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排放及回用的环境与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小芳 沈剑 +2 位作者 殷雪梅 封吉猛 王欣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及农业灌溉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综述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以及农业灌溉场景下,对河流水环境、水生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再生水回补河流能够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并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3)长期再生水灌溉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再生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能够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应避免养分过量供应。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再生水有很大的利用前景,但应充分评估其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从而安全高效地利用再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补水 农业灌溉 微生物群落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菌-藻系统提高农村污水氮磷处理效率的研究
2
作者 谷明 何永俊 +2 位作者 杨安强 沈剑 王欣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共7页
基于微藻的高效藻类塘技术,在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微藻在污水净化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与建设成本。为进一步提高高效藻类塘处理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该研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接... 基于微藻的高效藻类塘技术,在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微藻在污水净化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与建设成本。为进一步提高高效藻类塘处理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该研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栅藻(S)、小球藻(Q)和光合菌(P),并构建光合菌-栅藻(S+)和光合菌-小球藻(Q+)悬浮系统,和不同菌藻比的光合菌-栅藻(S+P)固定化系统,探究悬浮系统和固定化系统生物量变化和氮、磷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悬浮系统中,S+系统处理效率最高,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40%和74.97%,TN去除率较S系统提高4.73%。在固定化系统中,菌藻比1∶4时处理效果最佳,且OD_(685)和TSS较悬浮系统提高了82.40%和90.90%,TP去除率为82.60%,TN去除率(47.24%)较悬浮系统有所下降。悬浮系统的N、P去除率较高,实际运行操作简单,而固定化系统更易于微藻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光合菌 高效藻类塘 菌藻共生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塘湿地净化效果与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杨蕾霖 黄中情 +4 位作者 熊雨院 字建婷 那近霞 李炜 刘德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4,共8页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湿地对TN、TP和COD的净化效果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库塘湿地植被种类单一,挺水植被是主要植被,超70%的库塘湿地挺水植被覆盖度范围为25%~75%,入侵植被分布广泛,总覆盖度超11%。物种数和覆盖度均与净化效果正相关,且物种数和覆盖度对TP的影响大于TN,覆盖度对TN、TP去除率的影响大于物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库塘湿地 净化效果 植被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地质灾害过程洱海流域水质变化研究
4
作者 沙凤兮 奚满松 +2 位作者 刘艳萍 李炜 徐倩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135-140,共6页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域之一。分析了漾濞县“5·21”M_(s)6.4地震及洱源县“9·13”大型山洪泥石流期间,洱海重点区域水质的加密监测数据并对比了突发地质灾害前后的监测数据。研究发现:M_(s)6.4...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域之一。分析了漾濞县“5·21”M_(s)6.4地震及洱源县“9·13”大型山洪泥石流期间,洱海重点区域水质的加密监测数据并对比了突发地质灾害前后的监测数据。研究发现:M_(s)6.4地震后主要表现为总磷(TP)浓度增加,继而引发叶绿素a(Chl.a)浓度的升高,同时地震震感强烈浊度变大但并未对透明度带来影响;洱源县大型山洪泥石流,雨水冲刷水量突增造成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急剧升高,虽在后续监测中4个监测指标均已回落,但4个交界断面和北三江入湖口9月份的负荷数据中显示,氨氮负荷增加明显,分别为19.07%、58.86%,对洱海水质(特别是北三江附近)的水生态环境带来明显影响。研究旨在探索突发地质灾害过程洱海流域水质的变化情况,为水质保卫工作积累治理经验,为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4地震 山洪泥石流:洱海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条件探究与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晓彤 何小娟 +2 位作者 封吉猛 沈剑 王欣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7-1184,共8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量、光波长、细菌接种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交互影响,提出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菌藻共生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藻组合中,蛋白核小球藻-地衣芽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共培养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此菌藻共生系统在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体积比)条件下,TN去除率最大可达93.7%,1 d后TP基本上完全被去除;在蓝光、通气量为2.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5%条件下,2 d后氮去除率可达98.4%;在红光、通气量为2.0~3.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10%~20%条件下,2 d后氨氮可完全被去除。菌藻共生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通气量为1.8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最优参数组合验证的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系统出水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可为菌藻共生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响应面法优化 氮、磷去除效果 蛋白核小球藻 污水处理厂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浮游植物对17β-雌二醇的去除与降解
6
作者 黄中情 沈剑 +4 位作者 封吉猛 杨艳芬 孙天阳 熊雨院 王欣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50-10661,共12页
甾体雌激素(SEs)即使在低浓度(ng/L)级别,也会干扰人类和水生生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对水生态系统健康造成威胁。浮游植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藻细胞个体小、数量多、比表面积大,具有去除和降解环境中类固醇雌激素的能... 甾体雌激素(SEs)即使在低浓度(ng/L)级别,也会干扰人类和水生生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对水生态系统健康造成威胁。浮游植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藻细胞个体小、数量多、比表面积大,具有去除和降解环境中类固醇雌激素的能力。筛选出适合修复SEs污染水体的浮游植物对降低SEs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孢藻(Dolichospermum sp.)、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盘星藻(Pediastrum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直链藻(Melosira sp.),6种洱海常见优势藻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梯度(10、50、100和1000 ng/L)的17β-雌二醇(E2β)对不同藻类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藻类对E2β的去除与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浮游植物对E2β的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10、50和100 ng/L的E2β促进水华束丝藻、铜绿微囊藻、盘星藻和四尾栅藻的光合作用和比生长速率升高,1000 ng/L的E2β暴露体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E2β对直链藻生长呈现“低抑高促”的影响。藻细胞对暴露试验浓度的E2β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强化了E2β的降解代谢作用,促进活性高、危害性大的E2β降解为活性较小的E1和E3,降低了水环境中E2β的生态风险。相较于其他藻类,长孢藻对E2β的耐受性较弱,不适用于修复E2β污染水体。铜绿微囊藻对10和50 ng/L的E2β的去除率达88%和93%,降解率达60%和73%,适用于修复10和50 ng/L的E2β污染水体。水华束丝藻、盘星藻和四尾栅藻对50和100 ng/L的E2β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75%—76%、86%—89%和83%—89%,降解率分别为64%—66%、63%—64%和70%,适用于修复50 ng/L和100 ng/L的E2β污染水体。直链藻对1000 ng/L的E2β的去除率和降解率分别达84%和54%,可作为修复1000 ng/L E2β污染水体的优势藻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藻类 生长 去除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