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弹性体/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少兵 程绍娟 +1 位作者 张颖 贾林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0,50,共4页
采用预聚体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通过Al(OH)_3对纳米SiO_2表面改性以及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来提高纳米SiO_2在PUE基体中的分散性,并考查了表面处理前后的纳米SiO_2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预聚体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通过Al(OH)_3对纳米SiO_2表面改性以及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来提高纳米SiO_2在PUE基体中的分散性,并考查了表面处理前后的纳米SiO_2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能均匀分散于PUE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纳米SiO_2的用量对PU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并且当纳米SiO_2的质量分数为2%和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i-C三元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峰 李建伟 曹钦存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体系在SHS反应过程中其燃烧波能够自发进行;在SHS反应的高温区域,反应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Ti3SiC2、SiC、TiC,TiC和SiC有向Ti3SiC2反应转化的趋势;Ti3SiC2的SHS反应实际燃烧温度低于其理论绝热温度,主要原因是实际进行的SHS反应存在热量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体系 自蔓延高温合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修饰TiO_2纳米带复合材料的水热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雷静果 滑永永 +2 位作者 周吉 郄楠 嵇天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76-381,共6页
以Na2[PbCl4]络合物溶液、Na2SeSO3溶液和TiO2纳米带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简单制备了无桥联PbSe修饰TiO2纳米带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各种测试结果表明,立方相PbSe呈纳米粒子状态沉积在锐钛矿型TiO... 以Na2[PbCl4]络合物溶液、Na2SeSO3溶液和TiO2纳米带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简单制备了无桥联PbSe修饰TiO2纳米带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各种测试结果表明,立方相PbSe呈纳米粒子状态沉积在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表面,其沉积量可通过重复合成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对TiO2纳米带比表面积影响很小,PbSe修饰有利于对有机物降解的光催化作用;PbSe对TiO2纳米带修饰呈现出明显可见光吸收,对TiO2起到光敏化作用;可见光催化结果证实,PbSe修饰TiO2纳米带对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活性远比纯TiO2纳米带高出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可见光催化 纳米复合材料 TIO2纳米带 PbSe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柳生 廖桂华 徐国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9-1232,1239,共5页
研究了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添加活性氧化铝的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对试样XRD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升高,莫来石含量线性增大,残存红柱石线性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氧化铝溶解入液相主要在1400℃之前。二... 研究了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添加活性氧化铝的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对试样XRD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升高,莫来石含量线性增大,残存红柱石线性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氧化铝溶解入液相主要在1400℃之前。二次莫来石化反应主要发生在1500℃之后。1600℃烧成时,保温3h之内,莫来石含量增长速度最快。二次莫来石的生成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一次莫来石反应和刚玉溶解入液相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红柱石 工艺参数 莫来石化 XR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原料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柳生 廖桂华 +1 位作者 徐国辉 平增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7-871,934,共6页
