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3 位作者 张霞 孙露娟 张宇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2-16,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然后用湿式洗涤塔脱除长大后的含尘液滴,对燃煤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在过饱和蒸汽中凝结长大及湿式洗涤塔对凝结长大颗粒的脱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蒸汽添加量、颗粒粒径及洗涤塔操作条件...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然后用湿式洗涤塔脱除长大后的含尘液滴,对燃煤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在过饱和蒸汽中凝结长大及湿式洗涤塔对凝结长大颗粒的脱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蒸汽添加量、颗粒粒径及洗涤塔操作条件的影响。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实时测量凝结洗涤脱除前后的颗粒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蒸汽添加量的增加,能够迅速提高小粒径颗粒的脱除效率,蒸汽添加量为0.17kg/m3时,对平均粒径为0.3μm的颗粒的脱除效率超过80%;随着颗粒粒径增大,脱除效率提高;此外,洗涤塔液气比的增加,有利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研究表明蒸汽相变是脱除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预调节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燃煤 多相凝结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整体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脱汞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立国 段钰锋 +4 位作者 王运军 江贻满 吴成军 王乾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选取某石化热电厂100MW燃煤锅炉的新式整体脱硫工艺(novel integrated desulfurization,NID)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其入炉煤样、底渣、预除尘器灰、新鲜脱硫剂、循环脱硫混合灰和烟气等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获得了汞排放... 选取某石化热电厂100MW燃煤锅炉的新式整体脱硫工艺(novel integrated desulfurization,NID)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其入炉煤样、底渣、预除尘器灰、新鲜脱硫剂、循环脱硫混合灰和烟气等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获得了汞排放浓度数据,得到了NID系统的汞平衡。实验结果表明NID半干法脱硫装置可以脱除高达86.6%-92.2%的汞,对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还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200对烟气中的飞灰、进入NID系统的新鲜脱硫剂和循环脱硫灰进行粒径分析,并初步解释了NID反应器的催化氧化和吸附脱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汞 新式整体脱硫工艺烟气脱硫 飞灰 熟石灰 汞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陈厚涛 赵兵 +1 位作者 徐进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28-32,共5页
对燃煤超细颗粒物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中团聚清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声场的理论分析,设计并建立了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实验平台。利用该实验平台,研究了声场强度对细颗粒清除效率的影响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迁移特性。... 对燃煤超细颗粒物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中团聚清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声场的理论分析,设计并建立了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实验平台。利用该实验平台,研究了声场强度对细颗粒清除效率的影响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迁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场对亚微米颗粒及亚微米以下颗粒有较好的团聚清除效果。而且随着声场强度的增大,超细颗粒的清除效率也增加。当团聚室内声强达到160dB时,PM2.5总颗粒数量浓度减少了58.9%,质量浓度减少了68.4%;PM10总颗粒数量浓度减少了59.0%,质量浓度减少了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声波团聚 清除效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在循环流化床中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金保升 孙志翱 +2 位作者 章名耀 刘仁平 张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104,共6页
该文介绍了长度为10—100mm棉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主要研究流化风速和棉秆与床料不同配比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100mm棉秆与一定粒径分布的床料,质量配比为1-2%,流化数N〉3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 该文介绍了长度为10—100mm棉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主要研究流化风速和棉秆与床料不同配比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100mm棉秆与一定粒径分布的床料,质量配比为1-2%,流化数N〉3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流化数N〉7时,混合均匀度有所降低。棉秆与床料配比对混合均匀度也有影响,棉秆的质量配比越小,混合得越均匀,所以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时流化风速、静止床高要选择合理。在0.5MWCFB实验装置上研究了纯棉秆燃烧时,流化速度、二次风率和棉秆给料量对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CFB实际运行参数,当流化速度为4-4.5m/s时,尽管此时混合均匀度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影响到密相区稳定燃烧,其温度能够维持在830-870℃。实验后放出的底渣没有出现烧结现象,基本保持原来的形貌,说明弱酸性床料能够适合棉秆循环流化床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棉秆 弱酸性床料 循环流化床 混合 炉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煤粉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39-43,共5页
