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阶级秩序: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内在动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宝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0,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是一场论争主题与内在动机完全失衡、阶级改造冲动远胜过语言理论建设、思想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并存的语言运动,其内在动机在于打造新的革命主体,重建与新的革命形势相适应的阶级秩序。这一阶级秩序重建工作有两...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是一场论争主题与内在动机完全失衡、阶级改造冲动远胜过语言理论建设、思想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并存的语言运动,其内在动机在于打造新的革命主体,重建与新的革命形势相适应的阶级秩序。这一阶级秩序重建工作有两个聚焦点:一是突出无产阶级在大众化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解决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二是在大众化运动中改造小资产阶级,解决新的革命形势下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问题。从阶级秩序重建这一问题切入,可以解读出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革命史、思想史、中共党史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大众化运动 无产阶级领导权 文化领域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念的意义生成与辩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之间的特殊关联,革命文学与左翼文学两个概念在主流文学史的阐释框架内被不断追加与重写,导致概念内涵不断扩容与泛化。从原初内涵看来:"革命文学"指的是左联成立之前未被组织化的革命作家在当时社会...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之间的特殊关联,革命文学与左翼文学两个概念在主流文学史的阐释框架内被不断追加与重写,导致概念内涵不断扩容与泛化。从原初内涵看来:"革命文学"指的是左联成立之前未被组织化的革命作家在当时社会情境下对革命的一种自觉、主动的文学反应;"左翼文学"指左联成立至解散这个期间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及其同路人作家反抗国民党政权文化围剿的文学实践。这样的界定既考虑到了革命文学提倡的阶段性、复杂性,又指出了左翼文学的质的规定性,同时将其与延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文革文学等概念区别开来。对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念的厘定不仅是为了推进左翼文学研究,也试图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概念定位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 意义生成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庭筠撰《杨辇墓志》及其文学史料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慎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新近出土唐《故华州参军杨君墓志铭并序》,由晚唐著名文人温庭筠撰文,是目前所见温庭筠撰文的第一方墓志,可补温文之佚。志主杨辇身世阀阅可补《隋书》杨雄谱系之阙。所涉杨辇擅长乐府倚曲之事,提供了文学史新材料。所涉李播之事,可补... 新近出土唐《故华州参军杨君墓志铭并序》,由晚唐著名文人温庭筠撰文,是目前所见温庭筠撰文的第一方墓志,可补温文之佚。志主杨辇身世阀阅可补《隋书》杨雄谱系之阙。所涉杨辇擅长乐府倚曲之事,提供了文学史新材料。所涉李播之事,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遗。所涉"乐府倚曲"之事,关涉到音乐与文学发生、发展过程,资料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志 杨辇 温庭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的城市生活范式及其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其精神气质与心态特征则表现为疏狂与忘世,他们对仕隐关系亦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的形成与洛阳优美的山水胜景、晚唐分司官员职务的闲散性...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其精神气质与心态特征则表现为疏狂与忘世,他们对仕隐关系亦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的形成与洛阳优美的山水胜景、晚唐分司官员职务的闲散性质以及洛阳文人雅集唱和传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城市生活范式对宋代洛阳文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成为洛阳的一种极具标志性的城市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文人群体 生活范式 城市文化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心之轴”、关系思维与鲁迅的革命文学观
5
作者 张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9-195,共7页
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文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了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两种方式。创造社、太阳社在民族激情、阶级激情的支配下,出于对"主义"的认同而自觉追求某种秩序,而鲁迅却坚持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与批判立场,... 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文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了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两种方式。创造社、太阳社在民族激情、阶级激情的支配下,出于对"主义"的认同而自觉追求某种秩序,而鲁迅却坚持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与批判立场,坚持对于"意义"的追问。从其特有的革命观和知识分子观出发,鲁迅以一种关系思维的模式,进一步从革命与文学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表达了他对革命文学的看法:其一,革命侵入文学,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学的异化;其二,异化了的文学和没有了解革命本质的"突变"的知识分子也不会给革命带来任何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鲁迅 革命 革命文学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职生职业化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3
6
作者 邰葆清 鲁晓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82-83,共2页