研究了几种氧化铝原料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对试样XRD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引入的烧结氧化铝、活性氧化铝和棕刚玉都对红柱石的分解转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棕刚玉对红柱石分解转化的抑制作用尤为强烈,原因在... 研究了几种氧化铝原料对红柱石基耐火材料莫来石化行为的影响。对试样XRD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引入的烧结氧化铝、活性氧化铝和棕刚玉都对红柱石的分解转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棕刚玉对红柱石分解转化的抑制作用尤为强烈,原因在于引入的TiO2。但TiO2对二次莫来石的生成没有影响。红柱石的分解转化受制于高温液相中的氧化铝浓度。活性氧化铝加入量小于20%时,其加入量增加,对红柱石分解转化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大。氧化铝原料的反应活性取决于其在高温液相中的溶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红柱石 氧化铝原料 莫来石化 XR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r^(3+)和Eu^(3+)共掺杂TiO_2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丽 雷静果 +2 位作者 嵇天浩 杜海燕 孙家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 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但可观察到因上转换发光激发的Eu3+荧光发射峰;Eu3+荧光光谱也未受到Yb3+和Er3+掺杂的影响。通过对掺杂样品上转换发光机理的考察证实,上转换发光过程是双光子过程,但TiO2和Eu3+掺杂对此发光过程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上转换 下转换 稀土离子掺杂 TIO2纳米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包镁质干式振动料蚀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钱跃进 高里存 +1 位作者 蒋明学 邹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4-799,共6页
采用相图分析了中间包溶渣对干式振动料的侵蚀机理,并用扫描电镜、能谱及X-ray衍射对中间包干式振动料残衬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间包使用初期,熔渣对中间包工作衬侵蚀的途径为渗透;在渗透的同时,熔渣对干式料产生化学侵蚀... 采用相图分析了中间包溶渣对干式振动料的侵蚀机理,并用扫描电镜、能谱及X-ray衍射对中间包干式振动料残衬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间包使用初期,熔渣对中间包工作衬侵蚀的途径为渗透;在渗透的同时,熔渣对干式料产生化学侵蚀及干式料对熔渣产生化学过滤作用、方镁石溶于熔渣改变了熔渣的性质,提高了熔渣的熔点和粘度,在干式振动料/熔渣界面形成致密的结构,阻碍熔渣的进一步渗透;此后,熔渣对干式料侵蚀的主要途径是对界面致密层的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耐火材料 中间包 干式振动料 蚀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树胶醛糖与HCl相互作用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卓克垒 刘耀辉 +2 位作者 张秋芬 刘宏勋 王键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3-968,共6页
采用密度法研究了在278.15~318.15K(间隔10K)下树胶醛糖+HCl+水三元溶液的密度、树胶醛糖在盐酸(0.2—2,1087mol/kg)中的表观摩尔体积VΦ,A、标准表观摩尔体积VΦ,A^[-0]。和树胶醛糖与HCl的体积相互作用参数.研究结果... 采用密度法研究了在278.15~318.15K(间隔10K)下树胶醛糖+HCl+水三元溶液的密度、树胶醛糖在盐酸(0.2—2,1087mol/kg)中的表观摩尔体积VΦ,A、标准表观摩尔体积VΦ,A^[-0]。和树胶醛糖与HCl的体积相互作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树胶醛糖在盐酸中的VΦ,A和VΦ,A^[-0]均随HCl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一定温度下,树胶醛糖从纯水到盐酸水溶液的标准转移表观摩尔体积均为正值,且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所测温度范围内,树胶醛糖在盐酸中的VΦ,A^[-0]随温度r的变化关系可表示为VΦ,A^[-0]=b0+b1(T-273.15)^0.84.树胶醛糖与HCl对体积相互作用参数VEN大于零,但数值很小且对温度变化不甚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胶醛糖 盐酸 密度 表观摩尔体积 标准偏摩尔等压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中氟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6
9
作者 袁霄梅 熊飞 +1 位作者 李光 程世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对赤泥中各形态的氟进行了提取,并对不同形态氟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赤泥中可提取出五种形态的氟,即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及残余态氟,其中残余态氟所占的比例最大,含量在...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对赤泥中各形态的氟进行了提取,并对不同形态氟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赤泥中可提取出五种形态的氟,即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及残余态氟,其中残余态氟所占的比例最大,含量在60%-90%之间,然后依次是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赤泥的可给态氟化物(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输出能力较强,对地下水影响较大,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赤泥的总氟含量有所降低,但可给态氟化物输出能力非但不减反而增强,赤泥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赤泥中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逐级提取 赋存状态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PEG对制备Co_3O_4前驱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钦存 赵跃智 张战营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2-304,312,共4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出Co3O4的前驱体,研究了PEG的加入量对体系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采用SEM和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分析了表面活性剂PEG的加入量对Co3O4的前驱体形貌和粒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EG的加入量为0.8%(质量分数,下同)时,溶液体系... 