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洱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1
作者 邓丽霞 《云南农业》 2023年第8期11-12,共2页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国土面积2533 km^(2),常用耕地2.53万hm^(2)。其中,水田1万hm^(2)、占比39.71%,旱地1.53万hm^(2)、占比60.2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万hm^(2)。全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洱源县加强行...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国土面积2533 km^(2),常用耕地2.53万hm^(2)。其中,水田1万hm^(2)、占比39.71%,旱地1.53万hm^(2)、占比60.2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万hm^(2)。全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洱源县加强行政执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双随机一公开”、农资打假等工作,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为洱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资打假 国土面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 社区居委会 村民委员会 播种面积 行政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面源污染 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
作者 赵映福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土、气等农业环境受到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破坏,自然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水产品、饲料也会受到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作物生长发育 农田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作者 宋彦涛 金平忠 卢群芳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多种类型的农业植保技术应运而生,并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结合实践来看,合理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逆境能力,还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目标,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为农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其重要性,探索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保 基层农业 农业生产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鹏 杨旭昆 +8 位作者 陈璐 王文治 米艳华 刘振环 李茂萱 苏雯 王相全 杨彦雄 郭陆军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机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验采取田间相邻种植,设置“水稻+蚕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有机和常规2种模式的水稻种植方式,采用重复和对照组设计。各项...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机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验采取田间相邻种植,设置“水稻+蚕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有机和常规2种模式的水稻种植方式,采用重复和对照组设计。各项指标的检测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云南水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种植模式的镉、砷低于常规水稻,铅、铬、铜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水稻,有机+模式除镉含量低于常规水稻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常规水稻,通过方差分析P>0.05,各项安全品质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营养品质除膳食纤维低于常规种植,其余营养品质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模式各项营养品质指标均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模式营养品质总体上要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营养品质,但经过方差分析P>0.05,差异不显著;有机种植前期生产投入成本高,产量低于常规种植,但有机稻米市场价格优势明显,最终收益为常规种植的2.5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2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云南水稻产业结构、改善部分地区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常规种植 云南水稻 品质影响 经济效益 水稻品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斌 王炽 +7 位作者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忠 姬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98-3205,共8页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水稻种植 水土环境 农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炜琼 段松碧 《云南农业》 2017年第5期75-77,共3页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关键词 洱海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保护区 生态隔离 保护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抓共管 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7
作者 邓丽霞 刘荣斌 《云南农业》 2022年第9期12-13,共2页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等制约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做特洱海“绿色食品牌”,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等推动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建议,为加快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食品基地 思路建议 齐抓共管 洱海流域 产品价格 新型职业农民 洱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
8
作者 赵锐红 《云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42-43,共2页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型蚕豆 种植现状 品种更新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木瓜高产栽培
9
作者 赵跃娟 《云南农业》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洱源县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 m,最低海拔164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742.4 ... 洱源县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 m,最低海拔1645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742.4 mm,年日照时数2451 h,年有效积温4140℃。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黄红壤、红棕壤、水稻土、少量紫色土,土层深厚而肥沃,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是云南优质温果生产核心区域,更是大理州酸木瓜种植的最佳之地,所产洱源酸木瓜营养十分丰富,使洱源县成为优质酸木瓜的重要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有效积温 山地红壤 立体气候 黄红壤 土壤类型 年平均气温 酸木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