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橘木虱若虫与成虫复眼的结构研究
1
作者 李敏儿 董露露 +5 位作者 谢予希 袁祥智 王飞凤 王小平 黄求应 桑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柑橘木虱1~5龄若虫复眼呈椭圆球形,雌、雄成虫复眼呈半球形;复眼表面均光滑,无感觉毛,且位于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排列紧密、整齐,呈六边形,而边缘区域的小眼呈近圆形或多边形,小眼表面微向外凸起。每个小眼由角膜、晶体、初级色素细胞、视网膜细胞、次级色素细胞和基膜等组成。沿小眼纵轴方向8个视网膜细胞呈圆环形排列,向心侧细胞膜特化延伸成微绒毛,形成辐射状排列的感杆,感杆融合形成融合型感杆束。柑橘木虱的复眼为并列像眼,且若虫与成虫单个复眼小眼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柑橘木虱的复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小眼数目迅速增加,表明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视觉能力的需求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复眼 小眼 外部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溶酶菌株粪肠球菌EF608液体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和七一 文浩平 +3 位作者 张康 李金波 肖冰 余晓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产纤溶酶的粪肠球菌EF608为发酵菌株,通过研究得到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牛肉膏0.75%,酵母提取物0.5%,K2HPO4·3H2O1%,NaCl0.2%,MgSO4·7H2O0.02%,初始pH7.5,接种量为6%,装液量...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产纤溶酶的粪肠球菌EF608为发酵菌株,通过研究得到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牛肉膏0.75%,酵母提取物0.5%,K2HPO4·3H2O1%,NaCl0.2%,MgSO4·7H2O0.02%,初始pH7.5,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15%,37℃培养10h,发酵液纤溶酶活性达到1833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EF608 纤溶酶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粒子虫侵染菜青虫的研究
3
作者 张小燕 王丽君 刘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93-16594,共2页
[目的]探明柞蚕微粒子虫能否侵染非天然性宿主菜青虫。[方法]通过对纯化的柞蚕微粒子虫进行添食菜青虫,分析了不同浓度下柞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侵染力差异,并采用SYBR Green I染液对菜青虫体液内的柞蚕微孢子虫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 [目的]探明柞蚕微粒子虫能否侵染非天然性宿主菜青虫。[方法]通过对纯化的柞蚕微粒子虫进行添食菜青虫,分析了不同浓度下柞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侵染力差异,并采用SYBR Green I染液对菜青虫体液内的柞蚕微孢子虫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柞蚕微粒子虫在转宿主情况下能够感染菜青虫,并且在特定浓度下能够在菜青虫体内大量增殖。[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柞蚕微粒子虫的非天然性寄生宿主范围以及转宿主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粒子虫 菜青虫 侵染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免疫系统相关基因ApTOLL1的克隆及两种蚕微孢子虫感染下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君 许金山 周泽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131-10132,10266,共3页
[目的]鉴定柞蚕的免疫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柞蚕的免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了柞蚕免疫系统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并进行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利用两种蚕微孢子虫侵染柞蚕,检测TOLL样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差... [目的]鉴定柞蚕的免疫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柞蚕的免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了柞蚕免疫系统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并进行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利用两种蚕微孢子虫侵染柞蚕,检测TOLL样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病原微孢子虫感染柞蚕后所引起的免疫应激差异。[结果]通过cDNA克隆测序获得一个可能与柞蚕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与家蚕Toll信号通路中的Toll1基因最为同源,将其命名ApTOLL1基因。进一步对柞蚕蛹分别注射家蚕微孢子虫和柞蚕微孢子虫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显示,注射家蚕微孢子虫2 h后蚕蛹内ApTOLL1大量表达,而注射柞蚕微孢子虫11 h后蛹内该基因才开始表达,这表明柞蚕Toll信号通路针对不同病原微孢子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响应时间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首次克隆了柞蚕ApTOLL1基因,并为进一步研究柞蚕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微孢子虫 TOLL样受体蛋白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