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酿酒专用水稻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郭小蛟 陈琳 +4 位作者 刘茂柯 蒋鹏 高必军 黄婷 张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四川白酒正致力于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白酒质量的提高是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白酒行业对酿酒原粮品质要求的全面提升,酿酒专用水稻作为多粮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原料备受关注。为助推酿酒专用水稻产业发展,文章分析... 四川白酒正致力于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白酒质量的提高是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白酒行业对酿酒原粮品质要求的全面提升,酿酒专用水稻作为多粮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原料备受关注。为助推酿酒专用水稻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四川省酿酒专用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品种选育与更新、建立酿酒专用水稻品质标准、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加强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对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产业 川酒 酿酒专用粮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用根霉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姚万春 唐玉明 +1 位作者 任道群 廖建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37,共4页
对根霉菌株C-24、Q303、3866、702、YG5-5的产酶作对比试验,研究了培养基、加水量、培养温度以及原料对产酶的影响,分析了根霉曲制作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探索其最佳制曲条件。三角瓶种曲试饭产酶最适品温为33℃~35℃,用麸皮作固体培... 对根霉菌株C-24、Q303、3866、702、YG5-5的产酶作对比试验,研究了培养基、加水量、培养温度以及原料对产酶的影响,分析了根霉曲制作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探索其最佳制曲条件。三角瓶种曲试饭产酶最适品温为33℃~35℃,用麸皮作固体培养基加水50%~60%培养,C-24根霉曲的试饭糖化力最高为5849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制曲 根霉菌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技术解析不同酿酒稻米品种的成分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茂柯 田新惠 +4 位作者 刘瑶 唐玉明 秦俭 冯军 刘成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80-186,共7页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分析2种酿酒稻米(JKY和PXY)的代谢物组成差异及其与白酒酿造的关系。从稻米样品中检测到代谢物4159个,其组成以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和衍生物为主。从PXY和JKY之间筛查出差异代谢物326个(变量投...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分析2种酿酒稻米(JKY和PXY)的代谢物组成差异及其与白酒酿造的关系。从稻米样品中检测到代谢物4159个,其组成以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和衍生物为主。从PXY和JKY之间筛查出差异代谢物326个(变量投影重要性>1、P<0.05),包括乳酸、阿魏酸、延胡索酸等白酒主要成分,以及支撑酿酒微生物生长的蜜二糖、麦芽糖、葡萄糖和乳果糖等重要底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共获得差异显著的生物学途径16条(P<0.05),其中14条归属于代谢功能,包括与白酒酿造相关的半乳糖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丁酸代谢。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原料与白酒酿造的关系,可为优质原料的选择与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酿酒水稻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都都市圈的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梦雪 李炳波 +1 位作者 易丹钦 刘茂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75,共5页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遇,从4个方面提出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建设优质白酒示范园区、打造白酒产业品牌高地、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等,从而为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对其他省市白酒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成都都市圈 白酒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品质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茂柯 刘瑶 +6 位作者 田新惠 秦俭 王思思 马超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种的出酒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酒样香味物质的结构组成因稻米类型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两类稻米酒样中获得异戊醇、异丁醇、己酸乙酯等11个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香味物质(P<0.05),其均在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中的含量较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的感官风味优于低直链稻米品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长宽比、蛋白质、脂肪是酒样感官评分的负向影响因子,垩白粒率、垩白度是酒样感官评分的正向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酿酒稻米的品种选用及优化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原料 理化品质 香气物质 水稻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中的特性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军 冯晓红 +5 位作者 李可 田新惠 袁杰 赵兴同 何俊尧 刘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段可促进酒体协调、提升感官品质。