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介电常数Ca-B-Si-O玻璃/Ca_(x)Mg_(1−x)TiO_(3)系LTCC材料的低温烧结与介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明 许晓颖 +4 位作者 赵拓 周航 马乐嘉 杨家瑞 杨坤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45,共7页
针对Ca-B-Si-O玻璃与Ca_(x)Mg_(1−x)TiO_(3)化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低温烧结制备了中介电常数Ca-B-Si-O玻璃/Ca_(x)Mg_(1−x)TiO_(3)系LTCC材料,重点研究了Ca-B-Si-O玻璃/Ca_(x)Mg_(1−x)TiO_(3)材料的低温烧结与介电性能... 针对Ca-B-Si-O玻璃与Ca_(x)Mg_(1−x)TiO_(3)化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低温烧结制备了中介电常数Ca-B-Si-O玻璃/Ca_(x)Mg_(1−x)TiO_(3)系LTCC材料,重点研究了Ca-B-Si-O玻璃/Ca_(x)Mg_(1−x)TiO_(3)材料的低温烧结与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a_(x)Mg_(1−x)TiO_(3)组成与含量对Ca-B-Si-O玻璃/陶瓷材料的烧结性能、热性能、介电性能有较大影响,适量添加Ca_(x)Mg_(1−x)TiO_(3)可以抑制玻璃析出方石英晶体,而且有利于改善玻璃/陶瓷材料的烧结致密性与介电性能,通过调整x值(摩尔分数x=0.5~1.0)可获得介电性能优良的玻璃/Ca_(x)Mg_(1−x)TiO_(3)材料。Ca-B-Si-O玻璃/CaTiO_(3)材料于875℃烧结试样的综合性能最好,复合材料显微结构致密,ρ为3.17 g·cm^(−3),7 GHz下ε_(r)达到25.18,tanδ为0.0009,满足LTCC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Si-O玻璃 Ca_(x)Mg_(1−x)TiO_(3) 低温烧结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骨料对轻质MgO-MgAl_(2)O_(4)-C耐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黄科 殷超凡 +6 位作者 王黎 于仁红 董宾宾 臧云飞 梁艳晨 李满仓 秦峰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了有效降低内衬材料的热量损失,保持钢液温度稳定,以高纯电熔镁砂、自制镁铝尖晶石中空骨料、α-Al_(2)O_(3)微粉、镁铝尖晶石粉、Si粉、Al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1 200℃和1 400℃埋碳热处理制备了MgO-M... 为了有效降低内衬材料的热量损失,保持钢液温度稳定,以高纯电熔镁砂、自制镁铝尖晶石中空骨料、α-Al_(2)O_(3)微粉、镁铝尖晶石粉、Si粉、Al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1 200℃和1 400℃埋碳热处理制备了MgO-MgAl_(2)O_(4)-C耐火材料。探究了自制镁铝尖晶石中空骨料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对轻质MgO-MgAl_(2)O_(4)-C耐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200℃热处理后试样中有SiC和AlN产生,升温至1 400℃时生成了片状MgAlON。随着镁铝尖晶石中空骨料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上升,体积密度下降。当热处理温度为1 400℃时,加入6%(w)镁铝尖晶石中空骨料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8 MPa和121 MPa,抗折强度保持率高达80%。中空骨料的引入改变了应力分布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耗散机制,实现了对材料的增强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MgAl_(2)O_(4)-C耐火材料 中空骨料 MgAl_(2)O_(4)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脱硫石膏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炎飞 刘博 +4 位作者 郅真真 沈莎莎 吴帆 李赫 徐康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为减少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优化电磁环境,同时解决我国工业副产石膏应用领域窄、利用率且附加值低的难题。本文以脱硫石膏为原材料,采用石墨烯对其进行吸波功能化改性,制备出石墨烯改性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并从吸波性能、力学性... 为减少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优化电磁环境,同时解决我国工业副产石膏应用领域窄、利用率且附加值低的难题。本文以脱硫石膏为原材料,采用石墨烯对其进行吸波功能化改性,制备出石墨烯改性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并从吸波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石墨烯以及羟基铁粉吸波剂对石墨烯改性脱硫石膏基吸波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石膏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石墨烯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石墨烯掺量为1.0 wt.%,羟基铁粉掺量为15 wt.%时,改性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在10~18 GHz的最低RL值为-37.2 dB;石墨烯改性石膏基吸波材料随其厚度的增加,吸波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厚度为20 mm时在频率2~6 GHz范围内RL值为-16.5 dB。然而,随着石墨烯与铁氧体的掺入,改性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体系密度逐渐增大;当石墨烯掺量为0.5 wt%,羟基铁粉掺量为15 wt.%时,改性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较空白样增加14%,体积密度为1190 kg·m^(-3)。本文研究内容可为功能型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脱硫石膏 吸波性能 抗压强度 体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封装用玻璃/Al_2O_3系LTCC基板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 周洪庆 +2 位作者 刘敏 谢文涛 朱海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共6页
