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洛阳如何借数商兴农谋发展
1
作者 夏娟娟 《村委主任》 2025年第6期169-171,共3页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数商兴农”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河南省洛阳市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在数字化意识、数据共享、资金投入、标准化建设等方面...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数商兴农”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河南省洛阳市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在数字化意识、数据共享、资金投入、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需从体系重构、生态培育、模式创新、机制完善四维路径推进“数商兴农”与供应链数字化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洛阳市打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辛冲冲 董浩然 李玉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5,共16页
数字技术创新正成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推动力。借助2011-2020年民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实证判断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效应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 数字技术创新正成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推动力。借助2011-2020年民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实证判断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效应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经平行趋势、动态效应、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等系列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传导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强化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国土空间配置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八大民族地区中,数字经济发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青海省明显发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作用。城镇化水平高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更佳。数字经济发展分别通过提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来改善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4)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上发挥协同提升效应,其中会通过生产效率提升路径进一步强化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质量 协同提升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下洛阳三彩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邢佳乐 刘衡 《河南农业》 2021年第5期4-5,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与黄河生态战略都被确立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自2014年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后,发展势头迅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与黄河生态战略都被确立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自2014年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后,发展势头迅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关键时期,本文旨在以“特色小镇”与“生态环境建设”为落脚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理念,结合文旅融合等相关政策,探寻黄河流域特色小镇“更实用、更高效、更便捷”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黄河生态流域 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网络嵌入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4
作者 董岩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随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加速,非银行科技公司的崛起导致嵌入式金融出现。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达到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意味着,体制、行政边界对资本的限制性不断弱化,更为便捷的平台机制加速资金流动、促进金融企业融合发展... 随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加速,非银行科技公司的崛起导致嵌入式金融出现。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达到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意味着,体制、行政边界对资本的限制性不断弱化,更为便捷的平台机制加速资金流动、促进金融企业融合发展,金融网络扩展已经成为金融运行的主要形式,城市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金融网络中的节点而存在,城市功能的发挥日益受到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基于耦合共生模型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异质性特征,分析金融网络嵌入对区域经济韧性强化的路径,发现产业结构、产业领域和城市在区域金融网络中的中心度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未来应以金融服务覆盖面、导向性和便捷度的提升,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产业门类规划;以金融网络建设和城市中心度协调,降低省会城市或网络热点城市的虹吸效应;以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深度的提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城市间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网络嵌入 区域经济韧性 城市嵌入度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俊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7-30,共4页
协同创新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常态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包括学习机制、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联合攻关机制,针对学习机制中心不明确、动力机制导向不清晰、组织机制... 协同创新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常态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包括学习机制、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联合攻关机制,针对学习机制中心不明确、动力机制导向不清晰、组织机制协调性不足、联合攻关缺乏组织等问题,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学习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动力机制,以政府为中心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及以政府为引领的联合攻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政产学研 协同创新 需求导向 产业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被引量:3
6
作者 闫玮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6-217,共2页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河南区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当从强化战略内涵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的"三步走"策略上进行。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发展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旅游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玮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县域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和重要,因而县域旅游绩效管理也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本文针对县城旅游绩效指标体系不统一的问题,借鉴PDCA管理思路,构建了县城旅游绩效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绩效计划、执行管理、检查... 县域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和重要,因而县域旅游绩效管理也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本文针对县城旅游绩效指标体系不统一的问题,借鉴PDCA管理思路,构建了县城旅游绩效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绩效计划、执行管理、检查考核、改进提升四个环节构成的县域旅游绩效管理PDCA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旅游绩效 指标体系 P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8
作者 董浩然 辛冲冲 刘丰睿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通过完善财政制度缓解财政纵向失衡、优化转移支付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措施。利用2014—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增强既会直接抑制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也能够通过“... 通过完善财政制度缓解财政纵向失衡、优化转移支付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措施。利用2014—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增强既会直接抑制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也能够通过“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传导机制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从消费扩容来看,财政纵向失衡通过增加转移支付产生的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因而其对居民消费扩容的总效应为负;从消费升级来看,财政纵向失衡通过增加转移支付产生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因而其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总效应为正;财政纵向失衡和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会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压力等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化的异质性表现;此外,还存在“财政纵向失衡↑→民生性财政支出偏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传导机制。因此,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政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推动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转移支付 居民消费 消费扩容 消费升级 民生性财政支出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地方救荒中的问责制度及其成效评析
9
作者 金勇强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为了确保地方官员有效地履行救荒职责,宋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救荒问责制度,并以敕令的形式,制订了较为细致的各类问责法规。但与两宋频发的自然灾害相比,因灾问责的官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被问责官员量刑较... 为了确保地方官员有效地履行救荒职责,宋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救荒问责制度,并以敕令的形式,制订了较为细致的各类问责法规。但与两宋频发的自然灾害相比,因灾问责的官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被问责官员量刑较轻,总体惩处力度不大。从问责成效上来看,首先,宋朝对于地方官员救荒渎职的问责并不严厉,这与宋朝整体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关。其次,宋朝对于地方官员在救济灾荒中因济民而违制,甚至不督赋税的举动,处分亦轻。后者体现的不仅是一种“仁政”之治,更凸显了传统荒政变通与灵活的一面,但同时也映射出救荒问责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不成熟和不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救荒 问责制度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赋能与多元联动:河南省小型水利设施协同治理创新研究
