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湖南盛夏高温过程延伸期智能预报
1
作者 张祎 谭桂容 +3 位作者 赵辉 曾玲玲 黄超 费琪铭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7,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提升湖南省盛夏(7、8月)高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本文利用1999—2022年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 prediction,S2S)模式数据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 本研究旨在提升湖南省盛夏(7、8月)高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本文利用1999—2022年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 prediction,S2S)模式数据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两种模式预报产品,并基于模式温度与环流预报产品提取物理因子,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构建了湖南省盛夏高温过程的预报模型(high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HTPM);对订正后的S2S模式和构建的预报模型结果进行集成,以实现对区域高温过程较为稳定的相对高技巧预报。结果表明:S2S模式的原始预报技巧较低,偏差订正能显著提高预报效果,但存在较高的空报率;基于ECMWF的S2S数据训练的高温预报模型(HTPM-ECS2S)和基于NCEP的S2S数据训练的高温预报模型(HTPM-NCEPS2S)能有效捕捉高温事件,在高温预报中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集成方案有效整合了多模型优点,可提升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过程 延伸期预报 卷积神经网络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湖南林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碧 闫如柳 +4 位作者 陈磊士 罗伯良 隋兵 高霞霞 杜东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3-720,共8页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利用2021—2022年防火期真实林地热点数据进行林火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火点监测准确率为84.42%,火点分类准确性为89.90%,建立的反演方法合理可靠。湖南林火空间分布“西南多,东北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湘南,次高发区为湘西区域;秋防期林火风险远大于春防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过程,林火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衡邵盆地;从过程分布看,林火分布可分为4个阶段,前3个阶段林火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第3阶段森林火险风险最严重。第4阶段受降水和全省禁火令的双重影响,林地热点数目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卫星遥感 真实性检验 火点判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汛期5—8月降水过程延伸期智能预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玲玲 谭桂容 +3 位作者 赵辉 张祎 黄超 费麒铭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延伸期预报(提前10~30 d的天气预报)是目前尚未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预报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5—2022年湖南省97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to-seasonal,S2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延伸期预报(提前10~30 d的天气预报)是目前尚未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预报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5—2022年湖南省97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to-seasonal,S2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两种模式预报产品,并分别以2005—2018年和2019—2022年为训练验证和独立预测年。基于模式的降水与环流预报产品,首先采用分级累积概率匹配和低频阈值法,对模式降水预报进行订正;然后通过分析大尺度环流特征与降水场的耦合关系,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技术,分别构建基于ECMWF和NCEP动态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测模型;最后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优化预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订正的两种模式延伸期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均有显著提升,其中NCEP模式预报技巧的改进大于ECMWF模式。具体而言,订正后的NCEP模式单站降水预报TS评分提升38.5%,区域降水评分提升43.9%;ECMWF模式的TS评分提升14.0%,区域降水评分提升24.2%。独立预测表明,ECMWF模式预报的准确性要优于NCEP模式,特别是15 d预报时效前。CNN模型在15~30 d预报中展现出超越单一数值模式的预测能力,基于动力模式和CNN模型优势的集成预测在整个延伸期预报时效内均展现出较高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订正 卷积神经网络 延伸期预报 最优集成方法 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小区风环境与居民活动舒适度研究
4
