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方式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陈怡霏 段晓霞 +3 位作者 彭钢 胡德春 刘宏锦 张官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搜索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时检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ISI 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 目的: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搜索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时检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ISI 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逐个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结果显示:全麻与局麻对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应合并值分别为:OR=0.85(95%CI=0.66,1.04),OR=1.38(95%CI=0.88,1.88)。全身麻醉可能会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但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骨科,泌尿科,心血管科和普外科效应合并OR和95%置信区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此meta分析证明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麻醉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春艳 谢丹 +2 位作者 曾星 刘清湄 余明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咪达唑仑组(B组)。麻醉前20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7μg/kg,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咪达唑仑组(B组)。麻醉前20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7μg/kg,持续10min;B组静注咪达唑仑0.07mg/kg,所有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均观看了内容不同的两张水果图片。记录用药前5min、用药后10min患者OAA/S评分,焦虑视觉模拟/焦虑状态问卷(AVA/SAI)评分和BIS,记录MAP、HR和SpO2,术后24h随访患者对用药前后水果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用药后10min两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用药前5min(P<0.05或P<0.01),A组HR明显慢于B组(P<0.05)。用药后10min两组OAA/S、AVA/SAI评分和BIS明显低于用药前5min(P<0.05),A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h随访,两组患者对给药前图片西瓜记忆率均为100%,A组对给药后图片香蕉记忆率为95%,明显高于B组的0%(P<0.01)。两组患者未出现寒战和躁动。结论作为麻醉前用药,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右美托咪定对记忆功能几乎无影响,但对HR的干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镇静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春艳 刘玉林 唐显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均行股动脉置管监测MAP。麻醉组予丙泊酚11m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在少量局麻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静注芬太尼20μg/kg...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均行股动脉置管监测MAP。麻醉组予丙泊酚11m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在少量局麻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静注芬太尼20μg/kg、维库溴铵0.2mg/kg加深麻醉。对照组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约3.5ml。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0min血液粘度(ηb、ηr、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刚性指数(ERI)及变形指数(EDI)等指标。结果麻醉组用药后高、中、低切ηb轻度降低,ηp由1.26±0.01显著降至1.20±0.01(P<0.01),EAI和ERI升高,EDI降低;对照组除EDI外各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会使兔红细胞流变学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抽搐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运良 熊朝晖 +1 位作者 王晓斌 秦素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ECT)抽搐发作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分别用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8mg/kg、丙泊酚1.5mg/kg+0....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ECT)抽搐发作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分别用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8mg/kg、丙泊酚1.5mg/kg+0.8mg/kg氯胺酮为ECT的麻醉药物。记录观察ECT期间的抽搐能量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持续时间(seizure duration,SD)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P组比较,K和KP组ECT期间SEI和SD明显增大和延长(P<0.05);与K组比较,KP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ECT麻醉可获得较好的抽搐发作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丙泊酚 电休克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物在鼻内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廖永宏 欧册华 王晓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2006-2007,共2页
目的:研究在鼻内镜控制性降压手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要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犤芬太尼复合硝普纳(SNP)组犦和B组(瑞芬太尼复合SNP组),每组30例。A组先用微量泵注芬太尼;B组用微量泵注瑞芬太尼,... 目的:研究在鼻内镜控制性降压手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要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犤芬太尼复合硝普纳(SNP)组犦和B组(瑞芬太尼复合SNP组),每组30例。A组先用微量泵注芬太尼;B组用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当需要控制性降压时,两组均泵注SNP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60~70mmHg。观察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5~60min及停降压5、1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降压期间两组的降压效果均满意,但A组HR明显增快,B组HR稳定。血压下降速度B组明显快于A组,而到达目标时SNP用药量较A组减少。B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呼之睁眼和术后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SNP能强化SNP的降压效果,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深度易控制,术后苏醒快,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物 鼻内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芬太尼 瑞芬太尼 出血速度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方法及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魏继承 廖斌 +2 位作者 王晓斌 石恒林 匡红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53-255,271,共4页