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但与本科生一样会遇到就业的难题。如何指导高职生在企业一线做得更加持续稳定,以减少企业的用人风险和学校的名誉风险,真正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可持续职业发展,这是目前高职院... 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但与本科生一样会遇到就业的难题。如何指导高职生在企业一线做得更加持续稳定,以减少企业的用人风险和学校的名誉风险,真正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可持续职业发展,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化意识 高职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经》中人鸟组合的神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3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人兽功能合一;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虫"充当助手和伙伴的角色,与人的功能互...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3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人兽功能合一;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虫"充当助手和伙伴的角色,与人的功能互补;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的增减等奇特形象,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人鸟组合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之一,取鸟身、鸟首、鸟翼、鸟喙等器官,与人面、人手、人身等组合而成,鸟器官赋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人具有异常的功能。这类神人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人鸟组合 特异功能 图腾崇拜 审美思想 后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评与金圣叹关系新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正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毛评《三国演义》中,《前出师表》、《咏蜀先主》、《蜀相》、《咏诸葛孔明》评点,均袭用金圣叹的有关文字。从毛纶、毛宗岗与金圣叹的交往看,当是毛宗岗师承金圣叹。进一步说,毛本《三国》的诗文评点主要应由毛宗岗完成,而不是毛纶。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金圣叹 毛宗岗 诗文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一白电影中的城市意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0,共2页
张一白导演的电影聚焦城市人的欲望与情感,他善于捕捉典型的城市意象表达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电影主要以北京、上海、重庆为背景,把都市人生存的艰难、心灵的落寞、欲望的滋生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冷峻、沉郁的风格,这都源于他... 张一白导演的电影聚焦城市人的欲望与情感,他善于捕捉典型的城市意象表达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电影主要以北京、上海、重庆为背景,把都市人生存的艰难、心灵的落寞、欲望的滋生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冷峻、沉郁的风格,这都源于他内心的城市情结,张一白用影像记录了当代都市人精神世界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一白 城市意象 欲望 城市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发记》版本、流传及作者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明代传奇《断发记》,明清戏曲总集、合集未曾收录,现仅有万历十四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一种,藏于日本,已是孤本。而且,该本没有明确标署著者姓名,前后亦无序跋,论者难以了解其创作意图、作者生平甚至创造年代,加之明清《曲品》之类著作... 明代传奇《断发记》,明清戏曲总集、合集未曾收录,现仅有万历十四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一种,藏于日本,已是孤本。而且,该本没有明确标署著者姓名,前后亦无序跋,论者难以了解其创作意图、作者生平甚至创造年代,加之明清《曲品》之类著作的有关品评传抄有误,因而上述问题,学界分歧不小。根据《断发记》的内容和李开先的创作经历,可以推断其作者并非李开先,应是明朝初年无名氏的一部戏曲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发记》 本事 版本 流传 李开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冯小刚电影的转型与回归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运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59,共2页
在中国影坛中,冯小刚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成功的道路。在他十多年的影视创作历程中,充满着艰辛、怀疑和冷遇,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年视听盛宴,逐渐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的突破、转型,... 在中国影坛中,冯小刚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成功的道路。在他十多年的影视创作历程中,充满着艰辛、怀疑和冷遇,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年视听盛宴,逐渐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的突破、转型,也有回归。文章从人物身份、主题内容、语言风格三方面加以分析,并以《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私人定制》等几部典型作品进行案例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转型 回归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管理学轮廓小议——以2010年媒介管理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正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7,共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和传媒改革深入,媒介管理学热点在不断转换。结合2010年研究动态,本文将媒介管理学概括为传媒公司制度研究、媒介生产、媒介营销、媒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媒介财务与资本管理五大板块。
关键词 媒介管理学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篇小说中的镜像历史——论黎正光《仓颉密码》的影像化叙事
13
作者 张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1,共4页
黎正光的《仓颉密码》凸显小说语言的画面感、镜头感与动态造型,借鉴电影叙事技巧,如蒙太奇、镜头切换、平行剪辑等,开拓出视觉文化语境下历史叙事的新范式。影视媒介的技术力量,已经使历史小说的文体内涵、存在方式与接受方式,发生着... 黎正光的《仓颉密码》凸显小说语言的画面感、镜头感与动态造型,借鉴电影叙事技巧,如蒙太奇、镜头切换、平行剪辑等,开拓出视觉文化语境下历史叙事的新范式。影视媒介的技术力量,已经使历史小说的文体内涵、存在方式与接受方式,发生着诸多新变,因而历史小说也必须在概念范畴、表意机制和阐释理论等观念形态上有所变革,力图实现新媒介语境下历史文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密码》 影像化 视觉文化 镜头 影视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执迷与传播困境:革命话语的内在悖论
