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模型分析白云山落叶阔叶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及其构建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培坤 王雪颖 +3 位作者 王婷 姚成亮 袁志良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8,共9页
以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小黄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基础,将样地划分为10 m×10 m,20 m×20 m,25 m×25 m 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样方,同时将样地中所有调查统计过的个体按胸径大小划分为小径级(1 cm≤DBH<5cm)、中径级(5 cm≤DB... 以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小黄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基础,将样地划分为10 m×10 m,20 m×20 m,25 m×25 m 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样方,同时将样地中所有调查统计过的个体按胸径大小划分为小径级(1 cm≤DBH<5cm)、中径级(5 cm≤DBH<10 cm)、大径级(DBH≥10 cm),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内运用限制型和非限制型2种零模型计算了白云山森林群落的净系统发育亲缘关系指数(NRI)和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TI)。研究发现:(1)在10 m×10 m、20 m×20 m、25 m×25 m尺度范围内白云山落叶阔叶林群落系统聚集强度随着尺度的扩大依次增强,生境过滤作用明显。(2)在使用不同零模型假设时,2种模型计算出的NRI和NTI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2种不同零模型假设下部分样方的NRI和NTI表现出了不同的正负值,总体来看,非限制性零模型趋向于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聚集,而限制性零模型趋向于群落发散。(3)小黄山样地小径级到中径级NRI和NTI值逐渐降低,而大径级聚集强度显著增加;同时,在限制型零模型下样地群落从小径级到大径级NRI和NTI逐渐降低。上述结果均反映了生境过滤是维持小黄山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渡区 群落构建 谱系结构 生境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云 郭凌 +3 位作者 姚成亮 韦博良 袁志良 叶永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02-5611,共10页
白云山落叶阔叶林是暖温带-北亚热带生态过渡区保存较完好的植被,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度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物种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 白云山落叶阔叶林是暖温带-北亚热带生态过渡区保存较完好的植被,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度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物种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5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基于首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径级结构、重要值、群落分类和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17963株个体,隶属于34科55属93种;(2)该群落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占优势,稀有种占总种数的36.56%,偶见种占总种数的30.11%;(3)所有物种的径级结构分布呈倒"J"型,表明群落内有充足的幼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多元回归树经过交叉验证,以凹凸度和平均海拔将样地植被划分为3类,Ⅰ:锐齿槲栎-华山松-三桠乌药-秦岭木姜子-河南海棠群落;Ⅱ:锐齿槲栎-华山松-漆树-连翘群落;Ⅲ:锐齿槲栎-白桦-白檀-照山白群落;(5)点格局分析表明样地内优势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暖温带-北亚热带生态过度区内森林群落的认识,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管理和保护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样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过渡区 物种组成 群落分类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山次生落叶阔叶林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径级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凌 姚成亮 +3 位作者 曹若凡 李培坤 牛帅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2,共6页
为了解白云山森林动态样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以及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1 hm2的固定样地,并对样地内胸高直径(DBH)≥1 cm的木本植... 为了解白云山森林动态样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以及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1 hm2的固定样地,并对样地内胸高直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共有木本植物61种,隶属于24科38属,总计4 301株,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群落中占主要优势,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12.28%,偶见种占总物种数的47.37%;样地内植物的最大DBH为40.0 cm,平均DBH为7.82 cm;9个被检测的物种都以聚集分布为主,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物种的聚集程度逐渐减弱。研究结果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管理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白云山温带落叶阔叶林萌生特征及萌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帅朋 姚成亮 +2 位作者 周紫羽 陈云 叶永忠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河南省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温带落叶阔叶林5 hm2样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木本植物的特征,同时利用点分布格局对样地内萌生能力较强的个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1种17369株;发生萌生现象的有62种2082株... 以河南省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温带落叶阔叶林5 hm2样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木本植物的特征,同时利用点分布格局对样地内萌生能力较强的个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1种17369株;发生萌生现象的有62种2082株,萌生物种占总物种数的68.13%,萌生个体占总个体数的11.99%。样地内所有发生萌生现象的木本植株个体胸径分布符合倒“J”字型,表明萌生现象多发生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重要值前12位的萌生物种发生萌生现象的植株个体胸径结构大致表现为4种类型,分别为倒“J”字型、双峰型、正态型和波动型,表明不同物种在不同生活史阶段萌生能力不同。点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重要值前12位的萌生物种发生萌生现象的植株个体整体表现为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萌生更新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普遍存在并呈不同的聚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生更新 萌生能力 白云山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优势种锐齿槲栎的种内关系和群落种间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姚成亮 胡永春 +3 位作者 范新宇 焦建峰 叶永忠 张志铭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了解木札岭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分布格局,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中3 hm^2永久监测样地中锐齿槲栎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的关联性。完全随机模型分析表明,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 为了解木札岭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分布格局,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中3 hm^2永久监测样地中锐齿槲栎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的关联性。完全随机模型分析表明,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5个生长阶段都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使用泊松异质性零模型剔除环境异质性以后,聚集分布格局的程度显著降低。幼树与其他龄级的锐齿槲栎在所有尺度上都无显著关联,中树与大树和老树都在小于1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老树和大树在小于2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群落内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树、大树和老树之间,与大部分物种都呈负相关,锐齿槲栎与大部分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且锐齿槲栎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 空间分布格局 径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木本植物空间分布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子豪 孙龙飞 +6 位作者 付前进 苏晓 曾曼芸 王晶 叶永忠 袁志良 陈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47-957,共11页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4个样地内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点格局g(r)函数单变量分析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及优势针叶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g(r)函数双变量分析锐齿槲栎的分布格局变化及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关系变化。【结果】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演替进程的发生不断减弱,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结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受到显著的生境异质性影响,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减弱,种间关系逐渐由负相关趋于正相关,群落的生态结构物种组成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木本植物 演替 锐齿槲栎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