目的探讨制作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方法;观察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羊共16只,经剑突下入路结扎左冠状动脉。麻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内全麻及机械通气。术中连续监测ECG、MAP、CVP等。结扎前、... 目的探讨制作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方法;观察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羊共16只,经剑突下入路结扎左冠状动脉。麻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内全麻及机械通气。术中连续监测ECG、MAP、CVP等。结扎前、结扎后1、3、6、12、24h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CK-MB浓度。结果麻醉时间76—145(100.83±16.18)min。异丙酚用量9—23(16.79±3.16)mg,Kg,阿曲库铵用量0.8—1.4(1.07±0.39)mg/Kg。拔管时间为12—25(15.63±9.75)min。死亡4只,存活12只,存活率为75%。左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为主,常伴有MAP下降及CVP升高。术中需用利多卡因的为7例,需用阿托品的5例,需用升压药的6例,使用肾上腺素的5例,心内除颤的4例。存活动物模型中,LAD结扎后1、3、6、12h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浓度均明显升高。结扎后3、6、12、24h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ECG复查结果显示所有存活模型均有心肌缺血及梗死的表现。心导管检查示结扎部位血流完全中断,梗死区心肌运动均明显异常(收缩与舒张运动减弱),3例模型中存在室壁瘤。组织病检示典型心肌坏死表现。结论气管插管及异丙酚,阿曲库铵静脉全麻用于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简便、有效、安全。术中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模型 动物 麻醉 心肌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7
作者 王茂华 吴云飞 陈光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62-3363,共2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后 急性肺损伤 CT表现 肺泡上皮细胞 细胞膜损伤 lung 严重感染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不同吸入方式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樊雅玲 周军 +1 位作者 魏继承 陈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 观察七氟醚不同吸入方式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浓度的影响,探讨不同七氟醚处理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2例拟行全身麻醉下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 目的 观察七氟醚不同吸入方式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浓度的影响,探讨不同七氟醚处理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2例拟行全身麻醉下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1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2组)和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3组)和对照组(C组).S1组:麻醉诱导后连续吸入1%七氟醚至主动脉阻断;S2组:主动脉、腔静脉开放后连续吸入1%七氟醚至手术结束;S3组:麻醉诱导后连续吸入1%七氟醚至主动脉阻断时停止,主动脉、腔静脉开放后再连续吸入1%七氟醚至手术结束;C组在整个麻醉手术期间不吸入七氟醚.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2 h(T1)、6 h(T2)、12 h(T3)和24 h(T4)分别采集桡动脉血3ml,测定cTnT、IL-6和IL-8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S1组、S2组和S3组血清cTnT、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T3时S1组、S2组和S3组血清cTnT、IL-6和IL-8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T4时S1组、S3组血清cTnT浓度和S1组、S2组和S3组血清IL-6、IL-8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七氟醚后处理和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三种方式均可有效显减轻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相近,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预处理 后处理 肌钙蛋白T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臭氧治疗糖尿病神经痛伴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昕 胡滨 +3 位作者 韩聪 汪信 何丽 刘宏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logic pain,DPNP)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logy,DPN)的常见类型之一。DPN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异常等原因共同导致的肢体末端... 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logic pain,DPNP)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logy,DPN)的常见类型之一。DPN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异常等原因共同导致的肢体末端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以下肢末端神经病理性疼痛居多,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自肢体深部的钝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疗效观察 足部溃疡 臭氧治疗 度洛西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生存、脑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烨 周军 +2 位作者 袁婉丽 莫利群 胡节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9-475,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E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生存情况、脑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2只,体重255~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LI/R组和LI/R+EA预处... 目的:观察电针(E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生存情况、脑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2只,体重255~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LI/R组和LI/R+EA预处理(LI/R+EA)组。LI/R组采用动脉夹夹闭双后肢股动脉3 h,建立LI/R模型;sham组只暴露股动脉,不夹闭;LI/R+EA组于模型制备前14 d行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百会"、"足三里"及"血海"。观察各组大鼠7 d生存率;于再灌注48 h,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其余大鼠于再灌注48 h后处死取材,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结构变化;化学法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LI/R组及LI/R+EA组大鼠7 d生存率下降,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Iba1阳性细胞数增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神经元减少,ROS、MDA含量及MPO活性增加,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与LI/R组相比,LI/R+EA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能提高LI/R大鼠生存率,减轻脑损伤及改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肢体再灌注损伤 认知功能 小神经胶质细胞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瓣膜置换术中血清肌钙蛋白T及IL-6、IL-8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勇 魏继承 +1 位作者 周述之 刘玉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瓣膜置换术中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及白细胞介素(IL)-6、IL-8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4例拟行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采用相同... 目的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瓣膜置换术中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及白细胞介素(IL)-6、IL-8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4例拟行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采用相同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S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即刻吸入5%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1MAC后调整吸入浓度并维持1MAC10min,C组不吸入七氟醚。麻醉后即刻(T1)和主动脉开放后1h(T2)、2h(T3)、4h(T4)经桡动脉采血3ml,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TnT和IL-6、IL-8浓度。