因此,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有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有关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的协同应用主要集中在葡萄酒上,在其他果酒上的系统研究仍鲜见报道。该文综述果酒酿造常用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种类、特性、功能及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介绍酵母衍生物的酿造特性及功能作用,旨在为我国果酒产业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酿酒酵母 非酿酒酵母 酵母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高粱籽粒酿造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茂柯 唐玉明 +3 位作者 任道群 姚万春 倪斌 雷光电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对6种酿酒高粱籽粒的酿造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高粱籽粒的饱和吸水量无显著差异。其中3种糯高粱饱和吸水量数值较低、吸水率较快,饱和吸水时间均为8h;而3种粳高粱为12h。润粮过程中,3种糯高粱籽粒的裂口率无差异且均显著低于... 对6种酿酒高粱籽粒的酿造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高粱籽粒的饱和吸水量无显著差异。其中3种糯高粱饱和吸水量数值较低、吸水率较快,饱和吸水时间均为8h;而3种粳高粱为12h。润粮过程中,3种糯高粱籽粒的裂口率无差异且均显著低于粳高粱。糖化发酵阶段,各高粱样品的还原糖峰值与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有所不同,主要差异在于3种糯高粱还原糖含量在整个糖化期相对较高,液化性能较强,并且在发酵过程中CO2失重量较大。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高粱籽粒酿造性能均有一定差异,3种糯高粱酿造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酿酒 吸水性能 裂口 糖化 液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酿酒高粱酚类物质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新惠 唐玉明 +3 位作者 任道群 姚万春 刘茂柯 张星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以6种酿酒高粱籽粒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其游离态与结合态总酚、总黄酮、酚酸物质种类及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高粱品种游离态总酚、总黄酮;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在135.47~274.38mgGAE/100g、94.60~148... 以6种酿酒高粱籽粒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其游离态与结合态总酚、总黄酮、酚酸物质种类及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高粱品种游离态总酚、总黄酮;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在135.47~274.38mgGAE/100g、94.60~148.31mg/100g;618.27~1 383.17mgGAE/100g、123.06~434.84mg/100g。酿酒高粱籽粒中游离态酚酸以阿魏酸、丁香酸与没食子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611.19μg/g、380.66μg/g、359.34μg/g;结合态酚酸以阿魏酸、丁香酸为主,平均含量为1 608.33μg/g、376.78μg/g。酿酒高粱籽粒中游离态与结合态总酚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占总ABTS能力值14.6%与85.4%;酿酒高粱籽粒中游离态与结合态总酚FRAP抗氧化能力值占总FRAP能力值14.3%与85.7%。酿酒高粱籽粒具有丰富的酚类物质,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品种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总酚 总黄酮 酚酸 游离态 结合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方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田新惠 唐玉明 +5 位作者 任道群 姚万春 刘茂柯 张星宇 刘颖 钟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为明确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以6种酿酒高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淀粉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高粱籽粒内部胚乳粉质区结构,布拉本德黏度仪测定淀粉的糊化特性,差示量热扫描仪测定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内... 为明确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以6种酿酒高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淀粉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高粱籽粒内部胚乳粉质区结构,布拉本德黏度仪测定淀粉的糊化特性,差示量热扫描仪测定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内部淀粉颗粒为椭圆球形,不同高粱淀粉颗粒间致密结构差异显著。淀粉溶解度为0.45%~3.5%,膨胀率2.1%~14.5 g/g,冻融稳定性2.5%~24.5%;同北方高粱相比,南方高粱峰值黏度高、崩解值高、回生老化程度低,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糊化温度低、起始温度低、凝胶形成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倪斌 任道群 +4 位作者 唐玉明 易彬 姚万春 刘茂柯 刘向阳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对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人工窖泥酿造1轮的窖壁泥,其好氧细菌、好氧芽胞细菌、厌氧细菌、厌氧芽胞细菌数量均较建窖起始泥有大幅度的增加,以后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霉菌和... 对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人工窖泥酿造1轮的窖壁泥,其好氧细菌、好氧芽胞细菌、厌氧细菌、厌氧芽胞细菌数量均较建窖起始泥有大幅度的增加,以后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在酿造过程中均较少;窖底泥的好氧细菌、好氧芽胞细菌、厌氧细菌以及厌氧芽胞细菌均明显高于窖壁泥,分别是窖壁泥的2.44倍、1.66倍、3.15倍和3.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酒 人工窖泥 酿造过程 微生物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窖泥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任道群 刘茂柯 +5 位作者 唐玉明 刘向阳 姚万春 任剑波 田新惠 张星宇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0期55-57,共3页