采用沉淀法制备出Co3O4的前驱体,研究了PEG的加入量对体系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采用SEM和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分析了表面活性剂PEG的加入量对Co3O4的前驱体形貌和粒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EG的加入量为0.8%(质量分数,下同)时,溶液体系表面张力系数最小,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中位粒径为0.1μm的前驱体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表面活性剂 CO3O4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ML的交互式动态虚拟实验环境的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青峰 侯铁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5期50-52,共3页
通过VRML技术对虚拟实验场景的建模以及与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构建出了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整体设计达到了很好的真实效果,显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虚拟现实语言 交互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_(1.8)S颗粒的TiO_2纳米带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 雷静果 +1 位作者 嵇天浩 张希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Cu2O自牺牲模板法,以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2O颗粒的TiO2纳米带作为前驱物,在水热条件下与硫脲进行反应,制得了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1.8S颗粒的TiO2纳米带.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脲浓度对Cu1.8S纯度和形貌皆... 采用Cu2O自牺牲模板法,以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2O颗粒的TiO2纳米带作为前驱物,在水热条件下与硫脲进行反应,制得了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1.8S颗粒的TiO2纳米带.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脲浓度对Cu1.8S纯度和形貌皆有影响.若反应在较低温度(如120℃)进行,即使反应时间达到25 h,产物中除了生成Cu1.8S还存在未反应Cu2O;若水热温度控制在160℃反应25 h,当硫脲浓度为0.25 mol/L时,负载物基本上是Cu1.8S且分散较好,当硫脲浓度升到0.5 mol/L时,负载物团聚严重.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纯TiO2纳米带相比,在负载有Cu2O或Cu1.8S后光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立方相Cu1.8S TIO2纳米带 光催化 p-n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0
13
作者 袁霄梅 李光 陈永胜 《煤矿开采》 2008年第6期33-35,共3页
在分析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等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对矿井开采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改革、采空区充填和煤矸石回填技术对煤矿的水资源、土地、大气、噪音等生态环境进行了论述,得出了适... 在分析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等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对矿井开采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改革、采空区充填和煤矸石回填技术对煤矿的水资源、土地、大气、噪音等生态环境进行了论述,得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链长度饱和脂肪酸基铝锆偶联剂对夜光粉的表面修饰
14
作者 郭斌 徐杰 +4 位作者 唐皞 曹绪芝 李本刚 郭福全 高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3,共5页
为扩展夜光粉的应用领域,以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酸(辛酸、月桂酸、硬脂酸)为有机功能配体制备了3种新型铝锆偶联剂(CA),并对夜光粉(SrMgAl4O8:Eu2+、Dy3+)进行了表面修饰,用ATR-FTIR和接触角表征了样品表面性质,用水中pH和电导率的... 为扩展夜光粉的应用领域,以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酸(辛酸、月桂酸、硬脂酸)为有机功能配体制备了3种新型铝锆偶联剂(CA),并对夜光粉(SrMgAl4O8:Eu2+、Dy3+)进行了表面修饰,用ATR-FTIR和接触角表征了样品表面性质,用水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测定其耐水性,用TG表征了不同CA、原样及改性样的热失质量行为,并以此首次提出计算不同CA在夜光粉表面包覆量的方法及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CA中饱和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由辛酸到硬脂酸),夜光粉表面包覆量由13.41%降为6.53%,月桂酸基铝锆CA改性样具有最佳的耐水性和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脂肪酸 铝锆偶联剂 夜光粉 表面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镀铝层中的非晶态金属相
15
作者 张伟 范志康 +2 位作者 文九巴 张智强 郭献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77-1082,共6页