以硼硅玻璃和Al2O3陶瓷粉料为原料,通过改变玻璃和Al2O3质量比(60∶40~40∶60),采用低温烧结法制备低温共烧多层陶瓷基板(LTCC)材料。采用热膨胀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导热仪、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阻抗分析仪表征样... 以硼硅玻璃和Al2O3陶瓷粉料为原料,通过改变玻璃和Al2O3质量比(60∶40~40∶60),采用低温烧结法制备低温共烧多层陶瓷基板(LTCC)材料。采用热膨胀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导热仪、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阻抗分析仪表征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在烧成温度超过650℃以后,开始出现快速的收缩。随着Al2O3含量增加,样品的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烧结收缩率减小。随着样品密度下降,样品的热导率(λ)、抗弯强度(σ)和介电常数(εr)降低,介电损耗(tanδ)恶化。当Al2O3质量分数为45%时,复相材料于875℃烧结致密,显示出较好的性能,λ=2.89 W/(m.K),σ=203.1 MPa,εr=7.66,tanδ=9.1×10-4(于10 MHz下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玻璃 热导率 介电性能 LT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福全 范吉昌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基于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高流动性、窄分子量分布的特点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g-MAH)。研究了温度对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降解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CRPP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MAH添加量对CRPP-g... 基于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高流动性、窄分子量分布的特点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g-MAH)。研究了温度对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降解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CRPP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MAH添加量对CRPP-g-MAH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DCP添加量对加工条件下PP的平衡扭矩影响较大,对平衡时间影响较小;当DCP添加量达到0.2%时,CRPP力学性能向下出现拐点;在MAH接枝CRPP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反应的竞争,当MAH添加量为4%时,获得了高接枝率(2.79%)的CRPP-g-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流变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率 平衡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铅掺杂SiO/C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刘少兵 程绍娟 +5 位作者 王浩 王芳 孙一凡 陈聚煊 邵宇 王懿萱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7-1472,共6页
采用一氧化硅(SiO)和石墨复合,通过掺杂压电材料钛酸铅(PbTiO_(3))到复合材料中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压电材料的用量对复合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电极的... 采用一氧化硅(SiO)和石墨复合,通过掺杂压电材料钛酸铅(PbTiO_(3))到复合材料中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压电材料的用量对复合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电极中掺杂PbTiO_(3)并不会改变电极的储锂机理,但会利用其压电效应加速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储锂性能。掺杂PbTiO_(3)的SiO/C复合电极较未掺杂PbTiO_(3)的电极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更高的初始库仑效率,而且在1C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53.3%,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硅 石墨 压电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微合金化对中碳耐磨钢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豪 柳翊 +2 位作者 安俊超 郝俊辉 张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组织明显细化;热处理后组织晶粒细化均匀,偏析现象基本消除;不含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犁沟磨损为主;含0.01wt%~0.02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粘着磨损为主;含0.04wt%~0.05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既有犁沟磨损,又存在粘着磨损,其摩擦磨损后磨损量和深度尺寸变化均最少,其耐磨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热处理工艺 组织形貌 摩擦磨损形貌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M成型PLA件有限元模拟及成型工艺分析
8
作者 郭玉波 崔琦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2,158,共8页
以熔融沉积成型(FDM)聚乳酸(PLA)制件为研究对象,建立PLA制件有限元模型,并结合“生死单元技术”进行温度场模拟,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打印工艺参数对FDM成型制件成型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打印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NSYS有限元模... 以熔融沉积成型(FDM)聚乳酸(PLA)制件为研究对象,建立PLA制件有限元模型,并结合“生死单元技术”进行温度场模拟,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打印工艺参数对FDM成型制件成型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打印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得到了PLA件在FDM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特征,为正交试验的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按照4水平4要素(L16)正交试验,研究了分层厚度、打印速度、喷嘴温度、热床温度对制件成型质量的影响。采用综合平衡法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为分层厚度为0.25 mm、打印速度为45 mm/s、喷嘴温度为190℃、热床温度为70℃。最后,通过误差分析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M成型 ANSYS有限元模拟 正交试验 聚乳酸(PLA)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对脱硫石膏水化硬化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9