14
作者 张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型,在行文风格上看即从感性化写作到学术型写作的转型,革命文学论者进行了偏执的"理论"建构。从文本与创作主体性的角度进行衡量,"五四"作者由于文化自信心而有意突出自我主体性,而30年代...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型,在行文风格上看即从感性化写作到学术型写作的转型,革命文学论者进行了偏执的"理论"建构。从文本与创作主体性的角度进行衡量,"五四"作者由于文化自信心而有意突出自我主体性,而30年代的作者则由于文化信心的缺乏转而在对理论的依赖中隐匿自我。革命话语的学术化转型虽然在思想理念的传播上更为严密、逻辑性更强,但其对感性思维的抑制、受众面的狭窄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反修辞倾向都造成了传播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偏执 传播困境 革命话语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回顾与拓展
15
作者 王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4,124,共5页
近年,文体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种新趋向。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文体,目前对它的研究涉及个案作家小说文体特征、文化、理论、本体、具体文体形式、体裁、媒介等方面。但此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和拓展,如主体审美认识... 近年,文体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种新趋向。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文体,目前对它的研究涉及个案作家小说文体特征、文化、理论、本体、具体文体形式、体裁、媒介等方面。但此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和拓展,如主体审美认识与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建构的关系,主体审美视域下现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内外限制、叙事时空的形态、叙事结构的多变、文体语言的"多语齐鸣"以及文体风格的现实批判与理想抒怀,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审美演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文体研究 创作主体 艺术创造 审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书写的新维度——评黎正光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
16
作者 袁园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黎正光《仓颉密码》是中国第一部探寻中华象形文字起源、仓颉一生命运和华夏文明起源之谜的长篇历史小说,不仅填补了远古历史题材小说的空白,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意象表现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而且冲破传统历史叙事规范的束缚,探... 黎正光《仓颉密码》是中国第一部探寻中华象形文字起源、仓颉一生命运和华夏文明起源之谜的长篇历史小说,不仅填补了远古历史题材小说的空白,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意象表现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而且冲破传统历史叙事规范的束缚,探索出另一种表现历史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密码》 历史题材 人物塑造 自然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之根的探寻与超越——论长篇小说《仓颉密码》的文化寻根主题
17
作者 张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1,共3页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作的艺术瓶颈,其寻根叙事在四个方面实现了超越:一是从理念先行到文化自觉;二是从启蒙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三是从蛮荒异域到炎黄文化;四是从向壁虚构到严谨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之根 寻根小说 炎黄文化 《仓颉密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希腊的狐信仰
18
作者 李正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中,智者形象经历了由雅典娜到俄底修斯,再到狐狸的变迁过程;动物诗学则经历了从神祗化的狮子到贵族化的马牛,再到平民化的狐狸的演变过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机智、信用、有正义感,是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因而成为一...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中,智者形象经历了由雅典娜到俄底修斯,再到狐狸的变迁过程;动物诗学则经历了从神祗化的狮子到贵族化的马牛,再到平民化的狐狸的演变过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机智、信用、有正义感,是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因而成为一位万民皆知的文化英雄,构成了对世界狐文化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狐狸诗学 城邦 平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编喜有得——谈中学生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
19
作者 朱胜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2-2,共1页
本文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首先应让他们在读书中有收获,有所"得",并指出其实施途径。
关键词 经典 阅读 兴趣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得其法”——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的核心
20
作者 朱胜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X期3-4,共2页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教育著作,其核心是:"子弟人人皆有可造之资,苟教得其法,一二年,文理必能条达。"教师的优劣"在教法之善与不善、学生之受益与不受益"。因此,教师要熟练运...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教育著作,其核心是:"子弟人人皆有可造之资,苟教得其法,一二年,文理必能条达。"教师的优劣"在教法之善与不善、学生之受益与不受益"。因此,教师要熟练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教给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得诀归来好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彪 教得其法 得诀 教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