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AM和ATOM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1
作者 胡银记 梁振起 +1 位作者 李国强 景元萍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共5页
当前目标跟踪算法往往采用目标框或分割掩模初始化模板,然而在有限操作时间或恶劣场景时却难以提供目标框或分割掩模。提出一种点提示的目标跟踪算法,其仅需要提供位于目标分割掩模中的任一图像坐标即可完成模板初始化。首先,采用SAM对... 当前目标跟踪算法往往采用目标框或分割掩模初始化模板,然而在有限操作时间或恶劣场景时却难以提供目标框或分割掩模。提出一种点提示的目标跟踪算法,其仅需要提供位于目标分割掩模中的任一图像坐标即可完成模板初始化。首先,采用SAM对图像目标进行零样本分割,获取分割掩模,求外界矩形框作为ATOM跟踪算法的输入,从而完成模板初始化;然后,采用高斯-牛顿共轭梯度法对模板在线快速学习,获得目标定位器,与离线学习的IoU预测分支共同完成目标跟踪任务;最后,根据点提示输入完成目标跟踪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UAV123数据集上,算法的精度P达到79.7%,AUC达到60.6%,跟踪性能相较于经典算法有一定提升,同时,FPS达到87.4帧/s,满足实时跟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点提示 零样本分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RCS的超视距空战导引方法研究
2
作者 宋绍梅 于怡飞 +2 位作者 李盖 杨啟明 张建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针对远距接敌过程中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过小引起的目标丢失问题,分析了目标RCS与雷达探测概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过载寻优(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导引方法。考虑动态RCS的影响得出最佳攻... 针对远距接敌过程中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过小引起的目标丢失问题,分析了目标RCS与雷达探测概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过载寻优(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导引方法。考虑动态RCS的影响得出最佳攻击态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动态RCS约束的态势评估函数;以态势评估值最大化为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每一时刻最合适的过载,从而导引我方战机进入攻击区构成发射条件。在不同场景下开展了相关仿真,结果表明考虑RCS约束,基于粒子群过载寻优的方法在导引战机达成最佳攻击态势的过程中,能减小目标RCS的起伏程度,有效地降低了远距离接敌导引过程中目标丢失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导引 粒子群算法 RCS 态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长波红外探测设备的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初学莲 姜冶 +3 位作者 蔡猛 郁品一 张元生 周德召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5,共4页
理论分析了激光对长波红外探测设备的干扰原理,搭建了干扰试验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9.4μm激光的功率、重复频率、束散角等参数对探测设备的饱和串音影响,利用激光在探测器上所呈光斑大小以及光斑与背景对比度衡量红外探测设备产生饱和... 理论分析了激光对长波红外探测设备的干扰原理,搭建了干扰试验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9.4μm激光的功率、重复频率、束散角等参数对探测设备的饱和串音影响,利用激光在探测器上所呈光斑大小以及光斑与背景对比度衡量红外探测设备产生饱和串音的程度,经过分析确定了激光对红外探测设备的干扰效应取决于到达红外探测器上的激光功率密度。试验得到了在重复频率为20 k Hz时,长波红外探测设备的干扰阈值为39.89 m W/cm2,取得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试验结论,为红外探测设备的防护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干扰效应 长波红外探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设备中结构隐身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彬 王辉 +1 位作者 李艳晓 刘先胜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10,共5页
在满足机载设备气动特性和刚/强度要求以外,尽量减少对雷达波的电磁散射,降低组件信号特征,使其达到隐身指标要求,是机载设备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本文以麦克斯韦理论为基础,围绕机载设备结构组件的隐身设计,从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测... 在满足机载设备气动特性和刚/强度要求以外,尽量减少对雷达波的电磁散射,降低组件信号特征,使其达到隐身指标要求,是机载设备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本文以麦克斯韦理论为基础,围绕机载设备结构组件的隐身设计,从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测试验证3个方面,开展隐身设计技术研究,掌握了实用性较强的结构隐身设计方法,为后续机载设备结构组件的隐身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设备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测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地面目标智能抗遮挡跟踪算法研究
5
作者 张鹏 张凯 杨尧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4,共9页
