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自力 刘忠玲 +2 位作者 秦家范 李军霞 张正伟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30-32,共3页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与种植玉米相当,且免去了清理玉米秸秆的巨大劳动量。结合偃师(丘陵旱薄地)、宜阳(丘陵旱肥地)谷子示范县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了不同种植情况下(种植时间、茬口、谷子品种、施肥情况、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总结了适合洛阳谷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旱地 谷子 玉米 种植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自力 刘忠玲 +5 位作者 秦家范 陈璐 张正伟 王海滨 吉洪涛 徐克信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74-75,共2页
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 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途径。探索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后加工、销售和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综合模式,促进了洛阳市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化体系 建设 河南洛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蔬菜田根结线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
作者 刘长营 刘顺通 +1 位作者 段爱菊 张自启 《蔬菜》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根结线虫病是目前植物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属垫刃目、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3000种,分属114科,对大多数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尤以茄科、... 根结线虫病是目前植物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属垫刃目、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3000种,分属114科,对大多数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尤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发病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蔬菜田 洛阳市 防治 根结线虫属 寄主范围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体系下的磷胁迫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秀君 刘顺通 +3 位作者 王明凤 乔帅 许君 郑文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117,共5页
采用改进的Hoagland培养基,优化建立了小麦温室水培体系,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条件下对磷饥饿胁迫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建立的小麦水培体系中,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并对磷饥饿胁迫条件做出发育形态建成水平的反应;半定... 采用改进的Hoagland培养基,优化建立了小麦温室水培体系,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条件下对磷饥饿胁迫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建立的小麦水培体系中,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并对磷饥饿胁迫条件做出发育形态建成水平的反应;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此体系中小麦磷响应基因也在转录水平上产生显著变化;2)在水培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磷饥饿胁迫的反应总体上表现在根轴长度和根冠比有所提高,但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反应特点有差异;对这些反应特征的分子机理的深入分析可为有效筛选磷高效小麦新种质以及发掘磷高效基因资源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胁迫 水培体系 根冠比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田彩红 王瑛 +3 位作者 封洪强 刘顺通 邱峰 李国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由72个亚节组成,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雌蛾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栓... 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由72个亚节组成,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雌蛾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且雌雄之间存在差异。鳞形感器为雌蛾特有,雄蛾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多于雌蛾,腔锥感器少于雌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建秋 吴存祥 +2 位作者 冷建田 侯文胜 韩天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 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4个注量水平,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M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M2代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种诱变育种手段诱变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处理M1代的出苗率、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与注量分别为4×1016和8×1016N+/cm2的离子束注入处理无显著差异。航天搭载处理M2代的总变异频率为4.41%,离子束注入处理M2代总变异频率的平均值为5.02%,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M2代中均有早熟、不育、多小叶、矮化、畸形茎、圆形叶片等变异类型,这些相同变异类型的总频率占航天搭载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97.3%,占离子束辐照处理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89.0%。鉴于两种处理的诱变频率和突变类型相近,但航天搭载的成本高,建议在大豆诱变育种中,可考虑选用离子束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搭载 离子束注入 诱变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小麦田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会军 蔡典雄 +2 位作者 武雪萍 姚宇卿 吕军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4,共5页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中的重要过程,为了解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呼吸过程的影响,在潮土小麦生长季研究了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呈指数变化关系;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在生长后期显...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中的重要过程,为了解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呼吸过程的影响,在潮土小麦生长季研究了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呈指数变化关系;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在生长后期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而仅仅NPK配施,减小了土壤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华 李胜利 +2 位作者 侯百枝 陈华 胡功政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养鸭业常见的严重的细菌病。药物防治是目前有效措施之一,主要药物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菌肽及中草药等。兽用抗生素中尤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类等四类抗生素对其的作用较强。其中氯霉素类药...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养鸭业常见的严重的细菌病。药物防治是目前有效措施之一,主要药物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菌肽及中草药等。兽用抗生素中尤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类等四类抗生素对其的作用较强。其中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自1998年在国内上市以来,主要用于防治该病,效果良好。氟喹诺酮类药物近20多年在兽医临床应用广泛,但耐药现象日益严重。防治该病应选择或开发较新的药物,如加替沙星、奥比沙星、莫西沙星等;磺胺类药物因安全性低、药物残留严重、抗菌活性无明显优势,已逐步被其他药物所替代;抗菌肽及抗菌中药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且安全性高,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应用于本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抗生素 中药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根蛆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代伐 李鑫 +2 位作者 段爱菊 刘长营 郭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2,116,共3页
