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8例)和重度窒息组(2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及第3天...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8例)和重度窒息组(2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及第3天肾动脉主干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及尿内皮素-1(ET-1)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出生后第1天,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均较对照组降低、RI增大(P<0.05),重度窒息组变化更显著(P<0.05);出生后第3天,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较第1天下降,RI较第1天增大,且重度窒息组Vd及RI变化更显著(P<0.01)。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尿ET-1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且重度窒息组升高更显著(P<0.05)。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第1天、第3天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与尿ET-1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823、-0.845,P<0.01),RI与尿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生儿肾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尿ET-1检测均可以动态、无创地反映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程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8例)和重度窒息组(2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及第3天肾动脉主干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及尿内皮素-1(ET-1)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出生后第1天,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均较对照组降低、RI增大(P<0.05),重度窒息组变化更显著(P<0.05);出生后第3天,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较第1天下降,RI较第1天增大,且重度窒息组Vd及RI变化更显著(P<0.01)。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尿ET-1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且重度窒息组升高更显著(P<0.05)。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第1天、第3天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与尿ET-1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823、-0.845,P<0.01),RI与尿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生儿肾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尿ET-1检测均可以动态、无创地反映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程度。
文摘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