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在经方中的运用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全 蒋晓霓 《国医论坛》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张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芍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羽 《北方药学》 2014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1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手工筛选以及统计学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1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手工筛选以及统计学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满分为100分,医务人员平均得分(56.97±2.03)分,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缺乏;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测体制不健全,监测力度不够;应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和评价工作,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1
3
作者 任静 吕顺 +6 位作者 刘凤 徐芬 黄永丽 黄棋 李彦伶 唐文豪 孙鸿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7-51,共5页
目的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 目的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RCT文献共23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减压开始时间为术后1 h,其术后疼痛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2 h开始减压(P<0.05,P<0.01),桡动脉闭塞率统计学差异为临界状态(P=0.05),出血、肿胀、麻木、淤斑、水疱及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从术后1 h开始减压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桡动脉闭塞有待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首次减压 开始时间 并发症 疼痛 迷走神经反射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对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万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对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8月合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接受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 目的:探讨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对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8月合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接受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采用常规的转运流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院内转运的时间及对其进行院内转运的规范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时间短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时间,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观察组患者中物品准备完善、及时通知目的科室、肢体约束充分、转运方式合理及转运交接清楚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结论: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可显著降低其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院内转运的规范性,缩短进行院内转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 转运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Twist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匡维新 宋杰 段承刚 《北方药学》 2014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2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表达水平。结果: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 目的:探讨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2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表达水平。结果: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和多药耐药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 TWIST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显君 《信息通信》 2016年第7期149-150,共2页
随着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应用越发重要。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而言,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对新的技术进行研究。文章将对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存储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与X线影像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准确性的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牟红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与X线影像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X线组和... 目的 :对比分析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与X线影像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X线组和数字化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X线组患者进行X线影像检测,对数字化组患者进行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然后,再对这两组患者进行DXA骨密度检测,并将进行DXA骨密度检测的结果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所有检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X线影像检测和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测所需的时间及其在进行检测时受到的辐射量。结果 :经X线影像检测发现,在X线组的5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被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经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发现,有39例患者被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经进行DXA骨密度检测证实,在X线组的5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在数字化组的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与进行DXA骨密度检测相比,用X线影像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23/30)和75.00%(15/20)。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对数字化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50%(39/40)和90.00%(9/10)。数字化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组患者进行检测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X线组患者,其在进行检测时受到的辐射量明显少于X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进行X线影像检测相比,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更高。因此,进行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测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放射影像 X线影像 骨质疏松症 灵敏度 特异性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检测技术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匡维新 段承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期8-8,共1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3年间来我院就诊且同时进行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学诊断的宫颈疾病患者325例,比较其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L...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3年间来我院就诊且同时进行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学诊断的宫颈疾病患者325例,比较其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LSIL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66.7%,HSIL诊断符合率为83.3%,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中具有检出率较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好等优点,且为无创性检测,可用于宫颈疾病的细胞学普查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检测技术 宫颈细胞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