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山深水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边佳胤 袁林 +5 位作者 王琼 姜佳枚 李娟英 庄骅 薛俊增 吴惠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阐明港口建设及外来船舶增加对洋山深水港海域水环境特征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010年洋山深水港大洋山、小洋山海域两个监测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 为阐明港口建设及外来船舶增加对洋山深水港海域水环境特征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010年洋山深水港大洋山、小洋山海域两个监测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各站点Si∶N∶P比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富营养化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在1.95~3.72范围内,平均值为2.67,属中营养型;营养指数(E)I值在8.63~72.05之间,平均值为34.01,属富营养型;有机污染指数(A)值在1.89~4.10之间,平均值为2.91,属轻度污染;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深水港海域全年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及活性硅酸盐(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71μmol/L、1.94μmol/L、37.86μmol/L,Si∶N、Si∶P和N∶P的比值分别为0.94、21.76和23.30,其中PO43--P含量相对不足,为潜在限制性因子。因此,综合考虑海水评价要素,采用多种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评价,将更为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有机污染 营养盐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宝强 薛俊增 +1 位作者 庄骅 吴惠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865-5874,共10页
2009—2010年在洋山港海域大洋山岛和圣姑礁进行四个季度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1种,以广布种为主,部分为河口低盐种,其中软体动物22种,环节动物16种,节肢动物12种,苔藓动物5种,腔肠动物4种,星虫动物和棘... 2009—2010年在洋山港海域大洋山岛和圣姑礁进行四个季度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1种,以广布种为主,部分为河口低盐种,其中软体动物22种,环节动物16种,节肢动物12种,苔藓动物5种,腔肠动物4种,星虫动物和棘皮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齿纹蜒螺(Nerita yoldii)和特异大权蟹(Macromedaeus distinguendus)。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明显不同(P<0.05):丰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3204.9±837.84)个/m2,最低值出现在秋季,仅为(2213.2±731.27)个/m2;生物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夏季(2233.2±1493.42)g/m2,冬季最少,仅为(819.95±484.80)g/m2。大洋山岛和圣姑礁的丰度和生物量具有较大差异(P<0.05):年均丰度以大洋山断面较高,为(3090±742.74)个/m2,圣姑礁断面较低,为(2133±372.51)个/m2;而年均生物量则以圣姑礁断面较高,为(1711.1±1180.76)g/m2,大洋山断面较低,仅为(1028.5±627.61)g/m2。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大洋山潮带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干扰或干扰较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圣姑礁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中度的干扰,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与15年前的研究相比,圣姑礁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大幅度的降低,这与洋山港海域盐度的升高、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强度增加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人为干扰 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宝强 薛俊增 +1 位作者 庄骅 吴惠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污损生物 群落结构 物种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浮游桡足类群落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琼 陈辰 +4 位作者 吴惠仙 袁林 边佳胤 庄骅 薛俊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9,共9页
研究了洋山港海域桡足类的周年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洋山港桡足类的优势种为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tetraspin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 研究了洋山港海域桡足类的周年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洋山港桡足类的优势种为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tetraspin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norvegica)、瘦拟哲水蚤(Paracalanus gracili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显著(F=2.11,P<0.05),春(28.44个/L±19.16个/L)>夏(18.60个/L±14.81个/L)>冬(10.98个/L±3.65个/L)>秋(10.57个/L±4.45个/L);生物量则为夏(12359.1 mg/L±18438.1 mg/L)>秋(7796.6 mg/L±1348.6 mg/L)>冬(2944.8 mg/L±1680.9 mg/L)>春(1401.0 mg/L±1057.3 mg/L)。桡足类丰度的周年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生物量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多变量分析显示,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对洋山港桡足类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起主要作用。小洋山码头受人类干扰严重,桡足类丰度和多样性与大洋山码头已出现差异,春、冬季小洋山码头的多样性指数(H′)高于大洋山码头,除秋季外,小洋山码头的均匀度指数(J)都高于大洋山码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桡足类 优势种 丰度 周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海域地形冲淤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左书华 吴明阳 +1 位作者 庄骅 郭传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涨落潮平均流速在0.70 m/s左右;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线平均年均含沙量在1.40 kg/m^3左右,底质平均中值粒径为0.019 mm;2009年4月-2013年4月四期港区水域海床总体呈现为冲刷的态势,此期间由于受工程影响,不同阶段地形冲淤变化又有所不同;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施工影响,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 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水流,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四期工程 水沙环境 地形冲淤 导流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庄骅 袁章新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近年来,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洋山四期工程拟建设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泊位。为保障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通航安全,运用操纵模拟器模拟技术,对四期工程水域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超大型集装箱船进出港与靠离泊模拟试验研究,提出平... 近年来,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洋山四期工程拟建设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泊位。为保障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通航安全,运用操纵模拟器模拟技术,对四期工程水域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超大型集装箱船进出港与靠离泊模拟试验研究,提出平面布置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洋山四期工程 通航安全 模拟试验 平面布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群海域环境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左书华 张宁川 +1 位作者 张征 庄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积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2007年4月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潮位、垂线流速、流向及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变化与实...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积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2007年4月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潮位、垂线流速、流向及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变化与实测冲淤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运用该模型对洋山深水港西港区工程方案进行了数学模型研究,研究表明,汊道方案实施后,由于颗珠山汊道的存在,使得通道内水流向北偏移,使得通道北侧西部流速较工程前流速有所增加,使西港区地形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略有冲刷;颗珠山汊道的存在,能够继续保持目前通道南侧淤积,北部刷深的格局,对西部港区的建设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群 洋山深水港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