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及对胃内pH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石蕾 尹一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胃内pH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进行治...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胃内pH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胃内pH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32.18±5.9)h,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50.24±8.17)h,71.11%。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胃内平均pH、到达胃内pH6.0的时间及胃内pH6.0的维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沟通——医学生必备的素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烜 夏国栋 邓明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5期101-102,共2页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师转变成为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条件。临床实习是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实习医师处理好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实...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师转变成为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条件。临床实习是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实习医师处理好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实习期间应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医患沟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素质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康敏 李森 +2 位作者 钟德君 杨志敏 李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凋亡 线粒体 细胞膜通透性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引流术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脓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阳凤 徐劲 +1 位作者 罗旭娟 彭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腺脓肿(P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5年8月25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SAP并发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行外科...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腺脓肿(P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5年8月25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SAP并发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9例治愈、1例术后并发肠瘘、2例脓肿复发再次手术(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08.29±52.37)d;5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4例治愈,1例因引流不畅转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53.03±6.71)d。结论 PA一旦诊断成立应通畅引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引流方法。微创治疗疗效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脓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林玲 颜琼 +1 位作者 汪敏 邓明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18-2420,共3页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有关。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预后。然而,在我国肝硬化的营养支持治疗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即使给予了一定的治疗.其主观性...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有关。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预后。然而,在我国肝硬化的营养支持治疗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即使给予了一定的治疗.其主观性、随意性也较大。另外,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本是营养诊疗的两个基本步骤,对下一步的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但国内多数文献常将其混为一谈.许多临床医师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治疗 肝硬化患者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临床医师 肝性脑病 临床预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贤 刘翼 +1 位作者 夏国栋 邵泽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5,119,共3页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3种方法都能成功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从动物死亡情况来看,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两组;血清组死亡率最低,但与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从模型形成时间来看,血清组造模时间较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在模型形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动物死亡率较低,肝纤维化形成时间较短,是一种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利春 贾红 +1 位作者 李昌平 邹义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与其它质子泵抑制剂(PPI)比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文献检索并收集埃索美拉唑与其它PPI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对...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与其它质子泵抑制剂(PPI)比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文献检索并收集埃索美拉唑与其它PPI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对于非糜烂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与潘索拉唑比较在6个月后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糜烂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与其他PP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糜烂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比潘索拉唑疗效好;对于糜烂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比其他PPI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何明顺 漆红 李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观察含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及其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目的观察含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及其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呋喃唑酮100mg/次,均2次/d,共4d。对照组1:2服奥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均2次/d,共7d。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次或奥美拉唑20mg/次,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4~6周时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随访半年、1年时的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结果治疗后4—6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渍疡愈合率分剐为98.2%和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6.4%和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溃疡复发率分剐为3.8%和15.7%,随访1年分别为5.9%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7.5%和21.6%,随访1年分别为11.8%和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雷贝拉唑和RBC的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螺杆菌 幽门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石海燕 李珏宏 +3 位作者 李昌平 钟晓琳 康敏 蔡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腹腔注射4周,分别于10、14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管紧张素浓度;检测NF-KB蛋白、肝脏AT1R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10、14周大鼠肝脏可见气球样变及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腺泡内散在点灶状坏死,部分可见点灶状坏死成片,门管区轻中度炎症。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К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放免法结果提示模型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多;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RT-PCR法显示:AT1Rm RNA表达量在模型组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NAFLD肝组织随着疾病程度加重,NF-КB活性增强,抑制其活性可降低NAFLD大鼠肝组织AT1R 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F—KB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霞 赵宏贤 +2 位作者 徐富翠 梅欣明 郭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0周后能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促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德君 康敏 +2 位作者 王高举 王清 王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体外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s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取第3代大鼠胚胎NSCs体外培养,实验...