作者 汤亦豪 刘臻婧 +3 位作者 粟志钢 段丽洁 张剑明 吴贤云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以湖南省湘乡市某住宅小区为例,结合小区精细化建筑模型与湘乡国家气象站的常年观测资料,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小区的风环境展开仿真计算,形成了精细化风场结果,风速比的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有一致的线性关系,表明模型能... 以湖南省湘乡市某住宅小区为例,结合小区精细化建筑模型与湘乡国家气象站的常年观测资料,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小区的风环境展开仿真计算,形成了精细化风场结果,风速比的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有一致的线性关系,表明模型能反映小区风场特征。文末考虑冬季和夏季两种典型工况,从风速、风适宜性、换气率3个方面定量化评价小区风环境。结果表明:小区人行高度冬季平均风速为0.80 m/s,夏季平均风速为1.11 m/s,小区内最大风速出现在冬季,达到3.34 m/s。冬季夜间温度较低导致生理等效温度较低,不适宜在小区静坐,但可以在室外进行行走、运动类活动;夏季小区日间受到太阳辐射等影响,生理等效温度较高导致不适宜在小区内进行行走、运动类活动;夜间适宜风速区间较大,风速适宜居民活动。在风压差方面,冬季小区建筑表面风压差为1.75 Pa,保证了室内通风要求;小区内冬夏两季换气率较高,有利于洁净空气进入小区与污染物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CFD) 风环境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暹芭”对湖南影响的分阶段对比分析
5
作者 唐明晖 陈龙 +2 位作者 赵恩榕 王强 陈紫妍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再分析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对比分析了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的三个阶段(台前飑线、台风倒槽、台风低压)水汽来源、双偏振特征,并探讨降水特征。结果表明:①台前飑线阶段,水... 利用常规观测、再分析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对比分析了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的三个阶段(台前飑线、台风倒槽、台风低压)水汽来源、双偏振特征,并探讨降水特征。结果表明:①台前飑线阶段,水汽主要源自西太平洋、鄱阳湖,沿东风输送至湘北,与东北风形成辐合;回波表现为积云降水特征,呈带状、质心偏低;Z_(DR)和K_(DP)值高,CC值大,以数浓度高扁平大雨滴为主。②台风倒槽阶段,水汽源自南海和西太平洋,沿槽前偏东南气流向湘中输送;回波表现为层云降水特征,低层Z_(H)、K_(DP)、Z_(DR)偏低,CC偏大,以数浓度低的小雨滴为主;5 km高度出现CC亮带,导致“列车效应”暴雨。③台风低压阶段,水汽源自中南半岛、北部湾和南海,沿低压向湘东南、湘东北输送;回波呈积层混合降水特征,中低层K_(DP)有大值(≥1.7°/km)区,Z_(DR)强度偏弱,以数浓度高小雨滴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台风影响下的降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暹芭” 分阶段分析 水汽输送 台前飑线 雷达双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水温室气体时空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崔玉 张辉 +6 位作者 邓正苗 张赐成 谢永宏 李峰 邹业爱 刘泽麟 段丽洁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河流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其时空分异机制亟待阐明。本研究基于资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样数据,采用薄边界层模型解析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方面,丰水期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 河流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其时空分异机制亟待阐明。本研究基于资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样数据,采用薄边界层模型解析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方面,丰水期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64.48、12.41μmol·m^(-2)·d^(-1))显著高于枯水期(分别为185.59、2.74μmol·m^(-2)·d^(-1)),而丰水期与枯水期的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18.46、23.63 mmol·m^(-2)·d^(-1))无显著差异。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丰水期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主要受水温、总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而溶解性无机碳含量是影响CO_(2)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空间特征方面,中下游温室气体通量沿程递增,与人工地表和耕地扩张引起的水体碳、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升高密切相关。就干流和支流的差异而言,丰水期干流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支流,主要受总氮含量的影响,而CO_(2)和CH_(4)的排放通量在支流与干流间无显著差异。河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显著关联,特别是中下游城市周边区域。建议未来重点解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建立精准的排放估算模型,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界面通量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 影响因子 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湖南次季节气温预测业务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超 李巧萍 谭楚岩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8,共11页
利用1981—202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气温及NCEP、CMA两家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业务模式预报产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利用1981—202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气温及NCEP、CMA两家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业务模式预报产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了湖南次季节尺度气温预测模型,并与动力模式预报技巧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CNN模型在不同起报时间(提前1~10 d)对月气温距平预测的空间相关系数相比两家动力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时间相关系数、符号一致率和均方根误差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可解释性分析显示,热带印度洋地区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关注度最高,这些区域的预测因子可能是气温预测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预测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地块信息分类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以湘西永顺为例