10
作者 王莉 李依恒 +3 位作者 赵富强 王文凤 谢珂欣 李贝雨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89-92,共4页
【目的】系统解析黄淮海平原农区小型水利设施“制度-技术-主体”的联动机制,破解豫产粮大县水利设施可持续运维难题。【方法】立足河南实际,通过耦合政策文本计量与豫东、豫南多县田野调查数据,构建“产权明晰-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 【目的】系统解析黄淮海平原农区小型水利设施“制度-技术-主体”的联动机制,破解豫产粮大县水利设施可持续运维难题。【方法】立足河南实际,通过耦合政策文本计量与豫东、豫南多县田野调查数据,构建“产权明晰-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三维分析框架,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对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效能的提升路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机制及“政府-市场-农户”协同治理模式的创新空间。【结果】豫北新乡县“数字灌区+用水者协会”试点案例显示,通过物联网监测井群运行状态、区块链确权工程产权,可使维修响应效率提升60%以上,灌溉成本降低约35%。【结论】将政策响应与技术革新相结合,能有效破解权责不清、服务脱节等治理难题,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提供实证支撑,助力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治理困境 优化路径 政策响应 权责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测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浩然 金荣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39-143,共5页
文章根据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带来体制革新,短期内会降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这一阻滞效应在长期... 文章根据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带来体制革新,短期内会降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这一阻滞效应在长期不可持续并将逆转为促进效应;各地区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财政分权均有利于邻近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受财政分权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 资源配置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玉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数字新基建的子维度来看,信息基建和创新基...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数字新基建的子维度来看,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融合基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东部、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深入推行“链长制”政策、实施差异化基建部署方案,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高质量增长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视野下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3,共3页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是当前经济建设的主要趋向,受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为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资源的支持力度,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建设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同时...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是当前经济建设的主要趋向,受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为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资源的支持力度,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建设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同时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农村经济 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信阳毛尖如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14
作者 易金灵 刘苗(指导)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5期19-2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信阳毛尖市场以及品牌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分析,如何利用信阳毛尖农产品品牌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信阳毛尖 传统企业 区域脱贫攻坚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农企联合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15
作者 李军妹 黄嘉 《河南农业》 2020年第23期4-6,共3页
现代生产建设时代,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的基础和支柱。开展政农企联合机制,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三农"的新要求,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普遍存在体制机制缺乏,生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使得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导... 现代生产建设时代,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的基础和支柱。开展政农企联合机制,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三农"的新要求,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普遍存在体制机制缺乏,生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使得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导致生产经验欠缺。政府、企业、农户在联合过程中若想实现合作共赢,需要改革传统农业模式,从探索政府扶持机制、企业高专业高效率机制、农业主体地位入手,完善联合合作模型,建立"三主体"机制,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满足社会对现代化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农企联合机制 联合体 合作共赢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和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茵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4,共4页
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能否走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定政策依据。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分析... 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能否走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定政策依据。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通过变异模型分析发现,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度内部差异逐年趋于稳定。第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与全国耦合协调度均值相吻合,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低。第三,互动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互为格兰因果关系,且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内受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强,但是长期来看逐渐变弱;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动作用逐渐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天山 石福才 武可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7,共10页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能促进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能促进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融资约束是数字化发展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在小规模企业、非垄断行业和内陆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对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作用更强;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能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因此,建议加大数字化发展力度,多措并举完善相关配套;充分考虑数字化发展特征,差异化制定实施战略;增强数字化发展关键要素改革,多维发力提高要素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劳动力错配 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传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个体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配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希男 杨锴 周岩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0,37,共7页
针对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配置的特点——多主体、跨区域和个性化,以竞优理论为基础,从创新团队成员个体优势的视角,构建多层指标结构下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配置模型。首先根据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的特点明确配置原则,然后采... 针对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配置的特点——多主体、跨区域和个性化,以竞优理论为基础,从创新团队成员个体优势的视角,构建多层指标结构下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配置模型。首先根据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的特点明确配置原则,然后采用理想点效用函数判别候选成员个体的优势,接着运用聚类分析提炼出不同群体,从中筛选具有不同优势的成员代表组建成创新团队。最后利用已有经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智引联 创新团队 团队组建 成员配置 成员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演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玉辉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191,共3页
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揭示集聚区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探讨依靠创新来延长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创新是抑制集聚区衰退、延长其生命的最... 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揭示集聚区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探讨依靠创新来延长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创新是抑制集聚区衰退、延长其生命的最好策略,而创新最终持续性的动力则是市场,要创造有利于公平有序竞争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等市场环境,形成有效激励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区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湟”与“陇右”“河陇”“西羌”关系之考辩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勇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陇"等地域名词互通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唐人对"河湟"在唐蕃交战中军事战略价值的一种认知;另一方面,"河湟"也常常被用来代指西羌种属(包括羌人、吐蕃、西夏等民族)活动区域,这主要建立在汉晋以来对羌戎、吐蕃主要活动区域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河湟"所属地域的民族内涵。文章最后还对中华书局在标点《两唐书》和《宋史》中的"河湟"一词时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陇右” “河陇” “西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