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查明洛阳大蒜根蛆的主要种类是葱地种蝇,在大蒜上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秋季大蒜退母期危害严重,造成死株。不同大蒜品种受大蒜根蛆危害程度不同,以当地种植的红蒜品种受害重。不同播期大蒜根蛆的危... 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查明洛阳大蒜根蛆的主要种类是葱地种蝇,在大蒜上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秋季大蒜退母期危害严重,造成死株。不同大蒜品种受大蒜根蛆危害程度不同,以当地种植的红蒜品种受害重。不同播期大蒜根蛆的危害程度不同,播期越早受害越重。不同药剂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乐斯本对大蒜根蛆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草木灰对大蒜根蛆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根蛆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子光 冀天会 +3 位作者 郭军伟 孟丽梅 张珂 孙军伟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29-31,50,共4页
介绍了目前关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鉴定原理、方法、指标、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激素处理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方法。认识较为统一,且应用较多的指标有干旱条件下的幼苗存活率、相对发芽率、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鞘长、... 介绍了目前关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鉴定原理、方法、指标、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激素处理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方法。认识较为统一,且应用较多的指标有干旱条件下的幼苗存活率、相对发芽率、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鞘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鉴定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好的是苗期反复干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抗旱性 指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Ⅰ.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育红 蔡典雄 +5 位作者 姚宇卿 王小彬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张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1,共5页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1999-2006年),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随着实施年限增加,均有增产效果。深松覆盖稳产、增产效果好于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比,深松覆...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1999-2006年),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随着实施年限增加,均有增产效果。深松覆盖稳产、增产效果好于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比,深松覆盖增产幅度为4.88%~20.90%,平均增产8.77%。免耕覆盖在实施初表现出显著减产,但免耕覆盖在生育期内干旱及夏休闲干旱年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平均增产3.70%。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冬小麦前期生长发育迟缓,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叶面积减少,根重和生物量减轻;拔节后,冬小麦生长发育快,各项指标(除单株分蘖)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从灌浆特性分析,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延缓后期灌浆速率下降,延长灌浆时间,进而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定位试验 旱区坡耕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Ⅱ.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育红 蔡典雄 +5 位作者 姚宇卿 吴雪萍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张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温度记录仪全年连续观察0、5、10、3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分析豫西旱作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比,(1)0-30 cm平均土壤温度周年的变化,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具有稳...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温度记录仪全年连续观察0、5、10、3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分析豫西旱作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比,(1)0-30 cm平均土壤温度周年的变化,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具有稳定地温的效果。1-12月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较高,6-9月份明显偏低。(2)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表层温度表现出"高温时降温,低温是增温"的效果。随着土层的加深,这种效果减弱。15cm土层,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从冬小麦播种至拔节,表现低温效应;深松覆盖在夏休闲高温期呈现出增温现象。(3)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有抑制作用,地上部表现为株高降低,分蘖和主茎叶龄减少,地下部表现为次生根数减少,耕层(0-20 cm)根重减轻,干物质积累速度缓慢。拔节后,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冬小麦生长发育加快,至抽穗期除分蘖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温度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Ⅲ.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育红 姚宇卿 +5 位作者 蔡典雄 王小彬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张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8,共7页
分析豫西旱地保护性耕作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筛选出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为河南省建立粮丰工程技术平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就中国农科院洛阳旱作试验基地孟津县送庄观测场,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 分析豫西旱地保护性耕作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筛选出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为河南省建立粮丰工程技术平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就中国农科院洛阳旱作试验基地孟津县送庄观测场,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与传统耕作1999~2006年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每公顷分别节本412元和562元,7年平均增产8.78%和3.70%,净增效益888.2元和762.7元,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 kg/(mm.hm2)和0.4 kg/(mm.hm2),夏休闲降水贮蓄率可提高15.8%和12.5%。自然降水和模拟降水条件下,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效果随着实施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在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深松覆盖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免耕覆盖的,2年后免耕覆盖的水土保持效果略优于深松覆盖的。土坡耕地养分流失最严重的是钾,其次是氮,磷的流失相对较小;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对N和K的流失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综合效益 豫西旱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浩哲 邱战卿 +3 位作者 杨西光 王跃卿 蔡海霞 程广伟 《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第6期59-62,共4页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重要的生长特性,与苜蓿的生产性能、越冬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秋眠性是划分苜蓿品种的第一指标,对指导苜蓿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苜蓿秋眠性的测定方法、生化研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苜蓿 秋眠性 生产性能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旱地西瓜间作甘薯效益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自力 杨爱梅 +3 位作者 刘忠玲 秦家范 王家才 吴要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2期221-222,共2页
