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建设完整的中医药体系的构想与倡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游尔斌 《中国医院管理》 2000年第3期5-5,共1页
构建于中医药学如此发达的土壤之上,又面临医学模式发生转化的我国各级综合医院,业务建设如何发展?笔者的浅见是抓住“一体两翼”。即人才为主体,中医药和西医药为两翼。综合医院虽有中医科,但中医药体系尚不完整,与西医药比难以称为一... 构建于中医药学如此发达的土壤之上,又面临医学模式发生转化的我国各级综合医院,业务建设如何发展?笔者的浅见是抓住“一体两翼”。即人才为主体,中医药和西医药为两翼。综合医院虽有中医科,但中医药体系尚不完整,与西医药比难以称为一翼。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综合医院的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中西医临床结合,笔者提出综合医院建设完整的中医药体系的构想和倡议如下:1 对综合医院中医药体系建设认识的深化 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临床结合,适合我国国情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现代化进程。但是,从宏观上看存在着重视中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改革 中医药体系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抗CCP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志文 骆跃兴 +1 位作者 涂其弓 乔国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医院门诊收治的128例RA患者,另选取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SAA、抗CCP抗...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医院门诊收治的128例RA患者,另选取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SAA、抗CCP抗体水平,分析中医辨证分型血清SAA、抗CCP抗体的差异。结果128例RA患者中湿热痹阻证53例(41.41%)、痰瘀痹阻证29例(22.65%)、寒湿痹阻证24例(18.75%)、肝肾亏虚证22例(17.19%),湿热痹阻证组、痰瘀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患者的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估(DAS28)评分依次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各证型组活动期与缓解期的血清SAA、抗CCP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组血清SAA、抗CCP抗体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活动期寒湿痹阻证组血清SAA、抗CCP抗体高于痰瘀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P<0.05),而痰瘀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活动期血清SAA、抗CCP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缓解期血清SAA、抗CCP抗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组血清SAA、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痰瘀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及肝肾亏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血清SAA、抗CC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AA、抗CCP抗体与RA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联系,二者可做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辨证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淀粉样蛋白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中医辨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通过调控BIRC5增强N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根 李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通过调控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IRC5)表达对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EVO处理H446细胞和NK-9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TM实验检测细胞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通过调控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IRC5)表达对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EVO处理H446细胞和NK-9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将NK-92细胞和H446细胞以不同效靶比共培养,检测NK细胞对H446细胞的杀伤力和NK-92细胞脱颗粒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EVO在SCLC中治疗的潜在靶点,并进一步验证EVO在SCLC中作用的机制。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估EVO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VO处理后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446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强NK-92细胞对H446细胞的杀伤力和脱颗粒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BIRC5是EVO治疗SCLC中的核心靶点,且EVO抑制BIRC5蛋白的表达而对BIRC5 mRNA的表达无影响。体内研究显示,EVO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结论EVO通过促进BIRC5的降解从而增强NK细胞对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IRC5) 自然杀伤(NK)细胞 小细胞肺癌(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活血汤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雨墨 李梓宸 +6 位作者 李瑛 肖强兵 王丽华 胡昊 丰瑞兵 乔杰 胡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活血汤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纳入实验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 目的观察通督活血汤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纳入实验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方案(通督活血汤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脱落1例,中医组患者脱落2例,观察各组数据: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步行距离变化、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腰痛奥斯威斯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36/44),前者更高,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步行距离、JOA评分、ODI评分、TNF-α水平、IL-1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步行距离、JOA评分、ODI评分、TNF-α水平、IL-1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改善,而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步行距离、JOA评分以及ODI评分、TNF-α水平及IL-1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66%(2/43)、2.27%(1/44),且症状轻微(P>0.05)。结论通督活血汤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较好,腰椎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行,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刺络放血 通督活血汤 治疗效果 腰椎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熊雨墨 李梓宸 +6 位作者 李瑛 肖强兵 王丽华 胡昊 丰瑞兵 乔杰 胡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3-3288,共6页
目的考察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活血汤,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阻力指数、椎动... 目的考察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活血汤,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阻力指数、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中医证候评分、疾病相关血清指标(NSE、NPY、NF-κB)、颈椎活动度指标(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椎体水平位移)、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阻力指数、疾病相关血清指标、中医证候评分、椎体水平位移、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活血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颈椎活动度,其机制可能为调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疾病相关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活血汤 盐酸倍他司汀片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新蝶呤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燕 邬江涛 +3 位作者 李程科 尹慧宣 吴龙飞 刘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9-991,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新蝶呤水平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每组30例。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新蝶呤水平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每组30例。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疗程6 d。以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新蝶呤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hs-CRP、新蝶呤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B组患者治疗后hs-CRP和新蝶呤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40 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获得较好的抗炎疗效,其抗炎稳定斑块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新蝶呤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51例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巴元明 王林群 +25 位作者 李伟男 李鸣 陶然 左新河 吴霞 王小琴 石全 陆定波 周忠明 邓亚丽 胡运莲 张雪荣 冯毅 胡霜红 汪友法 董志强 陈圣堂 周艳华 肖本富 李晓迪 周浩 胡刚明 贺军 陈树和 姜楠 张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62-1966,共5页