作者 管学茂 王雪晴 郅真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2,共6页
目的为改善脱硫石膏硬化体性能,资源化利用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等途径产生的大量脱硫石膏,减少工业副产石膏堆存,本文合成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PCE),并研究其对β-半水脱硫石膏(β-hemihydrate desulfu... 目的为改善脱硫石膏硬化体性能,资源化利用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等途径产生的大量脱硫石膏,减少工业副产石膏堆存,本文合成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PCE),并研究其对β-半水脱硫石膏(β-hemihydrate desulfurization gypsum,β-HDG)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掺量PCE对β-HDG水化过程中的流动性、吸附行为、浆体Zeta电位和石膏硬化体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PCE作用下石膏硬化体的晶体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随PCE掺量的增加,石膏浆体流动度和减水率均先增加后稳定,当PCE掺量为0.4%时,石膏浆体流动度达到248 mm,减水率为26%,石膏浆体标稠需水量降低至37%。随着PCE掺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PCE在石膏表面的吸附量变化先增加后稳定,PCE掺量为0.4%时达到饱和,此时吸附量为3.6mg/g。石膏浆体的Zeta电位随着PCE掺量增加而不断降低。石膏硬化体的力学强度随着PCE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当PCE掺量为0.4%时,石膏硬化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达到24.7MPa和5.81MPa,比空白样分别提高32.6%和21.5%。结论PCE的加入能够改善石膏浆体的流动度,降低石膏浆体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并提高脱硫石膏硬化体强度。PCE的加入并没有改变石膏硬化体的晶体相组成,但使晶体之间网状搭接更紧密,需水量降低和内部孔隙降低是石膏硬化体宏观强度增加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水脱硫石膏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硬化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丁世敬 赵跃智 葛德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3,37,共5页
依据电磁屏蔽原理,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厚度是决定其屏蔽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铁磁材料和金属良导体材料、镀金属表面敷层型薄膜屏蔽材料、以各导电纤维为填充材料的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以及银系、镍系和碳系导电涂料类屏蔽材料等是目... 依据电磁屏蔽原理,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厚度是决定其屏蔽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铁磁材料和金属良导体材料、镀金属表面敷层型薄膜屏蔽材料、以各导电纤维为填充材料的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以及银系、镍系和碳系导电涂料类屏蔽材料等是目前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综述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性能、应用、存在的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屏蔽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材料 现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SK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单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亚娟 张华 +1 位作者 廖功雄 蹇锡高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106,共3页
采用耐热等级较高的二氮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该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冲击韧性及断裂韧性(KIC)。结果表明:PPESK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及韧性,基体冲击强度最... 采用耐热等级较高的二氮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该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冲击韧性及断裂韧性(KIC)。结果表明:PPESK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及韧性,基体冲击强度最大提高了16%,KIC值最大提高了108%。并采用连续S-玻璃纤维和T-700碳纤维增强该体系制备了单向复合材料,对其性能研究表明:弯曲强度及模量稍有降低,但层间剪切强度最大分别提高了15%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SK 环氧树脂 增韧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弹性体/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少兵 程绍娟 +1 位作者 张颖 贾林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0,50,共4页
采用预聚体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通过Al(OH)_3对纳米SiO_2表面改性以及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来提高纳米SiO_2在PUE基体中的分散性,并考查了表面处理前后的纳米SiO_2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预聚体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通过Al(OH)_3对纳米SiO_2表面改性以及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来提高纳米SiO_2在PUE基体中的分散性,并考查了表面处理前后的纳米SiO_2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能均匀分散于PUE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纳米SiO_2的用量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并且当纳米SiO_2的质量分数为2%和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源和pH值对溶胶-凝胶法制备α-Al_(2)O_(3)粉体的影响