对浓香型酒窖泥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窖龄窖壁泥的pH值、锰、铁和镁含量均低于窖底泥,而锌、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均高于窖底泥;不同窖龄窖壁泥和窖底泥的pH值、全钾、镁以及锰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窖窖壁泥的锌、... 对浓香型酒窖泥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窖龄窖壁泥的pH值、锰、铁和镁含量均低于窖底泥,而锌、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均高于窖底泥;不同窖龄窖壁泥和窖底泥的pH值、全钾、镁以及锰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窖窖壁泥的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含量均显著低于40年及以上窖龄窖壁泥(P<0.05),40年以后则随窖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窖泥中矿物元素含量高低为铁>镁>钙>铜>锰>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酒 窖泥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Bio测序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及其代谢特性变化
12
作者 刘瑶 田新惠 +5 位作者 马超 王思思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刘茂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定期(14~80 d)。在种水平上注释到12种优势细菌(相对丰度≥1.00%),其中,金山醋酸乳杆菌(Acetilactobacillus jinshanensis)从酿造14 d开始相对丰度>90%。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未命名的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sp.)、丝状菌(Thiothrix eikelboomii)相关的物质数量较多,2,4-二叔丁基苯酚和戊酸乙酯几乎与所有优势细菌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白酒酿造相关的代谢通路中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的相对丰度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但氨基酸代谢、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株共酵培养优质窖泥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道群 唐玉明 +4 位作者 姚万春 倪斌 刘茂柯 刘向阳 田新惠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6期61-64,共4页
该文对多菌株共酵培养优质窖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础泥,其化学成份、矿质元素以及土壤结构有较大差异,培养优质窖泥应合理搭配不同质地土壤,并加入富含氮、磷、钾的原料和多菌株共同发酵,以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加快窖泥的... 该文对多菌株共酵培养优质窖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础泥,其化学成份、矿质元素以及土壤结构有较大差异,培养优质窖泥应合理搭配不同质地土壤,并加入富含氮、磷、钾的原料和多菌株共同发酵,以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加快窖泥的老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 培养 优质窖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工艺初步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新惠 唐玉明 +4 位作者 任道群 姚万春 刘茂柯 刘向阳 任建波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1期51-54,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优化工艺为泡粮时间10h,泡粮温度85℃,糖化酶量0.035(g/100g),糖化时间12h,在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高而稳定。因此该... 采用正交试验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优化工艺为泡粮时间10h,泡粮温度85℃,糖化酶量0.035(g/100g),糖化时间12h,在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高而稳定。因此该工艺优化条件可作为实际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生产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糯高粱 清香型 小曲白酒 工艺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技术提升上层糟酒优质品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道群 唐玉明 +3 位作者 易彬 姚万春 卢中明 廖建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166,共4页
文中对提升上层糟酒优质品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可使上层糟酒的己酸乙酯含量比传统大生产提高78.89%以上,并且中、下层槽酒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总酯、已酸以及已酸乙酯含量分别较中下层糟酒提高54.62%、80... 文中对提升上层糟酒优质品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可使上层糟酒的己酸乙酯含量比传统大生产提高78.89%以上,并且中、下层槽酒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总酯、已酸以及已酸乙酯含量分别较中下层糟酒提高54.62%、80.66%和9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升 上层糟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曲车间空气微生物及其对曲药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惠波 唐玉明 卓毓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制曲车间不同环境场地、不同制曲季节及发酵室不同部位的空气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差异及其对曲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环境场地间的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不同环境场地优势微生物种群不同,对曲药质量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制曲车间 环境 空气微生物 多元方差分析 曲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建窖窖泥厚度与微生物菌种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道群 唐玉明 +3 位作者 易彬 姚万春 卢中明 刘茂柯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49-51,共3页
