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制备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忠 杨柳 +6 位作者 戴刚 陈光兴 鲁晓波 阳运康 张卫东 张洪鑫 王晓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建立猪双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及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骨关节炎骨软骨损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只小型猪经关节镜切除双膝外侧部分半月板,术后12周,行大体、组织学和MRI观察与切除半月板...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建立猪双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及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骨关节炎骨软骨损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只小型猪经关节镜切除双膝外侧部分半月板,术后12周,行大体、组织学和MRI观察与切除半月板相对股骨髁的骨软骨变化。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局限性软骨表面纤维化,股骨髁间切迹骨赘形成;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软骨细胞数量和蛋白多糖含量减少、成簇排列细胞数量增加;MRI检查结果显示,软骨厚度变薄和骨软骨信号强度改变。结论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能有效建立猪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MRI能灵敏地监测到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骨软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清 谭美云 +2 位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侯宗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胸骨柄 前方入路 解剖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辉 李森 +2 位作者 靳安民 于博 闵少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失败 再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基因修饰后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阳运康 鲁晓波 +3 位作者 张忠杰 林月秋 汤逊 徐永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株;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胚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体内的表达。方法分离孕10-20周(平均13周... 目的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株;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胚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体内的表达。方法分离孕10-20周(平均13周)人胚脑皮层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并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克隆试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其生长特性与增殖能力;用构建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制备兔T9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携带EGFP基因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龄10-20周的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人胚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及多分化潜能,能表达干细胞及分化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逆转录病毒转染后,仍然保持未分化状态并能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球;移植入兔脊髓损伤模型后,可在体内存活较长时间,高效表达转基因蛋白。结论人胚脑皮层中存在能连续传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转基因及移植入体内后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蛋白并保留干细胞的基本属性,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人胚胎 转染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护理对腰椎结核及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后腹胀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琳 廖彬 郭声敏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降低腰椎结核(TB)及腰椎爆裂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饮食指导、术后平卧、上腰围等 预防术后腹胀的措施。结... 目的降低腰椎结核(TB)及腰椎爆裂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饮食指导、术后平卧、上腰围等 预防术后腹胀的措施。结果观察组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手术入路及麻醉方式腹胀发生率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腰椎TB及腰椎爆裂骨折术后腹胀发生与麻醉及手术入路相关,术前 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腰椎骨折 外科手术 腹胀 相关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清 阳运康 +1 位作者 李忠 侯忠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寰枢椎病变 HANGMAN骨折 Halo-vest外固定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伴纵向脱位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 谭美云 +2 位作者 王松 黄福国 王高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1-361,365,共2页
关键词 旋转脱位 寰枢椎旋转 固定融合术 小儿 治疗 CT三维重建 活动受限 CT扫描示 左右旋转 功能正常 寰枢椎固定融合术 寰枢椎旋转伴纵向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大雄 钟德君 +1 位作者 阳运康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37-941,I0020-I0021,共7页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WD法制成完全性截瘫的同种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WD法制成完全性截瘫的同种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2只,作为BMSC移植组,经鼠尾静脉移植2×106/ml的BMSC悬液1ml;B组22只,作为对照组,移植1mlL-DMEM液;C组22只,作为空白手术对照组。移植后1、2、3、4、5、6周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2、3、6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检测损伤段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的表达。结果:移植后3周开始,A组的BBB评分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C组,移植后6周维持在较稳定水平,而B、C组在伤后3周开始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在移植后2、3、6周,A组GAP-43、NF200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于B组、C组,6周时开始下降,而B组与C组在移植后2、3、6周的表达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BMSC能使损伤段脊髓GAP-43、NF200表达上调,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术后关节周围大量异位骨化的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易显树 蒋第千 杨洪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共发生异位骨化21例,发生率37.5%。结论: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应早预防,早期行放射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最有效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唯一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化 异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辉 薛忠林 +2 位作者 靳安民 李森 叶建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观察包裹载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将细胞密度为1×106个/ml的SaoS-2细胞悬液,接种培养5d。用CCK-8试剂在免疫酶标仪上测定其吸光度值。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为2×107/ml,取0.2ml肿瘤细胞于每只裸鼠左臀部消... 目的观察包裹载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将细胞密度为1×106个/ml的SaoS-2细胞悬液,接种培养5d。