结果两组T2~T4时血清cTnT、IL-6、IL-8浓度均明显高于T1时,但S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能明显减轻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七氟醚后处理 肌钙蛋白T 细胞因子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段晓霞 赵振龙 +2 位作者 李婷婷 刘可智 王晓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改良电休克治疗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0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评分总分≥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改良电休克治疗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0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评分总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纳入,均分为三组,每位患者行6次MECT。三组患者于每次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D1组)、0.5μg/kg(D2组)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D0组),泵注时间为10min。记录每次MECT的抽搐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时间(seizure duration,SD)、丙泊酚、琥珀胆碱用量、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第1次MECT前1h及每次MECT后6h对患者进行HAMD、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与D0组比较,D1组不良反应明显曾多、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D1和D2组SEI、SD值明显升高,D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第1次MECT前1h评分比较,D1、D2组第3、4、5、6次及D0组第4、5、6次MECT后6h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每次MECT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匀速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SEI、SD值以及MMSE评分,降低HAMD评分,提高MECT患者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M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力 周乐 +3 位作者 莫丽群 欧册华 石恒林 吴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C组,n=10)和局麻药中毒组(L组,n=20)。L组按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S组,n=10)和脂肪乳治疗组(I组,n=10)。... 目的探讨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C组,n=10)和局麻药中毒组(L组,n=20)。L组按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S组,n=10)和脂肪乳治疗组(I组,n=10)。L组大鼠经右侧侧脑室以50μl/min速度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脑电出现惊厥波时持续输注20%长链脂肪乳剂0.25ml·kg-1·min-1(I组)或生理盐水(S组),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持续监测三组大鼠EEG、ECG和SpO2。观察三组大鼠惊厥持续时间、左旋布比卡因惊厥阈值及建模后24h死亡率,同时检测脑脊液中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以及海马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计算Glu和GABA浓度比值,并分析Glu与NMDAR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组大鼠惊厥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建模后24h死亡率明显高于,惊厥阈值明显低于I组(P<0.05)。S组和I组大鼠脑脊液Glu与GABA浓度、Glu/GABA及海马区NMDAR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P<0.05),S组大鼠脑脊液Glu浓度、Glu/GABA及海马区NMDAR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I组(P<0.05),脑脊液中Glu含量与NMDAR1呈正相关(r=0.884,P<0.01)。结论静脉输注20%长链脂肪乳剂可通过有效改善局麻药引起的脑内Glu和GABA失衡而发挥抗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脂肪乳剂 氨基酸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其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佳 姜鲜 马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165-31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其在DKA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01-01至2015-06-30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KA患者100例,根据有无感染将其分为DKA感染组和DKA...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其在DKA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01-01至2015-06-30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KA患者100例,根据有无感染将其分为DKA感染组和DKA无感染组,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住院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酮、血肌酐(Scr)、血钾、血钠、血乳酸、B型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T(hs-Tn T)、p H、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PCT水平。结果 3组血糖、Hb A1c、TG、HDL、LDL、ALT、AS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酮、Scr、血钾、血乳酸、BNP、hs-Tn T、p H、WBC、中性粒细胞分数、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KA无感染组WBC、中性粒细胞分数、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KA感染组WBC、中性粒细胞分数、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DKA无感染组(P<0.05)。WBC、中性粒细胞分数、PCT预测DKA发生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95%CI(0.617,0.823)〕、0.748〔95%CI(0.652,0.843)〕、0.693〔95%CI(0.588,0.798)〕。DKA无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LT、AS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Scr、血乳酸、WBC呈正相关(rs=0.348、0.326、0.559、0.460、0.477、0.605、0.424,P<0.05),与p H呈负相关(rs=-0.47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血淀粉酶、血乳酸是影响DKA无感染患者PCT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血浆PCT对DKA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即使DKA在无感染的情况下,血浆PCT水平也明显升高,与ALT、血淀粉酶、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降钙素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血栓性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春艳 唐显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 围术期 血栓性 流行病学研究 手术种类 术后恢复 严重 血栓栓塞 后遗症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刚明 任长和 莫利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对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o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术后的心血管反应、能量抑制指数及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观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MECT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DEX...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对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o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术后的心血管反应、能量抑制指数及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观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MECT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DEX组,术前10 min给予DEX1μg/kg;NS组,术前10 min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直至动态脑电图(Dynamic 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显示慢波睡眠出现或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琥珀酰胆碱1/(mg.kg),记录麻醉前、DEX给药后10 min及电刺激后1、3 min及意识恢复后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能量抑制指数及清醒时间。