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体外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s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取第3代大鼠胚胎NSCs体外培养,实验组加入1.0μmol/L ATRA诱导,分别于干预后3、5、7、9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及变化情况,对照组不加ATRA培养,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各时间点β-catenin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实验组在培养3~7d时β-catenin表达逐渐增强(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3~7d时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内β-catenin总蛋白、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胞核内β-catenin蛋白3~7d时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β-catenin的总蛋白变化趋势与RT-PCR结果相似,且胞浆内β-catenin和胞核内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被激活,且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内表达量均增多,与NSCs的分化成正调控,在细胞分化达到平衡状态时(7d~9d)表达量不再增加,表明ATRA促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Β-CATENIN 分化 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型腹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预后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冬 夏国栋 +2 位作者 刘庆 邹庆伟 徐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TP)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评估。方法:78例TP患者随机分组,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APACHEⅢ(简称APⅢ)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估分析。结果:32例单纯西医治疗组... 目的:探讨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TP)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评估。方法:78例TP患者随机分组,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APACHEⅢ(简称APⅢ)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估分析。结果:32例单纯西医治疗组,死亡23例,死亡率为71.9%;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32.6%(P<0.01)。APⅢ评分与实际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APⅢ评分与预计病死率间亦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P相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APⅢ评分可用于TP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第三型腹膜炎 APACHEⅢ评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尼替丁枸椽酸铋为主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30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邓明明 唐川康 +1 位作者 唐世孝 陈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雷尼替丁 枸缘酸铋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诊断肝硬化肾受损的价值
14
作者 邹义君 王烜 李晓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3-364,共2页
探讨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C)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受损的诊断价值。根据24h肌酐清除率(Ccr)将9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肾功正常组、代偿组和肝肾综合征(HRS)组;上述所有患者均检测血肌酐(Scr)、CysC和Ccr;Cys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探讨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C)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受损的诊断价值。根据24h肌酐清除率(Ccr)将9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肾功正常组、代偿组和肝肾综合征(HRS)组;上述所有患者均检测血肌酐(Scr)、CysC和Ccr;Cys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结果显示血清CysC的浓度在代偿组和HRS组明显高于肾功正常组(P<0.001);而Scr的浓度在代偿组和肾功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HRS组Scr的浓度明显高于代偿组和肾功正常组(P<0.001);Ccr与CysC和S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0和-0.699,P<0.01)。说明血清CysC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对轻中度肾受损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 肌酐清除率 肾功能损害 肝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慢性假性肠梗阻并发气腹1例
15
作者 吕沐瀚 王伟 +1 位作者 邓家齐 邓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8-1328,共1页
关键词 肠梗阻 气腹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曼玲 李昌平 +2 位作者 邹义君 陈果 邓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0-221,共2页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测SAAG(SAAG<11g/L定为阳性)及端粒酶活性,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端粒酶OD均值、阳性...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测SAAG(SAAG<11g/L定为阳性)及端粒酶活性,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端粒酶OD均值、阳性例数、阳性率;如果将任意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5.4%;如果将两项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降为50%,但特异度为100%;联合检测SAAG和腹水端粒酶能显著地提高恶性腹水榆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端粒酶 恶性腹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春艳 周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6-318,共3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最主要的细胞来源,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以HSC为靶标的十预成为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最主要的细胞来源,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以HSC为靶标的十预成为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及研究热点。目前有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可通过抑制HSC的激活,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并能减少ECM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肝纤维化 生长抑素 细胞外基质 肝星状细胞 HSC 细胞来源 病理特征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艳 贾丽萍 +1 位作者 石蕾 周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40-3342,共3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曲肽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曲肽作用于传代的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24 h、48 h后,应用FITC-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应用免疫...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曲肽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曲肽作用于传代的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24 h、48 h后,应用FITC-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LX2中Bcl-2、Bax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奥曲肽可促进HSC-LX2细胞调亡,细胞凋亡率随奥曲肽浓度增加而增高(P<0.05);与24 h比较,相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于HSC-LX2 48 h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而增加Bax蛋白表达(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可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奥曲肽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奥曲肽诱发人肝星状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人肝星状细胞 凋亡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和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桐尔 王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802-3804,共3页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定植菌群之一。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且释放毒素时,便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原体[1]。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炎症性肠病 人类肠道 革兰染色 厌氧杆菌 肠道菌群失调 替加环素 首选用药 治疗应用 急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的临床诊断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丽 付祥胜 彭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85-4187,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癌变途径和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腺瘤-腺癌”途径是公认的CRC发生最重要的途径.约60%的CRC由腺瘤进展而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癌变途径和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腺瘤-腺癌”途径是公认的CRC发生最重要的途径.约60%的CRC由腺瘤进展而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锯齿状腺癌”.即锯齿状癌变途径(serrated neoplasia pathway),是CRC发生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腺瘤 结直肠癌 分子机制 临床诊断 增生性息肉 锯齿状病变 CRC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