱阳湖顶托强度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顶托强度指标——顶托角。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顶托角整体上没有发生趋势性变化,说明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变化不明显。但从年内变化来看,在枯水期,由于三峡水库的补水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明显增强;在汛期,由于三峡水库的削减洪峰以及汛末蓄水,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变化会在4~6月使湖水滞留湖区,易发生流域性洪水;在7~10月加速湖水的入江,使鄱阳湖的低水位形势持续恶化。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和鄱阳湖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顶托作用 顶托角 三峡水库 鄱阳湖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卓媛 夏军强 +1 位作者 宋红波 刘国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及河槽形态调整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出汊阈值对比分析了有、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段河相系数和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分别为边界和水沙条件中对河道出汊贡献最大的两个指标;黄河口尾闾段河道出汊阈值为38.16,当出汊指标大于38.16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小浪底工程运用约束了进入尾闾段的沙量,河道出汊概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出汊阈值 水沙条件 河床调整 黄河口尾闾段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Ⅱ——风险分析与运用方案 被引量:8
11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饶光辉 何小聪 肖扬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4,共9页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开展了荆江防洪和库区回水风险分析,提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配合三峡水库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在确保荆江及库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优化运用方案,给出了金下梯级预留防洪库容与三峡水库对荆江防洪库容的等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综合了拦量和削峰两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金下梯级防洪库容,调度效果最好;提出的水位优化运用方案具备较好的防洪减灾效果,丰富完善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中下游超额洪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库群实际洪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风险分析 荆江河段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Ⅰ——需求分析与优化条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肖扬帆 饶光辉 何小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洪需求,回顾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不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优化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研究要点,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情况,进而明确了提高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158.00 m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在预留40.93亿m^(3)防洪库容的基础上,尚有30亿~60亿m^(3)富余防洪库容可配合运用,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联合防洪调度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GIS技术在输水隧洞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运鸿 冯敏 +1 位作者 巴欢欢 贾宁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5-248,260,共5页
为促进BIM和GIS技术在输水隧洞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针对BIM与GIS数据存在数据来源多样化、融合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以3D Tiles格式为数据集成容器,提出了通过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属性集成、轻量化等步骤实现BIM与GIS融合的技术路线... 为促进BIM和GIS技术在输水隧洞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针对BIM与GIS数据存在数据来源多样化、融合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以3D Tiles格式为数据集成容器,提出了通过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属性集成、轻量化等步骤实现BIM与GIS融合的技术路线。以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探讨了基于3DE的BIM模型和GIS多源数据融合成果在输水隧洞工程勘察设计阶段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输水隧洞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3DEXPERIENCE 多源数据融合 输水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艳 王权森 +3 位作者 卢程伟 关雄 郑浩 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本体构建方法。具体阐述了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挖掘与知识抽取技术以及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知识索引与可视化,并从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两个方面探索知识图谱的应用实例与发展方向。研究初步实现了调度知识图谱构建全流程贯通,可为知识图谱在水工程联合调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程联合调度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防洪调度 水资源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报预泄的五强溪水库主汛期运行水位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沙永兵 巴欢欢 +3 位作者 王也 肖杨 傅巧萍 李肖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8,39,共7页