目的:观察“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17日至2020年3月15日湖北省中医院、监利县中医院、蕲春县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浠水县中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汉川市... 目的:观察“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17日至2020年3月15日湖北省中医院、监利县中医院、蕲春县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浠水县中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51例,采用“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肺炎1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情况。结果:共纳入451例患者,其中轻型21例,普通型378例,重型46例,危重型6例。疑似病例6例(1.33%),临床诊断病例168例(37.25%),确诊病例277例(61.4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发热、咳嗽、乏力主要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痒、咽痛、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稀溏症状发生率显著改善(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3(1~3.25)d。229例患者舌质由红或绛逐渐转为淡红,好转率为75.58%;177例患者白腻苔、厚腻苔、黄腻苔明显变薄,好转率为65.3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8(5,11)d。415例(92.02%)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达到出院标准430例,临床治愈率95.34%;好转15例;无效3例;死亡3例(0.67%)。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肺炎1号”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快速稳定病情,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较好促进肺部炎性反应吸收;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1号 中医药 前瞻性研究 瘟疫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KOA大鼠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科 周祖山 +3 位作者 何彦春 代亮 唐超 卫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8-1415,共8页
目的探索红景天苷(Sal)在体内外骨关节炎(OA)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雌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Sham组、KOA组,各Sal给药组。Sham组为仅接受皮肤和关节囊切口的健康大鼠,其余4组大鼠采用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 目的探索红景天苷(Sal)在体内外骨关节炎(OA)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雌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Sham组、KOA组,各Sal给药组。Sham组为仅接受皮肤和关节囊切口的健康大鼠,其余4组大鼠采用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切除法建立膝关节OA(KOA)模型。各Sal给药组大鼠每天分别关节内注射12.5 mg·kg^(-1)、25.0 mg·kg^(-1)、50.0 mg·kg^(-1)Sal。Sham组和KOA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术后6周,通过X射线、病理染色、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Sal在KOA模型中的作用。然后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确定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Sal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的体外软骨细胞中的关键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KOA组软骨X射线骨赘病评分、国际骨关节炎研究会评分增加,关节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丙二醛水平升高和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软骨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下调,而炎症小体NLRP3表达上调(P<0.05)。而Sal治疗可逆转上述变化,尤其是Sal 50.0mg·kg^(-1)组上述指标与KOA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IL-1β刺激的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实验中,Sal可以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NLRP3和4HNE蛋白表达(P<0.05)。然而在腺病毒敲除Nrf2基因后,Sal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消失,对IL-1β刺激上调NLRP3的作用几乎无影响。结论Sal靶向Nrf2/HO-1通路减轻KOA大鼠软骨退变,这将有可能成为OA治疗一种新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红景天苷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11基因Tyr279Cys杂合错义突变致Leopard综合征的中国汉族散发病例
9
作者 曹勤 曹晓晓 王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Leopar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诊断。方法分析1例Leopard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遗传学筛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中国汉族的18岁男性,因劳累后心前区不适就诊。查体:发育正常,面部、身体、四肢、... 目的探讨Leopar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诊断。方法分析1例Leopard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遗传学筛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中国汉族的18岁男性,因劳累后心前区不适就诊。查体:发育正常,面部、身体、四肢、手掌和足底可见多发性斑痣,眼间距在正常范围上限,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听力及性腺检查均无异常。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心脏介入以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型心肌病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遗传学筛查表明,该患者11型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酶(PTPN11)基因的第7号外显子发生了Tyr279Cys杂合错义突变,其父母未见基因突变。结论此例中国汉族的Leopard综合征散发病例是由PTPN11基因发生了Tyr279Cys杂合错义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pard综合征 错义 突变 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08-308,共1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毒症期时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共50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毒症期时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共50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及对比2组患者血透前与血透后3月时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治疗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血透后的血清BUN、SCr等指标均较血透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透后的β2-MG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与参考组患者比较更低,KT/V较参考组更高(P<0.05)。血透后2组的P、Ca、ALB、Hb及iPTH等指标水平均较血透前显著改善,其中又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的肌肉痉挛、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毒症期时行高通量血透治疗的疗效较常规血透更为显著,安全性相对更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高通量 血液透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