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洱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1
作者
邓丽霞
《云南农业》
2023年第8期11-12,共2页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国土面积2533 km^(2),常用耕地2.53万hm^(2)。其中,水田1万hm^(2)、占比39.71%,旱地1.53万hm^(2)、占比60.2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万hm^(2)。全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洱源县加强行...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国土面积2533 km^(2),常用耕地2.53万hm^(2)。其中,水田1万hm^(2)、占比39.71%,旱地1.53万hm^(2)、占比60.2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万hm^(2)。全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洱源县加强行政执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双随机一公开”、农资打假等工作,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为洱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资打假
国土面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
社区居委会
村民委员会
播种面积
行政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制面源污染 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
作者
赵映福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土、气等农业环境受到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破坏,自然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水产品、饲料也会受到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作物生长发育
农田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作者
宋彦涛
金平忠
卢群芳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多种类型的农业植保技术应运而生,并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结合实践来看,合理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逆境能力,还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目标,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为农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其重要性,探索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保
基层农业
农业生产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鹏
杨旭昆
+8 位作者
陈璐
王文治
米艳华
刘振环
李茂萱
苏雯
王相全
杨彦雄
郭陆军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机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验采取田间相邻种植,设置“水稻+蚕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有机和常规2种模式的水稻种植方式,采用重复和对照组设计。各项...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机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验采取田间相邻种植,设置“水稻+蚕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有机和常规2种模式的水稻种植方式,采用重复和对照组设计。各项指标的检测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种植模式的镉、砷低于常规水稻,铅、铬、铜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水稻,有机+模式除镉含量低于常规水稻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常规水稻,通过方差分析P>0.05,各项安全品质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营养品质除膳食纤维低于常规种植,其余营养品质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模式各项营养品质指标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模式营养品质总体上要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营养品质,但经过方差分析P>0.05,差异不显著;有机种植前期生产投入成本高,产量低于常规种植,但有机稻米市场价格优势明显,最终收益为常规种植的2.5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2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云南水稻产业结构、改善部分地区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常规种植
云南水稻
品质影响
经济效益
水稻品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付斌
王炽
+7 位作者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忠
姬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98-3205,共8页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水稻种植
水土环境
农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炜琼
段松碧
《云南农业》
2017年第5期75-77,共3页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关键词
洱海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保护区
生态隔离
保护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齐抓共管 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7
作者
邓丽霞
刘荣斌
《云南农业》
2022年第9期12-13,共2页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等制约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做特洱海“绿色食品牌”,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等推动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建议,为加快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食品基地
思路建议
齐抓共管
洱海流域
产品价格
新型职业农民
洱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
8
作者
赵锐红
《云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42-43,共2页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型蚕豆
种植现状
品种更新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酸木瓜高产栽培
9
作者
赵跃娟
《云南农业》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洱源县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 m,最低海拔164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742.4 ...
洱源县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 m,最低海拔164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742.4 mm,年日照时数2451 h,年有效积温4140℃。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黄红壤、红棕壤、水稻土、少量紫色土,土层深厚而肥沃,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是云南优质温果生产核心区域,更是大理州酸木瓜种植的最佳之地,所产洱源酸木瓜营养十分丰富,使洱源县成为优质酸木瓜的重要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有效积温
山地红壤
立体气候
黄红壤
土壤类型
年平均气温
酸木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洱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1
作者
邓丽霞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云南农业》
2023年第8期11-12,共2页
文摘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国土面积2533 km^(2),常用耕地2.53万hm^(2)。其中,水田1万hm^(2)、占比39.71%,旱地1.53万hm^(2)、占比60.2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万hm^(2)。全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洱源县加强行政执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双随机一公开”、农资打假等工作,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为洱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农资打假
国土面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
社区居委会
村民委员会
播种面积
行政执法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制面源污染 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
作者
赵映福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文摘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土、气等农业环境受到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破坏,自然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水产品、饲料也会受到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作物生长发育
农田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作者
宋彦涛
金平忠
卢群芳
机构
河南省镇平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省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
农业
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文摘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多种类型的农业植保技术应运而生,并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结合实践来看,合理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逆境能力,还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目标,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为农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其重要性,探索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
农业植保
基层农业
农业生产
重要性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鹏
杨旭昆
陈璐
王文治
米艳华
刘振环
李茂萱
苏雯
王相全
杨彦雄
郭陆军
机构
云南省
农业
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洱源县
农业
农村局
洱源县
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12-19,共8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云南高原特色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及适宜性布局研究”(202202AE090029)。
文摘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机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验采取田间相邻种植,设置“水稻+蚕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有机和常规2种模式的水稻种植方式,采用重复和对照组设计。各项指标的检测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种植模式的镉、砷低于常规水稻,铅、铬、铜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水稻,有机+模式除镉含量低于常规水稻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常规水稻,通过方差分析P>0.05,各项安全品质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营养品质除膳食纤维低于常规种植,其余营养品质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模式各项营养品质指标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模式营养品质总体上要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营养品质,但经过方差分析P>0.05,差异不显著;有机种植前期生产投入成本高,产量低于常规种植,但有机稻米市场价格优势明显,最终收益为常规种植的2.5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2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云南水稻产业结构、改善部分地区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常规种植
云南水稻
品质影响
经济效益
水稻品质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organic planting
conventional planting
Yunnan rice
quality impact
economic benefits
rice qu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S511.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付斌
王炽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忠
姬为军
机构
云南省
农业
科学院
农业
环境
资源研究所
马龙红壤坡耕地保育与水土流失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大理市环洱海生态
农业
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98-320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502)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102AE090032)
+1 种基金
云南省野外科学研究站建设专项(202205AM070002)
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选拔专项(202305AS350013)。
文摘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水稻种植
水土环境
农学效应
Keywords
organic substitution
rice planting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agronomic effect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炜琼
段松碧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洱源县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出处
《云南农业》
2017年第5期75-77,共3页
文摘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关键词
洱海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保护区
生态隔离
保护洱海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抓共管 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7
作者
邓丽霞
刘荣斌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洱源县
植保植检站
出处
《云南农业》
2022年第9期12-13,共2页
文摘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等制约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做特洱海“绿色食品牌”,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等推动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建议,为加快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食品基地
思路建议
齐抓共管
洱海流域
产品价格
新型职业农民
洱源县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
8
作者
赵锐红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云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42-43,共2页
文摘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用型蚕豆
种植现状
品种更新
政策扶持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酸木瓜高产栽培
9
作者
赵跃娟
机构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云南农业》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文摘
洱源县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 m,最低海拔164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742.4 mm,年日照时数2451 h,年有效积温4140℃。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黄红壤、红棕壤、水稻土、少量紫色土,土层深厚而肥沃,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是云南优质温果生产核心区域,更是大理州酸木瓜种植的最佳之地,所产洱源酸木瓜营养十分丰富,使洱源县成为优质酸木瓜的重要产地。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有效积温
山地红壤
立体气候
黄红壤
土壤类型
年平均气温
酸木瓜
分类号
S1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洱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邓丽霞
《云南农业》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控制面源污染 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赵映福
《云南农业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宋彦涛
金平忠
卢群芳
《农家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研究
张鹏
杨旭昆
陈璐
王文治
米艳华
刘振环
李茂萱
苏雯
王相全
杨彦雄
郭陆军
《农学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付斌
王炽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忠
姬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
胡炜琼
段松碧
《云南农业》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齐抓共管 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邓丽霞
刘荣斌
《云南农业》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谈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
赵锐红
《云南农业》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酸木瓜高产栽培
赵跃娟
《云南农业》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