汛期调度方式优化是提升五强溪水库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基于预报预泄的方法,研究了五强溪水库主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范围、启动条件和预报预泄调度方式,计算分析了汛期运行水位上浮方案产生的综合效益。以199... 汛期调度方式优化是提升五强溪水库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基于预报预泄的方法,研究了五强溪水库主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范围、启动条件和预报预泄调度方式,计算分析了汛期运行水位上浮方案产生的综合效益。以1996年和2019年汛期调度实践为例,实施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分别可提高发电水头0.48、0.54 m,减少弃水量8.53亿、9.56亿m^(3),增加发电量1.26亿、1.34亿kW·h。结果表明结合来水预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动态控制五强溪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减少机组出力受阻几率和弃水的同时,显著提高水库的发电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水位优化 动态控制 预报预泄 主汛期 五强溪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防御推演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兴亚 徐照明 +3 位作者 要威 李安强 徐学军 任玉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3,共9页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减少洪灾损失,按调度规程发挥以三峡水库为主的水库群洪水拦蓄作用,并运用荆江分洪区等13处蓄滞洪区分洪、200多处洲滩民垸行洪后,长江防洪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总体可控,但洪水防御仍面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大量人员转移安置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根据1870年洪水推演成果,结合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实践,从加强特大洪水风险机理研究、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和优化调度、做好应急转移和救灾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特大洪水防御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0年洪水 防洪减灾 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坝枢纽移动式尾水集鱼方案设计及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文传 王翔 +2 位作者 翁永红 汪亚超 杨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1,共8页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结合鱼类洄游路线及其坝下分布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式尾水集鱼箱,并利用电站尾水的诱鱼效果进行集鱼。试验研究表明:根据电站运行情况开展集鱼工作可实现“多点位、全深度、大流量”集鱼,作为辅助集鱼设施,创新方案能够提升集运鱼系统的集鱼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高坝枢纽过鱼设施建设及已建工程增建过鱼设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尾水集鱼箱 集鱼试验 鱼类分布格局 高水头水电工程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弧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健 张富斌 +3 位作者 胡华明 巩政 曹文宣 林鹏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0-1779,共10页
研究以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的928尾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研究对象,对耳石、脊椎骨和鳃盖骨三种年龄材料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并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是鉴定弧唇裂腹鱼最适合的年龄... 研究以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的928尾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研究对象,对耳石、脊椎骨和鳃盖骨三种年龄材料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并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是鉴定弧唇裂腹鱼最适合的年龄材料。弧唇裂腹鱼体长为48—508 mm,体重为1.8—1898.9 g。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2.279×10^(–5) SL ^(2.931)。雌鱼最大年龄43龄,雄鱼最大年龄23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性:L_(t)=590.2[1–e^(–0.096(t–0.282))],W_(t)=3016.8[1–e^(–0.096(t–0.282))]2.931;雄性:L_(t)=575.3[1–e^(–0.090(t+0.011))],W_(t)=2798.9[1–e^(–0.090(t+0.011))]^(2.931)。弧唇裂腹鱼雌性和雄性的拐点年龄分别为11.5龄和11.9龄。研究结果表明弧唇裂腹鱼生长缓慢、寿命较长,为典型的K-对策选择者。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流环境受到的人为干扰逐渐加大,应从控制捕捞、栖息地保护和加强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弧唇裂腹鱼的种群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耳石 生长方程 生活史对策 生态适应 弧唇裂腹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滩植被对复式河道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丹 任金秋 +2 位作者 任俊卿 晏成明 蒋伯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7-182,190,共7页
天然河道的滩地上广泛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存在对河道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Delft 3D软件,建立了复式河道边滩植被水流的数值模型,并以植被直径、高度、密度和生长位置为控制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复式河道植被... 天然河道的滩地上广泛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存在对河道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Delft 3D软件,建立了复式河道边滩植被水流的数值模型,并以植被直径、高度、密度和生长位置为控制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复式河道植被区纵向水面坡度、充分发展处垂向平均的纵向流速横向分布、和滩槽纵向流速偏差比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直径、高度和密度的增加都显著改变了纵向流速横向分布;滩槽纵向流速偏差比、水面坡度与植被直径为二次曲线关系、与植被高度为线性关系、与植被密度为对数关系;边滩和主槽内的水面坡度差异随着植被直径、高度和密度的增加;植被不对称生长会导致主槽区最大流速位置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 3D 边滩植被 复式河道 植被特征 水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拓扑结构演化的颗粒材料剪胀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嘉英 周伟 +3 位作者 姬翔 魏纲 袁思莹 李欣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718,共12页
剪胀性是包括岩土材料在内的摩擦性颗粒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与颗粒体系内部拓扑结构的演化有关.基于颗粒体系细观数据,可对颗粒体系内部的拓扑结构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拓扑演化与宏观剪胀变形之间的联系.采用离散单元... 剪胀性是包括岩土材料在内的摩擦性颗粒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与颗粒体系内部拓扑结构的演化有关.基于颗粒体系细观数据,可对颗粒体系内部的拓扑结构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拓扑演化与宏观剪胀变形之间的联系.采用离散单元法,根据密实、中密和松散摩擦性颗粒材料双轴试验的宏微观数据,从拓扑参量演化及接触网络拓扑变化所引起的3类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等方面研究了颗粒材料宏观剪胀变形的拓扑机制.研究表明:密实和中密颗粒体系双轴试验过程存在应变软化和剪胀现象,与细观结构的拓扑演化与几何各向异性相关,而松散颗粒体系剪胀效应不明显;将接触网络剖分成多边形力环结构并根据拓扑演化定义新生、消失和不变3类细观结构,在加载过程中不同拓扑属性细观结构所占比例及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较大尺寸的力环可承担较大的几何各向异性;新生力环结构在双轴加载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剪胀特性,颗粒体系整体的剪胀变形受到新生结构拓扑变化及恒定结构几何变化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剪胀 细观结构 离散元 拓扑演化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