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P)/ZA27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延沛 谢敬佩 +1 位作者 祝要民 李晓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3-126,共4页
借助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SEM及能谱分析仪研究了Al2 O3p/ZA2 7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 ,Al2 O3p/ZA2 7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质量损失较ZA2 7合金降低 0 .0 0 5 34g ;摩擦因数随着增强颗粒体积分数的... 借助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SEM及能谱分析仪研究了Al2 O3p/ZA2 7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 ,Al2 O3p/ZA2 7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质量损失较ZA2 7合金降低 0 .0 0 5 34g ;摩擦因数随着增强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当增强颗粒的体积分数由 10 %增加到 30 %时 ,Al2 O3p/ZA2 7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由 0 .142降低到 0 .132 ,但均高于ZA2 7合金。其高温失效形式为犁削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ZA27复合材料 高温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在现代材料制备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丽红 黄金亮 殷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介绍了电脉冲在金属凝固组织控制、金属再结晶、纳米晶制备、非晶防脆、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及损伤材料自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对其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做了分析。
关键词 电脉冲 材料制备 材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磨涂层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爱智 张永振 +1 位作者 肖宏滨 陈跃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16,共5页
陶瓷材料和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对这两类涂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Al2 O3、Cr2 O3、TiO2 、TiN等常用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涂层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 ,介绍了石墨基和MoS2 基、锡铅铜等软金属... 陶瓷材料和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对这两类涂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Al2 O3、Cr2 O3、TiO2 、TiN等常用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涂层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 ,介绍了石墨基和MoS2 基、锡铅铜等软金属基以及氧化物和氟化物自润滑涂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认为耐磨涂层材料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上述两种材料的复合应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材料 摩擦磨损 涂层 陶瓷材料 自润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钎焊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杏瑞 杨涤心 肖宏滨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高纯氩气保护炉中钎焊的焊接方法研究了 15 %SiCp/ 30 0 3Al复合材料钎焊主要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HL4 0 2 +0 .4 %Mg +0 .1%Bi钎料配合钎剂QJ2 0 1钎剂 ,在钎焊温度 6 15℃ ,保温6min ,在 3kPa的恒压力作... 采用高纯氩气保护炉中钎焊的焊接方法研究了 15 %SiCp/ 30 0 3Al复合材料钎焊主要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HL4 0 2 +0 .4 %Mg +0 .1%Bi钎料配合钎剂QJ2 0 1钎剂 ,在钎焊温度 6 15℃ ,保温6min ,在 3kPa的恒压力作用下 ,钎料铺展好 ,钎焊缝致密 ,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复合材料钎焊接头 ,接头剪切强度最高可达 35MPa。试验还表明 ,钎料成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影响接头强度的主要因素 ,接头区Al SiC、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铝基复合材料 钎焊 剪切强度 润湿机理 3003铝合金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O Jet数据库引擎在锥齿轮精锻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靖宇 张耀宗 +2 位作者 宋国辉 徐东 李妍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介绍了VisualBasic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和实现方法 ,具体剖析了DAOJet数据库引擎的对象模型 ,并给出了具体示例程序。结合齿轮精锻加工系统的实际要求 ,阐明了如何利用DAO成功实现该系统中各类数据库的查询和调用 ,应用表明DAO技术有效地... 介绍了VisualBasic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和实现方法 ,具体剖析了DAOJet数据库引擎的对象模型 ,并给出了具体示例程序。结合齿轮精锻加工系统的实际要求 ,阐明了如何利用DAO成功实现该系统中各类数据库的查询和调用 ,应用表明DAO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齿轮 精锻系统 VISUALBASIC 数据库访问对象 JET引擎 DAO 应用 数据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董静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达式可以用来对复合材料制件的密度进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规律 密度 C/C复合材料 沥青基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挤压单层凹模材料优选 被引量:1
7
