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学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华晓萍 张莉 +2 位作者 黄利 谭正怀 陈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7期747-751,共5页
目的: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及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纤维化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0.5%DMN腹腔注射(2mL/kg,每周3次,连续4周)或自由饮用TAA水溶液(0.03%TAA饮用9周后改用0.04%TAA饮用6周)两种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完成后,恢... 目的: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及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纤维化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0.5%DMN腹腔注射(2mL/kg,每周3次,连续4周)或自由饮用TAA水溶液(0.03%TAA饮用9周后改用0.04%TAA饮用6周)两种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完成后,恢复4周,比较两种造模方法成功率、肝内胶原沉着情况及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DMN造模动物死亡率高(>30%),TAA模型无动物死亡;DMN模型纤维化严重程度较一致,造模成功率均较TAA模型高(P<0.01);DMN模型胶原沉着面积与TAA模型相当;DMN模型α-SMA表达高于TAA模型(P<0.01)。结论:腹腔注射DMN法诱导肝纤维化优于自由摄取TA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硝胺 硫代乙酰胺 肝纤维化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β/p66Shc氧化应激通路介导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车忠丽 董文斌 +5 位作者 李清平 雷小平 康兰 郭琳 翟雪松 陈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PKCβ/p66Shc氧化应激通路介导高氧诱导人A549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人A549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仍置于含5%CO2培养箱中)、高氧组(通入3 L/min的900 ml/L O2和50 ml/L CO2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闭培养... 目的探讨PKCβ/p66Shc氧化应激通路介导高氧诱导人A549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人A549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仍置于含5%CO2培养箱中)、高氧组(通入3 L/min的900 ml/L O2和50 ml/L CO2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闭培养)、LY333531组(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等量PKCβ特异性抑制剂LY333531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用高氧诱导A549细胞,10 min后密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12、24、48 h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24 h后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检测24 h后细胞中PKCβ/Pin1/p66Shc/p66Shc-Ser3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细胞形态变圆,间隙加大,活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悬浮细胞明显增多;LY333531组活细胞数量较高氧组增多,悬浮细胞数减少,但是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高氧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LY333531组的凋亡率低于高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24 h后A549细胞内PKCβ/Pin1/p66Shc/p66Shc-Ser36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LY333531组的表达低于高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能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内PKCβ表达增多,LY333531则能抑制PKCβ蛋白的表达,进而减少Pin1、p66Shc、p66Shc-Ser36蛋白表达,从而减少A549细胞凋亡而减轻高氧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蛋白激酶CΒ 氧化应激 肺泡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维生素D受体Fok 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燕 刘鑫 +6 位作者 余玥 黄璨 张珑山 刘洪明 邓宇 陈庄 陈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27-343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FLP-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糖尿病组1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0例 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F、F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FLP-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糖尿病组1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0例 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F、F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5%、47.5%、20%和15.8%、53.7%和30.5%,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f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56.3%、43.8%和42.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F基因型发生T2DM风险为Ff/ff基因型的2.568倍(95% CI =1.246-5.292,P <0.05)。FF基因型2 h PG、HbA1C水平高于Ff/ff基因型(P <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受体 骨化三醇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绝经后女性 Diabetes type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 8基因-6526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雪梅 李娟 +5 位作者 唐小平 何永萍 胡传飞 陈枫 万沁 陈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73-3075,共3页
目的: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8)基因-6526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痛(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414例正常人和410例2型糖尿患者CASP8基因-6526NI/D的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I/I、I/D和... 目的: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8)基因-6526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痛(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414例正常人和410例2型糖尿患者CASP8基因-6526NI/D的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I/I、I/D和D/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5%、38.9%、4.6%和58.0%、3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发生T2DM的风险为I/I基因型的1.916倍(95%CI=1.199-3.054,P〈0.05)。D/D基因型的空腹血糖高于I/D和I/I基因型(P〈0.05)。结论:CASP8基因-6526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半胱氨酸蛋白酶8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波 贺红焰 +1 位作者 王明勇 刘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2-964,9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经Ang-(1-7)和AngⅡ(终浓度均为1×10-6mol/L)干预24、48、72、96 h后,应...