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O1参与高血压条件下异常张应变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
作者 顾翔 姜隽 +5 位作者 吴垒磊 杨煜晨 张萍 韩海潮 姜宗来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条件下异常升高的周期性张应变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Forkhead转录因子1(FOXO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构建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模型,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FX-4... 目的探讨高血压条件下异常升高的周期性张应变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Forkhead转录因子1(FOXO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构建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模型,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FX-4000T体外周期性张应变加载系统,分别对VSMCs施加5%的生理性张应变和15%的高血压病理性张应变。Western blot检测VSMCs的FOXO1及p-FOXO1表达水平,Brd U法检测VSMCs增殖活性。RNA干扰技术抑制VSMCs的FOXO1表达,检测FOXO1、p-FOXO1表达以及VSMCs增殖活性变化。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和4周,大鼠血压较假手术大鼠明显增高。与假手术大鼠相比,高血压大鼠血管壁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同时FOXO1及p-FOXO1表达水平也显著性升高。细胞实验表明,与5%张应变组相比,15%张应变加载显著上调VSMCs的FOXO1、p-FOXO1表达水平,以及VSMCs增殖活性。静态条件下RNA干扰抑制VSMCs的FOXO1及p-FOXO1表达,VSMCs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病理条件下,异常增高的周期性张应变可能通过促进FOXO1表达和磷酸化诱导VSMCs增殖。以动物模型观察现象,在细胞分子水平探讨机制,旨在明确FOXO1在高血压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及其力学生物学机制,为阐明高血压血管重建的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靶标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周期性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Forkhead转录因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葛红卫 何延政 +4 位作者 梅燕 刘勇 曾宏 施森 文雪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及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各10只,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min/d)。B、C组日常活动,运动训练4周后处死大...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及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各10只,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min/d)。B、C组日常活动,运动训练4周后处死大鼠,取大腿内收肌组织块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比较3组差异。结果:肌组织MVD、VEGF、bFGF免疫组化均显示: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A、B、C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下肢缺血刺激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成血管因子表达增加,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运动训练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启荣 何延政 刘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4
作者 施森 宋丽 +5 位作者 何延政 刘勇 葛红卫 钟武 杨辉 曾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内皮祖细胞,以VEGF为诱导因子,观察VEGF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影响,同时重点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分析VEGF在外周血内皮...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内皮祖细胞,以VEGF为诱导因子,观察VEGF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影响,同时重点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分析VEGF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结果VEGF实验组细胞在三维基质内向胶原基质内生长,24h内即可出现向胶原内的出芽及浸润并逐渐形成分支样结构,对照组细胞生长慢、出芽慢,管状结构细小,向胶原内浸润的深度浅,网状结构稀疏、不完整。VEGF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尾胶原凝胶可以诱导内皮祖细胞表现出血管新生中的迁移、增殖、发芽等;VEGF能动员和诱导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三维血管新生模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佳佳 张姿 +2 位作者 何浩 李昕 何延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EP3受体基因的表达,以5mmol/L的ONO-AE-248作用12h后,其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膜起泡、破裂,核质溢出,细胞死亡;但其快速死亡不具有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特征且需要能量(ATP)供应。结论:ONO-AE-248所致这种新型细胞主动死亡的形式,可能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种,这对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宏伟 牟艳 +1 位作者 刘洋 何春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291-1293,共3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外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综述其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白细胞激活及其诱导的炎症反应在CVI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病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gFGF-2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镁虹 崔驰 +3 位作者 施森 孙晓磊 宋丽 何延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糖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glycate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gFGF-2)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μg/ml FGF-2同250mmol/L浓度的D-果糖于37... 目的观察外源性糖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glycate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gFGF-2)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μg/ml FGF-2同250mmol/L浓度的D-果糖于37℃共同培养48h制备gFGF-2,用蛋白指纹图谱分析仪检测其糖化情况。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4d后,分组分别用FGF-2(150μg/ml)、gFGF-2(150μg/ml)继续干预培养3d。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作CD34、CD133、VEGFR-2、ac-LDL和UEA-1检测来鉴定EPC。胰酶消化培养7d的贴壁细胞,将细胞分别同FGF-2和gFGF-2于37℃下培养72h,用血管生成试剂盒检测其能力。收集培养7d的细胞,贴壁细胞作EPCs附能力测定;用改良的Boyden小室作EPCs迁移能力测定;MTT法测定EPCs增殖能力;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细胞的培养液GM-CSF,EPO和IL-8的含量。结果经蛋白指纹图谱分析鉴定FGF-2成功糖化成gFGF-2。EPCs体外功能测定表明gFGF-2组骨髓EPCs比FGF-2组明显的黏附能力降低(P<0.05),迁移能力降低(P<0.01),增殖能力减弱(P<0.05),成血管能力降低(P<0.01);EPC分泌的EPO(P<0.05)、GM-CSF(P<0.01)和IL-8(P<0.01)比对照组都减少(P<0.01)。结论EPC在gFGF-2的作用下数量减少且体外生物学活性降低,并且血管新生能力也减弱,推断gFGF-2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管新生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糖尿病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英强 何延政 周翔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肠缺血在临床上多见,病情复杂,处理较为棘手,缺乏早期的临床诊断,一旦确诊,多数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 肠缺血在临床上多见,病情复杂,处理较为棘手,缺乏早期的临床诊断,一旦确诊,多数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及死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INFLAMMATORY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最佳治疗时间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闫醒军 边忠平 +6 位作者 刘勇 黄启荣 崔驰 周秀娟 钟武 施森 何延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 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 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 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用其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基因治疗肝癌研究进展
10
作者 雒洪志 何延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6-278,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手术切除和放、化疗均无满意疗效,近年来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成为热点,文中就自杀基因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自杀基因 基因治疗 肝癌 氟达拉滨基因 A-TK基因 C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与小肠缺血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盛智 周翔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急性小肠缺血是一种非常危重的急症,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大量肠管坏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过度的炎症是造成机体各种损伤的基础,Toll样受体(TLR)是公认的病原体诱导炎症的主要参与者之一。TLR4可识别由病... 急性小肠缺血是一种非常危重的急症,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大量肠管坏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过度的炎症是造成机体各种损伤的基础,Toll样受体(TLR)是公认的病原体诱导炎症的主要参与者之一。TLR4可识别由病原微生物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TLR4与小肠缺血的损伤机制有密切关系,炎症免疫反应在小肠缺血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TLR4进行负调控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小肠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重点探讨TLR4信号的激活在小肠缺血中的作用,有助于小肠缺血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 天然免疫 TOLL样受体4 炎症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