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_(2)镀层类型对湿式铜基摩擦材料高速重载下的摩擦学行为影响
1
作者 周海滨 姚萍屏 +5 位作者 谭武中 张治中 王兴 邓敏文 徐宇轩 刘晓勇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8-621,共14页
功能组元表面镀层处理是1种在保持摩擦材料功能性同时提高摩擦材料强韧性的有效表面改性方法,有利于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升.面向不同表面镀层方法对铜基摩擦材料中重要的润滑组元MoS_(2)的性能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E... 功能组元表面镀层处理是1种在保持摩擦材料功能性同时提高摩擦材料强韧性的有效表面改性方法,有利于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升.面向不同表面镀层方法对铜基摩擦材料中重要的润滑组元MoS_(2)的性能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和微米滑擦测试等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分析了含不同镀层MoS_(2)润滑组元的本征特征、与基体形成的界面特性以及界面处的微摩擦性能;采用MM-3000摩擦试验机进行宏观湿摩擦学性能检测,系统对比了含不同镀层MoS_(2)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Ni镀层有效防止MoS_(2)在烧结中分解,促使镀镍MoS_(2)(MoS_(2)@Ni)与基体形成高强度的扩散结合界面,有助于平顺含MoS_(2)@Ni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曲线,并有效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率.而镀铜MoS_(2)(MoS_(2)@Cu)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分解,与基体形成扩散-反应结合界面.界面缺陷的存在导致含MoS_(2)@Cu摩擦材料在高速高压下的磨损机制转化为犁削-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粉末冶金材料 界面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润滑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纤维增强聚脲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王晨 张初镱 +1 位作者 姚红蕊 王娜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2-1278,1305,共8页
以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原料、碳纤维(CF)为增强体、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碳纤维(KH550-CF)增强聚脲(PU)复合材料(KH550-CF/PU)。考察了CF长度和添加量对碳纤维增强聚脲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原料、碳纤维(CF)为增强体、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碳纤维(KH550-CF)增强聚脲(PU)复合材料(KH550-CF/PU)。考察了CF长度和添加量对碳纤维增强聚脲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RD、DSC对KH550-CF和KH550-CF/PU进行了表征,通过准静态拉伸和压缩实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探究了KH550-CF/PU的力学性能和抗爆性能。结果表明,KH550成功地修饰在CF表面,增强了CF与PU的相容性和浸润性;CF或KH550-CF的添加不会影响PU的分子结构,KH550-CF/PU仍具有PU所固有的理化特性;当CF的长度为0.5 mm、KH550-CF添加量为PU质量的1%时,KH550-CF/PU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U,其最大拉伸应力可达22.88 MPa,断裂拉伸应变可达223.95%,弹性阶段最大压缩应力为2.17 kN,最大压缩应力时的能量吸收值为0.64 MJ/m3,应变率5000 s–1时的屈服强度可达103.1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脲 碳纤维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
3
作者 刘雪辉 张慧霞 +2 位作者 隋永强 仝宏韬 李相波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区阳极溶解电流密度最大;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以全面腐蚀和点蚀两种形式发展,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α-Fe_(2)O_(3),α-FeOOH和γ-FeOOH。在海水中浸泡初期,焊接接头各区域耐蚀性从低到高排序为母材区、热影响区、焊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低合金钢 焊接接头 初期腐蚀 扫描开尔文探针(SKP)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F-7纳米容器的主动腐蚀预警与控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赵晓硕 姜丹 +2 位作者 黄国胜 马力 曾鲜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9,共10页
将负载罗丹明B酰肼(RBH)的ZIF-7纳米容器(ZID-7@RBH)添加到环氧涂层中,制备了主动腐蚀预警和控制双功能一体化的智能防腐蚀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ZIF-7@RBH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化学... 将负载罗丹明B酰肼(RBH)的ZIF-7纳米容器(ZID-7@RBH)添加到环氧涂层中,制备了主动腐蚀预警和控制双功能一体化的智能防腐蚀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ZIF-7@RBH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通过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ZIF-7@RBH添加量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容器形貌规整、尺寸均一,并且成功负载了RBH;在涂层中添加0.5%的ZIF-7@RBH能够有效抑制界面腐蚀扩展,该涂层在海水中浸泡20 d后,其低频阻抗模量|Z|_(0.01 Hz)比纯环氧涂层高近一个数量级,显著提升了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破损涂层在海水浸泡20 min后,其缺陷处即可显现荧光,展现出优异的腐蚀自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7纳米容器 罗丹明B酰肼(RBH) 主动腐蚀控制 腐蚀自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测定铝及铝合金中氢的差异性初步探讨
5
作者 张庸 姚佳人 +3 位作者 鲍智超 刘攀 王化明 于英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针对上述不同观点,采用脉冲法及热脱附法进行铝及铝合金中氢测试的初步对比,结果如下:热脱附法测试脉冲法分析后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即“二次氢”现象,测试脉冲法参与定值的铝中氢标准物质GBW(E)020030[认定值为(0.19±0.04)μg·g^(−1)]、GBW(E)020030a[认定值(0.24±0.06)μg·g^(−1)]、GBW(E)020031a[认定值(0.25±0.05)μg·g^(−1)],结果分别为0.38,0.58,0.71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分别位于约450,380℃处;采用脉冲法、热脱附法同时测定不同批次的AlSi样品中氢的含量,脉冲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13,0.16,0.16μg·g^(−1),热脱附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70,0.53,0.48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主要位于350,580℃处。上述结果表明,热脱附法测试结果普遍比脉冲法偏高。考虑到前者采用石英管加热,未涉及石墨坩埚,且慢速升温,分析时间以小时计,初步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鉴于国内普遍采用脉冲法测定铝合金中氢含量,仍需更详细比对验证,以期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惰气熔融法 热脱附法 铝及铝合金 二次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冷喷涂镍-锌-氧化铝复合涂层在天然海水中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邢路阔 白杨 +1 位作者 黄国胜 李相波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9-832,860,共5页
采用低压冷喷涂的方法,在Q235碳钢上制备了以镍为主的镍-锌-氧化铝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EDS对涂层结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天然海水浸泡和电化学阻抗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腐蚀防护性能测试。涂层在海水中浸泡60d未产生红锈,模拟电... 采用低压冷喷涂的方法,在Q235碳钢上制备了以镍为主的镍-锌-氧化铝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EDS对涂层结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天然海水浸泡和电化学阻抗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腐蚀防护性能测试。涂层在海水中浸泡60d未产生红锈,模拟电路中涂层电阻在浸泡30d后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复合涂层自身展现出了良好的腐蚀防护性能,并能够对碳钢基体起到腐蚀防护作用。涂层良好耐蚀性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涂层中的锌腐蚀产生致密腐蚀产物Zn(OH)2,能够起到封闭涂层贯穿孔隙,降低海水渗透的作用;二是涂层中的镍对Zn(OH)2具有稳定作用,能够降低其分解消耗,延长保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涂层 海洋腐蚀 冷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