针对背景遮挡导致红外地面目标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轨迹预测网络的红外地面目标抗遮挡跟踪器。提出了遮挡判断准则,准确判断红外地面目标的遮挡情况;改进BiTrap轨迹预测网络,一方面通过孪生网络结构引入速度信息,采用单... 针对背景遮挡导致红外地面目标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轨迹预测网络的红外地面目标抗遮挡跟踪器。提出了遮挡判断准则,准确判断红外地面目标的遮挡情况;改进BiTrap轨迹预测网络,一方面通过孪生网络结构引入速度信息,采用单向预测的方法,提出了SiamTrap轨迹预测网络,提高了轨迹预测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改进训练方法和应用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面目标的轨迹。对于短期遮挡,利用SiamTrap网络基于时间上下文信息预测目标遮挡位置。对于长期遮挡,提出了搜索扩展策略来处理真实目标信息缺乏导致的预测误差积累。提出了“二次判定”准则,实现了目标的精确捕获和正常跟踪。在含有遮挡的红外目标跟踪序列上对算法进行了对比测试。与基准跟踪器相比,文中所提算法在OPE评价指标下,成功率和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2%和5.9%。这表明文中算法在应对红外地面目标被遮挡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目标跟踪 轨迹预测 抗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IRST自适应协同定位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磊 刘莎 +1 位作者 王合龙 程小亮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解决传统单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系统观测度不足,无法提供目标全维态势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几何精度因子(GDOP)的多IRST自适应协同定位技术。其核心思想为对多IRST进行双机组合配对,依据配对组合的GDOP值构造面向定位精度的信息类函... 为解决传统单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系统观测度不足,无法提供目标全维态势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几何精度因子(GDOP)的多IRST自适应协同定位技术。其核心思想为对多IRST进行双机组合配对,依据配对组合的GDOP值构造面向定位精度的信息类函数,进而确定联邦滤波信息分配系数,最后基于自适应联邦滤波算法解决双IRST配对组合局部估计的全局信息融合问题,得到目标的精确位置信息。通过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强,同时,可保证全局定位结果的精确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定位 几何精度因子 当前统计模型 联邦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E的机载嵌入式数据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萌 陈水忠 +1 位作者 徐恺 张宗正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机载嵌入式系统实时性要求高、硬件资源受限、数据与任务安全防护薄弱的特点,对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的机载嵌入式数据安全技术展开研究。安全加固防护的对象为机载嵌入式系统中数据全生命周期的3个阶段,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 针对机载嵌入式系统实时性要求高、硬件资源受限、数据与任务安全防护薄弱的特点,对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的机载嵌入式数据安全技术展开研究。安全加固防护的对象为机载嵌入式系统中数据全生命周期的3个阶段,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使用的全过程。基于TEE环境特有的数据隔离特性,所提算法将数据存储中的加密算法、数据传输中的签名验签程序、数据使用过程中的敏感数据和敏感应用等与通用执行环境隔离起来,保证了不同任务之间能安全可靠地处理关键数据,并对其中用到的加密算法进行精简,在硬件资源受限的前提下保证了较好的实时性。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安全性高,可靠性强,较以往方法效率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E 嵌入式系统 数据安全 机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加权核范数最小化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史凯特 孙浩东 +4 位作者 董秀芬 马鹏阁 漆召兵 张亚平 秦晓科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针对彩色图像的高斯噪声,在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NNM)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对于彩色图像去噪的多信道(MC)优化模式。首先,选择多种类型噪声计算量,利用信道的冗余特性将RGB补丁连接起来,再引入权重矩阵以协调3种信道的图像保真性。把所提的MC... 针对彩色图像的高斯噪声,在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NNM)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对于彩色图像去噪的多信道(MC)优化模式。首先,选择多种类型噪声计算量,利用信道的冗余特性将RGB补丁连接起来,再引入权重矩阵以协调3种信道的图像保真性。把所提的MC-WNNM模型转换成线性等式约束现象,并采用交替位置乘子法(ADMM)解决。每个变量更新步骤都具有其封闭解,并能保证收敛性。基于真实用于无人机目标识别的彩色图像添加噪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说明,该算法相较现有的BM3D方法及WNNM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高斯噪声 加权核范数最小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目标威胁的机载主动拦截决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一宁 孙毓凯 +2 位作者 魏靖彪 邹杰 耿文学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随着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导弹突破“软杀伤”防御的概率越来越高,亟需研制主动拦截系统对突破“软杀伤”的威胁进行拦截并摧毁,提升载机生存能力。结合威胁来袭方位不确定、飞行速度快、拦截窗口短的现状,对多目标拦截决策涉及的... 随着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导弹突破“软杀伤”防御的概率越来越高,亟需研制主动拦截系统对突破“软杀伤”的威胁进行拦截并摧毁,提升载机生存能力。结合威胁来袭方位不确定、飞行速度快、拦截窗口短的现状,对多目标拦截决策涉及的关键算法开展研究,包括射击列表生成、拦截火力分配、拦截窗口实时解算、自动投放指令生成等拦截决策算法,并通过多目标拦截闭环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主动拦截决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拦截 拦截窗口 弹道处理 拦截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面同时多目标攻击自主重规划技术研究