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经Ang-(1-7)和AngⅡ(终浓度均为1×10-6mol/L)干预24、48、72、96 h后,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cadherin,α-SMA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Ⅰ)和纤维黏连蛋白(FN)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 e PCR)检测细胞中E-cadherin、α-SMA、ColⅠ和FN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ngⅡ作用96 h后,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5),α-SMA、ColⅠ、FN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加入Ang-(1-7)后,与AngⅡ组比较,E-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强(P<0.05),α-SMA、ColⅠ、FN蛋白及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Ang-(1-7)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宏运 卞铁荣 +4 位作者 李晓明 吴鹏强 胡敏 李攀 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了解初发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率,为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或者骨髓,采用巢式PCR结合核苷酸序...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了解初发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率,为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或者骨髓,采用巢式PCR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序的技术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结果:共检测了87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分别存在M351T、Q252H、Y253H突变,1例加速期,2例急变期,随访证实该3例患者均对IM耐药;1例慢性期患者检测出ABL激酶474氨基酸位点之后存在35 bp插入突变,但临床随访证实其对IM敏感;2例急变期患者存在第八外显子缺失,并对IM耐药。结论 :初诊CML患者存在BCR-ABL激酶区基因IM耐药基因突变,尤其是处于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早期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有利于患者早期选择合适的一线药物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激酶区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ⅣS4多态性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小平 周莹 +5 位作者 赵春妮 万沁 陈枫 赖小宇 周海燕 陈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对照样本223例(对照组)。结果: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在对照组和脂代谢紊乱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ⅣS4基因型+/+相对于基因型-/-和-/+以及等位基因+相对于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68(95%CI:1.135~2.753,P=0.011)和1.480(95%CI:1.135~1.929,P=0.004)。另外,与基因型-/-和-/+比较,基因型+/+的平均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加(t=-2.349,P=0.02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著增高(t=-2.767,P=0.006),其他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是川南地区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关系可能与TC和LDL-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PTEN基因ⅣS4多态性 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
8
作者 吴志鹃 游春芳 +4 位作者 黄永茂 陈枫 钟利 向成玉 陈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2-705,720,共5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 目的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阳性40株(56.34%),aac(6')-I阳性22株(30.99%),ant(3")-I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II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II、aac(6')-I、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I类整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及机制
9
作者 李燕 夏晓群 +5 位作者 史小玲 王晓燕 唐利 陈枫 钟森 陈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97-2600,共4页
目的:观察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建立慢性哮喘模型。HSP70/CD80 DNA疫苗治疗后,ELISA检测眼球血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5的含量,HE染色、AB-PA... 目的:观察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建立慢性哮喘模型。HSP70/CD80 DNA疫苗治疗后,ELISA检测眼球血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5的含量,HE染色、AB-PAS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重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bet、GATA-3在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小鼠较对照小鼠血清OVA-IgE升高,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细胞数增多明显(P<0.05),且IL-5的含量增加,T-bet/GATA-3表达比减低(P<0.05);疫苗治疗能减低血清OVA-IgE,减轻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多和平滑肌细胞增生(P<0.05),且减少IL-5含量,T-bet/GATA-3表达比升高(P<0.05)。结论: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GATA-3平衡,HSP70/CD80 DNA疫苗可能对哮喘气道重构存在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免疫疫苗 哮喘 气道重构 T-BET 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窒息新生儿血清诱导人肾小管细胞TLR4/MyD8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凤杰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平 翟雪松 雷小平 熊涛 陈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LR4/MyD88(Toll-like receptors 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窒息组、EPO组,每组12份,分别检...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LR4/MyD88(Toll-like receptors 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窒息组、EPO组,每组12份,分别检测TLR4和MyD88表达情况。对照组加入DMEM/F12培养液,窒息组加入含200 ml/L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EPO组加入含50 IU/ml的EPO培养液预处理后再加入含200 ml/L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其余培养条件3个实验组完全相同,即在37℃、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各组细胞TLR4特异性荧光抗体阳性结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各组细胞MyD88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组细胞形态变化显著,TLR4特异性荧光抗体阳性结合率和MyD88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窒息组比较,EPO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TLR4特异性荧光抗体阳性结合率和MyD88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MyD8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儿 窒息 TLR4/MyD88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