O2/CO2燃烧技术是一种可分离回收CO2的新型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规空气气氛燃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该文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模拟空气气氛及不同O2浓度(φ(O2)=21%、30%、40%、80%)的O2/CO2气氛下3种不同品质煤粉(龙岩无烟煤、... O2/CO2燃烧技术是一种可分离回收CO2的新型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规空气气氛燃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该文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模拟空气气氛及不同O2浓度(φ(O2)=21%、30%、40%、80%)的O2/CO2气氛下3种不同品质煤粉(龙岩无烟煤、贵州烟煤、元宝山褐煤)的燃烧特性试验,确定了3种煤粉的燃烧特征参数及综合燃烧性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分布曲线与O2/N2气氛下有明显不同,相同O2浓度的条件下,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速率低,燃尽时间长。在O2/CO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偏移,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煤粉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表明提高O2浓度可改善O2/CO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气氛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煤混烧中飞灰对汞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成军 段钰锋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5-60,共6页
为了解飞灰对汞的吸附特性,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4个飞灰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应用基于(Frenkel—Halsey—Hill,FHH)模型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分形维数,分析了飞灰样品的化学组分对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残碳量与汞... 为了解飞灰对汞的吸附特性,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4个飞灰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应用基于(Frenkel—Halsey—Hill,FHH)模型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分形维数,分析了飞灰样品的化学组分对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残碳量与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飞灰颗粒比表面积增大,飞灰的汞吸附趋于增加。孔分布越宽越有利于汞的吸附,其中微孔在汞吸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飞灰样品的分形维数处于2.1-2.6之间,且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飞灰对汞的物理吸附性能。烟气成分与飞灰化学组成可能对汞存在一定的催化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烧 飞灰 汞吸附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灰组分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固气比实验研究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鹿鹏 赵长遂 +3 位作者 陈晓平 梁财 蒲文灏 范春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8-72,共5页
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是气流床加压气化的关键技术,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获得较高的管路固气比。该文在输送压力可达3.7MPa,管路固气比可达660kg·m-3的气力输送中试实验台上进行系统的研究,考察输送压力、输送差压、流化风量、充... 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是气流床加压气化的关键技术,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获得较高的管路固气比。该文在输送压力可达3.7MPa,管路固气比可达660kg·m-3的气力输送中试实验台上进行系统的研究,考察输送压力、输送差压、流化风量、充压风量、补充风量、煤粉含水率等因素对管路固气比的影响,并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对其进行了有效模拟。上述工作将为系统的控制和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为深化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高压 密相 固气比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O5-WO3/TiO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载体选择 被引量:49
8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2 位作者 仲兆平 李锋 翟俊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7,共7页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试验台上对4种不同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测试,采用BET、X射线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进行微观表征,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对比。以硫酸法制备的纳...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试验台上对4种不同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测试,采用BET、X射线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进行微观表征,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对比。以硫酸法制备的纳米级锐钛型TiO2适合作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效率高,温度窗口宽,选择性好,其中硫酸盐质量分数为8%~10%时最为有利;以氯化法制备纳米TiO2过程中,生成了V3Ti6O17的聚合物导致NO脱除率较低,因此不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以工业级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氨氮比为1.0时,在355~420℃的温度范围内NO脱除率为80%~85%,但由于成本很低,因此可以用于脱硝要求不高的场合。由钛酸丁酯溶胶法制备TiO2为载体制备的SCR催化剂性能不及硫酸法制备的纳米级锐钛型TiO2制备的催化剂,且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不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WO3/TIO2 催化剂载体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纳米级锐钛型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动流化床颗粒混合特性的三维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勇 金保升 +2 位作者 钟文琪 黄亚继 肖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喷动流化床内的颗粒混合特性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气相场采用欧拉方法,固相场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每一个颗粒考虑了碰撞力、携带力和重力;颗粒碰撞采用软球模型。模拟喷动流化床上下两层颗粒的运动和混合过程,揭...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喷动流化床内的颗粒混合特性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气相场采用欧拉方法,固相场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每一个颗粒考虑了碰撞力、携带力和重力;颗粒碰撞采用软球模型。模拟喷动流化床上下两层颗粒的运动和混合过程,揭示颗粒的混合机制,同时提出表征颗粒混合质量的重要特征参数,并考察了喷动气速和流化气速对颗粒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喷动气射流带动而形成的颗粒内循环是颗粒混合的机制;增加喷动气速度和流化气速度均有助于颗粒混合,使颗粒达到完全混合的时间减少且混合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混合 喷动流化床 离散单元法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三乙醇胺湿法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陆雅静 熊源泉 +2 位作者 高鸣 姚志彪 郑守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0,共7页