10
作者 殷春霞 梅利彬 楚涛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17,共6页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作战环境问题,对空面同时多目标攻击自主重规划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空中攻击自主重规划的必要性,阐述以F-35为代表的国外研究现状,重点对空面同时多目标攻击重规划系统设计开展研究,包括功能组成、工作逻辑以及对设...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作战环境问题,对空面同时多目标攻击自主重规划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空中攻击自主重规划的必要性,阐述以F-35为代表的国外研究现状,重点对空面同时多目标攻击重规划系统设计开展研究,包括功能组成、工作逻辑以及对设计中难点问题——同时多目标高效毁伤的投射管道重规划、攻击航路重规划、打击次序重规划、杀伤力预估进行思路梳理。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工程实现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多目标攻击 攻击重规划 投射管道 攻击航路 杀伤力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导防空火箭弹的多弹串扰仿真研究
11
作者 张朝阳 史光普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在阵地防空作战中,为确保对来袭目标的有效毁伤,采用多枚制导防空火箭弹依次发射的方式进行主动拦截。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前弹对后弹遮挡的“串扰”现象,干扰了红外导引头的稳定跟踪,导致火箭弹丢失目标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制... 在阵地防空作战中,为确保对来袭目标的有效毁伤,采用多枚制导防空火箭弹依次发射的方式进行主动拦截。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前弹对后弹遮挡的“串扰”现象,干扰了红外导引头的稳定跟踪,导致火箭弹丢失目标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制导火箭弹的多弹串扰仿真算法研究,能够根据火箭弹发射条件、目标飞行参数等信息精确模拟多枚火箭弹之间的“串扰”情况,为不断完善火箭弹的发射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 防空 火箭弹 红外导引头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主动拦截防护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魏靖彪 孙毓凯 +2 位作者 张洪波 梅军峰 王星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直升机低空作战时易受各类地空/空空武器的攻击,针对近距发射的RPG和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的导弹,在传统的红外诱饵弹、激光定向干扰等“软杀伤”手段之外,亟需具备“硬杀伤”能力的主动拦截防护系统。为了研究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实现的... 直升机低空作战时易受各类地空/空空武器的攻击,针对近距发射的RPG和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的导弹,在传统的红外诱饵弹、激光定向干扰等“软杀伤”手段之外,亟需具备“硬杀伤”能力的主动拦截防护系统。为了研究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对国外直升机主动拦截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直升机主动拦截防护系统研制过程中所需解决的来袭威胁实时探测告警技术、高精度拦截火力控制技术、精准控制、快速响应的拦截弹药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拦截 威胁告警 拦截火控 微型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关键性任务的机载软件服务QoS体系设计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雯琪 高向征 +1 位作者 陈洋 刘怡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随着机载软件系统向灵活开放的服务化架构转变,如何保障服务质量成为服务治理的重点。创新性地将服务质量(QoS)应用至机载软件服务,以保证服务集群的持续可靠运行。综合考虑实际条件下表征机载软件服务质量的数值,并结合关键性任务OODA... 随着机载软件系统向灵活开放的服务化架构转变,如何保障服务质量成为服务治理的重点。创新性地将服务质量(QoS)应用至机载软件服务,以保证服务集群的持续可靠运行。综合考虑实际条件下表征机载软件服务质量的数值,并结合关键性任务OODA作战要素,设计机载软件服务QoS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每项指标提出相应的QoS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机载软件服务QoS体系模型,实现对机载软件服务体系能力多层次、多方面质量保障。通过构建不同服务故障场景验证了所提出的机载软件QoS体系模型可较为客观地衡量机载软件服务实时运行状况,并通过策略实施保障机载软件服务平稳可靠运行,从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任务高效完成,实现机载软件服务化架构的高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软件服务 QOS 指标量化评估 关键性任务 OO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自主性概念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劲松 邹庆元 陈哨东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1,共4页