13
作者 高丽娜 韩兵强 +3 位作者 肖志兵 张锦化 魏佳炜 鄢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以硫酸铝、硝酸铝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α-Al_(2)O_(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铝盐质量比和溶液的p... 本文以硫酸铝、硝酸铝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α-Al_(2)O_(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铝盐质量比和溶液的pH值对氧化铝粉体物相组成、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硝酸铝和硫酸铝的质量比可以改变α-Al_(2)O_(3)粉体的分散性和形貌。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加入使得氢氧化铝前驱体转变为勃姆石相,且制得的α-Al_(2)O_(3)粉体形貌规则。随着pH值的升高,前驱体物相由无定形氢氧化铝经勃姆石相转变为拜耳石相,且制得的α-Al_(2)O_(3)粉体团聚严重。当硝酸铝和硫酸铝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和25%,溶液pH值为7时,前驱体在1200℃下加热2 h,能够制得分散性良好、形貌规则的α-Al_(2)O_(3)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_(2)O_(3) 溶胶-凝胶法 显微结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杂萘联苯聚芳醚酮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亚娟 周思凯 +1 位作者 廖功雄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100,共3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树脂(E-51)/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共混物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利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并利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得到共混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固化反应级数n...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树脂(E-51)/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共混物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利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并利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得到共混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固化反应级数n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PPEK的加入对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温度影响不大,但反应活化能有所升高,表明PPEK的加入阻碍了固化反应的进行。通过固化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曲线证明,PPEK的加入不改变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萘联苯聚醚酮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柳生 廖桂华 +3 位作者 徐国辉 李坤鹏 王青峰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为了优化红柱石基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参数,寻求生产热风炉用优质红柱石砖的最佳工艺路径,研究了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制。首先将南非红柱石粗颗粒(4~1 mm)分别在1300、1400、1500... 为了优化红柱石基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参数,寻求生产热风炉用优质红柱石砖的最佳工艺路径,研究了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制。首先将南非红柱石粗颗粒(4~1 mm)分别在1300、1400、1500、1600℃下预烧3 h,再与红柱石的中颗粒(≤1 mm)和细粉(≤0.088 mm)以及烧结氧化铝粉(≤0.044 mm)和结合黏土进行配料制样后,于1500℃保温3 h 烧成,然后检测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耐压强度、烧成线变化及1400和1550℃下的压蠕变率(载荷0.2 MPa,保温时间50 h),并采用XRD 分析试样压蠕变试验前后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经1400℃预烧的红柱石粗颗粒在试样烧成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减弱了二次莫来石化反应的膨胀效应,可使试样获得较好的物理性能;预烧红柱石粗颗粒保留的未平衡状态在材料高温压蠕变过程中将继续向平衡态发展,期间产生的膨胀效应有效地抵抗了压缩蠕变。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将红柱石粗颗粒于1400℃左右预烧后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红柱石基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颗粒 预烧温度 莫来石化 抗蠕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增效剂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海燕 阳勇福 +1 位作者 王玉江 韦昊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8,共3页