尿素溶液与NOx反应生成N2和CO2气体,可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该文进行了尿素/三乙醇胺湿法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双级串连的填料塔为主体反应器,分别对气速、液气比、反应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尿素溶液吸收... 尿素溶液与NOx反应生成N2和CO2气体,可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该文进行了尿素/三乙醇胺湿法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双级串连的填料塔为主体反应器,分别对气速、液气比、反应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尿素溶液吸收SO2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尿素溶液同时吸收SO2和NOx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增大气速、液气比可使脱硫效率增加,而三乙醇胺和尿素浓度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小。SO2和NOx具有相互协同促进作用,其净化效率在试验条件下可分别提高1%-3%和5%-6%,总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脱硝效率在6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三乙醇胺 脱硝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新型CO_2吸收剂的乙酸钙循环碳酸化特性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英杰 赵长遂 +1 位作者 李庆钊 段伦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70,共6页
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是煤燃烧或气化过程中捕获CO2的有效途径。该文采用乙酸溶液调质石灰石的产物乙酸钙作为CO2的新型吸收剂,以解决石灰石经过多次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后吸收CO2能力急剧衰减的问题。在煅烧/碳酸化反... 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是煤燃烧或气化过程中捕获CO2的有效途径。该文采用乙酸溶液调质石灰石的产物乙酸钙作为CO2的新型吸收剂,以解决石灰石经过多次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后吸收CO2能力急剧衰减的问题。在煅烧/碳酸化反应器上,研究碳酸化温度和煅烧温度对乙酸钙循环碳酸化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化温度在650-700℃时乙酸钙能获得很高的碳酸化转化率,经20次循环后转化率仍高达0.5,明显高于石灰石。在高浓度CO2气氛下,在较高的煅烧温度(920~1050℃)时,乙酸钙仍能获得较高的碳酸化转化率。乙酸钙的抗烧结能力较石灰石更强。多次循环后乙酸钙煅烧后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大于煅烧后的石灰石,且孔容分布和孔比表面积分布均优于煅烧后的石灰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钙 煅烧 碳酸化 CO2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吸收剂循环锻烧/碳酸化反应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英杰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煅烧/碳酸化反应器上研究碳酸化温度、煅烧温度、颗粒粒径对石灰石和白云石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CCR)吸收CO2过程中碳酸化转化率的影响,并用CO2吸收量比较其吸收CO2的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碳酸化温度为700℃时石灰石的转化率... 在煅烧/碳酸化反应器上研究碳酸化温度、煅烧温度、颗粒粒径对石灰石和白云石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CCR)吸收CO2过程中碳酸化转化率的影响,并用CO2吸收量比较其吸收CO2的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碳酸化温度为700℃时石灰石的转化率最高,白云石在650℃时转化率最高,在650-700℃时白云石的转化率远高于石灰石,但二者CO2吸收量相差不大;当煅烧温度超过1050℃时石灰石碳酸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增大急剧衰减,而白云石则衰减程度不大,高温煅烧时白云石的CO2吸收量比石灰石高;随粒径的增大,石灰石的转化率逐渐减小,而白云石则存在最佳的粒径分布使转化率最大。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石灰石煅烧产物的微观结构变化较大,而白云石则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吸收剂 煅烧 碳酸化 CO2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射流在磁场作用下的特性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心亮 叶丹 顾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磁流体发电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发电技术。相对于其他发电方式,磁流体发电具有输出功率大、结构紧凑的优点,在高功率电源应用领域有不可替代的性能优势。文中提出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进行磁流体发电的设想。通... 磁流体发电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发电技术。相对于其他发电方式,磁流体发电具有输出功率大、结构紧凑的优点,在高功率电源应用领域有不可替代的性能优势。文中提出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进行磁流体发电的设想。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射流在横向磁场作用下的特性,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说明横向磁场对等离子体射流有阻滞作用,在没有外电流回路的情况下,射流气体的动能转化为热,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阻滞作用越强,速度减慢越明显;等离子体射流在磁场作用下电流密度主要集中在射流出口附近,并随着外加磁场强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磁流体:能量转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脱硫塔内气固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正标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14,共9页
用欧拉法处理气相场的同时用基于拉格朗日法的直接数值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法处理离散颗粒场,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非结构网格进行数值求解,采用四向耦... 用欧拉法处理气相场的同时用基于拉格朗日法的直接数值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法处理离散颗粒场,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非结构网格进行数值求解,采用四向耦合方法严格地考虑颗粒–流体、颗粒–颗粒、颗粒–器壁间相互作用,并应用高效的非结构网格搜索法,实现气固相间一一映射的耦合作用与反馈。获得了加装导流板组前后,脱硫塔内气固流动特征、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固相颗粒浓度分布,同时对影响颗粒停留时间及颗粒碰撞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调节脱硫塔内多相流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调节后,塔内两相流动及其分布呈理想对称状态,塔内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各粒径档颗粒停留时间比较一致;颗粒停留时间与气相场分布及颗粒物性密切相关;调节后,床内颗粒碰撞率明显低于调节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法 气固两相流 四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