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搜索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时检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ISI 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目的: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搜索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时检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ISI 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逐个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结果显示:全麻与局麻对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应合并值分别为:OR=0.85(95%CI=0.66,1.04),OR=1.38(95%CI=0.88,1.88)。全身麻醉可能会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但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骨科,泌尿科,心血管科和普外科效应合并OR和95%置信区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此meta分析证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麻醉方式无关。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ECT)抽搐发作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分别用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8mg/kg、丙泊酚1.5mg/kg+0....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ECT)抽搐发作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分别用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8mg/kg、丙泊酚1.5mg/kg+0.8mg/kg氯胺酮为ECT的麻醉药物。记录观察ECT期间的抽搐能量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持续时间(seizure duration,SD)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P组比较,K和KP组ECT期间SEI和SD明显增大和延长(P<0.05);与K组比较,KP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ECT麻醉可获得较好的抽搐发作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雄成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和应激鼠背侧海马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按雌、雄性分组,将SD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3d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雄成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和应激鼠背侧海马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按雌、雄性分组,将SD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3d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巢蛋白(nestin)、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变化。结果:雌、雄性应激大鼠血浆PRA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且雌、雄动物血浆PRA/AngⅡ比值下降幅度接近。②应激组背侧海马齿状回、CA3区内nestin、NF200免疫阳性物总面积(sum of area,SA)和累积吸光度(integral absorbance,I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应激时大鼠背侧海马内神经元的细胞骨架损害可能与应激动物血浆PRA水平变化存在某种联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搜索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时检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ISI 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逐个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结果显示:全麻与局麻对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应合并值分别为:OR=0.85(95%CI=0.66,1.04),OR=1.38(95%CI=0.88,1.88)。全身麻醉可能会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但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骨科,泌尿科,心血管科和普外科效应合并OR和95%置信区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此meta分析证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麻醉方式无关。
文摘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ECT)抽搐发作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分别用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8mg/kg、丙泊酚1.5mg/kg+0.8mg/kg氯胺酮为ECT的麻醉药物。记录观察ECT期间的抽搐能量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持续时间(seizure duration,SD)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P组比较,K和KP组ECT期间SEI和SD明显增大和延长(P<0.05);与K组比较,KP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ECT麻醉可获得较好的抽搐发作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改良电休克治疗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0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评分总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纳入,均分为三组,每位患者行6次MECT。三组患者于每次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D1组)、0.5μg/kg(D2组)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D0组),泵注时间为10min。记录每次MECT的抽搐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时间(seizure duration,SD)、丙泊酚、琥珀胆碱用量、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第1次MECT前1h及每次MECT后6h对患者进行HAMD、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与D0组比较,D1组不良反应明显曾多、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D1和D2组SEI、SD值明显升高,D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第1次MECT前1h评分比较,D1、D2组第3、4、5、6次及D0组第4、5、6次MECT后6h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每次MECT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匀速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SEI、SD值以及MMSE评分,降低HAMD评分,提高MECT患者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MECT。
文摘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雄成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和应激鼠背侧海马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按雌、雄性分组,将SD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3d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巢蛋白(nestin)、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变化。结果:雌、雄性应激大鼠血浆PRA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且雌、雄动物血浆PRA/AngⅡ比值下降幅度接近。②应激组背侧海马齿状回、CA3区内nestin、NF200免疫阳性物总面积(sum of area,SA)和累积吸光度(integral absorbance,I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应激时大鼠背侧海马内神经元的细胞骨架损害可能与应激动物血浆PRA水平变化存在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