研究了水泥增效剂对水泥及混凝土相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增效剂的掺入,显著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水泥胶砂试块1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49%和176%,28 d时分别增加29%和44%;混凝土材料28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 研究了水泥增效剂对水泥及混凝土相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增效剂的掺入,显著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水泥胶砂试块1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49%和176%,28 d时分别增加29%和44%;混凝土材料28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34%和42%,折压比达到12.8%。水泥增效剂在水化早期快速水化形成钙矾石,具有促凝作用,针状钙矾石交叉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有利于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增效剂对水泥后期水化过程的影响作用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增效剂 水泥基材料 折压比 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历史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干 范沐旭 +3 位作者 刘鹏程 周会俊 李柳生 廖桂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3-426,共4页
以粒度≤1 mm的南非红柱石、粒度3~1 mm的烧结矾土基莫来石、粒度≤0.33和≤0.045 mm的烧结刚玉、d 50=3μm的氧化铝微粉、d 50=0.46μm的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摩擦压砖机成型为230 mm×114 mm×65 mm的砖坯,烘干后在实验电炉... 以粒度≤1 mm的南非红柱石、粒度3~1 mm的烧结矾土基莫来石、粒度≤0.33和≤0.045 mm的烧结刚玉、d 50=3μm的氧化铝微粉、d 50=0.46μm的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摩擦压砖机成型为230 mm×114 mm×65 mm的砖坯,烘干后在实验电炉中于1420℃保温6 h烧成,再分别在1400℃保温30 h和1500℃保温10 h条件下进行再加热处理,研究再加热对红柱石基耐火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某公司1400℃软磁推板窑用红柱石基推板砖使用8个月后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1)在1420℃保温6 h烧成的红柱石基耐火砖,在1400℃再加热30 h后,红柱石物相发生进一步分解转化;在1500℃再加热10 h后,红柱石已完全分解。再加热后红柱石砖的抗热震性和抗蠕变性有所降低,但仍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和抗蠕变性。2)与使用前原推板砖相比,在1400℃软磁推板窑使用8个月后,红柱石推板砖中红柱石骨料分解层宽度仍然保持在原推板砖的约30μm;微裂纹增多,主要分布在红柱石、烧结刚玉骨料周边;显气孔率稍有增加,强度也有所下降。这种变化视为热疲劳损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耐火材料 抗热震性 抗蠕变性 热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粒径与ASR膨胀关系及膨胀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海燕 阳勇福 +2 位作者 王玉江 王永刚 王晓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0-894,共5页
综述了集料粒径与碱硅酸反应(ASR)膨胀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了ASR膨胀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阐述了大粒径、多级配集料ASR膨胀规律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几种ASR膨胀机理及ASR膨胀预测模型,并指出基于碱硅酸反应活化能的测定预测ASR膨胀将可... 综述了集料粒径与碱硅酸反应(ASR)膨胀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了ASR膨胀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阐述了大粒径、多级配集料ASR膨胀规律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几种ASR膨胀机理及ASR膨胀预测模型,并指出基于碱硅酸反应活化能的测定预测ASR膨胀将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硅酸反应 集料粒径 膨胀预测 反应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i-C三元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峰 李建伟 曹钦存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体系在SHS反应过程中其燃烧波能够自发进行;在SHS反应的高温区域,反应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Ti3SiC2、SiC、TiC,TiC和SiC有向Ti3SiC2反应转化的趋势;Ti3SiC2的SHS反应实际燃烧温度低于其理论绝热温度,主要原因是实际进行的SHS反应存在热量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体系 自蔓延高温合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修饰TiO_2纳米带复合材料的水热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静果 滑永永 +2 位作者 周吉 郄楠 嵇天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76-381,共6页
以Na2[PbCl4]络合物溶液、Na2SeSO3溶液和TiO2纳米带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简单制备了无桥联PbSe修饰TiO2纳米带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各种测试结果表明,立方相PbSe呈纳米粒子状态沉积在锐钛矿型TiO... 以Na2[PbCl4]络合物溶液、Na2SeSO3溶液和TiO2纳米带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简单制备了无桥联PbSe修饰TiO2纳米带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各种测试结果表明,立方相PbSe呈纳米粒子状态沉积在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表面,其沉积量可通过重复合成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对TiO2纳米带比表面积影响很小,PbSe修饰有利于对有机物降解的光催化作用;PbSe对TiO2纳米带修饰呈现出明显可见光吸收,对TiO2起到光敏化作用;可见光催化结果证实,PbSe修饰TiO2纳米带对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活性远比纯TiO2纳米带高出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可见光催化 纳米复合材料 TIO2纳米带 PbSe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