采用SEM、TEM、XRD、EDS等手段研究热浸镀铝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结果发现,镀铝层的表面层存在非晶态金属相。分别将热浸镀含稀土和不含稀土的铝液体急冷和缓冷后分析表明,镀铝后的铝-铁合金液在急冷过程中具有非晶形成能力;添加稀土后... 采用SEM、TEM、XRD、EDS等手段研究热浸镀铝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结果发现,镀铝层的表面层存在非晶态金属相。分别将热浸镀含稀土和不含稀土的铝液体急冷和缓冷后分析表明,镀铝后的铝-铁合金液在急冷过程中具有非晶形成能力;添加稀土后,非晶形成能力增加,即使在缓慢冷却条件下,组织中也有非晶态金属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铝 铝-铁合金液 稀土 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H)3改性纳米SiO2表面的研究
16
作者 刘少兵 程绍娟 +1 位作者 张颖 赵彦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纳米SiO2是一种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的无机材料。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亲油性,增强其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充分发挥纳米SiO2的纳米效应,需要对纳米SiO2的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非均匀成核法,采用Al(OH)3对纳米SiO2表面包覆... 纳米SiO2是一种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的无机材料。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亲油性,增强其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充分发挥纳米SiO2的纳米效应,需要对纳米SiO2的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非均匀成核法,采用Al(OH)3对纳米SiO2表面包覆改性以改善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性能。使用IR、XPS、XRD和Malvern Zetasize 3000HSA自动电位粒度仪等表征手段,对表面包覆改性后纳米SiO2的结构及等电点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Al(OH)3以无定形结构成功地包覆在纳米SiO2表面,包覆后的纳米SiO2仍为无定形结构,但其等电点(IPE)的pH值从2.3变为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表面包覆 相容性 非均匀成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温度对铝酸钙水泥结合刚玉质浇注料中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烨 刘坤 +3 位作者 丁达飞 王青峰 付晓晖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3-366,共4页
为了研究养护温度对铝酸钙水泥结合刚玉质浇注料中温性能的影响,将制得的浇注料分别在5、10、25、40和50℃养护,110℃烘24 h后分别于800和1 100℃热处理,检测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并分析了相同条件处理的基质试样的... 为了研究养护温度对铝酸钙水泥结合刚玉质浇注料中温性能的影响,将制得的浇注料分别在5、10、25、40和50℃养护,110℃烘24 h后分别于800和1 100℃热处理,检测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并分析了相同条件处理的基质试样的物相组成以及养护温度对浇注料中温强度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随养护温度的升高,铝酸钙水泥水化程度增加,促进水化产物均匀分布,使水化产物分解后与Al 2O 3反应原位生成CA、CA 2的量增加,因而增强了浇注料的中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温度 铝酸钙水泥 刚玉质浇注料 中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不同粒度红柱石对Al2O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学坤 丁达飞 +3 位作者 张佩雄 廖桂华 Florian Ahouanto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2-425,共4页
为了提高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在其配料中分别引入8~5、5~3、3~1和≤1 mm的红柱石,经成型、养护、干燥后,于1 450℃保温3 h热处理,然后检测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烧后线变化率、常温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抗热震性和... 为了提高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在其配料中分别引入8~5、5~3、3~1和≤1 mm的红柱石,经成型、养护、干燥后,于1 450℃保温3 h热处理,然后检测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烧后线变化率、常温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抗热震性和抗渣性。结果表明:1)引入红柱石试样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均比未引入红柱石的小,烧后线膨胀率均比未引入红柱石的大。随着红柱石粒度的减小,显气孔率逐渐减小;体积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以引入5~3 mm红柱石试样的为最小;烧后线膨胀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以引入5~3 mm红柱石试样的为最大。2)引入8~5 mm红柱石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未引入红柱石的小,其他试样的基本上比未引入红柱石的大;随着红柱石粒度的减小,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3)引入红柱石试样的抗热震性均比未引入红柱石的高;随着红柱石粒度的减小,抗热震性逐渐降低。4)各试样仅在渣-样交界处有轻微的侵蚀,引入不同粒度红柱石试样的抗渣性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铁沟浇注料 AL2O3-SIC-C浇注料 烧后线变化率 抗热震性 抗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