讨论了与无人机自主性有关的三组概念。介绍了一种无人机自主性的定义和作为其工程概念的自主能力等级。最后分析了无人机自主性,提出了无人机自主性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性 遥控 自主能力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红外多光谱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兰卫华 万敏 +1 位作者 王凯 杨小儒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成像和光谱测量技术,同时探测目标的光谱和几何特征,在目标识别和抑制背景杂波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研制了一套工作于中波红外波段的四通道多光谱成像系统。利用窄带滤光片和面阵探测器技术,构建了基于时序扫描的凝视... 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成像和光谱测量技术,同时探测目标的光谱和几何特征,在目标识别和抑制背景杂波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研制了一套工作于中波红外波段的四通道多光谱成像系统。利用窄带滤光片和面阵探测器技术,构建了基于时序扫描的凝视成像型红外多光谱成像系统。根据红外探测器性能参数,对各个光谱通道的温度灵敏度进行了估算。在系统设计时通过合理地滤光片布局,尽量延长各个光谱通道的信号积分时间,以提高各个光谱通道温度灵敏度。利用研制的中波多光谱成像系统,对室外进行了成像,并对各个通道的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中波红外 滤光片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成像型亮度计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拥军 赵宝奇 王鹏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9-52,共4页
利用CCD成像的特点,通过分析CCD成像过程中亮度与数字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CCD成像型亮度计的设计方法。使用积分球作为标准亮度光源,对CCD拍摄得到的数字图像中像素灰度值与实际亮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定,得到图像像素灰度与测量点... 利用CCD成像的特点,通过分析CCD成像过程中亮度与数字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CCD成像型亮度计的设计方法。使用积分球作为标准亮度光源,对CCD拍摄得到的数字图像中像素灰度值与实际亮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定,得到图像像素灰度与测量点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亮度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曝光时间下亮度分布的测量,拓展CCD成像型亮度计的测量范围。同时为了保证不同曝光时间下亮度的测量精度,将不同曝光时间下的图像灰度结果与积分球产生的标准亮度进行对比,实现成像型亮度计的非线性校正。利用光度特征匹配方法,保证光度计的相对光谱灵敏度与标准光度观察者的光谱光效率接近,减小测量误差。根据CCD成像型亮度计的标定和测量原理,使用Visual C++编制相应的软件,并进行了标定和测量试验来验证CCD成像型亮度计的测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成像型亮度计 CCD成像 非线性校正 光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塞格林红外光学系统装调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凤利 李辛 +1 位作者 董续勇 谈蕊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14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卡塞格林红外光学系统的装调方法。利用中心偏测量仪完成主次镜的装调,利用定心车的工艺完成红外目镜组的定心车削,然后在中心偏测量仪上完成主次镜和目镜组的组合装调。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线列探测器,因此采用一个外置摆镜,... 介绍了一种卡塞格林红外光学系统的装调方法。利用中心偏测量仪完成主次镜的装调,利用定心车的工艺完成红外目镜组的定心车削,然后在中心偏测量仪上完成主次镜和目镜组的组合装调。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线列探测器,因此采用一个外置摆镜,使摆镜以固定频率摆动,使目标源在探测器上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探测器的装调。采用本方法,完成了一台该光学系统的装调,并测量了光学系统的等效噪声温差和最小可分辨温差,均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装调 卡塞格林 线列探测器 中心偏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激光对红外探测系统的干扰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初学莲 仇振安 +3 位作者 张元生 羊毅 吴奇峰 沈兆国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0-442,449,共4页
通过在实验室利用中红外激光干扰红外探测系统获得的数据表明,当入射到探测器上的激光功率密度达到8.15 W/cm2时,可以实现对红外探测器的串扰,当功率密度达到1.63×102 W/cm2时,实现全屏饱和。在饱和串扰过程中,跟踪目标丢失,实现... 通过在实验室利用中红外激光干扰红外探测系统获得的数据表明,当入射到探测器上的激光功率密度达到8.15 W/cm2时,可以实现对红外探测器的串扰,当功率密度达到1.63×102 W/cm2时,实现全屏饱和。在饱和串扰过程中,跟踪目标丢失,实现了对红外探测系统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扰 中红外激光 红外探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战斗机火控系统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劲松 陈哨东 +1 位作者 李锋 孙隆和 《电光与控制》 2003年第1期36-38,41,共4页
在讨论了自主式和遥控式 UCAV的优缺点后 ,认为发展 UCAV自主式和遥控式都是必须的 ,先以发展遥控式为主 ,自主式是必不可少的备份 ,以后再逐渐加重自主的分量。基于这种观点 ,必须研究 UCAV的火控系统 ,然后本文讨论了
关键词 UCAV 火控系统 自主式 遥控式 无人驾驶战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被动定位系统的最优传感器配置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巍 王国宏 +1 位作者 李世忠 柳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6,共6页
研究了双机被动定位系统的最优传感器配置问题。在目标到我机的距离给定及最小圆概率误差准则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表明,最优传感器配置与双机距离以及双机和目标形成的交汇角有关系,最优双机配置应满足双机距离D为我机与目... 研究了双机被动定位系统的最优传感器配置问题。在目标到我机的距离给定及最小圆概率误差准则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表明,最优传感器配置与双机距离以及双机和目标形成的交汇角有关系,最优双机配置应满足双机距离D为我机与目标距离D1的1~1.2倍之间,构成交汇角β在90°-θ1/2<β<90°之间。得出的结论在双机被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目标定位精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管理 圆概率误差 最优交会角 传感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