作者 解文辉 陈学文 +1 位作者 张彦敏 孙爱学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传统模具设计在选材时对于经验依赖性强 ,且具有盲目性 ,不利于实现设计过程的计算机化。本文以传统解析法作为凹模设计的理论基础 ,综合分析了影响凹模强度及总直径比的各个因素 ,进一步研究参数、σsi、pi、α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出... 传统模具设计在选材时对于经验依赖性强 ,且具有盲目性 ,不利于实现设计过程的计算机化。本文以传统解析法作为凹模设计的理论基础 ,综合分析了影响凹模强度及总直径比的各个因素 ,进一步研究参数、σsi、pi、α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出适合于单层凹模冷挤压的压力范围 ,从而使模具层数预估 ,材料选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凹模 工作内压 模具材料 冷挤压 优化设计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墨铸铁在铁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金兆 张永振 戴宝林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在分析车辆制动器摩擦温度场的基础上 ,研究了蠕墨铸铁在铁道车辆制动系统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车辆制动器服役条件下 ,摩擦速度与接触压力的提高 ,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 ,而磨损率显著增加 ;在所研究的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 在分析车辆制动器摩擦温度场的基础上 ,研究了蠕墨铸铁在铁道车辆制动系统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车辆制动器服役条件下 ,摩擦速度与接触压力的提高 ,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 ,而磨损率显著增加 ;在所研究的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中 ,蠕墨铸铁不但具有低而稳定的磨损率 ,而且具有高而稳定的制动性能 ,是制造车辆制动器部件的合理选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 铁路 列车 制动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3.2Ni-0.75Si-0.30Zn合金时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凌峰 刘平 +3 位作者 康布熙 赵冬梅 田保红 董企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7-721,共5页
通过研究时效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Cu 3.2Ni 0 .75Si 0 .30Zn合金的时效析出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低温时效时扩散作用是合金析出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 ,时效早期通过调幅分解形成溶质原子的富集区 ,然后在溶质富集区... 通过研究时效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Cu 3.2Ni 0 .75Si 0 .30Zn合金的时效析出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低温时效时扩散作用是合金析出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 ,时效早期通过调幅分解形成溶质原子的富集区 ,然后在溶质富集区发生失稳有序化 ,最后生成δ Ni2 Si相 ;高温时效时相变驱动力成为主要控制因素 ,由于生成δ Ni2 Si相的驱动力较大 ,所以直接析出δ Ni2 Si相。结合透射电镜研究了合金时效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 ,并得出了合金的时间—温度—转变曲线 (即TTT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时效 动力学 电阻率 调幅分解 集成电路 引线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Cu-Ni-Si合金时效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阳大云 刘平 +3 位作者 康布熙 赵冬梅 董企铭 田保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1,34,共3页
研究了高强度 Cu- Ni- Si合金时效析出特性。结果表明 ,合金经大幅度冷变形再时效可加速析出过程 ,析出物具有与 δ- Ni2 Si相似的正交晶格 。
关键词 冷变形 时效 再结晶 铜合金 集成电路 引线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对Cu-Fe-P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振宇 董企铭 +3 位作者 刘平 康布熙 赵冬梅 田保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 Cu- Fe- P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常规时效处理工艺其导电率很难达到性能要求 ,而对冷变形后的合金予以分级时效则可以满足要求 ,其导电率可达 6 6 .1% IACS,硬度可达 119HV。
关键词 CU-FE-P合金 显微硬度 导电率 分级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T10A钢激光预处理后固相焊接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宁 杨蕴林 +2 位作者 王长生 王文焱 张柯柯 《洛阳工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1-24,共4页
进行了 4 0Cr T10A钢激光表面淬火预处理后实施等温固相焊接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4 0Cr T10A钢待焊接面经激光淬火预处理后 ,在 75 0~ 780℃、预压应力 2 0~ 5 6 .6MPa的条件下 ,仅需 2 .5~ 7.5min短时保温就可实现两种钢的异... 进行了 4 0Cr T10A钢激光表面淬火预处理后实施等温固相焊接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4 0Cr T10A钢待焊接面经激光淬火预处理后 ,在 75 0~ 780℃、预压应力 2 0~ 5 6 .6MPa的条件下 ,仅需 2 .5~ 7.5min短时保温就可实现两种钢的异材固相焊接 ,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 ,且焊接变形很小。其中以 780℃、2 0MPa预压应力下保温7.5min为较适宜的固相焊接工艺参数 ,焊后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 ,试样轴向变形仅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T10A钢 激光淬火 固相焊接 工艺优化 焊接接头 显微组织 压力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Si热轧板坯的变形与时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东锋 康布熙 +2 位作者 刘平 田保红 董企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变形量及时效温度对 Cu- 3 .2 Ni- 0 .75 Si- 0 .3 Zn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该合金薄带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合金在 40 0~ 45 0℃进行时效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 ,而高于 45 0℃进行时效 ,合金硬... 研究了变形量及时效温度对 Cu- 3 .2 Ni- 0 .75 Si- 0 .3 Zn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该合金薄带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合金在 40 0~ 45 0℃进行时效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 ,而高于 45 0℃进行时效 ,合金硬度开始明显下降 ;热轧态合金采用加工工艺 1~ 5制得的薄带均可满足性能要求 ,即导电率 >5 0 % IACS,显微硬度≥ 16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合金 引线框架 冷变形 显微硬度 导电率 热轧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镧镨铈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全安 陈云贵 +1 位作者 韩满贵 涂铭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硼氢化钾、次磷酸钠、热碱溶液处理等表面处理方法对镧镨铈 (LPC)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均明显改善电极的活化性能 ,提高初始放电容量 ;热碱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对电化学性能影响很... 研究了硼氢化钾、次磷酸钠、热碱溶液处理等表面处理方法对镧镨铈 (LPC)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均明显改善电极的活化性能 ,提高初始放电容量 ;热碱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对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 ;KBH4 处理能明显改善循环稳定性 ,但降低最大容量 ;NaH2 PO4处理能提高最大放电容量 ,但不利于循环稳定性的提高 ;综合比较 ,热碱处理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 ,且工艺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稀土元素 贮氢合金 电极 电化学性能 NI-MH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中锰钢的塑变磨损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敬佩 林钢 +2 位作者 王文焱 王爱琴 李洛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438,共5页
