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次降雨对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张海涛
宫渊波
付万权
陈耀嘉
徐云岩
崔亚潇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泸州市水务局水利管理站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2011BAC09B05)
四川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
文摘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4年Ⅰ~Ⅴ号径流小区因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导致的产流总量较2012年同期分别降低-6.44%,-10.51%,20.95%,13.28%,12.73%;产沙总量降低58.4%,56.38%,77.72%,78.16%,79.68%。产流量与产沙量随降雨量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但产沙量在森林改造当年增长幅度更大。不同改造模式径流小区产沙量第2年和第3年显著低于第1年,而第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无显著相关性,改造模式不同并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造时间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恢复效果更佳,但随着林木生长及森林环境的形成后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差异。
-
关键词
低效林
改造模式
次降雨
产流量
产沙量
-
Keywords
low-efficiency forest
transformation model
single rainfall
runoff
sediment yield
-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下降雨及产流特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海涛
宫渊波
付万权
陈耀嘉
徐云岩
崔亚潇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泸州市水务局水利管理站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C09B05)
四川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
文摘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人工林不同模式改造初期降雨及地表径流特征,以四川省高县来复镇5个相邻径流小区内的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下补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Ⅱ号小区)、马尾松皆伐后更新樟树(Ⅲ号小区和Ⅳ号小区)、马尾松皆伐后第2年更新樟树(Ⅴ号小区)3种不同林下更新改造方式以及马尾松纯林为对照(Ⅰ号小区),分析降雨量、不同改造模式产流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6-9月。在低效林改造初期2.5 a内,24 h累计最大降雨量为93.6 mm,最小产流降雨量6.9 mm;最大产流量3.002 0 m3,最小产流量0.006 4 m3。5个径流小区在小雨条件下几乎无地表径流产生,平均单次产流量大小排序为Ⅲ号小区>Ⅳ号小区>Ⅴ号小区>Ⅱ号小区>Ⅰ号小区,与受人为干扰强度一致;2014年下半年径流系数比2012年下半年分别下降29.36%,26.30%,47.37%,41.54%和43.97%。对降雨量与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05。3个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对地表径流的减滞效果更为明显。
-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低效人工林改造
降雨
产流量
径流系数
-
Keywords
forest hydrology
silvicultural on inefficient forest
rainfall
runoff
runoff coefficient
-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