8
作者 陈磊士 汪天颖 +2 位作者 谢佰承 郑仲帅 帅细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结合监督分类地块信息建立水稻连续遥感物候曲线,为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多光谱和SAR影像建立多维度空间特征,开展多特征结合的机器学习监督分类稻田地块信息提取(传统监督分类法);基... 【目的】结合监督分类地块信息建立水稻连续遥感物候曲线,为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多光谱和SAR影像建立多维度空间特征,开展多特征结合的机器学习监督分类稻田地块信息提取(传统监督分类法);基于非监督分类空间聚类算法,利用3年连续多光谱和SAR影像,耦合构建水稻完整连续遥感物候曲线,在稻田地块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精确的一季稻物候特征地块,实现高精度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并比对分析2种分类方法水稻种植区域的提取精度。【结果】非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信息的分类精度优于仅使用监督分类算法的稻田地块分类结果,二者结合的方法错分、漏分情况均少于传统监督分类算法,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4.60%,Kappa系数为0.89,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法(精度为89.20%,Kappa系数为0.82),对湘西永顺县一季稻种植遥感提取面积较2021农业统计年鉴数据仅高出1.8%,分类结果和高清底图可基本契合,符合湘西地区复杂山地一季稻的种植分布特征,降低了研究区下垫面破碎、耕地分布分散、可用影像较少等问题对水稻遥感分类的不利影响。【结论】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可筛选出精确的一季稻物候特征地块,可有效发挥在线云平台的数据与算力优势,建立结合地块信息分类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块信息 农业遥感 物候信息 作物识别 复杂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气温预报技术在湖南的应用
9
作者 陈鹤 周莉 +2 位作者 卢姝 兰明才 许霖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14,共16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格点实况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综合预报系统(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Integrated Fore...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格点实况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综合预报系统(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ECMWF-IFS)模式最优因子集,构建了Res-STS(residual spatio-temporal stacking)网络气温预报订正模型,旨在提高湖南省气温预报的准确性。Res-STS模型在深度学习框架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ResNets)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面-点”结构进行建模,有效保留了环境背景场特征和时序特征,包含ECMWF-IFS特征融合模块(EC feature fusion,ECFF)和降尺度模块(downscaling module,DM),前者利用卷积残差块提取特征,后者通过反卷积层实现分辨率降低,最终生成逐小时气温预报。在湖南省逐小时、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中,Res-STS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1.21、1.38、1.07℃,相较于ECMWF-IFS和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表现出更低的误差,特别是在最高气温预报中表现尤为优异(误差比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降低23.8%)。在高海拔地区的误差分布对比中,Res-STS模型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其误差分布更为集中,中位数最低。在寒潮和高温天气过程中,Res-STS模型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逐1 h气温预报分别高于其他客观产品和人工订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Res-STS模型 气温预报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六号多光谱数据的油茶林遥感提取研究
10
作者 高霞霞 汪天颖 +3 位作者 陈磊士 刘思华 帅细强 谢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高分六号多光谱数据的油茶林遥感提取方法,为油茶林的高精度识别及监管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分光学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技术,利用GF-6 WFV多光谱影像和植被指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结合光谱特征、红边指数特征等多... 【目的】探究基于高分六号多光谱数据的油茶林遥感提取方法,为油茶林的高精度识别及监管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分光学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技术,利用GF-6 WFV多光谱影像和植被指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结合光谱特征、红边指数特征等多特征的分类模型,对比分析油茶林和其他地物4个时相的光谱特征、类别可分离性及植被指数特征,评估模型提取精度。【结果】基于随机森林的8波段分类加入优选植被指数后,总体分类精度达95.63%,较原分类精度提高2.96百分点;油茶林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93.46%和96.51%,分别提升2.60百分点和3.67百分点。红边指数NDVI_(750)、IRECI能提高模型区分油茶林与其他地类信息能力,从而提升对油茶林的提取精度。【结论】GF-6的宽幅8波段多光谱影像宏观上具备有效识别油茶林的能力,其中红边波段、黄波段、蓝波段和紫波段在油茶林精准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选用加入红边指数NDVI_(750)、IRECI和植被指数NDVI、RVI后的随机森林8波段多特征分类模型可有效提高识别油茶林地斑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分六号 红边指数 多时相 随机森林 农业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