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的国内外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超 顾清华 +1 位作者 江松 饶彬舰 《采矿技术》 2024年第3期260-268,共9页
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挑战之一,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探究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以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为数据源,梳理了2011年至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 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挑战之一,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探究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以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为数据源,梳理了2011年至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内外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对比该类研究目前在国内外的优势和不足,并预测和分析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2011年至2020年,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领域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地质环境管理、土地复垦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将指向遥感监测、机器学习算法和矿山公园建设等方面。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CITESPACE 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煤田朱庄煤矿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祥 李伍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91,共14页
随着工业发展和产业革新,以稀有元素为主体的关键金属矿产需求量与日俱增。更多的专家认为煤系矿产资源具有获取关键金属矿产的潜在可能,此类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淮北煤田煤炭资源丰富,为研究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 随着工业发展和产业革新,以稀有元素为主体的关键金属矿产需求量与日俱增。更多的专家认为煤系矿产资源具有获取关键金属矿产的潜在可能,此类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淮北煤田煤炭资源丰富,为研究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判断稀有金属工业潜力,选取朱庄矿5煤、8煤、10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XRF和ICP-M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与世界煤相比,朱庄矿煤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如Li、Cr、Co等属于高度富集。与5煤和8煤相比,10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其中V、Mn、Rb、Cs的含量属于正常范围。通过w(Al_(2)O_(3))/w(TiO_(2))比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沉积源区为长英质岩,从山西组到下石盒子组古盐度由海相向咸水相转变,古气候为温暖潮湿的还原环境。另外,稀土元素表现为轻中稀土富集型,且Eu、Y正异常和Ce负异常都显示出朱庄矿沉积环境受到了海水和岩浆热液的影响。因此,朱庄矿煤中微量元素异常富集可能是受到了沉积环境、海水和热液的共同影响。另外,研究区稀土元素较为富集,其总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工业品位,经REY展望系数(Coutl)和多种沉积物矿产比较,认为研究区样品中5煤和8煤稀土元素有希望作为REY原料,10煤则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烟煤 淮北煤田 富集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轧机应力状态系数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孟令启 王建勋 +2 位作者 雷明杰 吴浩亮 聂孟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为寻求计算应力状态系数的新方法,以4200轧机轧制的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 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以轧制前、后钢板厚度为输入神经元,以实测轧制压力并依靠压力公式进行逆运算获得的Qp为输出神经元,建立了轧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系数与... 为寻求计算应力状态系数的新方法,以4200轧机轧制的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 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以轧制前、后钢板厚度为输入神经元,以实测轧制压力并依靠压力公式进行逆运算获得的Qp为输出神经元,建立了轧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系数与轧件轧制前后钢板厚度对应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GRNN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应力状态系数是可行的;且通过GRNN神经网络模型和BP模型的对比,说明GRNN网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 中厚板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钼酸铵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金莲 张要军 黄进献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10期89-90,93,共3页
七钼酸铵传统的间歇式蒸发结晶制备工艺因产量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的七钼酸铵制备工艺路线,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冷却结晶前,在七钼酸铵水溶性和钼含量达标... 七钼酸铵传统的间歇式蒸发结晶制备工艺因产量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的七钼酸铵制备工艺路线,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冷却结晶前,在七钼酸铵水溶性和钼含量达标的前提下,通过结晶母液循环,控制溶液密度为1.50 g/cm3、pH 值6.0~7.0、温度不高于70℃,能增加新工艺的产能和生产效率;②为使松装比满足要求,结晶过程中的搅拌速度控制在65~75 r/min;③结晶产品的烘干工艺影响七钼酸铵的钼含量和含水量,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烘干时间和温度。采用新工艺制备的七钼酸铵粒度均匀、晶型规则,水溶性和钼含量分别达到44 g/100 mL、54%以上,满足中石化馏分油加氢催化剂对活性组分的要求。七钼酸铵新的制备工艺较传统工艺显示出优越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钼酸铵 结晶 搅拌速度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