用CCK-8试剂在免疫酶标仪上测定其吸光度值。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为2×107/ml,取0.2ml肿瘤细胞于每只裸鼠左臀部消毒后皮下接种。从生理盐水调整的细胞数为2×107/ml的细胞悬液中取0.1ml,再分别加入3种已配制好的骨水泥浸提液0.1ml,分别按高、中、低剂量注射于每只裸鼠右耳后、左耳后及右臀部。每天观察裸鼠的活动、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肿瘤生长情况。于实验第12天称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不同剂量组的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浸提液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各组浸提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以高剂量组最强,低剂量组最弱。各浸提液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高剂量组抑瘤率达61.0%(P<0.05),剂量越小,抑瘤率也越小。HE染色后,大剂量浸提液组中可出现广泛的肿瘤坏死,肿瘤数量明显较少,而小剂量的浸提液抑瘤作用不明显,和模型组的肿瘤组织差异不明显。结论包裹多柔比星骨水泥的浸提液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微球 多柔比星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腔行环枢椎复位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琳 张先文 +1 位作者 廖彬 刘安敏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对 11例经口腔行环枢椎复位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精心护理 ,效果显著。提出术前心理护理、颅骨牵引护理、术前术后口腔护理、术后正确搬运及卧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四肢情况、呼吸道护理及Halo Vest外固定架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是其主要... 对 11例经口腔行环枢椎复位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精心护理 ,效果显著。提出术前心理护理、颅骨牵引护理、术前术后口腔护理、术后正确搬运及卧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四肢情况、呼吸道护理及Halo Vest外固定架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是其主要护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腔环枢椎手术 围术期 护理 环枢椎骨折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硬膜外脂肪的椎板间开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清 侯宗亮 +1 位作者 李忠 唐光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椎板切除术致硬膜囊损伤和硬膜外疤痕形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许多作者〔1~3〕使用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惰性材料置放于硬膜囊表面预防术后硬膜囊粘连,效果较好者为游离脂肪片和带血管脂肪移植,但有操作复杂、增加损伤和脂... 椎板切除术致硬膜囊损伤和硬膜外疤痕形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许多作者〔1~3〕使用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惰性材料置放于硬膜囊表面预防术后硬膜囊粘连,效果较好者为游离脂肪片和带血管脂肪移植,但有操作复杂、增加损伤和脂肪水肿、坏死、塌陷压迫马尾、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脂肪 椎板间开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扶世杰 王旭生 +4 位作者 唐三元 张先安 黄卫 伍光辉 黄家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调查。方法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182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1人;均用DEXA检测骨密度,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雌... 目的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调查。方法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182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1人;均用DEXA检测骨密度,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PP、xx、Ppxx、PPxx型在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xx、Ppxx、PPxx四种基因型的携带者比正常人骨质疏松的易患程度分别高2.46、2.972、2.2、15倍。结论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受体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张辉 薛忠林 +2 位作者 靳安民 李森 叶建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观察包裹多柔比星(DOX)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特性。方法:精密称取30等份质量为100mg的DOX微球和空白微球,分别加入SBF液浸泡,计算1、3、5、7、10、14、21、28d微球的重量丢失。每组各取35个已制备好的干燥骨水泥标本,称重... 目的:观察包裹多柔比星(DOX)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特性。方法:精密称取30等份质量为100mg的DOX微球和空白微球,分别加入SBF液浸泡,计算1、3、5、7、10、14、21、28d微球的重量丢失。每组各取35个已制备好的干燥骨水泥标本,称重后加入100mL的SBF中浸泡。每次从各组取出6块标本分别称重,计算骨水泥样本重量丢失;另外6块用于测量其屈服应力。结果:空白微球早期的重量丢失较少,而4周后,重量丢失较多。DOX微球的重量丢失则在前2周比较迅速,而后期比较缓和。3种骨水泥均可以随时间延长重量丢失逐渐增大,载入微球以后的CPC/M/D在整个过程中重量丢失最快。CPC/D和CPC/M/D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骨水泥的强度;前2周各组的强度差异很小,而后逐渐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DOX球骨水泥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磷酸钙骨水泥 微球 体外降解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0例报告)
15
作者 侯宗亮 冯大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5期223-224,共2页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0例报告)侯宗亮,冯大雄脊椎化脓性骨髓炎1874年先由Delefield与Lannelong报告。由于受累椎体不同,临床表现各异,X线片早期无特殊性,特别是起病隐匿,伴有瘫痪的病人常...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0例报告)侯宗亮,冯大雄脊椎化脓性骨髓炎1874年先由Delefield与Lannelong报告。由于受累椎体不同,临床表现各异,X线片早期无特殊性,特别是起病隐匿,伴有瘫痪的病人常与结核混淆而误诊。现将我院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化脓性 骨髓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gman骨折病人应用Halo-Vest架的护理
16
作者 阳淑琼 吴显和 郭雪梅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对18例Hangman骨折病人采用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结果18例病人中13例获得随访,骨折完全复位10例,部分复位3例。提出正确、有效的颅骨牵引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防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康复训练,对该类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骨折 HALO-VEST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排除输液终端滤器内空气的对比观察
17
作者 陈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9期1609-1610,共2页
目的探索输液前快速有效地排除终端滤器内空气的方法。方法将210例次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次,输液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排气。新法组:折叠莫菲管下端后拧紧头皮针,平放输液器终端滤器再排气。旧法组:常规方法(按教科书规定)进行... 目的探索输液前快速有效地排除终端滤器内空气的方法。方法将210例次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次,输液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排气。新法组:折叠莫菲管下端后拧紧头皮针,平放输液器终端滤器再排气。旧法组:常规方法(按教科书规定)进行,分别记录排气效果、排气时间和药液损耗量。结果新法组排气成功率为98%(103/105),旧法组排气成功率为76%(80/105);新法组平均排气时间为(7·13±2·98)s,旧法组为(18·46±8·00)s;新法组药液损耗量平均为(0·3±0·2)ml,旧法组为(1·1±0·6)ml。两组以上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新法组排气成功率高、排气时间短、药液损耗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泵 空气排除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