结果:DEX与NS组相比,HR、MAP在给药后10 min,和电刺激后1、3 min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R、MAP峰值均低于NS组。而能量抑制指数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苏醒时间较NS组延长(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1μg/kg DEX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M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旋美托咪定 丙泊酚 无抽搐电休克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佳 姜鲜 马红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DKA患者分为DKA并感染组、DKA无感染组,另设糖尿病无DKA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血PCT及各项临床指标。积极治疗DKA的同时,测定DKA两组入院...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DKA患者分为DKA并感染组、DKA无感染组,另设糖尿病无DKA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血PCT及各项临床指标。积极治疗DKA的同时,测定DKA两组入院第2、3天血PCT、乳酸、血淀粉酶等指标,比较PC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DKA无感染组PCT明显高于无DKA组。对两组DKA患者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仅0.649,甚至小于中性粒细胞率AUC 0.661。DKA无感染组PCT在入院第2、3天进行性下降,下降率明显大于DKA感染组。PCT第3天下降率AUC达到0.889,临界值为0.45,灵敏度80%,特异度为9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CT的第3天下降率与血乳酸第3天下降率、血淀粉酶第3天下降率相关。结论:DKA发生时即使无感染外周血PCT水平明显升高,血PCT对感染诊断价值有限。随着DKA纠正,无感染患者血PCT下降水平远远大于感染患者。PCT第3天下降率对感染的诊断更有价值。PCT水平变化与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鼻内镜手术局麻中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刚 任长和 +1 位作者 毛丽 吴刚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局麻鼻内镜手术的辅助作用。方法:6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D组患者术前先经输液泵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负荷剂量,10 ...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局麻鼻内镜手术的辅助作用。方法:6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D组患者术前先经输液泵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负荷剂量,10 min泵完,然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持续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至术毕。2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鼻内窥镜手术。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30 min(T2)及术毕(T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在T1、T2、T3时点,D组HR、MAP、R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C组,而镇静Ramsay评分高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个时点D组与C组SPO2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麻醉手术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局麻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疼痛,有效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并提供一定的镇静效果,且对呼吸不产生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局麻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敏 宋丽 +2 位作者 张建波 房俊 李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 RSV 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的新的免疫机制。方法选用40只清洁级 Balb/c 小鼠,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哮喘组(OVA)、哮喘合并 RSV 感染组(OVA/RSV)、单纯 RSV 感染组(RSV)及对照组(NS)动物模型。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 h... 目的探讨 RSV 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的新的免疫机制。方法选用40只清洁级 Balb/c 小鼠,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哮喘组(OVA)、哮喘合并 RSV 感染组(OVA/RSV)、单纯 RSV 感染组(RSV)及对照组(NS)动物模型。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 h 取右肺中叶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改变;部分通过mRNA 原位杂交鉴定肺部 RSV 感染情况;同时收集外周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占 CD4^+T 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浆中 IL-10和 TGF-β_1水平。结果①OVA、RSV 组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OVA/RSV 组降低更加明显。②与 NS 组相比,IL-10水平在 OVA 组明显降低(P<0.005),RSV 组无明显变化(P=0.65),OVA/RSV 组则明显升高(P<0.005)。③TGF-β_1水平在 OVA 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OVA/RSV 组降低更加明显。④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百分率与 IL-10、TGF-β_1无相关性(P>0.005)。结论①哮喘小鼠体内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和 IL-10、TGF-β_1数量和分泌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②在哮喘基础上合并 RSV感染可进一步减少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和 TGF-β_1分泌水平,可能是病毒感染诱发和加重哮喘的原因之一。③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仅部分由 IL-10、TGF-β诱导产生,其相互间的变化水平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85-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应激对成年鼠血浆肾素活性、AngⅡ水平和海马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国刚 欧册华 +2 位作者 陈波 陈跃 范光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雄成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和应激鼠背侧海马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按雌、雄性分组,将SD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3d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雄成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和应激鼠背侧海马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按雌、雄性分组,将SD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3d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巢蛋白(nestin)、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变化。结果:雌、雄性应激大鼠血浆PRA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且雌、雄动物血浆PRA/AngⅡ比值下降幅度接近。②应激组背侧海马齿状回、CA3区内nestin、NF200免疫阳性物总面积(sum of area,SA)和累积吸光度(integral absorbance,I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应激时大鼠背侧海马内神经元的细胞骨架损害可能与应激动物血浆PRA水平变化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肾素 海马 巢蛋白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