洛阳旱地西瓜套种甘薯的种植方式,由于西瓜、甘薯错开了生长旺盛期,两种作物争地、争水肥、争空间的矛盾降到了最低;甘薯相当于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早生根,早发棵;甘薯能够充分利用西瓜投入肥料多,剩余肥力充足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瓜、薯... 洛阳旱地西瓜套种甘薯的种植方式,由于西瓜、甘薯错开了生长旺盛期,两种作物争地、争水肥、争空间的矛盾降到了最低;甘薯相当于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早生根,早发棵;甘薯能够充分利用西瓜投入肥料多,剩余肥力充足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瓜、薯(地上、地下)的双丰收,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般每亩西瓜产量3 500~4 000 kg,效益3 000~4 000元;甘薯亩产2 500 kg,销售鲜薯,效益2 000元,进行产后加工,效益可以达到4 500元。二项合计每亩效益5 000~6 0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西瓜 套种 甘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高海涛 王育红 +2 位作者 孟战赢 吴少辉 张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为给超高产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超高产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对照,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研究了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洛麦21号和周麦18的产量及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点。结果表明,与温麦6号相比,洛麦21号和周... 为给超高产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超高产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对照,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研究了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洛麦21号和周麦18的产量及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点。结果表明,与温麦6号相比,洛麦21号和周麦18分别增产13.02%和9.92%,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洛麦21号和周麦18每公顷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温麦6号,两品种的经济系数也均高于温麦6号。洛麦21号和周麦18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旗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仅高而且下降缓慢。这些结果说明,改善生育后期旗叶光合性能、延缓叶片衰老进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提高经济系数可进一步提高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旗叶 叶面积指数 光合特性 碳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卫勇强 雷晓兵 +4 位作者 梁晓伟 李林 赵保献 陈润玲 赵合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68,共2页
分析了2008—2010年河南省审定的9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0.98百分点/d,豫单811最慢,为0.48百分点/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 分析了2008—2010年河南省审定的9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0.98百分点/d,豫单811最慢,为0.48百分点/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32百分点/d;豫单811最小,为0.59百分点/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77百分点/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8百分点/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籽粒含水量 脱水速率 黑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水、旱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少辉 段国辉 +4 位作者 高海涛 张学品 温红霞 余四平 马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5-1021,共7页
为了解黄淮麦区水、旱两大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选用目前该麦区推广的12个水地品种和6个旱地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其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拟合,分析灌浆参数的变异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水、旱两大生态类型小... 为了解黄淮麦区水、旱两大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选用目前该麦区推广的12个水地品种和6个旱地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其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拟合,分析灌浆参数的变异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水、旱两大生态类型小麦在灌浆参数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地品种的平均灌浆时间比旱地品种长2.2 d,不同阶段的灌浆时间也相对较长,但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均小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千粒重比水地品种高出2.07 g,而两大类型品种粒重受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灌浆时间的影响。在灌浆参数中,R(平均灌浆速率)、R3(缓增期灌浆速率)、Rmax(最大灌浆速率)、T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与水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而R、R2(快增期灌浆速率)、T2(快增期时间)与旱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因此,平均灌浆速率、缓增期籽粒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可作为水地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旱地育种者在注重平均灌浆速率的同时增加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时间,可保证籽粒干物质迅速积累,从而躲过后期干旱、干热风等危害,保证小麦粒重稳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生态型 灌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郭建秋 雷全奎 +2 位作者 杨小兰 马雯 张向召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55,共6页
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为此,介绍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特别是理化诱变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突变体 构建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抗旱性形态指标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子光 张灿军 +1 位作者 冀天会 郭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89-4490,共2页
[目的]为小麦抗旱育种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及2003~2004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抗旱性鉴定的22个参试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其进行棚内干旱试验和棚外露天试验,并对各品种最高群体、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 [目的]为小麦抗旱育种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及2003~2004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抗旱性鉴定的22个参试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其进行棚内干旱试验和棚外露天试验,并对各品种最高群体、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和小穗密集度的水分胁迫敏感因子(Csi)与籽粒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所分析9个数量性状的Csi均大于0,其中株高和千粒重的平均Csi较高(分别为22.6和20.3),穗长和不育小穗的平均Csi较低(分别为0.6和1.0);有效穗、千粒重、小穗数、小穗密集度的CSi与籽粒抗旱指数均达显著相关水平,这4个指标可作为判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形态指标。[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冬小麦品种的形态抗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指数 水分胁迫敏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