对浓香型酒建窖窖泥厚度与微生物菌种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窖壁泥的好氧细菌和好氧芽孢细菌数量为150mm厚度窖泥>50mm厚度窖泥>100mm厚度窖泥,厌氧细菌和厌氧芽孢细菌数量随着建窖窖泥厚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窖底泥... 对浓香型酒建窖窖泥厚度与微生物菌种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窖壁泥的好氧细菌和好氧芽孢细菌数量为150mm厚度窖泥>50mm厚度窖泥>100mm厚度窖泥,厌氧细菌和厌氧芽孢细菌数量随着建窖窖泥厚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窖底泥的好氧细菌和好氧芽孢细菌数量则随着窖泥厚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厌氧细菌和厌氧芽孢细菌数量与窖泥厚度没有相关性,不同厚度窖泥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池 窖泥厚度 微生物种群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壁和石壁窖池糟醅风味物质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向阳 任道群 +4 位作者 唐玉明 姚万春 刘茂柯 任剑波 田新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97,共3页
采用乙醇和水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对泥壁窖和石壁窖两种建窖方式糟醅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提取糟醅的风味物质总含量(8.912 5 g/L)高于水提取法(6.372 6 g/L)且变异系数低;使用乙醇浸提糟醅风味物质结果表明... 采用乙醇和水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对泥壁窖和石壁窖两种建窖方式糟醅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提取糟醅的风味物质总含量(8.912 5 g/L)高于水提取法(6.372 6 g/L)且变异系数低;使用乙醇浸提糟醅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泥壁下层糟醅的已酸乙酯含量(0.021 0 g/L)显著高于窖池其他部位糟醅,泥壁糟醅的乳酸乙酯含量(0.118 3 g/L)显著低于石壁糟醅。酸类含量以乙酸含量(1.484 2 g/L)最高。因此,在生产浓香型酒时,窖池使用泥壁窖优于石壁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酒 建窖 糟醅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香糯1号甜酒酿发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19
作者 任道群 徐富贤 +3 位作者 唐玉明 熊洪 刘茂柯 姚万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163,共3页
对渝香糯1号甜酒酿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渝香糯1号甜酒酿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12 h、蒸煮时间70 min、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0.4%。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甜酒酿的感官评分为95分,酸度为... 对渝香糯1号甜酒酿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渝香糯1号甜酒酿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12 h、蒸煮时间70 min、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0.4%。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甜酒酿的感官评分为95分,酸度为0.48 g/100 m L,糖度为27.75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甜酒酿 发酵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酯化功能菌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明遗 霍丹群 +5 位作者 侯长军 王洪彬 唐玉明 任道群 邓波 卢中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27,131,共5页
从国家级重点文物遗产"国宝窖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高酯化力的发酵功能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解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菌落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初为白色随菌落成熟而变成粉红色,表面质地呈丛卷毛状。菌丝不规律地分枝,菌丝... 从国家级重点文物遗产"国宝窖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高酯化力的发酵功能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解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菌落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初为白色随菌落成熟而变成粉红色,表面质地呈丛卷毛状。菌丝不规律地分枝,菌丝体顶端着生闭囊壳。酶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所产酯化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5.0,金属离子Na+、K+、Mg2+、Fe2+对该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a2+、Cu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扩增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长度579bp。利用Gene Bank BLAST搜索同源序列,通过DNAMAN分别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其中ITS序列与Monascus purpureus典型菌株相似性高达99.5%,DNAstar分析显示两者的离散度为0.5%,Mega构建NJ系统进化树,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根据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解析结果,基本可以判定该菌株为Monascus属purpureus种的一株新型优势菌株,命名为Monascus purpureus LZLJ2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功能菌 分离 鉴定 酶学特性 红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