采用由 Nb、N、RE、Si及 Ca等组成的复合变质剂 ,制备了高耐磨、高强度及高韧性的中锰钢 ,考察了所制备的中锰钢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变质中锰钢的耐磨性是中锰钢的 1.92倍 ,强度是中锰钢的 1.45倍 ,韧性是中锰钢的 3.... 采用由 Nb、N、RE、Si及 Ca等组成的复合变质剂 ,制备了高耐磨、高强度及高韧性的中锰钢 ,考察了所制备的中锰钢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变质中锰钢的耐磨性是中锰钢的 1.92倍 ,强度是中锰钢的 1.45倍 ,韧性是中锰钢的 3.6 3倍 .运用弹塑性力学计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析了变质中锰钢的塑变磨损机理 ,建立了变质中锰钢的耐磨性与屈服强度的关系 .经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中锰钢 塑性变形 磨损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实体轴承保持器等温挤压成形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永顺 陈拂晓 文九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1149-1152,共4页
基于精密挤压成形 ,对一种铜合金实体轴承保持器进行了结构优化 ,开发出自带铆钉式加强型保持器 ,并对该产品进行了等温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通过试验 ,制出了合格的样品。结果表明 ,新型保持器结构简单 ,性能可靠 ,可使整个轴承的承载能... 基于精密挤压成形 ,对一种铜合金实体轴承保持器进行了结构优化 ,开发出自带铆钉式加强型保持器 ,并对该产品进行了等温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通过试验 ,制出了合格的样品。结果表明 ,新型保持器结构简单 ,性能可靠 ,可使整个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采用等温挤压成形工艺生产该保持器 ,可节约工时 75 % ,节约原材料 6 1 .6 % ,其制品组织致密 ,机械性能好。新工艺具有高质、高效、节材的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轴承保持器 结构优化 等温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eB粘结磁体的使用温度及磁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留栓 史新伟 +2 位作者 黄金亮 李杏瑞 殷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67-69,共3页
对磁粉进行表面处理 ,利用冷、热模压法制备了金属基及塑料基两种粘结NdFeB磁体 ,研究了表面处理前后及不同基体磁体的使用温度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磁粉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磁体的磁性能及使用温度 ,塑料基磁体的磁性能低于金属基... 对磁粉进行表面处理 ,利用冷、热模压法制备了金属基及塑料基两种粘结NdFeB磁体 ,研究了表面处理前后及不同基体磁体的使用温度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磁粉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磁体的磁性能及使用温度 ,塑料基磁体的磁性能低于金属基磁体的 ,但其使用温度却较高 ,可达 1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粘结 NDFEB 磁性材料 使用温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墨铸铁干摩擦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寇宏超 张永振 +2 位作者 沈百令 李金山 郝启堂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运用三维表面形貌测试技术 ,分析了蠕墨铸铁的干摩擦表面接触形貌特征 ,并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摩擦表面形貌特征与其干摩擦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蠕墨铸铁干摩擦表面主要有犁沟型、孤岛型和犁沟 -孤岛混合型 3种特征形貌 .犁沟型和... 运用三维表面形貌测试技术 ,分析了蠕墨铸铁的干摩擦表面接触形貌特征 ,并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摩擦表面形貌特征与其干摩擦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蠕墨铸铁干摩擦表面主要有犁沟型、孤岛型和犁沟 -孤岛混合型 3种特征形貌 .犁沟型和孤岛型特征形貌沿垂直于摩擦表面方向不对称分布 ;而混合型特征形貌沿垂直于摩擦表面方向对称分布 ;犁沟型表面形貌的最大高度最大 ,空隙率最高 ,而孤岛型表面形貌的最大高度最小 ,空隙率最低 ;表面形貌的单一参数并不能准确反映蠕墨铸铁干摩擦过程 ,表面形貌的最大高度、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及摩擦表面的空隙率共同影响摩擦热的传导 ,从而影响摩擦学性能 ;具有孤岛型形貌特征的蠕墨铸铁摩擦学性能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件 干摩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堆焊层经热处理后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勇 王顺兴 田保红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19,共3页
对B、C、N共渗层、碳化钨型硬质合金(D707)堆焊层、高碳高铬铸铁型硬质合金(D618)堆焊层等几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经相应热处理后的腐蚀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硬质合金堆焊层经850 ℃空冷、850±5 ℃油淬+400 ℃回火后,... 对B、C、N共渗层、碳化钨型硬质合金(D707)堆焊层、高碳高铬铸铁型硬质合金(D618)堆焊层等几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经相应热处理后的腐蚀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硬质合金堆焊层经850 ℃空冷、850±5 ℃油淬+400 ℃回火后,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且简化了表面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耐磨性 碳化钨 高碳高铬铸铁 堆焊层 腐蚀磨损性能 硼碳氮共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锆变质处理对高铝锌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锋 张柯柯 +1 位作者 侯平均 陈大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10,共3页
采用热分析、定向凝固 -液淬技术及金相定量分析、能谱分析和差热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钛盐和锆盐变质处理对高铝锌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钛和锆能有效促进初生富铝相形核 ,减小其析出的过冷度 ,显著减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倾向。
关键词 高铝锌合金 钛变质 锆变质 凝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